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提到庄子,大家可能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吧。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巨鲲大鹏,充盈于天地之间的大气磅礴。“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大格局、大气量、大胸怀是逍遥的第一步。

其实,生活都一样,只是每个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个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对。所以,胸怀博大是庄子、是《逍遥游》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够深,那么则无力承载大船。同样的,在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声就是人生鸣笛启航的标志。我们在书海中、在困难中逐渐成长,小船历经风雨,变成了大船。倘若没有在学习生活中的知识、能力、经验的积淀,水不够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机重重。当然,内涵深度的积累无疑是一种漫长的过程,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这也是一种逍遥游的前提与资格。

《逍遥游》中塑造的境界永远是没有边界的。天地大道,发乎自然,庄子于虚静中挥洒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让我们用一生的体温去温暖这个智慧的名字,渐行渐远,随着庄子去“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当感受到心灵感到疲惫不堪的时候,让我们静下心来,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

相信我想起了你

米斯太太的店里空调开得很足。我懒洋洋地趴在白色藤编桌上,昏昏欲睡。六月的阳光真的像米斯太太说的那样,开始很“毒”了。我微微睁开眼,看着这个胖乎乎的米兰老太太在一排排白色藤编桌椅前穿梭,满头大汗。今天店里的生意不错。对,我和米斯太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我是她在我九岁那年从孤儿院里抱回家的。我记得,那时她有个姓于的丈夫,一个脾气有点古怪的中国老人。所以,我叫“于吉蓝”。即使这个老大爷已经去世了。米斯太太对于我来说这么多年的相处的感情,胜过外婆奶奶,甚至妈妈。我把手放在玻璃窗台上,阳光照得我的十根手指上的十片指甲变得透明,让每根手指上的十朵不同的花朵变得生动起来。记得昨天我的十五岁生日,切了蛋糕后,米斯太太给了我四百块人民币,对我挥挥手:“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生日就该高兴高兴。”但后来又觉得“四”不好,又给多我两百。突然有种“小富婆”的感觉。我把这么多的钱塞进背包的最低处,欢欢喜喜地出门了。打电话给那群死党,但她们都说没空,这群死党竟然难得地都在补课。走在步行街上,买了一个香芋冰欺凌,舔完后又买了一串咖喱鱼蛋熬点,一点一点地咬。因为是下班高峰期,被漩涡一样的人群挤来挤去。我小心翼翼地举着包包,开始有点后悔来这里了。不知不觉被那些小姐先生们挤进商场里。商场里人不多,空调开得很大,很凉爽。我继续漫步目的地走着。或许是因为我没有什么特别让自己想买,看见让自己心动的物品吧。突然,一家店却让我不禁停住脚步。那店不大,但玻璃门却被满满的蕾丝装饰的很唯美的样子。里面飘来的薰衣草香薰的味道醉醉地把我吸引了进去,坐在套着玫瑰色椅套缀着流苏的沙发上……十片指甲不一会就画上了十多不同的花:右手的大拇指上是纯洁的百合花、食指上是蓝色妖姬、中指是紫色的薰衣草、无名指是铃兰、小拇指是可爱的绣球花;左手的大拇指上是灿烂的向日葵、食指上是高贵的天堂鸟、中指是漂亮的大波斯菊、无名指是粉色的康乃馨、小拇指是清新的茉莉花。“啧啧,”拿着化妆笔帮我涂指甲的,那个满脸痘痘的女生自豪地一扬下巴,“这是我最完美的作品。”这个女生的指甲上画满了KITTY猫咪。“留下来当我的手模好了!”指甲上画满KITTY猫的女生说。我哼哼哈哈不肯表态,穿上鞋子,付了四百块,立刻推门就走。这间美甲店里的每种“美甲套餐”都好贵。天空被日落的太阳染成淡淡的橘红色,像被谁不小心打翻一杯橙汁。云朵在这天空中悠悠地飘。已经黄昏了。回到家,米斯太太看见我那画满花的十片手指在她眼前一闪一闪,把嘴巴张成大大的“O”形,眼睛里是满满的惊叹号。“不错呵。要是我年轻的时候有指甲油的话我也把我的指甲涂得满满。”说完,她用她那胖乎乎的手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圈,笑了笑。隔壁桌的两个女生,一个舔着香蕉船,一个喝着卡布奇诺,在那里争论夏天是穿裙子好看还是短裤好看。我对她们这些无聊的问题从来不感兴趣。米斯太太突然轻轻推了推我,对我使了个眼色。我点点头,咕噜咕噜把桌上的珍珠奶茶以最快速度喝完,走出了店。今天店里的生意真的很好,许多客人都没有位置坐。我明白米斯太太的意思,我也不想在那里阻碍她做生意。外面的太阳果然很辣很毒。我冒着汗,像狗狗那样吐出舌头“哈哈哈”喘气地走在街上。因为是假期,大人们牵着小孩,男生女生围成一团说说笑笑。我就像昨天那样,在这漩涡一样的人群里挤来挤去。“要死哦,那么多人……”旁边走来一个大妈,扇着纸扇子,在那里嘀嘀咕咕。我也被这人群弄得有点发晕。那么多人身上的汗酸味混合起来有一种非常恶心的味道。突然,我不知道被谁一推,脚下一踏空,被推在一个毛茸茸的东西身上。“啊!”一个尖锐的女孩叫声突然从我耳朵里传进来。天啊,我竟然扑在一只“熊”身上!但更令我尖叫的是我那昨天用四百块钱弄的指甲,右手食指上的“蓝色妖姬”被弄断了!“干什么!”我刚要大叫,一个声音却抢先说。那只“熊”摘下头套,双眼怒视着我。我竟然打了个哆嗦。那个看起来比我大两三岁的女孩,虽然眼睛小小的,但现在忘着我的眼神足够可怕的。我鼓足勇气,指着她的鼻子叫道:“还问我为什么!我昨天用四百块钱弄的指甲被你弄断啦!”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她会感到心虚起来。反而她的眼神变得更加凶了。她往地上呸地吐了口唾沫:“那些无聊的东西,弄断就弄断!我的衣服可被你勾了个大洞呢!”许多人因为我们的吵骂声围观起来。我对他们翻了翻白眼。“你看你看!”那女孩指了指她的道具服上被我勾出的一个洞,说完,跌跌撞撞地走出人群。我也走出人群,偷偷跟在她身后。她走进一家有点冷清的奶茶店,我躲在门后,往里面瞅了瞅。“你怎么搞的!你不知道这衣服很贵吗?”里面是一个看起来冰冰冷冷的女人用她的手指使劲搓那个女孩的额头。那尖尖的指甲似乎弄得这个女孩很痛。那个女人举起手,那个女孩害怕地缩了缩脖子。“顾小离,”眼看一个耳光就要落下,那个女人却放下高举的手,狠狠地瞪这个叫顾小离的女孩:“这衣服可要一千多块,你要怎么配给我?而且,你可一张传单也没有派出去!”顾小离的眼里竟滑下了一颗滚烫的泪珠,摆摆手:“算了,我不要你的工钱,我辞职,好了吧?”说完,她收拾起背包,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口。“看什么看啊!”她在门口看见站在门背后的我,又对我吐了一口唾沫。要是其他人,那么没素质的行为一定早把我激怒了。但对这个叫顾小离的女孩我却莫名地有种“罪恶感”。“米斯,你怎么啦!”吃罢早饭,米斯太太却突然摔在地上,蜷缩起来,额头上冒着冷汗。我害怕地大叫。米斯已经晕了过去,我马上抓起电话,手指颤抖着,困难地拨了“120”。救护车很快就到了。医生连忙把米斯太太抱上救护车。“米斯,你会没事的……”一颗眼泪滑进我的嘴里,我泪流满面。我不想我害怕的事情会那么快就来。先是亲生父母的离开,我变成孤儿。现在,我不想最爱我的米斯太太也离开我……医院里医生为米斯太太量了血压,证实她是因为血压在今天早晨变得很高才突然晕倒的。在苍白床单上晕过去的米斯的脸滚烫,也浮肿起来。主治医生拍拍我的肩膀,安慰我:“没事的,现在血压已经开始减低了。她明天应该就会醒了。”我点点头。这个馋嘴的老太太,肯定不听我的话,又偷吃甜点了。米斯,你什么时候才能让我放心呢?知不知道我多么害怕你也离我远去?我捏着米斯胖乎乎的手,叹了口气。这几天,为了陪米斯,我都在医院的病人家属的房间里住。我在家里带来一些换洗的衣服,这几天米斯太太的甜点店也暂时不开店。