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变化福建省晋江市安海中心小学四年一班李哲坤是偶然?奇迹?还是注定的精心安排?海西如被风吹来的一粒种子,诞生在一个仿佛已经为他存在的世界里。60年的风雨兼程,炼就了海西不屈的脊梁;60年的漫漫长路,奠定了海西坚定的步伐;60年的创造奋斗,给予了海西人民幸福的小康生活。海西以全新的面孔展现在人们面前,她用一个又一个的史实告诉世界:海西不弱,这条让世人期盼于久的巨龙已腾空而起。一客厅的角落,有两把笨重的木制太师椅。那是爷爷奶奶结婚时,公社送给他们的结婚礼物。这两把椅子陪伴着爷爷奶奶走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也许是这两把太师椅曾在我家承担过重要的角色,也许爷爷奶奶对它们情有独钟,所以搬家和装修客厅时,都坚持要把它们留下。现在,爷爷还常常搬把太师椅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爷爷说太师椅“稳”。到大伯结婚时,家里新添了几把塑料椅。虽然在现在塑料椅算不了什么,可在七十时代可算是奢侈品了。每逢家里来客人时,伯母才小心翼翼地搬出来,脸上别提多有面子了。塑料椅轻巧美观,便于叠放。它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地代替了木椅的地位。爸爸妈妈结婚时,社会上流行联邦沙发,爸爸也赶时髦买了一套。塑料椅只能黯然失色地靠边站了。几年前,爸爸赶上党的好政策,承包了村里的果园,家具渐渐多了。有一天,我正在家里悠哉地看着动画片。“快来帮忙呀!”爸爸的叫声打断了我。我一骨碌跳下沙发,三步并作两步跑出门,只见爸爸和工人叔叔正忙碌着,我不解地问:“谁家的呀?”“我们家的。意大利真皮沙发!”爸爸笑容满面地拍了拍沙发。“真皮沙发?”我半信半疑地跟进了客厅。还没等爸爸摆好沙发,我就迫不及待地一屁股坐了上去。真舒服!我还在上面玩起了蹦极呢!引得大人们哈哈大笑。太师椅“退休”了,塑料椅“下岗”了,联邦沙发“退役”了,真皮沙发“闪亮登场”了。我家椅子的变化只是全国老百姓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这种变化让老百姓喜在脸上,甜在心里。二昔日低矮的土房已经不复存在,于是,一座座高楼大厦便犹如雨后春笋班掘地而起。不必再为瓦缝参差,风啸雨淋而忧愁。柏油路、水泥路也代替了往日泥泞的土路。大街小巷,行走、奔跑,再也不必担心溅起一朵朵浪花,弄脏自己的新衣、新鞋。一条条平坦的笔直的道路,通往各乡各村,还有那四通八达的泉三高速公路把家乡与福建沿海内陆沟通;晋江机场也在这里安家落户,实现了这里人们的飞天梦,载着他们的梦飞往世界各地街上,那一间间商场,肯德基,电影院……早已随处可见,车水马龙,人流涌动,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放在商店里,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便捷、周到的服务。一改往日人烟寂寥之景。于是,光影相辉,何时何地都是灯光闪烁,夜如白昼。路旁的灯始终亮着,堪比天上成千上万的星星。这里,已经不再是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穷困山村了;这里已经换上了新面貌,重新屹立站在世界之林中。高大的树木,茂盛的枝干,如同撑开的伞盖:缤纷的鲜花,沁人的香味,亦足于引来翩翩起舞的蝴蝶,辛勤劳作的蜜蜂。于是低矮的草木,路边的野花自行惭愧了,重回了土层。刺桐古港再展古港雄风,一艘艘满载货物轮船扬帆出发……三那电影售票门口早已挤得人山人海,人们的娱乐生活不仅提高了,文化水平也增加了。自从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市民们掀起了一阵学习英语的热潮……蓝蓝的天空中,可以望见飞到这里过冬的大雁,道路两旁的刺桐花开得甚是火热,那清澈的晋江水流入寻常百姓家。看着蓝蓝的泉州湾,我多么想跨过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到达彼岸熟悉的土地上,与台湾的朋友共唱祖国的美好明天,多年不曾实现的梦,如今,因为海西的到来,使大陆两岸的同胞梦想成真,也使得像余光中这般的游子得以叶落归根,使这份割不断的血脉延续。啊,海西,是你拉近了大陆与台湾的距离。看,那提线木偶,如今已海外闻名;安溪的铁观音,如今已海外飘香;惠安的石雕,早已远销海内外;南安的九牧集团在中国立有一席之地;还有那唐代开八闽之先声的欧阳詹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等英雄早已孺妇皆知,口耳相传。啊,海西,是你把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辉煌的60年给历史添上了辉煌的两个字——那就是“海西”。啊,海西,你今非昔比,党中央高层筑邻,海西应先行政策鼓舞人心,啊,海西,我们感谢你;感谢你的到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福音,也指明了奋斗的目标。未来的60年,我们将还海西一个奇迹,用自己的所能将海西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指导老师:黄雅莎

祖国60周年-----家乡的变化

举国欢腾,神州璀璨!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华诞。

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那振耳发聩的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诞生了。60年的历程,祖国母亲一路风雨,饱经沧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终于风雨过后见彩虹,取得了辉煌成就,有了今天的繁荣昌盛。如今伟大的中国高高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在崛起,经济在腾飞,新中国正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在世界民族之林独领风骚。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全国吹起,我的家乡西安也随着时代的脉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西安不再是一个“古都”,而是一座焕发着朝气与活力的魅力四射的现代化大都市。

原来的北郊荒草滩变成了漂亮的商住小区。大型公寓及花园别墅鳞次栉比。园林式公园、地辐式采暖、管道天燃气,到处鸟语花香、美景如画。人们生活在这么舒适的环境里怎能不心旷神怡呢?听爸爸讲过去这里可是个乱坟岗子啊!

西安城内6个车道的宽阔马路横贯南北,川流不息的小车穿梭如飞。奔驰、宝马、上百万的小车屡见不鲜。爸爸又发起了感慨:“60年代的老百姓有一辆自行车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呀!“可现在,私家车已普及到老百姓了,西安人平均每50人就拥有一私家车了。

夜幕降临,整个西安城灯光闪烁,绚丽多彩。钟楼、大雁塔被高科技的彩灯装扮的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昔日的古朴凝重中透出新颖时尚的新元素,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惚如梦回汉唐盛世。再看远处,五光十色的线条灯把气势恢宏的立交桥勾勒的动感十足,似一条条凌空腾飞的巨龙,宏伟壮丽。二环、三环、绕城高速、正在建设中的地铁,一条条四通八达的交通设施就象西安人民伸出的热情的双臂,欢迎海内外各界来观光来投资来发展。

华灯初上,古老的城墙顿时霓虹闪烁,流光溢彩。一串串火红的灯笼高高地挂在城墙上,洋溢着喜庆与祥和,这不正象征祖国的蒸蒸日上吗?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登上城墙,极目远眺,整个西安城简直就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护城河公园绕墙而建,碧水环绕,长柳拂堤,老人们在这里健身,孩子们在这里嬉戏,多么生动的一幅“和谐图”!爸爸在感叹的同时又“忆当年”了:“我小时候,城墙残砖断瓦,一片狼籍,城墙下荒草丛生,护城河里淤泥阻塞,臭气熏天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角落,这护城河就是一个见证。”

妈妈离开西安南下已经有10来年了,在她的印象中,过去整个西安灰头灰脑,街道狭窄,建筑陈旧。她告诉我,游客们去了对西安的评价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可见当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非常匮乏。我无从见证当时的情景,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你如果再到西安来,不仅仅是看庙了,具有浓郁大唐风韵的大唐芙蓉园、充满了现代化科技气息的高新区、飞速发展的经济开发区、“大水大绿”的?I灞生态区 … …… 太多的景象美不胜收、枚不胜举。晚上你更不是只有睡觉了,漫步于西大街,你会发现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结合的浑然一体,美仑美奂。以唐风为主格调的现代化街道,无论购物观光还是休闲娱乐,就仅仅这一条街就能使你留连忘返,乐不思蜀。

到处繁华热闹,到处欣欣向荣。西安的每草每木,每水每土都在歌唱着古城“新韵”。最后我要用我们一位地图编辑的话来做总结“西安新地图出版的速度赶不上西安建设的速度。地图一年出一版,但西安的城市建设却是天天在变,月月在变!”

