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同学在家喝酒,聊起了一起上学的日子。记得以前没有学校,要上学都是在大队的牛棚里。 那是一个多年没有养牛的棚子,很是简陋。只有几块青石板,用砖头垒了起来。上学的学生年龄不等,从八九岁到十一二岁。因为渴求知识,大家都是积极地入学。但老师只有一人,是一位四五十岁的民办老师,他教语文和数学。(小学只开设这两科)没有黑板,就用锅底下的灰在墙上刷刷,从镇里拿上几盒粉笔就讲了起来。 在上课的时候,班里挤了很多人,青石板又不是很牢固,所以不时传来“课桌”倒塌的声音。接着就有几个同学上来修理,老师有时也会过来帮忙。这节课就这样忙活过去了。平时我们没有本子,都是家里用的包装纸,或很粗糙的草纸,让家长裁一裁,订一订就用,往往正面用了反面用,用完了也舍不得丢掉,存起来卖废纸。 班里的同学都是穷苦孩子,没有贫富的差距,大家下课都在一起玩。没有操场,大家就在打麦的场院内玩,有的翻跟斗,有的捉迷藏,有的叼小鸡,有的打元宝,各种各样的游戏呢!每次都玩得满头大汗方才罢休。老师到了农忙的时候会经常缺课的,这成了我们捣乱的好时机,大家有时会扔小石子,有时会在桌子上画个小棋盘,两个人下棋玩,有时会传阅一些课外书,课堂上顿时热闹非凡。 不小心老师从外面回来了,正在打闹中的孩子顿时安静下来。老师这时总是板起脸来,训斥年龄较大的同学,认为是他们带的头。于是就让他们在课上打手板,有时打屁股。震慑着我们这些年龄小的,几天都不敢捣乱了。 读书的时候是极认真的,那时的信息闭塞,能读到的就是教材。大家都能将语文课本从头到尾背了下来,有些段落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当时有篇课文叫《凡卡》,让我深深地同情他悲惨的遭遇。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黄继光》等课文都是在那时学的,至今仍留有深刻的印象。晚上有时点着煤油灯做作业,那份宁静、那份刻苦,现在我还能从当今的孩子身上找到吗? 在牛棚里上学持续了两年,第三年村里就建起了小学,发了崭新的课本,父母也给做了崭新的书包,换上了一件崭新的衣服。从此我们就告别了牛棚式的学校,在那里我们可能没有学到很多知识,但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而又无法磨灭的回忆。

忆读书

回想起来,我那些读书的日子,就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大概是在我五岁的时候吧,我就特别喜欢读漫画书,虽然认得字不多,连一句话都读不通,但我仍读的津津有味。从那时侯起,书就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到我再大一点的时候,漫画书已经无法满足我对书的渴望了,于是,我第一次翻开从邻居家借来的童话故事书。 当我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哭着去问妈妈为什么小女孩那么可怜。再次拿起书,读到《丑小鸭》不幸遭遇时,为它流泪,当丑小鸭成为美丽的天鹅时而欣喜。就在这不知不觉中,我任字的能力不断提高着,对书中的情节也越看越懂,虽然有时把“能”读作“熊”,把“鸭”读成“鸟”,但丝毫没有防碍我对读书的向往。到我十岁时,已经读完了《安徒生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以及《小学生精品作文大全》《十万个为什么》等书,并对散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冰心的那篇《笑》,使我感到了他人对我们的爱,朱自清的那篇《背影》,使我万分感动,其中又有一丝酸涩……读了一篇又一篇令人感动的散文,我忽然觉得童话故事又比散文少了一些真情,少了一些真实。在我十一岁的时候,四大名著又成了我关注的焦点,《三国演义》的兄弟义气,国与国的争斗;《水浒传》的行侠仗义,英雄本色;《西游记》的艰苦岁月,团结一致;《红楼梦》的家庭琐事,辛酸泪水。一切的一切,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朝代,一个时期的真实情况,让人读了意犹未尽。在读书的同时,我也学会了积累和挑选,当读到好字好句好段时,我会记在笔记本上,看到《西游记》就会放下辛酸的《红楼梦》等等。总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我最大的乐趣。记得曾经在书中看过一句话:“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而不好读书”,让我们一起加油吧!不要“老大徒伤悲”。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指导教师:宋佩璇