又是一个新的一天,今天的天气不错,米斯太太也渐渐精神起来。早上,哼着歌,走到卫生间洗漱。“啊!”我向被谁急冲冲地走来撞了一下,我揉着被撞痛的额头,抬起头来想看是谁。竟然是个医生。而且穿着白大褂就来卫生间。我朝他翻了翻白眼。“对不起对不起!”他胡乱理了理弄乱的短发,脸红红地对女卫生间里的叫:“小瓶子,许医生就在门口等你啊。”里面没有传来一点点的声音。我没有理会这个医生,径直走进女卫生间里洗漱。中午,医院前的那个湖上,盛夏的阳光在湖面上摇曳,很美的样子。米斯太太今天的胃口不错,连吃了两碗清煮蔬菜。给她送餐的护士阿姨都笑眯眯的。“吉蓝,你回去先吧。明天你就要上学了,我自己在这里就可以了。”米斯太太对我说。我乖乖听话,收拾起这几天的脏衣服就走出病房。走到医院后门那里的一个花园,我却听到一个嘤嘤的女孩啼哭声。在角落蜷缩着一个穿蓝白条病服的,看起来只比我小一两岁的女孩,很瘦的样子。我走了过去,轻轻地问她:“你在这里做什么呢?”她警惕地抬起头,那因为瘦而显得很大的眼睛惊恐地看着我。嘴唇哆嗦着说:“姐姐、姐姐……不要告诉许……许医生……我在这里……”我心软了起来,很温柔的语气对她说“没事没事,妹妹放心,姐姐不告诉不告诉。”“嗯、嗯……”她嘴唇依然颤抖着,点点头。“你叫什么名字?”我问,还是那温柔的语气。她好像渐渐放松了警惕,看着我,说:“我、我……我叫小瓶子……”小、瓶、子?这三个字在我脑袋里旋转,貌似今天早上……我知道,这里面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姐姐带你回家好不好?”我蹲下来,轻轻地问。小瓶子重重点点头,微笑着。我也微笑:“那你在这里等姐姐,好不好?”“嗯!嗯!”“许医生!”我在医院大堂里叫住他。呵呵,真的是那个今天早上穿着白大褂就进厕所看起来冒冒失失的年轻医生。“你是……”“我是今天早上的……”我顿了顿,又深吸一口气,“小瓶子她……”“你找到小瓶子了?”他惊喜地问。我点点头“嗯。但小瓶子说她想回家……”这个年轻的医师很快把眉头皱了皱,但又从兜里摸出一张纸条:“她不想在这里我也不勉强了。这是她家的地址。”“但记得,过几天要带她回来。”他又叫住了我。我重重地点点头。小瓶子果然很乖,依然在那个花园的角落里等我。经过走了无数条小巷,终于来到许医生给我的那种纸条上的地址。一看到那扇微微掉色的绿色木门,小瓶子就立刻冲上去敲了敲。脸上还溢满了欢喜,痴痴地笑着。这应该就是她家了。一个用灰色发带把头发随便扎起一束马尾的女生开了门,懒洋洋的样子。但很快眼睛又逐渐睁大,嘴巴渐渐张成一个大大的“O”形。“小瓶子!”“姐姐!”我惊讶地看着这个女孩。这不、不是……不就是上次遇见的那个顾小离?“你怎么突然回来啦?许医生呢?”她又突然抬起头,看见傻呆呆站在那里的我:“啊啊啊,怎么是你?”很快,她眼珠子又一转,咬牙切齿地说道:“噢,我明白啦,是你拐走了小瓶子!你这个人口贩子!我要报警!”天,天!这个没素质的顾小离在胡说什么啊!但我没想到的是,小瓶子突然窜到我面前,张开手臂,一副保护我的样子对顾小离喊道:“什么什么,是我迷路了这个姐姐带我回来哒!”“哦?哦!”顾小离把嘴巴和眼睛张得更大了。“算了,”我摆摆手,转身:“是啊是啊,我是人口贩子,我走了。”突然一只冰冷的手搭在我肩膀上,像想挽留我,一个温和的声音也传进我耳朵里:“别走,别走,吃了饭再走吧。”“妈妈!”小瓶子这个丫头立刻扑进这个中年女人的怀抱里。屋子里很简陋,但小瓶子和顾小离的妈妈做的菜很美味。汤煲得很好喝,鲜虾水饺也很鲜美。我把嘴巴塞得满满的。“噢噢,”小瓶子的妈妈轻轻拍拍我的背,满满的疼爱,“在家里吃得不好吗?”呵呵,当然不是,只是我吃不惯米斯太太他们那边的菜。平日都是吃意大利面或面包,很久没有吃这种中式家常菜了。小瓶子嘟嚷着不肯吃南瓜。说吃了后灰姑娘就没有南瓜马车坐了。我“扑哧”一笑:“哦哦哦,如果小瓶子不吃南瓜就找不到王子了哦。”说完,那小丫头就把那甜丝丝的小南瓜乖乖吞下。我吃饱后满意地抹了抹嘴巴。顾小离却对我使了个眼色,嘴巴向房间指了指。我知道她示意的是:我们进去谈谈。我乖乖地跟着顾小离进了房间。她把门紧紧锁上。她坐到床边,但没有让我也坐下的意思。“谢谢你。”她开口就说道。这句话出自这个女生之口多少让我有点惊讶,我胡乱点点头。她又叹了口气,继续说:“你应该知道小瓶子是一个智障儿童吧?”我继续点点头。“其实……”她把声音提高了点,“她从刚出生没几个月开始就被得了这个病了……都怪我!都怪我!”一颗硕大的泪珠突然滑落到顾小离的下巴上。她哽咽着接过我递给她的纸巾,把事情告诉了我:原来,小瓶子出生两个月后她们,就是小瓶子和顾小离的父亲就离她们而去,因为她们的妈妈竟然连续都生了两个女孩。就因为这样她们的父亲就甩甩手,远走他乡。那年顾小离五岁,妈妈整日以泪洗面。那天她却因为要去外婆家,把小瓶子交给了顾小离照顾。可是那时顾小离只顾着玩洋娃娃,忘了妹妹在的那间房间里一壶水正烧开好长时间了……虽然只是轻度的煤气中毒,但那时只有几个月大的小瓶子来说,却导致了大脑智力出现问题。四岁前,她还是和其他同龄小孩那样。但四岁后,依然看起来傻乎乎的,成绩永远处于十几分。十岁的时候,顾小离他们家带小瓶子去看医生,才知道她是智障。而且还得了脑癌,活不了几年。而且还知道了里面的原因。顾小离的妈妈回家后,哭着打了顾小离一顿。顾小离那时已经有十五岁了,她忍着泪,退了学开始在社会工作,决定要为自己五岁时犯下的错做出代价……几天后,我去医院给米斯太太办出院手续。在医院的大堂,遇见了顾小离和小瓶子。小瓶子像个小孩子那样哭着闹着不肯进医疗室,任由顾小离拖着拽着。“姐姐!”小瓶子竟然发现了我,“啊啊啊,快来救小瓶子!”顾小离看了我一眼,深深的。我发现她的眼圈红红的,明显的哭过,我感觉自己的心里也微微一颤。我红着脸,立刻窜进电梯里。那次后,我就再没有见到这两姐妹了。就像歌里说的那样,“夏天总是那么短”。冬天竟然那么快就到了。我手指指甲上的十朵花儿也渐渐地淡去。我不情愿地穿了高领毛衣,围了围巾,在米斯的甜点店里忙碌着,感觉自己真的像一个小老板娘那样。米斯新雇了一个大眼睛女孩。她告诉我,米斯太太的侄女妮丝得了重病,她要回米兰去看看她。我抹了抹汗珠。透过落地玻璃窗,我看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顾小离!我走出店门,走到她身旁,拍了拍她的肩膀。“是你?”她被我吓了一跳,但很快眼里又布满了焦虑:“小瓶子不见了!许医生今天去她病房的时候,发现她并没有在里面……而且,窗还开着……”我和她坐了一趟趟公车,找了差不多一个市中心,也没有找到小瓶子的一丝丝的痕迹。顾小离似乎绝望了,但她依然倔强地抬起头:“再找再找,一定会找到了!难不成我们就把整个广州都找遍,我就不信找不到!”天,渐渐黑了起来,街上的路灯也亮了起来。顾小离眼圈渐渐红了起来。“你知道吗?今天其实是小瓶子做脑部手术的日子。”顾小离渐渐哽咽起来,“但没想到被她听到了我和许医生的谈话,她就……她就逃跑了……”我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一遍遍说着没事的没事的。我抬起头。嘴巴却不禁迅速张大成一个“O”形。天哪天哪,我揉了揉眼睛。没错没错,那个瘦瘦的身体,短短的头发,在一家娃娃店前弱不禁风地一晃一晃,但每快倒地,她都用脚吃力地稳住自己整个身体。“小瓶子!”顾小离也立刻抹掉眼泪,抬起头来,也惊叫起来:“小瓶子!”我们迅速横过马路,走到临街对面的那家娃娃店前。但我们只是轻轻的,只是轻轻的拍了拍小瓶子的肩膀,这个已经非常脆弱的身体,却重重地倒在,脑后淌出鲜红的血液来,她的脸却依然那么苍白……医院里,我们陷入死一般的沉默。小瓶子她,已经走了。顾小离和小瓶子的妈妈,那个中年妇女,眼泪不断从眼帘里流出,那种是世界上最悲痛的哭喊。她拼命地拍着手术室的门,直到护士来拉她走。顾小离用手掌把脸捂住。可能她只是不想让别人知道她在哭,多么倔强的一个女孩。但我却分明看到一颗颗眼泪从她并不宽厚的手掌里滴落。她的嘴里一遍遍说着:“都怪我都怪我……”原来,小瓶子只是想在生命最后的那一刻,看看那只娃娃。那只和顾小离五岁时抱着的那只娃娃。真的是一模一样。一样的丝般黑色头发,一样穿着是那件精致的,蓝色缀满蕾丝的泡泡裙,眼睛像真的会动那样。原来,小瓶子并不是想逃跑。她只是想把那漂亮的娃娃深深刻印在脑里,安心地飘去天堂。……一大早,顾小离就推开了店门。米斯太太哇哇地大叫,因为这急冲冲的姑娘把她刚刚捧出来的点心打翻了。我从柜台里抬起头来,一脸茫然地看着顾小离。她喘着气,喝过米斯太太递给她的一杯水。“我昨晚、我昨晚,梦见小瓶子了!”一颗硕大的泪珠从她眼中掉下,接着一颗又一颗,“她、她说……她想我了!”【尾声】“姐姐,为什么天空是蓝的?”“因为那是蔚蓝的大海。”“姐姐,那为什么有白云?”“因为那是善良的天使用他们的翅膀给我们当船帆。”“那我现在在海面上了,怎么办?”“那好好当个天使,好好当船帆。”“姐姐,我唯一的亲姐姐,我想你了。”“小瓶子,我唯一的妹妹,我也想你了。”

