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文。这篇课文使我感到英法联军是多么的无耻,还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园。圆明园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1709),到清朝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占地5200余亩。方园有2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面积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上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十分美丽。

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可恶的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了圆明园,英法联军在园内随意的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鼓鼓的又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英法联军在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奉命在园内放火,烧了3天3夜之后圆明园内只剩下几根残柱。

我读完了这篇课文,是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的惋惜,当时,我觉得清政府是多么的无能,竟屈服了这些可恶的英法联军,还靠英法联军的力量来镇压老百姓。

但最可恶的是洋人,他们随意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这是应为中国太落后了,要是中国那个时候强大,他们敢来吗?所以落后就要挨打。以后我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是祖国强大无比。

因此,我们要铭记这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

自我看百家讲坛,10集的苏轼是最喜欢的,每每重新观之,不觉厌烦,喜爱犹深。

喜欢苏轼这位大文豪是主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的精彩讲解。北师大的教授个个另人敬佩,现在正在播出的《论语》就是北师大的教授于丹。以前只知道他的几首词和苏东坡这个名字。在看完节目后,在我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生动的苏轼:豪迈,开朗风趣,爱憎分明,爱国为民,做人达观不拘小节,人生起起浮浮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苏东坡追求的是儒、是道、是佛,但又非儒、非道、非佛,是仕进之人生,又是终生追求隐逸之人生。这些正是东坡人格魅力之所在。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大成,是一次最好的中和。

面对如此伟大的人物,我所能理解的实在有限,写的水平也非常有限。

但求大家看后能对苏轼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喜欢上这位千古难得的奇才。

先说苏轼的父母,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是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妇女,官府小姐出身有非常良好的教养和学识。有一次她给苏轼讲《后汉书 范滂传》。东汉名士范滂反对宦官专权误国,汉灵帝大逮党人,范滂镇 定自若的前去投案,其母和他诀别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全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程母讲到这里,激动不已。苏轼问:“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程氏坚定的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苏轼因此自幼立志以范滂为楷模,为官后清正廉洁,奉公爱民。他在任开封府推官期间,秉公执法,断案精敏;任徐州知府时,洪水将淹城,他“誓与城共存亡”,发动吏民抗洪保城,使百姓免遭洪灾之害;在任杭州知府时,他关心民瘼,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百姓感其德,家家挂其画像,饮食必祝,并建生祠以纪念。由此可见,母亲的早期教育,对苏轼后来的道德节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觉得很感动,有这样的母亲,才有了这样的苏轼! 父亲苏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求很严格,他一生没做什么大官,但却培养了北宋文学的两个奇葩,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

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舞弊,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苏轼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起伏很大,他在北宋王安石变法上意见相反,属于保守派,官场上始终被卷入派系斗争。

苏轼的仕途开始于凤翔县,他的顶头上司陈公弼对他总是挑刺,不给他好脸色看。让苏轼很生气,其实陈公弼是用心良苦。苏轼后来非常后悔年轻时对陈公的不敬,这是在经历过许多人生波折后才体会到的,后专门为陈公作传。陈公弼的儿子就是陈季常,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轼第一次官场落难是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上书恳请宋神宗不要杀苏轼。最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在那里苏轼与民为乐,耕作为生,在黄州苏轼得到了苏东坡这个称号。也是在黄州苏轼做出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后来苏轼重新被启用,在赴任之前去见了一个人-王安石,这次会面两个人象多年的老朋友畅谈了一个多月,屏弃了政见上的不同。在苏轼离开后,60多岁的王安石说:“不知在过几百年后才能再出苏轼这样的人物。”苏轼之作更为出名,他表达了同这位政敌兼诗友彻底和解的诚意,体现了这位伟大诗人宽容和仁爱的情怀: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他们都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官场的那么点荣辱得失是一朵浪花都激不起的,而他们杰出的诗词文章会永放异彩。