啊,亲爱的故乡,我为你的与时俱进喝彩,我为生在此地而无限荣耀!啊,亲爱的祖国,我为你的灿烂辉煌无比骄傲,我为能成长在新时代的新中国感到万分自豪!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富强,而刻苦学习,奋力拚博!指导老师:王老师

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红色经典书籍推荐红色经典书籍推荐(1)《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小说以“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现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地下斗争、集中营的狱中斗争,以及川北农村的武装斗争。这部书影响教育了新中国几代青少年,被誉为“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共产党人的正气歌”。(2)《红日》 吴强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红日》的突出成就,是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在艺术表现上,《红日》也有着鲜明的特色。堪称新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3)《红旗谱》 梁斌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获得重大的成就。《红旗谱》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式作品。(4)《青春之歌》 杨沫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表现了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的迅速成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革命青春之歌。(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这是一部激励了无数人的佳作,问世以来几十年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用保尔的话来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6)《红色中国》郭建设中国文联出版社此书的作者用二十多年的时间以独特的视角、新奇的风格、新奇的风格、耀眼夺目的画面,充分表达出中国人的红色不胜举,可以说,中国人将这“红色”运用到了极致,无论是穿的、戴的、用的、摆的、脑子里想的,无论是男女老少、富贵贫贱,无论是表彰大会、开业庆典、耀眼的“红色”。“红色”在中国代表着传统,红色代表着喜庆,红色能让人进取,红色使人感动。它形成了中国的国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的颜色,乃至为整个民族的一种强劲、浩然的精神气节。(7)《踏上红色之旅》刘刚中央编译出版社本书详尽介绍了我国主要的红色旅游风景点,涵盖了中宣部《纲要》规定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主要介绍了以上海、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重庆、西柏坡、北京、韶山、广安、淮安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以红色记忆、红色景观、红色之旅三部分统领全书,既让人重温流金岁月,感受生命激情,又使人焕发生命斗志、爱国热情,树立理想信念,寓教于乐。同时,在旅游线路、景点选择、旅行常识配备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红色旅游出行者的需要,将红色景区(革命遗迹)、绿色山水和文化景观通盘设计,又把革命传统教育、祖国山河欣赏和民族文化遗存品味融为一体,是一本知识性、资料性和休闲性多功能兼备的旅游书。(8)《把一切都献给党》吴运铎工人出版社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七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9)《林海雪原》曲波1946年八年抗战刚刚结束。内战在东北一触即发。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东北境内政治土匪活动猖獗,到1946年冬天,已经对民主改革形成致命威胁。《林海雪原》讲述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下,一直骁勇善战的小分队在于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智斗勇的故事。(10)《苦菜花》冯德英《苦菜花》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仨义嫂及其一家的际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鲜明地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艺术形象。(11)《保卫延安》杜鹏程 以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战为蓝本,描写出了一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成功地写出了人民如何战胜了敌人的生动的历史中的一页。对于这样的作品,它的鼓舞力量就完全可以说明作品的实质、精神和成就。(12)《东方》 魏巍小说《东方》通过对朝鲜战场和我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13)《母亲》高尔基《母亲》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在作品中反复突出的“真理”、“理性”即马克思主义。作品通过弗拉索夫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揭示了这一真理。巴维尔接受马克思主义,团结、教育广大群众,一起进行了摧毁旧世界的斗争,成为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通过过去怯懦、在痛苦生活中逆来顺受的尼洛芙娜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强的革命者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思想。(14)《三里湾》赵树理《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代表作。它围绕三里湾农业社秋收,扩社,整社,开渠等工作,精心描写了马多寿,范登高,袁天成,王宝全四户人家复杂的矛盾纠葛,借此揭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这场变革在农村所引起的巨大反响。(15)《敌后武工队》冯志1942年的冀中平原。日本宪兵、汉奸、伪警察等数百人包围了东王庄,敌人架起机枪,疯狂地扫射,尸横遍地,余烟未尽,惨不忍睹。闻讯赶来的武工队员们按捺不住心中怒火,纷纷向队长魏强请战,为乡亲们报仇。这支敌后武工队活跃在冀中大平原上,为抗日救国做着他们的贡献。(16)《走下圣坛的周恩来》权延赤以第二人称的角度描写了周恩来总理伟大的政治生涯。感情真挚,既是一部不错的纪实传记,又是催人泪下的感人小说。着力推荐!(17)《平原枪声》李晓明《平原枪声》是一部讲述人民群众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共同打击日寇、汉奸的英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地区年轻的八路军马英在党的领导下,回到家乡肖家镇,带领抗日战士依靠群众与中村一伙为首的日寇、汉奸进行者殊死搏斗。他们与地下工作者郑敬之密切配合,敌后作战和隐蔽斗争相呼应,发动群众,智取枪支,建立武装,攻占炮楼、巧杀汉奸,识破叛徒,粉碎“扫荡”……一次又一次挫败日、伪的阴谋,出生人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将敌人彻底消灭。(18)《放眼看长征》叶心瑜红旗出版社《放眼看长征》是一本纪实类的书,详细介绍了长征的原因、经过,以细腻的笔调记录了长征途中很多感人故事。该书有一章专门写外国人怎样看长征的,很有意思。隔着七十年的时空,现代人对长征的理解,难免不带着现代眼光,看看外国人眼中的长征,也许对我们更好理解长征精神有特别意义。(19)《腐蚀》茅盾,《腐蚀》以皖南事变为历史背景。故事情节开展于一九四○年九月至一九四一年二月的重庆。这时,日寇为呼应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的攻势,加紧了对国民党的诱降,企图早日结束中日战争,以便向南洋扩张。国民党认为反共卖国时机已到,进一步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在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特务统治,残酷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并与日寇汉奸暗中勾结,进行卖国投降活动;在军事上,配合日、伪军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进攻,不断袭击八路军和新四军,竟于一九四一年一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腐蚀》这部小说的创作正是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的革命作家茅盾,目击这一黑暗现实而及时作出的强烈抗议。(20)《朝花夕拾》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21)《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鲁迅的最后的创新之作,里面8篇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面临死亡的威胁,出于内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编》整体的风格却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标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的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22)《彷徨》《彷徨》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23)《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24)《野草》《野草》一文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的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25)《骆驼祥子》老舍《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26)《月牙儿》老舍《月牙儿》全文以月牙儿为线索,作者以散文诗的笔法塑造了一个可怜、可敬、可叹的形象,描绘了一个丑恶而凄冷的旧社会,令人回味无穷。(27)《茶馆》老舍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28)《四世同堂》老舍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29)《子夜》茅盾《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通过对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人物的刻画,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史诗性的再现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阶级重压下的悲剧命运。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强大、自信、有抱负、有手腕;另一方面却软弱、空虚。一方面对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封建官僚不满;另一方面又敌视工农。节选片段中,细致地描写了他在走向失败过程中的挣扎与抵抗,表现了他外强中干、似强实弱的个性特征。(30)《蚀》茅盾《蚀》包括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经历为题材。 《幻灭》写的是革命前夕的上海和革命高潮中的武汉。女主人公章静情感脆弱而富于幻想。她缺乏斗争的勇气;意志软弱。她对生活容易燃起希望,也容易感到失望。章静讨厌上海的喧嚣和“拜金主义化”,在读书和爱情两方面都感到了幻灭。为革命形势所鼓舞,她到革命中心的武汉。她换了三次工作,但是每次都“只增加些幻灭的悲哀”。章静抱着这种脆弱的感情和幻想,寻求个人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幻灭,这些都反映了革命浪潮冲击下某些知识分子共同的特点和命运。 《动摇》写的是大革命时期武汉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故事。作为革命联盟的国民党县党部负责人方罗兰,在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时候,动摇妥协,助长了反革命的气焰。他知道混入革命内部的胡国光的罪恶而不敢揭露和斗争。他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不但束手无策,而且为了个人的安全而决定离开革命。胡国光是一个“积年的老狐狸”,他利用种种卑污手段混进革命阵营,用伪装的革命面具掩盖自己的投机破坏行为。关于革命者李克,用墨不多,但多少勾勒出了他的敏锐果断、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当革命危机已经显露的时候,李克以特派员的身份来到这个县城,是他指出了这个县过去工作的病根,是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说服那些被胡国光所欺蒙和煽动了的群众,是他当革命遭受了失败,把革命的武装力量转移到南乡去准备继续战斗。正是由于这些斗争生活的反映,由于李克这个人物的出现,《动摇》成为三部曲中低沉气氛最少的一部。《蚀》的第三部《追求》,如茅盾在《读〈倪焕之〉》中所说,意图在于“暴露一九二八年春初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和迷惘”。其中所写的人物,在革命高潮期间都曾有过一度的昂奋,当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的时候,他们既不肯与反动派同流合污,但又囿于阶级的局限,认不清自己的正确道路,故虽各有所追求,而最终都不免于失败。张曼青的“教育救国”和王仲昭的“新闻救国”的道路没有走通;章秋柳只能在官能享受的自我麻醉中毁灭着自己,也毁灭着别人;另一人物史循,则由怀疑、颓废以致求死不得。“理想与事实不相应合”,是这些人在“追求”失败后得出的共同结论。(31)《春蚕》茅盾小说叙述了中国浙东蚕农在帝国主义军事、经济的侵略下,一步步陷入破产的悲惨经过。在艺术上,影片以真实自然、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蚕农老通宝一家勤劳纯朴、忠厚善良的品质和艰苦劳动、奋斗求生的精神。(32)《林家铺子》茅盾《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那时外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经济侵略;内有国民党官吏的敲诈,地主高利贷的剥削,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小说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由《春蚕》、《秋收》、《残冬》组成的农村三部曲,每篇各自独立又前后衔接,时代背景和《林家铺子》基本相同,反映了广大农民随着苦难的加深而逐渐觉醒、抗争的过程。