《我的精神家园》

小说的艺术

我为什么要写作

有人问一位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谁都知道登山这件事既危险,又没什么实际的好处,他回答道:“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我喜欢这个答案,因为里面包含着幽默感——明明是自己想要登山,偏说是山在那里使他心里痒痒。除此之外,我还喜欢这位登山家干的事,没来由地往悬崖上爬。它会导致肌肉疼痛,还要冒摔出脑子的危险,所以一般人尽量避免爬山。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减熵现象,极为少见。这是因为人总是趋利避害,热力学上把自发现象叫做熵增现象,所以趋害避利肯定减熵。

现在把登山和写作相提并论,势必要招致反对。这是因为最近十年来中国有过小说热、诗歌热、文化热,无论哪一种热都会导致大量的人投身写作,别人常把我看成此类人士中的一个,并且告诫我说,现在都是什么年月了,你还写小说?(言下之意是眼下是经商热,我该下海去经商了)但是我的情形不一样。前三种热发生时,我正在美国念书,丝毫没有受到感染。我们家的家训是不准孩子学文科,一律去学理工。因为这些缘故,立志写作在我身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减熵过程。我到现在也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干这件事,除了它是个减熵过程这一点。

有关我立志写作是个减熵过程,还有进一步解释的必要。写作是个笼统的字眼,还要看写什么东西。写畅销小说、爱情小诗等等热门东西,应该列入熵增过程之列。我写的东西一点不热门,不但挣不了钱,有时还要倒贴一些。严肃作家的“严肃”二字,就该做如此理解。据我所知,这世界上有名的严肃作家,大多是凑合过日子,没名的大概连凑合也算不上。这样说明了以后,大家都能明白我确实在一个减熵过程中。

我父亲不让我们学文科,理由显而易见。在我们成长的时代里,老舍跳了太平湖,胡风关了监狱,王实味被枪毙了。以前还有金圣叹砍脑壳等等实例。当然,他老人家也是屋内饮酒、门外劝水的人,自己也是个文科的教授,但是他坦白地承认自己择术不正,不足为训。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就此全学了理工科,只有我哥哥例外。考虑到我父亲脾气暴躁、吼声如雷,你得说这种选择是个熵增过程。而我哥哥那个例外是这么发生的:七八年考大学时,我哥哥是北京木城涧煤矿最强壮的青年矿工,吼起来比我爸爸音量还要大。无论是动手揍他,还是朝他吼叫,我爸爸自己都挺不好意思,所以就任凭他去学了哲学,在逻辑学界的泰斗沈有鼎先生的门下当了研究生。考虑到符号逻辑是个极专门的学科(这是从外行人看不懂逻辑文章来说),它和理工科差不太多的。从以上的叙述,你可以弄明白我父亲的意思。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学一种外行人弄不懂而又是有功世道的专业,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我父亲一生坎坷,他又最爱我们,这样的安排在他看来最自然不过。

我自己的情形是这样的:从小到大,身体不算强壮,吼起来音量也不够大,所以一直本分为人。尽管如此,我身上总有一股要写小说的危险情绪。插队的时候,我遇上一个很坏的家伙(他还是我们的领导,属于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少数坏干部之列),我就编了一个故事,描写他从尾骨开始一寸寸变成了一条驴,并且把它写了出来,以泄心头之愤。后来读了一些书,发现卡夫卡也写了个类似的故事,搞得我很不好意思。还有一个故事,女主人公长了蝙蝠的翅膀,并且头发是绿色的,生活在水下。这些二十岁前的作品我都烧掉了。在此一提是要说明这种危险倾向的由来。后来我一直抑制着这种倾向,念完了本科,到美国去留学。我哥哥也念完了硕士,也到美国去留学。我在那边又开始写小说,这种危险的倾向再也不能抑制了。

在美国时,我父亲去世了。回想他让我们读理科的事,觉得和美国发生的事不是一个逻辑。这让我想起了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对大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说的话来:“我小的时候,很有音乐天才。只可惜我父亲没钱给我买把小提琴!假如有了那把小提琴,我现在就坐在你的乐池里。”这段话乍看不明其意,需要我提示一句:这次对话发生在苏联的三十年代,说完了没多久,图元帅就一命呜呼了。那年头专毙元帅将军,不大毙小提琴手。“文化革命”里跳楼上吊的却是文人居多。我父亲在世时,一心一意地要给我们每人都弄把小提琴。这把小提琴就是理工农医任一门,只有文科不在其内,这和美国发生的事不一样,但是结论还是同一个——我该去干点别的,不该写小说。

有关美国的一切,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American’s business is business,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那个国家永远是在经商热中,而且永远是1000度的白热。所以你要是看了前文之后以为那里有某种气氛会有助于人立志写作就错了。连我哥哥到了那里都后悔了,觉得不该学逻辑,应当学商科或者计算机。虽然他依旧无限仰慕罗素先生的为人,并且竭其心力证明了一项几十年未证出的逻辑定理,但是看到有钱人豪华的住房,也免不了唠叨几句他对妻儿的责任。

在美国有很强大的力量促使人去挣钱,比方说洋房,有些只有一片小草坪,有的有几百亩草坪,有的有几千亩草坪,所以仅就住房一项,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挣钱的动力。再比方说汽车,有无穷的档次和价格。你要是真有钱,可以考虑把肯尼迪遇刺时坐的汽车买来坐。还有人买下了苏联的战斗机,驾着飞上天。在那个社会里,没有人受得了自己的孩子对同伴说:我爸爸穷。我要是有孩子,现在也准在那里挣钱。而写书在那里也不是个挣钱的行当,不信你到美国书店里看看,各种各样的书涨了架子,和超级市场里陈列的卫生纸一样多——假如有人出售苦心积虑一页页写出的卫生纸,肯定不是好行当。除此之外,还有好多人的书没有上架,窝在他自己的家里。我没有孩子,也不准备要。作为中国人,我是个极少见的现象。但是人有一张脸,树有一张皮,别人都去挣钱,自己却在干可疑的勾当,脸面上也过不去。

在美国时,有一次和一位华人教授聊天,他说他的女儿很有出息,放着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奖学金不要,自费去念一般大学的law school,如此反潮流,真不愧是书香门第。其实这是舍小利而趋大利,受小害而避大害。不信你去问问律师挣多少钱,人类学家又挣多少钱。和我聊天的这位教授是个大学问家,特立独行之辈,一谈到了儿女,好像也不大特立独行了。

说完了美国、苏联,就该谈谈我自己。到现在为止,我写了八年小说,也出了几本书,但是大家没怎么看到。除此之外,我还常收到谩骂性的退稿信,这时我总善意地想:写信的人准是在领导那里挨了骂,找我撒气。提起王小波,大家准会想到宋朝在四川拉杆子的那一位,想不到我身上。我还在减熵过程中。顺便说一句,人类的存在,文明的发展就是个减熵过程,但是这是说人类。具体说到自己,我的行为依旧无法解释。再顺便说一句,处于减熵过程中的,绝不只是我一个人。在美国,我遇上过支起摊来卖托洛茨基、格瓦拉、毛主席等人的书的家伙,我要和他说话,他先问我怕不怕联邦调查局——别的例子还很多。在这些人身上,你就看不到水往低处流、苹果掉下地、狼把兔子吃掉这一宏大的过程,看到的现象相当于水往山上流、苹果飞上天、兔子吃掉狼。我还可以说,光有熵增现象不成。举例言之,大家都顺着一个自然的方向往下溜,最后准会在个低洼的地方会齐,挤在一起像粪缸里的蛆。但是这也不能解释我的行为。我的行为是不能解释的,假如你把熵增现象看成金科玉律的话。

当然,如果硬要我用一句话直截了当地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但是这句话正如一个嫌疑犯说自己没杀人一样不可信。所以信不信由你吧。

我的师承

我终于有了勇气来谈谈我在文学上的师承。小时候,有一次我哥哥给我念过查良铮先生译的《青铜骑士》: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大城,

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

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

他还告诉我说,这是雍容华贵的英雄体诗,是最好的文字。相比之下,另一位先生译的《青铜骑士》就不够好:

我爱你彼得的营造

我爱你庄严的外貌……

现在我明白,后一位先生准是东北人,他的译诗带有二人转的调子,和查先生的译诗相比,高下立判。那一年我十五岁,就懂得了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叫做好。

到了将近四十岁时,我读到了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文字境界。道乾先生曾是诗人,后来做了翻译家,文字功夫炉火纯青。他一生坎坷,晚年的译笔沉痛至极。请听听《情人》开头的一段: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也是王先生一生的写照。杜拉斯的文章好,但王先生译笔也好,无限沧桑尽在其中。查先生和王先生对我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家对我帮助的总和还要大。现代文学的其他知识,可以很容易地学到。但假如没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这样的人,最好的中国文学语言就无处去学。除了这两位先生,别的翻译家也用最好的文学语言写作,比方说,德国诗选里有这样的译诗:

朝雾初开,落叶飘零

让我们把美酒满斟!