苏轼再次回到中央,还是无法摆脱政治上的斗争,后请凋到杭州,在这里苏轼对西湖进行了重修疏浚,修筑了著名的苏堤,和白居易的白堤相映生辉。恢复到苏轼年轻时所看的到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一生中经历的三位女性,第一位妻子王弗,第二位妻子王润之,两个人是表姐妹。另外就是侍妾朝云。《江城子·记梦》就是追忆王弗的。王弗和朝云都是很年轻就去世了。王弗敏静;王润之持家;朝云侠义。苏轼爱的最深的还是结发妻子王弗,也是与他共患难的,流传千古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就是写给王弗的: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侍妾朝云则是苏轼的知己,有个故事说,有一天苏轼抚摸着自己的肚子问家人:这里面是什么呢?有的说是满腹文章,有的说是满腹学问,唯朝云说是一肚皮不合时宜,苏轼感慨到:“知我者,朝云也。”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的弟弟苏辙比苏轼小3岁,兄弟间的情谊非常深,千古名篇《水调歌头·中秋》就是苏轼想念弟弟不得相见而写下的。至于《醒世恒言》中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因为后人太喜欢苏轼了,想象他应该有个和他一样有才学的妹妹。至于他和苏轼学生秦观的爱情也就无从谈起。苏轼一共有四子,长子苏迈(王弗),苏迨、苏过(王润之),苏遁(朝云所生,早亡)。小儿子出生后他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为聪明累一生,唯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既是戏言也是期望儿女平安。 在经历了生死历劫后,他痛定思痛,文章中多了淡定平和,从容厚重。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文风虽异于东坡,但四人皆因得东坡垂青而并进文坛,开创新篇,故而称为“苏门四学士”。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不但文章写的好,书法也是大家,宋朝的书法有“苏黄米蔡”,苏轼排第一。可惜保存至今的非常少,最著名的是《寒食帖》,现存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李敖在李敖有话说节目中有好几期都是讲的《寒食帖》。

苏轼晚年被一贬在贬,60多岁的苏轼一路被贬到了儋州,今海南岛。在环境异常艰苦的海南岛,苏轼的身体越来也不好,后来朝廷把苏轼又调回大陆,但苏轼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最终死在江苏常州。苏轼在病重时告诉儿子:吾生无恶,死必不坠。慎勿哭以惮化。弥留之际友人在他耳边喊到,

维琳方丈:端明宜勿忘西方!

苏轼: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

钱济明(好友):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需着力!

苏轼:着力即差!

说完这句话,苏轼就死去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于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病逝,终年66岁,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苏轼一生中的文学创作

成就是非常巨大的,他精通诗歌,散文,词,书法,绘画。然而,人们不断地赞颂苏轼,并不仅仅是因为上述的这些令人惊叹的成就。苏轼一生对理性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其心智之成熟、感情之丰富、人格之独立、胸怀之广阔、为人之坦荡、性情之旷达,更是使他得到后人热爱的原因。 在医学和养生方面,他的《苏、沈良方》至今流传,他善气功、善炼丹;是世界上最早的“饥饿疗法”倡导者——东坡的饮食三要领:食不可急、每食八分饱、食不求精,倭国人称之为“东坡三养”。苏东坡极善烹饪,他的“东坡肉”、“东坡汤”、“东坡鱼”、“东坡鸡”、“东坡饼”等等,至今还流传在今天的宴席、酒家之间。

附录苏轼其他脍炙人口的诗词: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吾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七绝·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恨的就是那无耻的清法联军!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到清乾隆九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全园战地5200余亩,方圆200多华里。全园建筑总面积超过故宫。

可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来到圆明园,在园内肆意烧、杀、抢、掠,出园时每个人的腰包都是鼓鼓的,甚至还放火将这具有无限价值的圆明园付之一炬。就这样一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毁灭了,之后只剩下几根残柱。

这篇课文使我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限惋惜,而当时无能的清政府经屈服在了这万恶的洋人的淫威之下,下了不抵抗的命令,把洋人当作靠山,想依靠洋炮来扫除国内的革命势力,我痛斥黑暗的清镇府。

圆明园的毁灭是我国屈辱历史的一段见证,它的残垣断壁,仿佛在对人们诉说它的辉煌的过去,又好像在向人们诉说洋人的残暴行径。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来侵略我们呢?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太落后了,要是当时我们强大,他们敢来吗?所以落后就要挨打。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效劳,不让祖国再受欺负,