以老通宝为代表的老一辈,希图用诚实、勤奋的劳动来改变厄运、换取生存的梦想已经破灭;而以多多头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严酷现实面前终于觉醒,最后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昭示了中国农村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33)《爱情三部曲》巴金《雾》 内容梗概:周如水从日本留学归来,他认为建设乡村比城市重要。周如水在旅馆巧遇从前仰慕过的女子张若兰,一个美丽温柔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双方互有好感,但周如水却没有勇气表白。他的两个朋友来看望他,一个是叛离了温暖富裕的家庭,以一种苦行式的生活为事业献身的陈真,另一个是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吴仁民,两人都鼓励他从狭窄的爱情中挣脱出来。 周如水在家乡有个没有爱情的丑妻,是他十七岁时父母为他娶的,为此他拒绝了几次可能的幸福。陈真告诉张若兰真相,鼓励她主动向周表白并帮助他摆脱家庭束缚。周如水此时接到父亲来信,说其母病想见他,并要求他回去当官,软弱的周如水拒绝了张若兰的爱情,但也没有勇气回家。 一年后,周如水又回到这个旅馆,此时他才接到家信得知家中妻子早于两年前病死,但张若兰早已离去,只剩下他在海边独自悔恨。 《雨》 内容梗概:两年后的上海,吴仁民的妻子已经病死,陈真被汽车撞死。 此时张若兰已经嫁给一个大学教授,周如水又爱上了另一个被称为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李佩珠。吴仁民对周冷嘲热讽,但自己很快也坠入情网。恋上他从前帮助过的女学生熊智君。但吴仁民很快发现熊智君的好友就是自己从前的恋人玉雯,她因为爱慕荣华富贵而抛弃过他,现在又因为孤独想与他重续旧好,吴仁民痛苦地拒绝了她。 李佩珠决心做一个革命女性,拒绝爱情,周如水在绝望中投水自杀。吴仁民也得到玉雯自杀的消息,熊智君为了保护他抱病嫁给了玉雯的丈夫———一个军阀,并留信鼓励他追求事业。吴仁民在悲愤中终于振作了起来。 《电》 三年后的福建,李佩珠和她的朋友们在这里组成一个革命团体。吴仁民也来到这里,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他与李佩珠之间产生了爱情。但很快,革命事业遭到沉重打击,不断有成员被捕被杀,他们中的一员敏无法忍受失去同志的悲愤,走上了暗杀的道路,但暗杀没有成功,他自己却遇难。 佩珠父亲在上海突然失踪,她委托吴仁民回上海寻找,自己留下来继续朋友未完成的事业。(34)《父与子》[俄]屠格涅夫《父与子》描写的是父与子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扎罗夫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当然,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父辈中的人们态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较温和,希望理解子辈,想跟上时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尔则固执己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冲突在广义上表现为巴威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由此,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35)《芦花荡》孙犁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36)《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创作于1923年7月。当时,作者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已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因此,他的目光也开始从先前较多地注视知识分子狭小的圈子,转移到更广大的劳动人民。在作品中,他开始有意识地表现下层劳动者,描绘他们的苦难,表现他们的抗争,歌颂他们的品德,揭示他们不幸遭遇的根源。(37)《风云初记》孙犁风云初记》以滹沱河两岸的子午镇和五龙堂为背景,以高、吴、田、蒋四姓五家的关系为线索,描写抗日战争初期冀中平原上各个阶级的生活和思想,展示出冀中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抗日武装,组织抗日政权的伟大斗争精神和爱国思想。(38)《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写的是1946年华北农村的土地改革斗争。这部小说以桑干河边暖水屯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土改中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展现出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让读者看到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了光明大道。(39)《李有才板话》赵树理这部小说准确真实的描写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村“政治生活的横断面”,反映了农村各阶层人物的心理变动,赢得了“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的赞誉。(40)《小二黑结婚》赵树理《二黑结婚》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冲破封建传统和落后家长的重重束缚,终于结为美满夫妻的故事。(41)《暴风骤雨》周立波《暴风骤雨》是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驾齐驱的反映土地改革的经典著作。它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描绘出土地改革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画卷,把中国农村冲破几千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破封建罗网,朝着解放的大道迅跑的革命精神。(42)《山乡巨变》周立波从反映的历史内容和典型意义上来看,《山乡巨变》是《暴风骤雨》的读篇。它由正、续篇组成,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农民在历史巨变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从而说明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农村的第二次暴风骤雨。如同《暴风骤雨》一样,《山乡巨变》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43)《创业史》柳青《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历史为线索,通过对蛤蟆滩各阶级和各阶层人物之间尖锐、复杂的斗争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农村阶级关系及各阶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新排列、新组合,完整地展示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风貌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巨变,特别是他们对待千百年遗留下来的私有制所持的立场和感情的飞跃。(44)《红旗谱》梁斌《红旗谱》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的历史和冯老兰一家两代的历史为主线,揭示出农民阶级同反动统治阶级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尖锐对立,农民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血肉关系,再现了中国农民走向革命的历程。可以说,这是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45)《李自成》姚雪垠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小说以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弱小变强大,转败为胜推翻明王朝统治、抗击清军南下为主要线索,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再现了明末清初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和农民起义军从胜而败的悲剧结局,揭示了农民战争和历史运动发展的规律。(46)《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小说选取独特的角度,从“文革”时期的一个监狱里发生的故事入手,正气凛然地揭露了十年浩劫时期是非颠倒,鬼蜮横行的黑暗现实。作者不是一般地揭露黑暗,事件的发展紧紧地与悼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联系在一起,因此,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有黑暗与邪恶,更有光明与正义。整个作品具有邪不压正的震撼人心的力量。(47)《刘胡兰传》马烽这本书不仅让读者看到伟大的时代的力量,党的力量,毛泽东思想的力量使刘胡兰从一个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真正的无产阶级英雄,而且还让人们更加具体真切地了解了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深刻内涵。(48)《黄河东流去》李准《黄河东流去》以三、四十年代黄泛区人民的苦难史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黄河流域勤劳、质朴、侠义的农民的历史命运,热情地讴歌了他们那黄金般可贵的品质和纯朴美好的感情,挖掘出中华民族的伟大魂灵。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李麦、徐秋斋、海老清、蓝五、王跑等典型形象。在艺术上作者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同外国小说的某些富有表现力的技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描写上,既有白描的硬功夫,又学习外国小说心理描写方面的长处,使这部小说成为杰出的土洋结合之作。(49)《艳阳天》浩然艳阳天》是最能显示浩然五、六十年代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它通过京郊东山坞农业生产合作社麦收前后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勾勒出农业合作化时期蓬蓬勃勃的生活画卷,精细地刻画了农村各阶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性格,热情地歌颂了在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50)《保卫延安》杜鹏程小说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作者以解放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英雄连参加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以主要人物周大勇的英雄事迹为中心,围绕西北战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浴血拼搏,描绘了一幅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51)《在和平的日子里》杜鹏程小说通过铁路建设工地的一个横断面,描绘了经过战争洗礼的人们在和平建设事业中所经受的新的严峻的考验。作者站在时代的前列,以充沛的革命热情,提出了发人深思的人生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应当怎样生活?只有不畏艰险、激流勇进的人,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52)《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53)《落叶》郭沫若(54)《行路难》郭沫若郭沫若的自传小说(55)《标准与尺度》朱自清这是一个动乱时代。人们很难计算他们的将来,即使是最短的将来。这使一般人苦闷;这种苦闷或深或浅的笼罩着全中国,也或厚或薄的弥漫着全世界。在这一回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两年,就有人指出一般人所表示的幻灭感。这种幻灭感到了大战结束后这一年,更显著了;在我们中国尤其如此。中国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战,一般人都挣扎的生活着。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我们也明白太平时代还遥远,所以先只希望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一般人失望之余,不由得感到眼前的动乱的局势好像比抗战期中还要动乱些。再说这动乱是世界性的,像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国家,大概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控制这动乱;我们不能计算,甚至也难以估计,这动乱将到何时安定,何时才会出现一个小康时代。因此一般人更深沉的幻灭了。(56)《登记》赵树理小说主要以张家庄张木匠的老婆小飞蛾为主线,描写了她与婆婆和女儿艾艾三代女性的婚恋故事。小飞娥婚前在娘家有自己的相好,这在封建思想浓厚的农村被视作“名声不正”,在受过同样苦的婆婆教唆下,被丈夫张木匠用锯梁子暴打了一顿,便麻木地安于包办的婚姻生活。女儿艾艾与同村的小晚自由恋爱,也受到同样“名声不正”的非议,但是生长在新时代,在《婚姻法》的保护下,这对年青人最终冲破重重束缚,终成眷属。(57)《乡里旧闻》孙犁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随着徐向前、许继慎、曾中生、邝继勋等著名将领进入大别山,一支红色大军出现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平汉路以东的广大地区,她就是曾创建了全国第二大红色根据地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在蒋介石军队一次比一次疯狂的“围剿”面前,为了中国工农的解放,她由小到大,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屡挫屡起,越战越强,成了一支以打大伏、打恶伏著称于世的、骁勇善战的红色军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战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为光劳的篇章。党内历次“左”倾路线的影响和张国焘的军阀主义统治为这部历史增加了曲折和黑暗,也使她那耀人眼目的光荣越发震撼人心。(59)《南京大屠杀》作者:徐志耕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沦陷。30万以上中国人被俘军民被惨杀。日军在疯狂杀戮的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其手段之残忍,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情景。