带有一种永难忘记的韵律,这就是诗啊。对于这些先生,我何止是尊敬他们——我爱他们。他们对现代汉语的把握和感觉,至今无人可比。一个人能对自己的母语做这样的贡献,也算不虚此生。

道乾先生和良铮先生都曾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后来,因为他们杰出的文学素质和自尊,都不能写作,只能当翻译家。就是这样,他们还是留下了黄钟大吕似的文字。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不懂这一点,就只能写出充满噪声的文字垃圾。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假如念起来乱糟糟,意思也不会好——这是最简单的真理,但假如没有前辈来告诉我,我怎么会知道啊。有时我也写点不负责任的粗糙文字,以后重读时,惭愧得无地自容,真想自己脱了裤子请道乾先生打我两棍。孟子曾说,无耻之耻,无耻矣。现在我在文学上是个有廉耻的人,都是多亏了这些先生的教诲。对我来说,他们的作品是比鞭子还有力量的鞭策。提醒现在的年轻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读他们译的书,是我的责任。

现在的人会说,王先生和查先生都是翻译家。翻译家和著作家在文学史上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话也对,但总要看看写的是什么样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文学次序是彻底颠倒了的: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声,一流的作品却默默无闻。最让人痛心的是,最好的作品并没有写出来。这些作品理应由查良铮先生、王道乾先生在壮年时写出来的,现在成了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了……以他们二位年轻时的抱负、晚年的余晖,在中年时如有现在的环境,写不出好作品是不可能的。可惜良铮先生、道乾先生都不在了……

回想我年轻时,偷偷地读到过傅雷、汝龙等先生的散文译笔,这些文字都是好的。但是最好的,还是诗人们的译笔;是他们发现了现代汉语的韵律。没有这种韵律,就不会有文学。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已经有了一种纯正完美的现代文学语言,剩下的事只是学习,这已经是很容易的事了。我们不需要用难听的方言,也不必用艰涩、缺少表现力的文言来写作。作家们为什么现在还爱用劣等的文字来写作,非我所能知道。但若因此忽略前辈翻译家对文学的贡献,又何止是不公道。

正如法国新小说的前驱们指出的那样,小说正向诗的方向改变着自己。米兰?昆德拉说,小说应该像音乐。有位意大利朋友告诉我说,卡尔维诺的小说读起来极为悦耳,像一串清脆的珠子洒落于地。我既不懂法文,也不懂意大利文,但我能够听到小说的韵律。这要归功于诗人留下的遗产。

我一直想承认我的文学师承是这样一条鲜为人知的线索。这是给我脸上贴金。但就是在道乾先生、良铮先生都已故世之后,我也没有勇气写这样的文章。因为假如自己写得不好,就是给他们脸上抹黑。假如中国现代文学尚有可取之处,它的根源就在那些已故的翻译家身上。我们年轻时都知道,想要读好文字就要去读译著,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这是我们的不传之秘。随着道乾先生逝世,我已不知哪位在世的作者能写如此好的文字,但是他们的书还在,可以成为学习文学的范本。我最终写出了这些,不是因为我的书已经写得好了,而是因为,不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对现在的年轻人是不公道的。没有人告诉他们这些,只按名声来理解文学,就会不知道什么是坏,什么是好。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

我念过文科,也念过理科。在课堂上听老师提到艺术这个词,还是理科的老师次数更多:化学老师说,做实验有实验艺术;计算机老师说,编程序有编程艺术。老师们说,怎么做对是科学,怎么做好则是艺术;前者有判断真伪的法则,后者则没有;艺术的真谛就是要叫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无缺。传授科学知识就是告诉你这些法则,而艺术的修养是无法传授的,只能够潜移默化。这些都是理科老师教给我的,我觉得比文科老师讲得好。

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比有科学知识的人更容易犯错误;但没有艺术修养的人就没有这个缺点,他还有容易满足的好处。假如一个社会里,人们一点文学修养都没有,那么任何作品都会使他们满意。举个例子说,美国人是不怎么读文学书的,一部《廊桥遗梦》就可以使他们如痴如狂。相反,假如在某个国家里,欣赏文学作品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那就只有最好的作品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我想,法国最有资格算做这类国家。一部《情人》曾使法国为之轰动。大家都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刚去世不久的杜拉斯。这本书有四个中文译本,其中最好的当属王道乾先生的译本。我总觉得读过了《情人》,就算知道了现代小说艺术;读过道乾先生的译笔,就算知道什么是现代中国的文学语言了。

有位作家朋友对我说,她很喜欢《情人》那种自由的叙事风格。她以为《情人》是信笔写来的,是自由发挥的结果。我的看法则相反,我认为这篇小说的每一个段落都经过精心的安排:第一次读时,你会感到极大的震撼;但再带着挑剔的眼光重读几遍,就会发现没有一段的安排经不起推敲。从全书第一句“我已经老了”,给人带来无限的沧桑感始,到结尾的一句“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带来绝望的悲凉终,感情的变化都在准确的控制之下。叙事没有按时空的顺序展开,但有另一种逻辑作为线索,这种逻辑我把它叫做艺术——这种写法本身就是种无与伦比的创造。我对这件事很有把握,是因为我也这样写过:把小说的文件调入电脑,反复调动每一个段落,假如原来的小说足够好的话,逐渐就能找到这种线索;花上比写原稿多三到五倍的时间,就能得到一篇新小说,比旧的好得没法比。事实上,《情人》也确实是这样改过,一直改到改不动,才交给出版社。《情人》这种现代经典与以往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更多的心血。我的作家朋友听了以后感觉有点泄气:这么写一本书,也不见得能多赚稿费,不是亏了吗?但我以为,我们一点都不亏。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杜拉斯,有了《情人》,这位作家和她的作品给我们一个范本,再写起来已经容易多了。假如没有范本,让你凭空去创造这样一种写法,那才是最困难的事:六七十年代,法国有一批新小说作家,立意要改变小说的写法,作品也算是好看,但和《情人》是没法比的。有了这样的小说,阅读才不算是过时的陋习——任凭你有宽银幕、环绕立体声,看电影的感觉终归不能和读这样的小说相比。

译《情人》的王道乾先生已经在前几年逝世了。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他是我真正尊敬的前辈。我知道他原是位诗人,四十年代末曾到法国留学,后来回来参加祖国建设,一生坎坷,晚年搞起了翻译。他的作品我只读过《情人》,但已使我终身受益。另一篇使我终身受益的作品是查良铮(穆旦)先生译的《青铜骑士》。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文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看的。看起来黑压压的一片,都是方块字,念起来就大不相同。诗不光是押韵,还有韵律;散文也有节奏的快慢,或低沉压抑,沉痛无比,或如黄钟大吕,回肠荡气——这才是文字的筋骨所在。实际上,世界上每一种文学语言都有这种筋骨,当年我在美国留学,向一位老太太学英文,她告诉我说,不读莎士比亚,不背弥尔顿,就根本不配写英文——当然,我不会背弥尔顿,是不配写英文的了,但中文该怎么写,始终是个问题。

古诗是讲平仄的,古文也有韵律,但现在写这种东西就是发疯;假如用白话来写,用哪种白话都是问题。张爱玲晚年执意要写苏白,她觉得苏白好听。这种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文章里的那些字我都不知该怎么念。现在作家里用北方方言写作的很多,凭良心说,效果是很糟心的。我看到过的一种最古怪的主意,是钱玄同出的,他建议大家写《儒林外史》那样的官话。幸亏没人听,否则会把大家都写成迂夫子的。这样一扯就扯远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我们已经有了一种字正腔圆的文学语言,用它可以写最好的诗和最好的小说,那就是道乾先生、穆旦先生所用的语言。不信你去找本《情人》或是《青铜骑士》念上几遍,就会信服我的说法。

本文的主旨是怀念那些已经逝去的前辈,但却从科学和艺术的区别谈起。我把杜拉斯、道乾先生、穆旦先生看做我的老师,但这些老师和教我数学的老师是不同的——前者给我的是一些潜移默化,后者则教给我一些法则。在这个世界上,前一种东西更难得到。除此之外,比之科学,艺术更能使人幸福,因为这些缘故,文学前辈也是我更爱的人。

以上所述,基本上是我在文学上所知道的一切。我没有读过大学的中文系,所以孤陋寡闻,但我以为,人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为了我知道的这些,我要感谢杜拉斯,感谢王道乾和穆旦——他们是我真正敬爱的人。

我的精神家园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栗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

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下余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木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现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这多好啊。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此外,人有兄长是好的。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我哥哥后来是已故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则学了理科;还在一起讲过真伪之分的心得、对热力学的体会,但这已是我二十多岁时的事。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拐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伦塘”,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我总觉得,这种爱好对一个人来说,就如性爱一样,是不可少的。

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人活着当然要做一番事业,而且是人文的事业;就如有一条路要走,假如是有位老学究式的人物,手执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条路,而是背一本宗谱。我听说苏联就是这么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莱蒙托夫,还要记住俄罗斯是大象的故乡(肖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里说了很多)。我们这里是怎样教孩子的,我就不说了,以免得罪师长。我很怀疑会背宗谱就算有了精神家园,但我也不想说服谁。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嚣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这样说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说服安徒生,就要用这样的语言。维特根斯坦临终时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从牵牛花丛中走过来了。虽然我对他的事业一窍不通,但我觉得他和我是一头儿的。

我不大能领会下列说法的深奥之处:要重建精神家园,恢复人文精神,就要灭掉一切俗人——其中首先要灭的,就是风头正健的俗人。假如说,读者兜里的钱是有数的,买了别人的书,就没钱来买我的书,所以要灭掉别人,这个我倒能理解,但上述说法不见得有如此之深奥。假如真有这么深奥,我也不赞成——我们应该像商人一样,严守诚实原则,反对不正当的竞争。让我的想法和作品成为嚣嚣尘世上的正宗,这个念头我没有,也不敢有。既然如此,就必须解释我写文章(包括这篇文章)的动机。坦白地说,我也解释不大清楚,只能说,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维特根斯坦一样说到,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汤达一样说,活过,爱过,写过。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我对小说的看法