让祖国永远列强国之首。

因此,我们要铭记这一句话:莫忘国耻,振兴中华。

《光辉的旗帜》读后感

《光辉的旗帜》读后感甘肃镇原城关初中七(3)班郭常悦“长太息以掩涕息,哀民生之多艰。”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为遭奸人诬陷,报国无门。在外敌入侵,山河即将破碎的情况下,愤而投江。他的爱国热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2000多年后1927年的一天,风雨如晦,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一群仁人志士,热血青年聚在一起,讨论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从此,五星红旗‘黄色的锤子和镰刀成了我们民族的灵魂,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可以依赖的精英。“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赵一曼的大义凛然,杨靖宇的视死如归,江姐的坚强从容……一个个先辈的面孔,在我眼前浮现。他们是真烈士,乃大英雄,他们是烈火中永远闪耀的旗帜。从大渡河到雪山草原,他们的英勇豪迈,他们的伟大坚强,深深刻在我们心中,镰刀斧头组成的旗帜在腥风血雨中愈来愈红,越来越多的人汇集在这面旗帜下。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这面旗帜让法西斯胆寒;三大战役,攻克南京,这面旗帜让独裁者颤栗。最终这面旗帜插上了天安门城楼,以铿锵有力的语调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光辉的旗帜不仅带领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走出了黑暗,还将带领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去开辟历史的新纪元。百年不遇的洪水,在这面旗帜下乖乖低下头;国际金融风暴在这面旗帜前烟消云散;香港澳门在这面旗帜下胜利回归;雪灾地震在这面旗帜下,停止了肆虐的脚步……在这面旗帜下,南巡重要讲话发表;在这面旗帜下,三峡工程胜利竣工;在这面旗帜下,嫦娥卫星成功发射;在这面旗帜下,2008年奥运会顺利举办。这一个又一个标志性的事件,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昌盛!作为一个沐浴着新中国阳光长大的90后,我穿梭在历史的隧道。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俯下身,摸着炽热的土地,心在烈火中燃烧;在雄伟壮丽的娘子关面前,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八路军前赴后继,取得了抗日战争第一次的伟大胜利;在奔腾的长江上,我看到了美丽的三峡大坝;在广袤的三江源头,我看到了宛若巨龙般的青藏铁路;在晚霞的余晖里,我看到了世界上最长的海上大桥——杭州湾大桥。千年长城,雄伟壮丽,游人如织;百年故宫,熠熠生彩,金碧辉煌!我的祖国啊,自汉唐盛世之后,你何曾象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过!光辉的旗帜!旗帜的光辉!亲爱的同学,就让我们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好好学习,将来为这面旗帜增光添彩!甘肃镇原城关初中七(3)班郭常悦指导老师:许红霞

《辉煌六十年》读后感

60年,光辉岁月弹指一瞬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60岁生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华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像一条巨龙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经济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对一个满面疮伤的中国,并没有萎缩,而是勇往直前,恢复了国民经济,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如今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仍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了。那个艰苦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但从我看过的资料片中,完全能够体会,当时人民依旧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岁月如梭,时光到了2009年,三个南极科考站落成,奥运会、鸟巢、奥运健儿们的英姿,联想起了祖国成功发射了神五、六、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一员。改革开放三十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想起中国国力,不断的提升,新中国历史,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光辉足迹,我真为你骄傲。

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有口皆碑的中华文化,“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兵马俑”、“故宫”,无与伦比的苏州园林,丰富的宝藏和秀丽的风光,象古老的诗篇,又象长长的画卷,不停的在我的脑海中涌现。

曾有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使祖国挣脱铁链后获得新生,又有多少爱国之士与祖国同甘共苦共命运。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听到《义勇军进行曲》时,总会感到热血沸腾,有股发自内心的呼喊:“中国万岁”。

六十岁在五千年历史中算不了什么,但是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真可谓一日千里。我们伟大大祖国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由于祖国的强大,香港和澳门才回到祖国大怀抱;由于祖国的强大,全世界水电工程规模最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才得以建成;由于祖国的强大,奥运会举办成功;由于祖国的强大,奥运健儿金牌列世界第二;由于祖国的强大,神五、六、七得以成功发射。这都提升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这一系列的成功也都证明了今天祖国的强大和繁荣,让我为祖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朝阳升起,雄壮的国歌响彻大地。我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学习。

建明小学5.2班五年级:杜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