(60)《铁道游击队》作者:知侠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带领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山东临城、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他们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61)《王震的三次长征》作者:穆欣2007年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2008年是王震同志百年华诞,本书记述了他率领部队三次长征的艰难历程和杰出表现。 第一次长征,红二、六军团决定先向昆明虚晃一枪,然后急速北进飞渡金沙江,3月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兵两路向云南中部急进。红二、六军团于4月6日攻占寻甸,8日抢占普渡河;王震和萧克率红六军团则经白岩、羊街、可朗等地向普渡河前进。第二次长征,中原会师意义重大,它为南下支队继续南征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全体指战员增强了信心和勇气,也极大地鼓舞了豫鄂皖湘赣边区以及敌后的广大军民。第三次长征,彭德怀从兰州飞抵酒泉,在第一兵团召开的党委扩大会上,就进军新疆执行各项政策和注意事项讲了话。王震在会上宣读了向新疆进军的命令,同时宣布:10月10日我军开始向新疆大进军。(64)《牛棚杂忆》季羡林著季羡林是北京大学资历最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63)《野火春风斗古城》作者:李英儒1943年,游击队政委杨晓冬化装进入华北某古城,在地下交通员金环、银环姐妹的配合下,开展瓦解伪治安军的工作。游击队在一次伏击中俘获了伪治安军团长关敬陶,对他进行教育后将其放还。关敬陶被释放后,引起了日军顾问多田和伪军司令高大成的怀疑,他们让被叛徒高自萍出卖被捕的金环与关敬陶对质。为替关卸脱责任,金环英勇就义。此后,又因高自萍的出卖,杨晓冬和母亲也被捕。高大成想利用母子之情软化杨晓冬,从而将城里的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杨母为免除儿子的后顾之忧,完成革命重任,便坠楼而死。这一切给关敬陶以强烈的震动。银环和韩燕来等地下党员在武工队的配合下,冒险从狱中救出杨晓冬。为完成争取关敬陶、瓦解治安军的任务,杨晓冬仍在城里隐蔽下来。他和银环登门拜访关敬陶,申明民族大义,促使关下定了起义的决心。在高大成下令伪军出城抢粮之时,杨晓冬和关敬陶消灭了前来监视的特务队长,带领起义部队上山。杨晓冬和银环也在斗争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64)《回首文革》张化苏采青讲建国以后的党史时,人们常感到,一头一尾容易,中间不好办。头七八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其中虽有一些问题可能引起争论,但总的说来好处理。近16年,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也很复杂,但是好办,总的是改革成功嘛。(65)《回首五四百年思潮和人物》作者:董德福史云波《回首五四..百年中国思潮和人物》从多个角度对五四以来的思潮与人物进行反思,试图澄清学界对五四的种种误读,对重建新的五四观进行初步探索:五四运动有哪些成绩和缺陷?五四是否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五四与“文革”具有内在联系吗?中共五四革命话语系统是如何建立的?毛泽东对五四总司令陈独秀的评价为何前后竟然如此迥异?保守主义者如何通过批判五四、反思现代性来彰显自己的独特身份?他们是如何以反现代性的方式追求现代性?国民党为何要夸大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力?如何理解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钱穆、贺麟等对于五四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为什么说胡适是一位问题人物,也是研究五四绕不开的人物?保守的人说他太激进,激进的人又说他太保守;共产党批判他,国民党也不喜欢他;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是他的论敌,又是他的朋友。(66)《潜伏》龙一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有洁癖的小知识分子余则成,被阴差阳错地安排和一位粗鲁的农村女游击队员翠平做假夫妻。余则成平凡,但他同时又是一名打入军统内部的少校谍报员;他内敛,却有英雄气概。单纯、不会变通、泼辣耿直的翠平不适应吃西餐、打麻将的官太太生活,闹出不少笑话。翠平勇敢甚至有些鲁莽,她不理解余则成的潜伏工作,多次强烈要求离开,二人在生活细节和性格上也冲断。(67)《思想启蒙与文化复兴》作者:洪俊峰“五四”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和长久不衰的学术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五四思想文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争议最多、观点最为混杂的研究领域。对于思想史、文化史研究者来说,“五四”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这个时代,正如恩格斯在评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所说的,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这些“五四”巨人,以他们留下的光辉事业及其思想、学识和人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者。“五四”是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几十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界风云变幻,各种思潮不断涌现,而这些不同思潮都追溯到“五四”,从“五四”思想中寻找活水源头,“五四”也一再显示出它的思想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思想关联着整个中国现代思想史。(68)《敌后游击战》作者:文高鹏有谁能在历史上找到于数百万平方公里内进行连续8年的敌后游击战争的先例?毋容置疑:惟我8年敌后抗日游击战争!(69)《卢沟桥抗战》作者::文高鹏在那个月黑之夜,日军对驻军地肆意挑衅和进犯,中国军队在卢沟桥的英勇抵抗,开启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幕。卢沟桥在地理上就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华北危亡在即……(70)《红二十五军长征记》作者:卢振国《红二十五军长征记》是一本红二十五军纪实文学。讲述了珍闻斩事光辉一页;人物春秋将军风采两部分内容。(71)《历史的真迹》作者:邸延生本书是作者继《历史的真言--李银桥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纪实》之后的又一部有关毛泽东生平事迹的长篇巨著。作者花费近10年的心血,以纯朴的语言,崇敬的感情,客观而详尽地记述了毛泽东1893-1947年间的革命生涯和人生经历;包括他的工作、生活以及所反映出的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再现了这段历史中作为中国人民伟大领袖的真实的毛泽东。全书既充分概括了毛泽东人生经历的主线:在中国革命的大风大浪中,他经过了风雨沉浮的人生经历,又很客观、详实地展现了毛泽东主要生活画卷中的横断面,使我们从中较为完整、系统地了解到毛泽东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抱负、胆略、情操、胸怀、神采和风范。(72)《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作者:粱立真本书的几十个故事,记录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几十年岁月中不同的生活侧面。这些故事主要来自作者采访上百高级干部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从20世纪70年代末作者便着手采写,在史实的准确度上屡作核对,并经过党史专家鉴定,陆续发表了一些篇章,许多当今流传的故事源出于此。本书以毛泽东故事为主,同时有周恩来、刘□、朱德、董必武、彭德怀、邓小平、李先念、胡耀邦、王若飞、陈赓、徐海东等领袖、将领及有关党史人物的传奇经历和事迹,旨在求实探源,钩沉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珍闻,帮助后人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史。(73)《周恩来外交风云》作者:杨明伟本书为纪念周总理,全面赞扬了周总理在新中国步履蹒跚外交史上建立的伟大功劳。以及刚刚发展的中国外交面对强国时,表现了总理的外交光辉。(74)《中国:从“文革”走向改革》郑谦著人民出版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步履蹒跚地行走在改革之路上时,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原因何在,它要达到什么目的?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西方发达国家里也是一片狂热的造反之声。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当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因重重阻力而停滞不前以至纷纷换旗易帜时,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却由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推向高潮,渐入佳境。应如何解释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中国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正确在评价党和国家的历史,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政治、思想遗产是如何作用于中国改革进程的?(75)《恰同学少年》 小说《恰同学少年》根据同名电视剧改编而来,它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描绘了1913~1918年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之间纯真美丽的爱情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今社会紧密相关的现实主题,很好展现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情怀。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现行教育理念的完善、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富有重大的现实意义。(76)《闪闪的红星》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皇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77)《红军长征史》本书是唯一一部记述红军长征的正史,它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历时两年时间,行程两万五千里武装大迁移的艰难经历、卓绝斗争、胜利会师的真实全貌。红军长征是老一代革命家用血肉之躯谱写的令人心灵震撼,精神升华,激情奋进,永不言败的光辉历史,它创造了令全世界震惊与赞叹的奇迹。长征留下的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信念的乐观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所汇成的红军精神,它是中国乃至世界宝贵的精神遗产。(78)《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这部庞大的四部曲小说,写的是建国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历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构思执笔到完稿经历了27个春秋,庞大的结构、众多的人物显示了那一代作家驾驭大历史的雄心。(79)《亮剑》都梁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故事内容是讲述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最后离开人世。书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80)《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著 报告文学。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初中二年级、现在的八年级语文课本),影响数代中国人。(81)《激荡三十年》作者:吴晓波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82)《随想录》作者:巴金这本书是巴金的一生心血。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83)《龙须沟》作者:老舍 《龙须沟》是一曲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颂歌,它以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前后的不同命运以及他们对党对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该剧描写了北京一个小杂院4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表现了新旧时代两重天的巨大变化。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龙须沟》中的程疯子是塑造得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一个出色的曲艺艺人在黑暗势力压迫下失业,由此过着忍辱负重的非人生活,精神和肉体饱受摧残。他正直、善良、懦弱,不甘屈辱又无力反抗……他无奈地成为“疯子”,而如此“疯”状,正淋漓地折射出内心的痛苦和对黑暗社会的痛恨。解放了,伤好了,终于昂首挺胸了,他也就不再“疯”了,主题由此而深化。 《龙须沟》通过人物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以人物命运反映时代,结构全剧,整体风格含蓄、朴素,于平淡中见深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84)《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文艺的作用,其有关论著对中国现代文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选编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关于文学艺术的论著(含文章中有关章节的节选)共17篇,按年代顺序编排。其中新中国建立以前的12篇根据《毛泽东选集》1-4卷排印,另有5篇写于建国以后。题名多系原文篇名或章节名,少数为编者所加。此书初版于1958年,1964年出版第2版。文革中曾公开发表毛泽东《看了〈逼上梁山〉以后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等关于文学艺术问题的五个文件,也是研究毛泽东的文艺思想的重要材料,可以参看。(85)《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新兴四清工作团政治部编学习毛主席著作简称“学毛著”,也是当时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当时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有时也会学毛主席著作的其他的内容。