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

莎士比亚把书籍比做“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把书籍比做“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把书籍比做“横渡时间的大海的航船”。

读书是我人生旅途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好伙伴,是它让我知道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是它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是它带领我去美好而神奇的童话世界中畅游……读书,带给了我的是一生中最珍贵的一份礼物。多亏了“读书”这好朋友伴我过了十二个春夏秋冬,还让我站在领奖台上。记得有一次,老师宣布我参加作文比赛时,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学校大榕树下,读书陪我过了炎热的一天;图书馆里,有我读书如饥似渴的身影。

日历被翻了几页,作文比赛的日子终于到了。当把作文题目的内容发到我手中时,我有点惊慌了,而“读书”这位好朋友去仿佛坐在旁边鼓励说:“不怕,你一定行。”我定了定心,动笔开始写了,写着写着,就有一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感觉,记忆的大门渐渐向我敞开,平时读书所积累好词好句像一场电影在我脑海中放映。比赛结束了,当颁奖时,有一个小女孩微笑着举着一张作文比赛“一等奖”的奖状,那女孩就是我,“读书”这位老朋友也仿佛向我投了一个赞许的目光。

自从那次比赛后,我和“读书”更密切、友好了,要不是它,我不可能站在学校领奖台上得到大大小小的奖状;有人很讨厌读书,其实读书的乐趣有许多,“读书”想和他(她)交朋友,只是他(她)和“读书”擦肩而过而已。“读书”就像在黑暗中照耀我回家的夜明灯。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乐趣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我爱读书,坐拥书城,其乐融融。

对“绒残”单恋的那些日子

家里那只叫做绒残的猫咪听说病了,这次回家把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去买的上等猫食给带了回来。我甚至还记得在回家的车上自己还像发神经似地想着说不定绒残看到猫食之后也许会对我更加亲昵的样子,一路地窃笑着。

说起这只猫的历史也许还挺特别的,那是我母亲公司的一位员工从家乡带过来的,也不知怎么的,也许那个员工大叔当初把绒残带到公司的初衷大概只是想在寂寞之余找个生物陪陪自己吧。后来因为绒残有农村野猫的性子,把沙发、桌脚裹着的布、各种植物都当做是自己的玩具,噼里啪啦地乱抓一通,结果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家里闹白蚁了,搞得到处是一个一个的小洞。

员工大叔后来好像辞职了,就把绒残留了下来。不过其他人仿若不是那么的开心,似乎公司有多了绒残这么个累赘。母亲大人倒也跟我一样喜欢着绒残。

但她喜欢的方式跟常人的不那么相同。就是化作了用虐待来表示自己的爱意。高兴地时候用脚打斗似地踢一踢,那不高兴地时候简直就像赶瘟神一样地直接踹飞某猫,搞得一只猫变得乌烟瘴气的。

我只知道,绒残的日子真的不好过。

据员工大叔的口述,听说绒残是从他家后院捡来的野猫,知道公司里闹鼠灾,想想还是这种野猫比较会抓老鼠,这也就是对于绒残噩耗的开始。然而,不想绒残这孩子,身为一只猫,有猫样没猫性,偏偏就跟那纯属虚构的多拉A梦一样,对老鼠毫无兴趣,却爱上了同样身为四害中的一大害——蟑螂。(这绝对不是骗人的)

绒残是一只虎皮猫,其外貌真的是很惹人喜爱,绒残这个名字是事先我对它的称呼,日子长了,公司里的人也就这样跟着一起称呼起来了。绒残,也不知道当初我为什么给它取这个名字,其一好像是因为绒残这个名字怪好听的,而其二大概就是因为绒残经常掉毛,毛都掉了就残缺了,那总不能叫毛残吧,换一种说法,那当然就是绒残咯。