我自幼就喜欢读小说,并且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写小说,直到二十七八岁时,读到了图尼埃尔(Tournier,M.)的一篇小说,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在不知不觉之中,小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小说和古典小说的区别,就像汽车和马车的区别一样大。现代小说中的精品,再不是可以一目十行往下看的了。为了让读者同意我的意见,让我来举一个例子。杜拉斯(Duras,M.)《情人》的第一句是:“我已经老了。”无限沧桑尽在其中。如果你仔细读下去,就会发现,每句话的写法大体都是这样的,我对现代小说的看法,就是被《情人》固定下来的。现代小说的名篇总是包含了极多的信息,而且极端精美,让读小说的人狂喜,让打算写小说的人害怕。在经典作家里,只有俄国的契诃夫(Chekhov,A.P.)偶尔有几笔写成这样,但远不是通篇都让人敬畏。必须承认,现代小说家曾经使我大受惊吓。我读过的图尼埃尔的那篇小说,叫做《少女与死》,它只是一系列惊吓的开始。

因为这个发现,我曾经放弃了写小说,有整整十年在干别的事,直到将近四十岁,才回头又来尝试写小说。这时我发现,就是写过一些名篇的现代小说家,平常写的小说也是很一般的。瑞士作家迪伦马特(Durrenmatt,F.)写完了他的名篇《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之后,坦白说,这个长中篇耗去了他好几年的光阴,而且说,今后他不准备再这样写下去了。此后他写了很多长篇,虽然都很好看,但不如《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精粹。杜拉斯也说,《情人》经过反复的修改,每一段、每一句都重新安排过。照我看,她的其他小说都不如《情人》好。他们的话让人看了放心,说明现代小说家也不是一群超人。他们有些惊世骇俗的名篇,但是既不多,也不长。虽然如此,我还是认为,现代小说中几个中篇,如《情人》之类,比之经典作家的鸿篇巨制毫不逊色。爱好古典文学的人也许不会同意我的看法,我也没打算说服他们。但我还是要说,我也爱好过古典文学;而在影视发达的现代,如果没有现代小说,托尔斯泰并不能让我保持阅读的习惯。

我认为,现代小说的成就建筑在不多几个名篇上,虽?*** 饧钙?∷岛苣哑郎吓当炊?难Ы保??执?∷狄帐醯亩シ寰驮谄渲小N业谋Ц阂彩且?谝涣狡?髌防锎锏秸飧鏊?健N乙蔡乇鹣不缎闯ぶ衅???蜃肿笥遥??热缥业摹段蠢词澜纭罚?褪钦饷闯ぁ!肚槿恕贰ⅰ斗ü俸退?墓糇邮帧返让??彩钦饷闯ぁ5比唬?庋?鲇卸?┬???印T谖倚垂?男∷道铮?痘平鹗贝?罚ā读?媳ā返谑??熘衅?∷到保┦俏易盥?獾模??腔姑淮锏轿蚁M?乃?迹??曰挂?绦??Α?

小说的艺术

本篇最初发表于1996年第3期《博览群书》杂志。——编者

朋友给我寄来了一本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这是本谈小说艺术的书。书很长,有些地方我不同意,有些部分我没看懂(这本书里夹杂着五线谱,但我不识谱,家里更没有钢琴),但还是能看懂能同意的地方居多。我对此书有种特别的不满,那就是作者丝毫没有提到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卡尔维诺、尤瑟娜尔、君特•格拉斯、莫迪阿诺,还有一位不常写小说的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早在半世纪以前,茨威格就抱怨说,哪怕是大师的作品,也有纯属冗余的成分。假如他活到了现在,看到现代小说家的作品,这些怨言就没有了。昆德拉不提现代小说的这种成就,是因为同行嫉妒,还是艺术上见解不同,我就不得而知。当然,昆德拉提谁不提谁,完全是他的自由。但若我来写这本书,一定要把这件事写上。不管怎么说吧,我同意作者的意见,的确存在一种小说的艺术,这种艺术远不是谁都懂得。昆德拉说,不懂开心的人不会懂得任何小说艺术。除了懂得开心,还要懂得更多,才能懂得小说的艺术。但若连开心都不懂,那就只能把小说读糟蹋了。归根结底,昆德拉的话并没有错。

我自己对读小说有一种真正的爱好,这种爱好不可能由阅读任何其他类型的作品所满足。我自己也写小说,写得好时得到的乐趣,绝非任何其他的快乐可以替代。这就是说,我对小说有种真正的爱好,而这种爱好就是对小说艺术的爱好——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和昆德拉沟通。我想象一般的读者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对文化生活有种泛泛的爱好。现在有种论点,认为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杂文,这或者是事实,但我对此感到悲哀。我自己读杂文,有时还写点杂文。照我看,杂文无非是讲理,你看到理在哪里,径直一讲就可。当然,把道理讲得透彻,讲得漂亮,读起来也有种畅快淋漓的快感,但毕竟和读小说是两道劲儿。写小说则需要深得虚构之美,也需要些无中生有的才能;我更希望能把这件事做好。所以,我虽能把理讲好,但不觉得这是长处,甚至觉得这是一种劣根性,需要加以克服。诚然,作为一个人,要负道义的责任,憋不住就得说,这就是我写杂文的动机。所以也只能适当克服,还不能完全克服。

前不久在报上看到一种论点,说现在杂文取代了小说,负起了社会道义的责任。假如真是如此,那倒是件好事,小说来负道义责任,那就如希腊人所说,鞍子扣到头上来了——但这是仅就文学内部而言。从整个社会而言,道义责任全扣在提笔为文的人身上还是不大对头。从另一方面来看,负道义责任可不是艺术标准,尤其不是小说艺术的标准。这很重要啊。

昆德拉的书也主要是说这个问题。写小说的人要让人开心,他要有虚构的才能,并要有施展这种才能的动力——我认为这是主要之点。昆德拉则说,看小说的人要想开心,能够欣赏虚构,并且能宽容虚构的东西——他说这是主要之点。我倒不存这种奢望。小说的艺术首先会形成在小说家的意愿之中,以后会不会遭人背叛,那是以后的事。首先要有这种东西,这才是最主要的。

昆德拉说,小说传统是欧洲的传统。但若说小说的艺术在中国从未受到重视,那也是不对的。在很多年前,曾有过一个历史的瞬间:年轻的张爱玲初露头角,显示出写小说的才能。傅雷先生发现了这一点,马上写文章说,小说的技巧值得注意。那个时候连张春桥都化名写小说,仅就艺术而言,可算是一团糟,张爱玲确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但若说有什么遗嘱被背叛了,可不是张爱玲的遗嘱,而是傅雷的遗嘱。天知道张爱玲后来写的那叫什么东西。她把自己的病态当做才能了……人有才能还不叫艺术家,知道珍视自己的才能才叫艺术家呢。

笔者行文至此,就欲结束。但对小说的艺术只说了它不是什么,它到底是什么,还一字未提。假如读者想要明白的话,从昆德拉的书里也看不到,应该径直找两本好小说看看。看完了能明白则好,不能明白也就无法可想了,可以去试试别的东西;千万别听任何人讲理,越听越糊涂。任何一门艺术只有从作品里才能看到——套昆德拉的话说,只喜欢看杂文、看评论、看简介的人,是不会懂得任何一种艺术的。

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

本篇最初发表于1997年第5期《出版广角》杂志。——编者

《黄金时代》这本书里,包括了五部中篇小说。其中《黄金时代》一篇,从二十岁时就开始写,到将近四十岁时才完篇,其间很多次地重写。现在重读当年的旧稿,几乎每句话都会使我汗颜,只有最后的定稿读起来感觉不同。这篇三万多字的小说里,当然还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看到了以后,丝毫也没有改动的冲动。这说明小说有这样一种写法,虽然困难,但还不是不可能。这种写法就叫做追求对作者自己来说的完美。我相信对每个作者来说,完美都是存在的,只是不能经常去追求它。据说迪伦马特写《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也写了很多年。写完以后说,今后再也不能这样写小说了。这说明他也这样写过。一个人不可能在每篇作品里做到完美,但是完美当然是最好的。

有一次,有个女孩子问我怎样写小说,并且说她正有要写小说的念头。我把写《黄金时代》的过程告诉了她。下次再见面,问她的小说写得怎样了,她说,听说小说这么难写,她已经把这个念头放下了。其实在这本书里,大多数章节不是这样呕心沥血地写成的。但我主张,任何写小说的人都不妨试试这种写法。这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这本书里有很多地方写到性。这种写法不但容易招致非议,本身就有媚俗的嫌疑。我也不知为什么,就这样写了出来。现在回忆起来,这样写既不是为了招些非议,也不是想要媚俗,而是对过去时代的回顾。众所周知,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非性的年代。在非性的年代里,性才会成为生活主题,正如饥饿的年代里吃会成为生活的主题。古人说:食色性也。想爱和想吃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得不到,就成为人性的障碍。

然而,在我的小说里,这些障碍本身又不是主题。真正的主题,还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思。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逻辑是: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障碍,真他妈的有意思。这种逻辑就叫做黑色幽默。我觉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气质,是天生的。我小说里的人也总是在笑,从来就不哭,我以为这样比较有趣。喜欢我小说的人总说,从头笑到尾,觉得很有趣等等。这说明本人的作品有自己的读者群。当然,也有些作者以为哭比较使人感动。他们笔下的人物从来就不笑,总在哭。这也是一种写法。他们也有自己的读者群。有位朋友说,我的小说从来没让她感动过。她就是个爱哭的人,误读了我的小说,感到很失落。我这样说,是为了让读者不再因为误读我的小说感到失落。