当年林彪提出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立竿见影”。(86)《共和国将帅》毛泽东虚怀若谷,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周恩来、刘□、邓小平、李先念等也在毛泽东的影响下,谦辞元帅或大将军衔。 十大元帅全部入选中央军委,十大大将执掌总部要津,中将以上将领担纲重要军事部门。 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十大大将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资历、威望、战功、素质、能力都非常优秀,他们被评为大将是众望所归。 上将是将军中的骨干力量。正兵团级干部,多数被评为上将。中将是将军中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央军委重点培养的对象。他们的平均年龄45岁,他们用自己的勇猛顽强和聪明才智,打造了我军一批战功赫赫的王牌军。少将是将官中的基础力量。开国少将正年轻。首次授衔,老红军占绝对主流。(87)《彭雪枫将军》欧阳华著出生在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耕读世家的彭雪枫,在少年时代即有豪侠之气。他刻苦读书、练武,在一次惩治豪强后,彭雪枫远赴他乡求学。投身革命后,他做过秘密工作、工运农运工作、统战工作,后从事军事工作。他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多著名战役,在血与火的军事斗争中成长为红军著名将领。抗日战争中,他先后担任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在同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军作战中,彭雪枫机智勇敢,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留下了一串串光辉的足迹和许多传奇故事。抗战胜利前夕,彭雪枫在一次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88)《贺龙传》贺龙1916年起义参加护国战争。在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南昌起义总指挥。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湘鄂边区根据地的创始人。率部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先后任一二0师师长,晋西北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司令,西北军区司令等职。全国解放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解放昌都,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89)《大智周恩来》周恩来堪称20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很少有人像他那样能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且应付裕如。他是斗士,又是调和者;是君子,又是大丈夫。鸽的平和与鹰的机警、水的柔情与火的炽烈,这些极为不同的双重品质潜藏在他的体内。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周恩来一直处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地位。才干、品德和灵活自如的政治智慧使他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在担任共和国总理的26年间,他提出过许多宝贵的治国主张,其影响将会在中国长久地延续下去。(90)《毛泽东与中国革命》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毛泽东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外许多者根据各自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版了数以千计的论著。 为帮助国内学者了解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状况和动态,为使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并在对外宣传中有针对性地阐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我们决定编译《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供有关研究人员内部参考。 这个选辑以丛书形式出版,主要选编有学术参考价值的资料;以提供原始资料为主,其中既有专著,也包括论文汇编;既有全译的,也有节译的。形式根据编选内容而定,不强求一律,编者只作必要的编辑和评注工作。 《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力求比较客观、系统地反映国外多年来有代表性的观点,并希望能够起到开拓理论视野、扩展思维空间、促进学术交流的作用。(91)《毛泽东自传》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英文插图影印典藏版《毛泽东自传》,首次将尘封了70年的最早中、英版《毛泽东自传》重新影印出版,弥足珍贵。《毛泽东自传》是毛泽东口述并亲自修改的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的极其珍贵的重要文献,也是唯一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可谓“中国第一自传”。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笔录,最早于1937年7月至10月以连载形式发表于美国ASIA(亚细亚)月刊,中文最早由汪衡翻译,以连载形式于1937年8月至11月发表于上海《文摘》(后改名文摘战时旬刊)杂志,并于1937年11月1日由上海黎明书局出版了单行本。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毛泽东其特殊的经历和磨难。(92)《伟大的中国革命》费正清这是一部关于中国长期灾难、斗争和再生的记述,由对中国有最彻底了解的费正清大师向人们叙述了19世纪的中华帝国、同1911年以后的中华民国和1949年以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历史的连贯性,例如古代互相监督的保甲制度,今天就会变成街道办事处,或者20世纪以前的下级士绅变成了民国时代的土豪劣绅,以及成为继他们之后而出现的党员干部和今天的农村党委书记。(93)《早晨的洪流》韩素音著(94)《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张雄文著淮海战役胜利的第一功臣是谁?毛泽东说:“粟裕立了第一功。”抗美授朝第一司令员人选是谁?毛泽东说:“原拟粟裕。”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都可以领元帅衔。”是一部具有相当研究的学术性、思辨性著作。作者主要通过对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指挥或参与指挥的许多重大战役的史实(考证),全力讴歌了粟裕的军事天才和他对中国革命战争胜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不管是观点的阐述,还是史实、数字的引用,书稿大多采用第一手历史文电、作战命令等,用史料说话,而且均注明出处。全书的思想也比较明显,即粟裕没有评上元帅是遗憾,粟裕生前没有彻底完全平反是悲剧。本书广泛搜集能够搜集得到的历史文献,还原了赫赫战功被逐步淡化、转移、乃至磨灭的粟裕的真实历史。书稿大量引用文献与史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军史史实为准绳,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做到重要的史实有把握,重要的文献有依据,重要的讲话有来源,重要的引文有出处。与此同时,密切注意并吸收最新披露的文献,最新发现的史实,最新的权威提法,可以说是吸收了当前国内外粟裕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还注意纠正了一些流传的讹误,对一些原本有争议的问题也做了必要的考据。(95)《红色地理:毛泽东地理寻踪》毛泽东是一位天生的地理及智力方面的探索者。从韶山到北京,83年的时间里,他在中国皈图上匆匆地行走。中国20多个省份的城乡留下了他的足迹;从韶山的农家小屋,到井冈山的八角楼、延安的窑洞,再到中南海游泳池,他住过的地方在1000处以上。地理因素影响着毛泽东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本书正是试图将这种关联揭示出来;揭示毛泽东的足印曾跨越哪里,那里又发生了什么?试图融合时间与空间这两条轴线,探究毛泽东的思想形成与演进。并试图做到以历史随笔式的文字,发现地理,经纬历史,缩放事物。(96)《为了红色中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后勤部政治部编(97)《红色丰碑》杨跃等编本书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选取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纪念场馆、名人故居、园陵旧址和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从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巨变,感受先辈开天辟地的艰苦卓绝。(98)《平原烈火》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含小兵张嘎、四百生灵。一九四二年五月,冀中抗日根据地整个地翻了一个个过儿。冈村宁茨坐上飞机,在天上指挥着五万鬼子兵进行大“扫荡”,确残酷的战斗,到处是一片红火。日本鬼子的汽车把遍地黄金的麦子轧烂在地上,骑兵包围了村庄,村庄烧起来,熊熊的火苗儿把黑烟卷上天去。步兵们端着刺刀,到处追求,赶着,把抗日群众从东村追到西村,又从西村追到东村。遍地是“嘎嘎嘎咕咕咕”的枪响,遍地女人哭孩子叫,多少个英雄倒在血泊里了,多少个战士牺牲在创弹下,多少个地方工作人员,投的投河,跳的投河有枪的把子弹灯光了,剩下最后一颗打碎了自己的头,多少个青壮年、村干部,被裹着走了,送了煤窑,载出关外,运去日本三岛……(99)《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本书是两位外国人用了384天沿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徒步走完全程后,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出来的感受和随想。李爱德和马普安在长征路上共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此次出版的画册《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中收入其中的193张。负责画册编辑的五洲传播出版社邓锦辉说,其中20多张图片拍摄的是当年长征的参与者或见证人,此外还有70年后长征路上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和风景。 “画册的一个特色是没有页码,主要以新长征的行程来排序,每页有对应的行程进度。”邓锦辉说。这本画册中文版此次共印刷了8000册,在全国发行。半个月之后,还将出版至少3000册英文版画册,也在全国发行。(100)《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2月在上海出版中译本时,由于当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考虑到联合统一战线等情况,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该书还是成了一部禁书。 《西行漫记》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西行漫记》,纷纷走上革命道路。(101)《刘□在建国后的20年》鲁彤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中,面对被定为接班人的前前后后,“文革”前期中期毛泽东与他的关系等等,他经历了从一位国家主席到含冤离世的曲折人生之路。“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中,面对被定为接班人的前前后后,“文革”前期中期毛泽东与他的关系等等,他经历了从一位国家主席到含冤离世的曲折人生之路。 本书气势磅礴地写出刘□从最辉煌到最悲惨的人生命运,他与共和国那段难忘历史的牵连。更重要的是书中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如他被定为接班人的前前后后,“文革”前期中期毛泽东与他的关系等等,读者在惊诧之余会掩卷长思……(102)《十一位牺牲在建国前的中共无衔军事家》少华 著这里记载的是一群未走上共和国授衔台的将帅。这些闪光的名字是:叶挺,段德昌,黄公略,曾中生,许继慎,蔡申熙,刘志丹,方志敏,左权,彭雪枫,罗炳辉。共和国未走上授衔台的将帅,是千百万先驱伟杰的代表。对他们,共和国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在纪念建国五十五周年前夕,谨以此书,缅怀那此长眠于地下的无冕“将帅”。(103)《小康社会与教育新使命》(104)《中国农村改革纪事:1978-2008》陈大斌著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农村改革,不仅推倒了“政社合一”“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体制,建立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开辟了中国农村、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更以它的成功实践推动人们解放思想,冲破种种传统观念的樊篱,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这些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前途的重大问题,开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走出近三十年的曲折和坎坷,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中国改革的光辉成就震惊了世界,其实践成了国内外政治家、学者研究的一个世界级的热点。本书作者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亲历了改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记录、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经过近三十年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他的著作自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见地。(105)《中国之路》汪少伦著本书别名:民族哲学观察下之中国现代问题及其解决:上编“中国现代问题的分析”,论述中国各方面问题的事实及各种成因,并评估其前景;下编“中国现代问题的解决”,为各方面问题的的解决及其应有的过程。(106)《祖国赞美诗:歌词集》程建国著(107)《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喇敏智主编本书是一部融知识性、可读性与学术性一体,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著作,采用厚古薄今的原则,有重点、有亮点、有突破。本书着重突出回族从近代至当代的贡献和作为,特别是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抵御外侮、保卫国家、