我对绒残的情感也只算得上是单相思,也就是单恋吧。

我一直对它很热情的,饭桌上只扒菜绝对不多吃鱼,因为剩余的鱼肉一定会留给绒残吃,而员工那群食肉动物,却仿若是跟我对着干似的,拼命地吃着鱼肉,仿佛是国家大事一般重要,每餐不吃鱼肉会死啊。

估计前辈子都是只吃不起鱼肉的猫吧。

绒残跟其他猫一样,在下午的时候习惯午睡,午睡嘛当然要找一个舒适又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咯。嗯,为了表达出我对它浓浓的爱意,我每天都奉献出我的床腿借它当床睡。

美美地以为它会为之感动,以后绝对离不开我,就算我外出一两天它也绝对会哀号上个大半天。

结果总是出乎意料的那么令人伤感啊。

那天我中午没回家,结果一回公司就十分着急地问一个员工大妈绒残怎么样了,大妈嚷嚷道,“怎么样?还能怎么样?占着个沙发睡得跟返祖了似的,成猪了,我们还怎么坐啊,真是的。”啊,看来就算哪天我双腿一蹬挂彩了,大概绒残也不会因此有何感想吧。

后来出去读书了,每次接电话就是母亲大人着急地语气,“绒残病了,也不知道是要生了还是得了什么病,整天吃啥吐啥,吐得满地都是,公司里的人怕它继续把地板弄脏,就把它赶了出去,反正在公司里也不吃,干脆出去吃吃蟑螂也好啊。”

每当这时我的心里只残留这心疼的感觉。想想就算绒残对我的感情再薄我对它毕竟还是有情意的。当机立断,决定回家一趟。带着准备好的猫食,踏上旅程。

看来当我真的见识到绒残的病状的时候,自己差点就要心跳停止了。

回到公司的时候天上下着大雨,不算是倾盆大雨但是下了很久,风也很凉。母亲说绒残还没有回家。我站在门口一直眺望着公司大门对面的草丛,知道看到绒残那瘦弱的身影。好像瘦了一大圈了呢。

打开玻璃大门(员工们怕绒残偷跑进公司,就把大门一直关着)决定破例让绒残进来一次。

绒残真的进来了,哀叫了几声然后就不再叫了,好像有气无力地直接坐在地上,我妈妈去踢它它也都没力气跑了,连叫都叫不出来。把猫食倒在它碗里。真的病得不轻啊,绒残连闻都没闻,只是稍加一瞥,继续仰望天空了。

心疼原来就是那么折磨人,已经叫母亲大人打114查询这附近有没有动物医院,可母亲也因为公事繁忙至今都还没有打。看这绒残那样,我已经听到心脏在滴血了。

绒残的一切。至今我已在三处发表文章,无人回应治病的方法。

然后……在平安夜那天,一只酷似绒残的小猫,溜进了公司……

读书生活

杨庙中学 804班 顾丹婷 指导教师 单菊华

书,就像水,我们依赖它;书,就像空气,我们离不开它;书,就像阳光,我们缺不了它。可见,读书对我们是何其重要。

每一个人都会上学接受教育,增长知识,而只有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没有条件学习。每天天还没亮,他们就起床上山放牛羊,或采药,到了中午就在烈日下耕田犁地,种植庄稼,而到了晚上还没有消停的机会,他们在烛光下搓麻绳编竹篮。这种生活与古代儿童的生活相差无几,但他们更可怜,在当今社会,那些没文化的人只能处在社会最底层,一辈子做苦力,无出头之日。那些孩子哪个不想读书,哪个没有志气,只怪他们运气不好,生活在贫困山区,没有老师来传授知识,来教育他们。相比而言,我们这些发达地区的孩子不知幸运多少倍,我们不仅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还有最好的教育,更发达的科技,这些是对学习有利而无害的,每天我们都过着读书的生活。对于读书,贫困孩子可谓“农夫心内如汤煮”,我们却是“公子王孙把扇摇”,根本不知读书的乐趣,只有明白读书对我们的重要性,才会奋发图强地学习。