现在严肃小说的读者少了,但读者的水平是大大提高了。在现代社会里,小说的地位和舞台剧一样,正在成为一种高雅艺术。小说会失去一些读者,其中包括想受道德教育的读者,想看政治暗喻的读者,感到性压抑、寻找发泄渠道的读者,无所事事想要消磨时光的读者;剩下一些真正读小说的人。小说也会失去一些作者——有些人会去下海经商,或者搞影视剧本;最后只剩下一些真正写小说的人。我以为这是一件好事。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朋友寄来一本书,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备忘录》,我正在看着。这本书是他的讲演稿,还没来得及讲,稿也没写完,人就死了。这些讲演稿分别冠以如下题目: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还有一篇“连贯”,没有动笔写;所以我整天在捉摸他到底会写些什么,什么叫做“连贯”。卡尔维诺指出,在未来的一千年里,文学会继续繁荣,而这六项文学遗产也会被发扬光大。我一直喜欢卡尔维诺,看了这本书,就更加喜欢他了。

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看过的人都喜欢。这是他年轻时的作品,我以为这本书是“轻逸”的典范。中年以后,他开始探索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这时期的作品我看过《看不见的城市》——这本书不见得人人都会喜欢。我也不能强求大家喜欢他的每一本书,但是我觉得必须喜欢他的主意:小说艺术有无限种可能性。难道这不好吗?前不久有位朋友看了我的小说,对我说道:看来小说还能有新的写法——这种评价使我汗颜:我还没有探索无限,比卡尔维诺差得远。我觉得这位朋友的想法有问题——假如他不是学文学的博士而是个一般读者的话,那就没有问题了。

编辑先生邀我给名人茶座写个小稿,我竟扯到了卡尔维诺和文学遗产,这可不是茶座里的谈资。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什么可以在茶座里闲扯的事。我既不养猫,也不养狗,更没有汽车。别人弄猫弄狗的时候,我或则在鼓捣电脑,或则想点文学上的事——假如你想听听电脑,我可以说,现在在中关村花二百五十块钱可以买到八兆内存条,便宜死了……我想这更不是茶座里的谈资。可能我也会养猫养狗,再买辆汽车,给自己找点罪受——顺便说一句,我觉得汽车的价格很无耻。一辆韩国低档车卖三几十万,全世界都没听说过。至于猫啊狗啊,我觉得是食物一类。我吃掉过一只猫,五只狗,是二十多年前吃的。从爱猫爱狗者的角度看来,我是个“啃你饱”(Cannibal=食人族)。所以,我也只能谈谈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是这么个故事:马可•波罗站在蒙古大汗面前,讲述他东来旅途中所见到的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是种象征,而且全都清晰可见。看完那本书我做了一夜的梦,只见一座座城市就如奇形怪状的孔明灯浮在一片虚空之中。一般的文学读者会说,好了,城市我看到了,讲这座城里的故事吧——对卡尔维诺那个无所不能的头脑来说,讲个故事又有何难。但他一个故事都没讲,还在列举着新的城市,极尽确切之能事,一直到全书结束也没列举完。我大体上明白卡尔维诺想要做的事:对一个作者来说,他想要拥有一切文学素质——完备的轻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再加上连贯。等这些都有了以后,写出来的书肯定好看,可以满足一切文学读者。很不幸的是,这好像不大容易,但必须一试——这是为了保证读者在未来的一千年里有书看。我想这题目也没人会感兴趣——但是没办法,我就知道这些。

站起来吧——献给经受汶川地震后的一切

一我从未料到生命是如此脆弱。5月12日,四川,里式8.0级地震。随着一阵猛烈的地动山摇,短短十分钟,千万房屋轰然倒塌。千千万万毫无预兆的人们,被无情地掩埋在废墟之下。尽管救援队日日夜夜奋战在一线,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衡,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仍旧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其中有稚气未脱的幼童,朝气蓬勃的学生,有强健有力的中年人,也有苍颜白发的老者。看到学校操场上的整齐摆放遇难学生尸首,正值花季,生命刚刚走到命途中最美丽的地方,他们还未来得及实现人生的梦想,还未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他们还未来得及回报父母的生养之恩,还未感激师长的培育之情,却因这天灾不得不离开这温暖的世界。看到仍埋在瓦砾中却已停止呼吸的中年人,沾满血污的脸上写满着对这世界的不舍、对生的渴望及对死的惊恐。也许他们还在惦记着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还在担心着家中柔弱的妻子或是焦急的丈夫;也许他们还在想念着远方久别的手足,还在记挂着已值暮年的父母,却因这天灾不得不撒手人寰,留给生者无尽的悲痛。看吧,看那些守在孩子尸首旁的家长,看母亲们通红肿胀的双眼,看父亲们沉默苍白的脸庞,看那为孩子拭去灰尘的颤抖的手是多么沉重、无助、绝望。看吧,看那些拣回生命却痛失挚爱的人们,原本因重生而感到的欣喜顿时凝固在惨雾愁云之中,化作肆意流淌在脸上的、如决堤的江水般汹猛的泪河……断壁残垣取代了过去的繁华,死寂沉默掩盖了昔日的喧嚣。内心的阴霾笼罩一切,悲恸的哭声震彻云霄。降半的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长鸣的警钟声在广场久久回荡;肃立低垂的头颅面色凝重,中华儿女不禁黯然神伤。神州呜咽,华夏戚悲,为那些不幸遇难的同胞,也为多灾多难的中国。二但我也从未料到生命是如此坚强,如此的乐观向上。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废墟中挣扎而出,重获新生;越来越多的人们坚持着盼来了希望的曙光。黄金72小时后,生命的气息并未因错过最佳救援时机而减弱而消失。坚持了80小时、90小时、100小时……直至坚持216小时的幸存者仍然不断的被发现被救出,很难想象缺水断粮,身处在钢筋碎石下的他们是如何熬过一段段艰难的时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生命的强者。他们向世人诉说着生命的强悍与力量,他们向上苍证明着生命的坚毅与顽强。因为他们,我们有理由相信,生命的奇迹会继续上演,因为他们,我们有理由相信,生命的伟大与顽强。因为种种原因,许多救出或等待救援的人们为保全性命面临截肢。截肢意味着什么?截至意味着未来他们再也不能用双腿走遍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意味着未来他们再也不能用双臂拥抱柔暖的阳光;意味着未来他们原本健全的肢体将变得残缺不全;意味着未来他们也许不会再有美满的生活,幸福的人生。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顶着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疼痛截去了坏死的肢体——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即使无法健全地生活,但至少拥有了未来的时光。毕竟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记得有这样的一个小姑娘,一个从小爱好舞蹈的漂亮女孩,却因为左腿被倒塌房屋压得太久导致坏死而不得不截肢。这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这样一个热爱艺术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痛苦。但是她表现的是那样乐观而坚强。她用画笔描绘着她期待中的生活,即使残缺依然美丽的生活;用极其认真的口吻告诉别人,也告诉自己,以后要成为芭蕾舞蹈家……她只是一个缩影,是所有勇敢坚强的乐观者的缩影。正因为有这些乐观的人们,四川才不会倒下!中国才不会倒下!还有那些出生在灾难中的孩子们。有人说他们是不幸的,选择在这样一种困难的时刻降临到这个世界。但我想说,不,他们是幸运的。他们经历了地震的考验仍然安全降生,毫发无损。无数次余震的洗礼让他们越发的坚强。这些孩子获得了除去父母以外的更多的爱与保护。他们是这场地震的幸存者,也是这场爱心拯救的见证者。他们见证了在历史性的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爆发出了空前的凝聚力;他们见证了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誓要夺得最后的胜利;他们见证了,见证了爱的奇迹,见证了希望的力量;他们见证了一切一切生命的美丽、执著与顽强。三灾难无情人有情。同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是中华民族一奶同胞、血脉相通的兄弟姐妹,四川地震同样震动了我们,受灾同胞的安危也牵动着我们的心。灾情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刻发布抗震救灾指令;温家宝、胡锦涛等一批中央领导不畏困难亲赴救灾现场部署工作;各地紧急调集兵力火速前往重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抢救伤员,抢修受损道路;社会各界团体以及民众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支援四川灾区,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许许多多的人志愿参加了救援团,支援去拯救每一个废墟中顽强生存的人……在这场生死营救的战役中,有多少催人泪下的感人画面在我们眼前上演:就像已经66岁的温总理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讲话中潸然泪下;就像历经数小时后救出一名幸存者时,救援人员相拥着喜极而泣;就像救援人员因为无法救出压在深处的孩子而奔到操场上号啕大哭;就像灾难来临时,许多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为惊慌失措的学生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就像武警官兵日夜奋战,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只为多救出一个坚强的生命;就像中国伞兵冒死进行高空跳伞,为中央传回重灾区的详细情况;……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许多国家纷纷派医疗队、国际救援队前往灾区参与救援,并在第一时间捐赠帐篷、棉被、药品等一系列紧急救灾物资,帮助中国缓解灾情;他们不但实况转播中国救灾情况,同时也呼吁本国民众为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很多国家元首也前往中国驻各国大使馆,吊唁那些在汶川地震中死去的人们;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与会代表起立默哀一分钟,悼念汶川大地震遇难者;……这些,让我们在泪眼朦胧中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他们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感动,心灵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对生活,对生命,对人性,对灾难的深度思考。也许正是因为所有人在这场救援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私、爱心,让我们在悲痛中感受到久违的温暖;感受到华夏儿女团结起来抗震救灾的决心与信心;感受到人性在灾难面前的伟岸、可贵与不朽;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这些,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温暖,也让每一个中国人重新懂得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切含义。也许曾经的战争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梦魇,但那毕竟代表过去。今天的世界是努力追求和平,友好合作,互帮互助的温暖的世界;今天的各国是追求安定与和谐,幸福与平安,希望能够携手其他国家共创美好明天的国家;今天的生命不分肤色,不分国度,不分地域与种族的生命,每一条鲜活生命都是那么弥足珍贵,失去就是一种悲哀——外国友人在汶川的抗震救灾中的感人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灾难无情人有情。的确如此。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面前,在充斥着死亡、鲜血、泪水与悲伤的四川面前,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伤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强的四川,是一个勇敢的中国,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四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灾多难的国家,受尽磨难。国内的战争,帝国的入侵,以及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将中国柔弱的身躯蹂躏地伤痕累累。但即使是这样,中国也从未低下她高昂着的头颅,将她那笔直的脊梁弯曲一丝一毫。中华民族永远是伟大团结的民族,五千年的风雨历练,终于造就了今天的中国人——勇敢、坚定、不惧艰险、勇往直前。 汶川地震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只是历史行程中遇到的一次阻碍,与先前战胜的那些无异。我们,包括灾区人民都应相信,灾难即将过去,天空仍会晴朗。我们终会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终会重建自己的美丽家园。五所以——站起来吧,我亲爱的民众!让我看到你们用爱缝合伤口,慢慢告别过往坚强前行的矫健身姿;让我看到你们重建家园时挺起的脊梁;站起来吧,我亲爱的四川!让我看到你拭去泪水与灰尘后焕发的勃勃生机,让我看到生存在你怀抱中的四川人重新站起来时的动人微笑;站起来吧,我亲爱的中国!让我看到你赢得这场光荣的胜利之后的再次屹立,让我看到十三亿民众携手同心一起谱写的壮丽篇章!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吴承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吴承恩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吴承恩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西游记》是一些人爱看的小说,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小时候看《西游记》的时候觉得里面充满了各种奇奇怪怪的想象,每一个故事是那么富有神话色彩,给童年添加一份快乐。吴承恩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名人。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官吏降为小商人的家庭,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除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或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后来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在吴承恩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吴承恩在这样的环境中,经过了不断地努力,最后终于写成了《西游记》,再看《西游记》的时候在里面看到了不少吴承恩的足迹,吴承恩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自己所想的,所看的,加上历史上的民间传说,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描写这段神话故事,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的奇思妙想,吴承恩刻画的每个人物都是非常有特色的,里面还包含着各种情感,把一些神妖鬼怪描写的如诗如画。《西游记》也是一部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吴承恩用自己的想象塑造了这不朽的神话,这就是吴承恩,他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写的《西游记》一直流传到现在,永远是一部名著,只有他能写出这样一部著作。满洲里市第九中学8年5班张亚峰2011年4月16日