“沙子”变“黄金”

我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一团,它有“天下第一团”的美誉之称。我的家乡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和军垦特色文化的团场,从建团初期发展到现在,已是一个新型城镇化的团场。这里生活着老军垦人的后代,他们肩负起父辈们的重任,为建设和保卫边疆奉献着。

我是兵团人的新一代,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家园里幸福地成长、学习,充分享受着阳光雨露的生活。我的家乡无处不展示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你瞧:笔直的道路两旁一幢幢的职工住宅楼取代了以前破旧的平房;正在修建的学生教学楼、宿舍楼快要竣工;原来那一片空旷的长满了杂草的空地成了绿茵茵的广场,还有那一片污水横流的水坑也改造成了清澈见底的游泳池;热闹的农贸市场里,商贩们正起劲地吆喝着;晚霞中的广场中央响着欢快的乐曲,人们翩翩起舞,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再向远处看,平整的稻田里,稻子长势喜人,穗大粒谷;一望无际的棉海里,朵朵棉花竞相开放着,成熟的果实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每当爷爷看到家乡焕然一新的面貌,他总是感叹万分地说:“变化真是大啊,好日子来了。”我的爷爷是一个老军垦人,他也是团场变化发展的见证人。团场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他常常向我述说他当年进疆的往事,在我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听到爷爷所说的“盐碱地,黄沙天,地窝子,挖大渠”。上世纪的50年代初,爷爷响应国家号召,支边来到了这片土地。他同其他支边青年一同肩负起了屯垦戍边、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重任。当年的一团到处是盐碱地,黄沙漫天,连住房都没有,就是在这种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爷爷这老一辈兵团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没有地方住,他们就在戈壁滩上挖个地窝子作栖身之处;开荒种地时,没有机械化,他们就手拿简单的劳动工具,在白花花的盐碱地上一锹一锹地挖。渴了,就喝口渠里的咸水;饿了,就啃一块干镆。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溃乏的物质生活没有击垮爷爷他们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坚强意志。几十年过去了,经过几代军垦人的艰苦奋斗,如今的一团已是树木成荫,良田纵横交错,舒适的生活环境让爷爷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带来的幸福生活。这一切怎能不让他感到欣喜呢?