我喜欢读书,甚至热爱读书。读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还可以修身养性,明白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上学都是公费,是义务教育,简单地说就是知识白给我们,而我们就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并有志向。正是因为国家让我们免费读书,所以我们天天都是读书生活。每天,我们只需要专心地听老师讲课,认真的完成作业,自己反复预习、复习就能组成简单的读书生活。面对学习,我们要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每一位老师都希望我们能长大成材,过上好日子,并为祖国添一份光彩。老师自身也

读书日记

读书日记 星期六 1月17日 天气 阴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雷锋的故事》。内容是一位叫雷锋的解放军。他出生在1940年12月18日,他的家乡是湖南长沙简塘冲,简塘冲是一个小村子。村口的三间茅草房就是雷锋的家。他的乳名叫庚伢子,上学时取名雷正兴,参加工作后改名雷锋。他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往后的日子中干的都是好事:监视坏蛋、为陈爷爷挑柴、背小同学过河、帮助同学小胡、替老大娘补票、帮老大娘找儿子、让饭、保护拖拉机……多得没法数,按理说应该好人有好报,他应该多活几是年,可天有不测风云时,1962年8月15日,天阴沉沉的,飘着毛毛细雨。“雷锋,去休息吧。”雷锋刚刚出车回来,领导叫他去休息。“我不累。”雷锋回答说。说完,雷锋叫来助手一起保养车子,他想:如果能及时保养车子,车子总能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样,一旦有了任务,就能够马上出车,不会误事。“我们把车子开到空地上去洗一洗吧。”雷锋对助手说。因为一直下雨,路面非常烂,到处是泥泞。助手在倒车,雷锋在车下指挥。车子拐弯时,后轮打滑,撞断了一根连着8号铁丝的木桩子,铁丝把这半截木桩子弹起来,砸在雷锋头上,他头部出血,当场晕倒在地,经紧急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多么感人呢﹗他还是年轻的时候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大大地改变了自己,帮父母多干些家务,当同学们有困难的时候,伸出一双温暖的手,现上一颗火热的心。 前几天,我还因为一件小事和别人吵了半天,比起雷锋叔叔我还差远了。 古人读书为求“黄金屋、颜如玉”,而今少年读书,小而言之,为以为家为将来;大而言之,为党为国为人民。想想将来漫漫人生长路,想想此番读书滋味,豪情壮志在心中,一腔热血涌上心头,认真读书吧,不管是为了什么,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教师节”的日子里

早上一进教室便察觉到了一股不太对劲的气氛,朗朗的读书声中时不时地夹杂着窃窃私语,不安分的眼神却并未盯着课本,而是在相互交换着什么意见。我悄悄溜回座位,胳膊肘撞了撞同桌:“What’s wrong?”同桌诡异地摇了摇头。中午,我收到了张恬的邀请——放学后去母校看望老师。小学的我总是仗着自己预习得很充分、很彻底,而上课不听,趴在课桌上做着只属于自己的美梦,还时不时传出一两句奶声奶气的梦话。那天,原来教我们的数学老师被调走了,换了陈老师,据说她很严厉。课上,我很不识相地打起了瞌睡。陈老师的怒火越来越旺,后来张恬告诉我,当时讲台上方的天花板快要烧焦了。“姚同学!”老师大吼一声,“请你回答一下黑板上的题目该如何解。”我揉了揉睡眼朦胧的双眼,看了看眼毛火球的老师,轻描淡写地讲着解题步骤。老师怒气冲天,“哗哗”地翻着课本,仿佛那课本跟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似的。当我回答完毕坐下,准备继续做我的美梦时,陈老师甩给我一个“S”级重拳击,把我打成了一根木桩,戳在了座位上。“姚翀,快点!老师的办公室就在前面啦!”张恬她们几个在前面加快了脚步。“哦,来了。”我木讷地回答着,不由得放慢了脚步,忐忑不安地朝办公室门口张望。陈老师已经听到了我们几个叽叽咋咋的声音,快步迎了出来。她先把我们一个个打量了个遍:“你们都成大姑娘了!”她笑眯眯地来到我跟前,用手比划着:“个头比我都高了。”然后转过身,拉着张恬的胳膊:“当上中队长啦!”……一个个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您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祝福您,亲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