寻找历史的创伤------我读余秋雨

寻找历史的创伤

------我读余秋雨

被吸引是因为华丽篇章;被吸引是因为心灵惶恐不安;被吸引是因为声嘶力竭无谓的叫喊。需要怎样的心灵来承受这等历史的创伤?余秋雨,一个寻找历史创伤的文学作家。站在二十一世纪文坛的颠峰,却撇着头流着泪狠看历史颠覆翻腾。无论他怎么劝阻呐喊,历史一如前往,丝毫未改变原始的车辙。哪怕轨迹行得再远,风也吹不乱刻下的印记。再他的国度那些废墟演绎着昨日的辉煌,见证了昔日的光荣,却嘲弄着原本的历史。“夜临了,月亮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让人无地自容的讽刺。却回头说“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是选择”“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他深信中国人不够坚强,他说中国人怕看到真正的悲剧。因此他赞扬那些不想大团圆的文人:屈原,曹雪芹,杜甫,孔尚任,鲁迅等。“他们保存了废墟进化了悲剧,于是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他用大手笔来复原历史,走向历史的故乡,一次又一次,来考证史书的记载。切换成自身的角度,以自然的手法,赋予极其讽刺的描写。而自己隔着时间的长廊在向历史咆哮求饶。面对历史,我们都需要勇敢地接受。过去的,我们改变不了。只能以此借鉴,来创造,创造理想中的国度。最完美!

惯用着轻松潇洒的诉说,绝对的历史背景,不容置疑,只愿倾听,然后默默反省。我们相信,余秋雨带给我们的世界,不同于过去现在未来。

在他的心底,包藏着“人文山水”,他说。“他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年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他羡慕“苏东坡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的逍遥。可在这个时代他雇不到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做不到古人的轻狂,熟视无睹。所要得是向现实屈服,真正地过日子。无论他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抑或是以外出讲课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所创造的文章都蕴涵着历史的沧桑,却不失原本的韵味,添加着自己的见解,却不涂改本来的历程,包容着现代的气味,却保存着过去的腐朽。要谱怎样一曲天籁来歌颂余秋雨的篇章?面对历史的残骸,我们只一不小心地抬头,便已泪流满面。怎样的心情?说不清,道不明。是一时间的感动,是一时间的无奈,还是一时间的沧桑?面对余秋雨的文章,我们同样心存余悸。

余秋雨在《莫高窟》中怕“这快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在《阳关雪》中感叹“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抒情怀的弘广”;在《西湖梦》中唏嘘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

他走过亚洲,欧洲,美洲,大洋州。他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去游历各国遗迹古城。历史和人物总是一脉相连。跟随余秋雨的脚步来到黄州赤壁,来到苏东坡的“成熟”之地,枯燥的游记被作者渊博的知识与精致的文才刻画成了人生哲学。有了人文,才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山水才得以被赞颂,言论才得以被释放。

他有些轻狂,高傲。但他有资本。就象古时李白,杜甫一样。一旦有些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总会有少些人会忌妒,他们妄加评论他的“深入浅出”“做作”“轻狂”“熟视无睹”。或许他有些“可爱”被认为“故弄玄虚”;或许他的暴躁脾气被认为不可理喻;或许他的一些成功引来了太多的嫉妒。猜想有太多太多,数不胜数。只是他的地位丝毫未变,炒出来的反面新闻越多,却正衬出了他的文学才识和真正的文坛地位。无人能及!走了十五年的历程,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不由他来当人宠的作家,别人够资格吗?不是旅游出版商,遗迹古都不用标明吧,不是导游,来历经过不用介绍的详详尽尽吧。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余秋雨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天马行空。别人却说得津津乐道,留些余地,名人也不是为别人而活的。

余秋雨的文字显得有些悲凉,他自己也说“没有料想到的是,我本以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显得苍凉。”只是这个时代所体现的应是繁华后的心灵萧条。是的,一个中年人写出来的文章就象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苍凉述说,而我们小辈只是在一次次地赞叹他的渊博的文学

寻找历史的创伤

------我读余秋雨

被吸引是因为华丽篇章;被吸引是因为心灵惶恐不安;被吸引是因为声嘶力竭无谓的叫喊。需要怎样的心灵来承受这等历史的创伤?余秋雨,一个寻找历史创伤的文学作家。站在二十一世纪文坛的颠峰,却撇着头流着泪狠看历史颠覆翻腾。无论他怎么劝阻呐喊,历史一如前往,丝毫未改变原始的车辙。哪怕轨迹行得再远,风也吹不乱刻下的印记。再他的国度那些废墟演绎着昨日的辉煌,见证了昔日的光荣,却嘲弄着原本的历史。“夜临了,月亮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让人无地自容的讽刺。却回头说“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是选择”“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他深信中国人不够坚强,他说中国人怕看到真正的悲剧。因此他赞扬那些不想大团圆的文人:屈原,曹雪芹,杜甫,孔尚任,鲁迅等。“他们保存了废墟进化了悲剧,于是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他用大手笔来复原历史,走向历史的故乡,一次又一次,来考证史书的记载。切换成自身的角度,以自然的手法,赋予极其讽刺的描写。而自己隔着时间的长廊在向历史咆哮求饶。面对历史,我们都需要勇敢地接受。过去的,我们改变不了。只能以此借鉴,来创造,创造理想中的国度。最完美!

惯用着轻松潇洒的诉说,绝对的历史背景,不容置疑,只愿倾听,然后默默反省。我们相信,余秋雨带给我们的世界,不同于过去现在未来。

在他的心底,包藏着“人文山水”,他说。“他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年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他羡慕“苏东坡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的逍遥。可在这个时代他雇不到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做不到古人的轻狂,熟视无睹。所要得是向现实屈服,真正地过日子。无论他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抑或是以外出讲课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所创造的文章都蕴涵着历史的沧桑,却不失原本的韵味,添加着自己的见解,却不涂改本来的历程,包容着现代的气味,却保存着过去的腐朽。要谱怎样一曲天籁来歌颂余秋雨的篇章?面对历史的残骸,我们只一不小心地抬头,便已泪流满面。怎样的心情?说不清,道不明。是一时间的感动,是一时间的无奈,还是一时间的沧桑?面对余秋雨的文章,我们同样心存余悸。

余秋雨在《莫高窟》中怕“这快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在《阳关雪》中感叹“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抒情怀的弘广”;在《西湖梦》中唏嘘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

他走过亚洲,欧洲,美洲,大洋州。他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去游历各国遗迹古城。历史和人物总是一脉相连。跟随余秋雨的脚步来到黄州赤壁,来到苏东坡的“成熟”之地,枯燥的游记被作者渊博的知识与精致的文才刻画成了人生哲学。有了人文,才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山水才得以被赞颂,言论才得以被释放。