家乡的变化也是兵团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了兵团人独有的精神,我作为新一代的兵团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这种精神会让我去克服困难,不继进取。我会努力学习,进一步改变家乡面貌,创造美好的家园也是我们这一代兵团人的重任。

母亲的一盏小灯

母亲的一盏小灯王娟我是九十年代生人,一直生活在农村,我人生的最初记忆,就是从母亲那一盏晃悠悠的油灯开始的。 小时候爸爸总不在家,夜晚,床上躺着我和弟弟,母亲则点亮油灯,坐在床头做鞋子。她每次抽线都会发出一声哧响,这声音让我睡不着。油灯在床头高高的吊着,那一小簇火苗轻轻窜动,让人心安。 母亲的油灯是自制的,一只废药瓶子,上面插一根铁皮卷成的细筒,装入棉芯就成了。灯光很暗,灯头火忽呀忽呀的闪。母亲每次穿线的时候,总要把头紧贴着灯火才能看清,以至于多次被烧着了几缕头发。母亲额前的碎发燃着的时候很亮,小火苗顺着发丝迅速上窜,有点像过年时的烟火。母亲这时总会吃惊的“啊”了一声,然后摇摇头,苦笑着说:唉,又忘记了。昏黄的光晕里,她的样子很美,也很疲惫。 2003年我上小学了。母亲买了一只“罩子灯”,高脚油瓶,蛤蟆嘴一样的灯口,可以调节灯火的大小,最重要的上面加了一个玻璃罩子,比以前亮多了,能在这样的灯下写字,那时感觉真幸福! 我和弟弟总是抢着替母亲去打灯油。村子东头有一处“小商店”,高高的青石门台,高高的柜台,高高摆着花花绿绿的布卷,毛巾。柜台西头放着盐巴和红糖,东头放着有怪味的煤油。那时红糖算是“高级营养品”,只有走亲戚时才会买上一两斤,灯油可是家家都得买。我和弟弟总是先在放红糖的柜台边磨蹭一会,使劲吸吸鼻子,闻闻糖和新布发出的甜香味道,最后才打两毛钱的灯油回家。 回到家,我和弟弟在灯下做功课,母亲则在一旁做鞋子。“罩子灯”不会再烧着母亲的头发了,但还是会冒黑烟。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我和弟弟的鼻腔里总会有些黑烟泥。但是我已经很感激这盏罩子油灯了,因为它能抗住一些风。每次我放学晚回家的时候,母亲就端着油灯在门口张望。我从学校出来,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母亲灯光。这灯光让我心安,走夜路也没有了恐惧。 2009年,在母亲灯光的接送下,我升入了初中,第一次见到了电灯。那时家里还没有电,母亲买了一支手电筒,晚上接我回家。每晚放学的时候,路上这儿有手电晃动,那儿有手电晃动,还夹杂着呼喊。那都是些接孩子的母亲。 2010年村子通了电。母亲终于用上了电灯,不过,为了省钱,家里总是用那种瓦数很小的灯泡。农用电要比城镇用电贵,还经常停电,所以母亲的煤油灯还得时刻准备着。不过电灯的出现,让我们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以后,我要出嫁了。母亲给我的嫁妆里,有一盏漂亮的台灯。夜晚的时候,台灯在床前发出桔黄色的灯光,柔柔和和的,就像浓浓的爱意在无声中弥散开来。而母亲自己,却还是用那种小瓦数的灯泡。第一次回娘家,我给母亲装上了日光灯,一支乳白色的灯管,带着淡蓝色调子,一下子把母亲的屋子照着雪亮,连她脸上的纹路和发丝都看得清清楚楚。油灯早已经不见了踪影,母亲再也不用担心烧着头发了。不过大人都开始穿买的皮鞋,母亲也不用再那么辛苦做针线活了。但她闲不住,硬是给未出生的外孙子做了一箱子的鞋。明亮的灯光,让母亲的针线活做得分外细致,那漂亮的绣花可是市面上买不到的,一针一线都含着情。 在以后,我的孩子将出世了,我也成了一个母亲。我买了一件纪念“香港回归”的漂亮饰灯。那些流光溢彩的荧光把屋子里装饰得喜气洋洋,轻柔的音乐声中,我摇着着孩子入眠。我们把结婚时的黑白电视给了母亲,又买了一台25寸的彩电。那时村子里新结婚的家庭都要要买彩电,但母亲一直没舍得买一台电视给自己。我和丈夫把旧黑白电视给母亲送去的时候,她很开心,说以后你爸爸就不用总去别人家看了。这让我很惭愧。电视调好了,蓝荧荧的光照着母亲的白发,当年那个在油灯下做针线活的美丽女人,已经在岁月中苍老了。 数年后,我将给母亲买了一台新的彩电。母亲窗口的灯光,从此有了从电视里散射出来的七彩光线。家里盖了新房子,村里更是多了很多二层小楼。一到晚上,雪亮的灯光和斑斓的电视荧光从一个个的小院子里透出来,交相辉映,农村亮起来了。 再过二十年,母亲的灯,又换成了沼气灯。这种灯不用电,不用油,垃圾柴草、畜禽粪便一股脑地进了沼气池,产出来的沼气不但能照明还能燃火做饭!母亲一生爱节省,用上这免费的能源,母亲满脸的皱纹都乐开了花。我们这里是新农村试点村,政府不但帮村民建了沼气池,还辅设了自来水,通上了柏油路,装上了路灯,还建了一个体育场呢。夜晚的时候,体育场上热闹极了,孩子们在水泥操场上滑旱冰,溜滑板,那些母亲们则靠着场边的栏杆,看着孩子们微微的笑。母亲们的目光,同着这明亮的路灯一起,溶化成浓浓的爱意,照耀着孩子们幸福的成长。 三十多年后,母亲的灯越换越亮。小小一盏灯的变迁,让我真切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幸福与日俱增,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祝福天下伟大的母亲,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贵州省凯里市凯棠民族希望中学八(6)班辅导老师:张明胜)

过年

过年过年过年又叫除夕,代表着团结、幸福和吉祥。在这天,大家都会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新一年的开始。早上,太阳还未升起来,爸爸妈妈就已经开始忙活了。只见爸爸拿了一大盆的白面,白面熬成粥状,我好奇的问:“爸爸,你这是要干什么?”爸爸笑着说:“把白面熬得稠些,用来贴对联呀!”“用胶带粘多快呀!”我不解的问。爸爸一本正经的回答:“这你就不懂了,咱们东北天气冷,用糨子粘结实。”原来如此!爸爸端着装满糨子的盆,拿着刷子,我拿上对联,我们一起把所有该贴对联的地方都贴到了,家里立刻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在这个时候,妈妈也没有闲着,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也都出锅了。到了晚上,大人们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包饺子。在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习俗—包饺子的时候,在饺子里面包上钱或糖块,如果谁能吃到,就预示一年里有钱花,生活甜蜜。12点,新年的钟声一响,家家户户点燃了鞭炮,各种各样的烟花一起飞上天空,把天空和大地照得通明,天空分外绚烂。一家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的吃着年夜饭,整个村庄都飘着饭菜的香气。家乡的过年趣味盎然,到处弥漫着喜气洋洋的气息.....吉林省通化县英额布镇明德小学六年一班武茂春指导教师:盛日霞

家乡的春节

在传统的节日里,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家乡的春节,那可真是有滋有味啊,我的家乡在东北——铁岭,自古以来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文化风俗,现将春节习俗介绍如下:和许多地方一样,春节前几天老百姓都忙着置办年货,如新衣服、油、盐、酱、醋、肉、菜之类,其次是将房屋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擦得一尘不染,旧衣服洗净整理好,以新的面貌迎接春节。准备年食,豆包、冻豆腐、冻肉、冻鱼,忙得不亦乐乎。大年三十,人们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欣喜,早晨将院子打扫好几遍,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有自编自写的,也有到集市买的。女人们要准备中午的团圆饭,团员饭很重要,一家人老老少少要忙活大半天。下午的两三点钟时,家家户户便响起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开始吃饭了,饭桌上有好多可口的炒菜、凉菜。肉菜。大人们端起酒杯,喝着小酒,互相祝福,小孩子们则喝着饮料,别有一番风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欢笑。团圆饭后,妇女们准备肉馅晚上包饺子,孩子们忙着穿新衣服,等待着爸爸妈妈发压岁钱,男人们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和面。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不时传来一阵阵的笑声,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晚上十二点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争着抢着吃,因为在饺子里包着一颗大枣和一枚钱币,谁吃着了就预示着一年的幸运,吉祥。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老百姓会不约而同地点起香火,祈求平安,点燃长串的鞭炮,辞旧迎新,驱除灾难,唱响来年的欢歌。有人一夜不睡觉,打麻将、玩扑克、看电视,以度过一个吉祥、平安之夜。除了除夕夜里放爆竹,春节里最响亮的爆竹声也要属初一早晨的“开门爆竹”,为讨取开门大吉,凌晨五点多就开始听到爆竹声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满世界的喜气洋洋。大年初一,还没等睡回笼觉呢,左邻右舍的便开始来拜年。不过,现在都有手机开了,就不用挨家拜年了,发短信拜年了,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会收到无数的祝福短信,其实,心里更喜欢“新年快乐”四个字。发自内心温暖的问候不在于语言的华丽,字的多少。大年初二是个很重要的日子,结了婚的男人要带着老婆和孩子一起到岳母家拜年,有新女婿的家更忙得不亦乐乎,用精心准备上乘的酒肉招待女婿,正月里招待客人的是糖果、瓜子、上等的好茶,孩子们吃着糖果打闹,大人们喝着清香的茶水,聊着一年中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好不容易走到了一起,怎能放过这忘记疲劳、忘掉一切忧愁的好时刻。临别之时,主人或多或少地要给客人家的小孩子压岁钱,有一百的,也有二百的,象征着对客人后代的美好期待和无限祝福。一般地,孩子上了十六七岁便不再给压岁钱了,代替的是甜美的祝福话语和对孩子事业的关心。如果是刚结婚的年轻夫妻给男方任何一方的亲戚拜年,主人还要给新媳妇二百或三百的喜钱,象征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初三、四,基本上都是给特别亲近的人拜年,如舅舅、外婆、叔父、伯伯等,或是战友朋友,遇到了几年不见的老朋友,主人一定要取出家中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有条件的非要将客人灌个稀巴烂不可,大有不醉不罢休之势,喝着美味的酒水,吃着可口的菜肴,谈着知心的话题,抽着醉人的香烟,一种别致的享受,相聚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这样的生活持续着。一般地,男人和孩子出去给亲戚拜年,女人在家里招呼客人,如果贵重的客人要来,主人家便会哪儿也不去,专门呆在家里迎接盛待客人,若是给贵重的客人拜年,一家老少都要去的。不过提前要互相通个气,主人也好有个准备。此外,邻居街坊常常都会互相串门,顺便拜个年问个好,谈一谈新年的新打算,新气象,虽说方式不同,但心情是一样的,充满着说不出的喜悦和祝福。可以说天天美味佳肴,天天聊天祝福,天天笑容满面,哪怕是碰到了有点恩怨的人家,你也要变得胸怀坦荡,点个头,问个好,微笑一下,递支烟聊一会儿,所有的不快便会转眼间烟消云散,握手言和;冤家宜解不宜结,新春之际也是解冤的好时节。等过了初十,大部分的人家已不再忙活了,拜访了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太远一点的亲友只能打个电话拜年了,这时候一些上班族、打工的、学生也陆陆续续开始了工作和学习,人们似乎变得清静起来。其实不然,你听,那是什么声音?走近一看,人们穿着格外耀眼的衣服,打扮得“花姿招展”,把脸涂成各样的颜色,有装扮的八仙、孙悟空、猪八戒、济公、宋江等神仙英雄形象。他们踩着高高的棍子,足有一两米长,手里拿着刀枪棍棒之类的武器,更有调皮者一边吃东西,一边做着各种各样的鬼脸,不时逗得人们哈哈大笑。还有划小船的。所谓的划船,就是用纸糊成一个一米来长的纸船,中间留个小洞,刚好人能穿过去。人钻过去,两条腿迅速的跑来跑去,两只手握一个纸糊的小木桨,装腔作势地划来划去,摇头晃脑地哼着小曲,身着船夫的古装,戴着花花绿绿的帽子,引得孩子们争相观看,互相打闹。还有摇花杆的,一般都是妇女手拿一支两三丈的长竹杆,用五颜六色的布块丝绸结成的大花绑在布上面,一朵接一朵,好不漂亮。摇者春光满面,摇呀摇,摇出好年头,摇出大吉大利。摇杆下晃动的是半露着胳膊,头上裹着各色丝带,身穿彩装,高举着木棰的鼓手。有小腰鼓,有大鼓、中鼓、小鼓,还有特大鼓,当然特大鼓很大,一个农用三轮车只容一个,三四个人一起围着。打法各种各样,有轮留打,有齐打,也有单打。最显眼的地方站一个指挥者,手持醒目的指挥棒指挥着这支兼有锣鼓队、秧歌队、摇杆队,高翘队的大杂耍艺术队伍,这是什么呢?略有风俗常识的人或许都知道那里是秧歌表演,古老的传统节目,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对春节的无限祝福,对来年好日子的热切盼望之情。这个活动持续了不知有多少年,至今仍受乡间老百姓的喜爱,人们在不断的继承,不断的发展创新,每年都有新气象,每年都有新花样。参加秧歌汇演的队一般在春节前已开始排练,人们都是义务的,图个热闹嘛。一家至少出一个人,小的器具自费购买,大的东西集体购买,人们卖力地排练,认真、投入。为了正月十五的盛大演出,有人放弃了与亲团聚的时间也要按时排练。秧歌汇演如果好的话可以到镇城为全镇的人们表演,那将是无限的荣光,极高的精神荣耀。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着吃香喷喷元宵,心中充满了对来年无限的祝福。各家也要放鞭炮,是对新春佳节作最后的送行。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新年新气象,一年一个样。古老的铁岭小城,充满了乡土风情与现代气息的家乡,向人们展昭着生命的活力!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第二小学五年二班左梓轩指导教师王宏

我爱我的家乡――――柘汪

我爱我的家乡――――柘汪昔日去柘汪镇,一路颠簸路泥泞。今天油亮的柏油路,条条通向幸福村。昔日去乡村,拐弯抹角路不平;今日去乡村,风雨无阻路畅通。在历史的长河中,改革开放三十年短而又短,可是这三十年是我的家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开展后,我们农村更是旧貌换新颜。忆往昔,看今朝,心中好多感慨。我的家在赣榆县城东南角——柘汪,我爱它,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爷爷忘不了, 少年时仅仅在学堂里读过三天的书,认识十个字,就被家人硬拉回了家干农活:早上四点起床去割猪草,一天只有两碗地瓜干汤水来填肚子,饥饿曾让爷爷去拣地里的虫子吃。家里兄妹七个,饿死两个妹妹,出门全家只有两身衣服。晚上连煤油灯都舍不得点,常常摸黑干活。弟弟和妹妹们因为不到五毛钱的学费而和家人哭闹个不停。爸爸忘不了,七岁那年便跟随我爷爷到东北讨饭,当时来到吉林省一个偏僻的村子,身上单薄的衣服让人发寒,雪花飘飞,没有避所。就这样,全家人一起去挨家挨户讨饭,常常是一家分吃一个玉米煎饼。到14岁时,爸爸终于可以上学了,不过,他要上半天的学,剩下半天去给人家放牛。我忘不了,三年在初中的学习,每天要从两尺宽的小路跳入几米深的大沟,再翻过两个土疙瘩,才走到我的学校。春秋天,尘土飞扬满脸尘埃,雨雪天,道路泥泞一身烂泥,那时自行车很少,雨天,我就挽起裤腿,两手提着鞋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很多时候被蒺藜或砖瓦扎破了脚,那时没有彩电、更没有电脑,全村三百户人家只有两台十四村的黑白电视。家里穷买不起自己想看的书,一旦有本好书抢着看,在同学中传来传去,爱不释手。是呀,曾经的生活真的让我们无法面对,曾经的家乡面貌也让我们不堪回首。回眸三十年,现在不必说那四通八达的电路,跨过乡村和田野,为工业送去动力,为农家送去光明,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乡镇农家新建的新房子里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也不必说那迅猛发展的通信公路,电话、手机和已悄然进入农家,年轻人联系着天南地北的业务,老年人联络着大大小小的子孙,各种信息咨询的传递方便快捷,世界也显得小了。单是看这眼前一条条的柏油马路就有了无限自豪之情。新修的柏油路一条蜿蜒长龙,宽阔平坦,一望无际。通往县城的黑油油的柏油路如一条黑色缎带,联结城市和乡村,一辆辆摩托车、拖拉机、小轿车喜气洋洋一路奔驰。 我们柘汪村民依靠大海,好多人办起了养殖场,各种各样的海鲜远销海内外,贝类加工厂生意红火火,颗粒加工厂利润天天翻,新建的工业园区引进了上亿元的资金,另外还有花边厂、木器厂等。他们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过上了好日子,也为镇农村的经济发展贡献出不可估算的力量。 日子好过了,村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更加急迫起来,自发组织了秧歌队、鼓乐队等,逢年过节或者不忙的时候就自娱自乐一番,我们村的秧歌队还被邀请参加县里的比赛呢。每逢九九老人节都为老人捐款,这不,四川大地震村民们都踊跃捐款,很多个人捐了几千元。 柘汪镇村民人人过上了好日子,从“温饱”迈向了“小康”,“和谐”家园正在建设,还要谱写新的篇章。眼,总能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家乡,亦是人生的港湾,温暖而亲切。

我爱我的家乡――――柘汪!学校: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作者:张笑 辅导老师: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