他有些轻狂,高傲。但他有资本。就象古时李白,杜甫一样。一旦有些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总会有少些人会忌妒,他们妄加评论他的“深入浅出”“做作”“轻狂”“熟视无睹”。或许他有些“可爱”被认为“故弄玄虚”;或许他的暴躁脾气被认为不可理喻;或许他的一些成功引来了太多的嫉妒。猜想有太多太多,数不胜数。只是他的地位丝毫未变,炒出来的反面新闻越多,却正衬出了他的文学才识和真正的文坛地位。无人能及!走了十五年的历程,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不由他来当人宠的作家,别人够资格吗?不是旅游出版商,遗迹古都不用标明吧,不是导游,来历经过不用介绍的详详尽尽吧。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余秋雨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天马行空。别人却说得津津乐道,留些余地,名人也不是为别人而活的。

余秋雨的文字显得有些悲凉,他自己也说“没有料想到的是,我本以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显得苍凉。”只是这个时代所体现的应是繁华后的心灵萧条。是的,一个中年人写出来的文章就象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苍凉述说,而我们小辈只是在一次次地赞叹他的渊博的文学

寻找历史的创伤

------我读余秋雨

被吸引是因为华丽篇章;被吸引是因为心灵惶恐不安;被吸引是因为声嘶力竭无谓的叫喊。需要怎样的心灵来承受这等历史的创伤?余秋雨,一个寻找历史创伤的文学作家。站在二十一世纪文坛的颠峰,却撇着头流着泪狠看历史颠覆翻腾。无论他怎么劝阻呐喊,历史一如前往,丝毫未改变原始的车辙。哪怕轨迹行得再远,风也吹不乱刻下的印记。再他的国度那些废墟演绎着昨日的辉煌,见证了昔日的光荣,却嘲弄着原本的历史。“夜临了,月亮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让人无地自容的讽刺。却回头说“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是选择”“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他深信中国人不够坚强,他说中国人怕看到真正的悲剧。因此他赞扬那些不想大团圆的文人:屈原,曹雪芹,杜甫,孔尚任,鲁迅等。“他们保存了废墟进化了悲剧,于是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他用大手笔来复原历史,走向历史的故乡,一次又一次,来考证史书的记载。切换成自身的角度,以自然的手法,赋予极其讽刺的描写。而自己隔着时间的长廊在向历史咆哮求饶。面对历史,我们都需要勇敢地接受。过去的,我们改变不了。只能以此借鉴,来创造,创造理想中的国度。最完美!

惯用着轻松潇洒的诉说,绝对的历史背景,不容置疑,只愿倾听,然后默默反省。我们相信,余秋雨带给我们的世界,不同于过去现在未来。

在他的心底,包藏着“人文山水”,他说。“他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年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他羡慕“苏东坡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的逍遥。可在这个时代他雇不到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做不到古人的轻狂,熟视无睹。所要得是向现实屈服,真正地过日子。无论他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抑或是以外出讲课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所创造的文章都蕴涵着历史的沧桑,却不失原本的韵味,添加着自己的见解,却不涂改本来的历程,包容着现代的气味,却保存着过去的腐朽。要谱怎样一曲天籁来歌颂余秋雨的篇章?面对历史的残骸,我们只一不小心地抬头,便已泪流满面。怎样的心情?说不清,道不明。是一时间的感动,是一时间的无奈,还是一时间的沧桑?面对余秋雨的文章,我们同样心存余悸。

余秋雨在《莫高窟》中怕“这快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在《阳关雪》中感叹“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抒情怀的弘广”;在《西湖梦》中唏嘘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

他走过亚洲,欧洲,美洲,大洋州。他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去游历各国遗迹古城。历史和人物总是一脉相连。跟随余秋雨的脚步来到黄州赤壁,来到苏东坡的“成熟”之地,枯燥的游记被作者渊博的知识与精致的文才刻画成了人生哲学。有了人文,才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山水才得以被赞颂,言论才得以被释放。

他有些轻狂,高傲。但他有资本。就象古时李白,杜甫一样。一旦有些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总会有少些人会忌妒,他们妄加评论他的“深入浅出”“做作”“轻狂”“熟视无睹”。或许他有些“可爱”被认为“故弄玄虚”;或许他的暴躁脾气被认为不可理喻;或许他的一些成功引来了太多的嫉妒。猜想有太多太多,数不胜数。只是他的地位丝毫未变,炒出来的反面新闻越多,却正衬出了他的文学才识和真正的文坛地位。无人能及!走了十五年的历程,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不由他来当人宠的作家,别人够资格吗?不是旅游出版商,遗迹古都不用标明吧,不是导游,来历经过不用介绍的详详尽尽吧。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余秋雨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天马行空。别人却说得津津乐道,留些余地,名人也不是为别人而活的。

余秋雨的文字显得有些悲凉,他自己也说“没有料想到的是,我本以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显得苍凉。”只是这个时代所体现的应是繁华后的心灵萧条。是的,一个中年人写出来的文章就象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苍凉述说,而我们小辈只是在一次次地赞叹他的渊博的文学

寻找历史的创伤

------我读余秋雨

被吸引是因为华丽篇章;被吸引是因为心灵惶恐不安;被吸引是因为声嘶力竭无谓的叫喊。需要怎样的心灵来承受这等历史的创伤?余秋雨,一个寻找历史创伤的文学作家。站在二十一世纪文坛的颠峰,却撇着头流着泪狠看历史颠覆翻腾。无论他怎么劝阻呐喊,历史一如前往,丝毫未改变原始的车辙。哪怕轨迹行得再远,风也吹不乱刻下的印记。再他的国度那些废墟演绎着昨日的辉煌,见证了昔日的光荣,却嘲弄着原本的历史。“夜临了,月亮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让人无地自容的讽刺。却回头说“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是选择”“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他深信中国人不够坚强,他说中国人怕看到真正的悲剧。因此他赞扬那些不想大团圆的文人:屈原,曹雪芹,杜甫,孔尚任,鲁迅等。“他们保存了废墟进化了悲剧,于是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他用大手笔来复原历史,走向历史的故乡,一次又一次,来考证史书的记载。切换成自身的角度,以自然的手法,赋予极其讽刺的描写。而自己隔着时间的长廊在向历史咆哮求饶。面对历史,我们都需要勇敢地接受。过去的,我们改变不了。只能以此借鉴,来创造,创造理想中的国度。最完美!

惯用着轻松潇洒的诉说,绝对的历史背景,不容置疑,只愿倾听,然后默默反省。我们相信,余秋雨带给我们的世界,不同于过去现在未来。

在他的心底,包藏着“人文山水”,他说。“他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年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他羡慕“苏东坡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的逍遥。可在这个时代他雇不到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做不到古人的轻狂,熟视无睹。所要得是向现实屈服,真正地过日子。无论他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抑或是以外出讲课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所创造的文章都蕴涵着历史的沧桑,却不失原本的韵味,添加着自己的见解,却不涂改本来的历程,包容着现代的气味,却保存着过去的腐朽。要谱怎样一曲天籁来歌颂余秋雨的篇章?面对历史的残骸,我们只一不小心地抬头,便已泪流满面。怎样的心情?说不清,道不明。是一时间的感动,是一时间的无奈,还是一时间的沧桑?面对余秋雨的文章,我们同样心存余悸。

余秋雨在《莫高窟》中怕“这快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在《阳关雪》中感叹“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抒情怀的弘广”;在《西湖梦》中唏嘘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

他走过亚洲,欧洲,美洲,大洋州。他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去游历各国遗迹古城。历史和人物总是一脉相连。跟随余秋雨的脚步来到黄州赤壁,来到苏东坡的“成熟”之地,枯燥的游记被作者渊博的知识与精致的文才刻画成了人生哲学。有了人文,才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山水才得以被赞颂,言论才得以被释放。

他有些轻狂,高傲。但他有资本。就象古时李白,杜甫一样。一旦有些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总会有少些人会忌妒,他们妄加评论他的“深入浅出”“做作”“轻狂”“熟视无睹”。或许他有些“可爱”被认为“故弄玄虚”;或许他的暴躁脾气被认为不可理喻;或许他的一些成功引来了太多的嫉妒。猜想有太多太多,数不胜数。只是他的地位丝毫未变,炒出来的反面新闻越多,却正衬出了他的文学才识和真正的文坛地位。无人能及!走了十五年的历程,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不由他来当人宠的作家,别人够资格吗?不是旅游出版商,遗迹古都不用标明吧,不是导游,来历经过不用介绍的详详尽尽吧。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余秋雨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天马行空。别人却说得津津乐道,留些余地,名人也不是为别人而活的。

余秋雨的文字显得有些悲凉,他自己也说“没有料想到的是,我本以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显得苍凉。”只是这个时代所体现的应是繁华后的心灵萧条。是的,一个中年人写出来的文章就象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苍凉述说,而我们小辈只是在一次次地赞叹他的渊博的文学

寻找历史的创伤

------我读余秋雨

被吸引是因为华丽篇章;被吸引是因为心灵惶恐不安;被吸引是因为声嘶力竭无谓的叫喊。需要怎样的心灵来承受这等历史的创伤?余秋雨,一个寻找历史创伤的文学作家。站在二十一世纪文坛的颠峰,却撇着头流着泪狠看历史颠覆翻腾。无论他怎么劝阻呐喊,历史一如前往,丝毫未改变原始的车辙。哪怕轨迹行得再远,风也吹不乱刻下的印记。再他的国度那些废墟演绎着昨日的辉煌,见证了昔日的光荣,却嘲弄着原本的历史。“夜临了,月亮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让人无地自容的讽刺。却回头说“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是选择”“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他深信中国人不够坚强,他说中国人怕看到真正的悲剧。因此他赞扬那些不想大团圆的文人:屈原,曹雪芹,杜甫,孔尚任,鲁迅等。“他们保存了废墟进化了悲剧,于是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他用大手笔来复原历史,走向历史的故乡,一次又一次,来考证史书的记载。切换成自身的角度,以自然的手法,赋予极其讽刺的描写。而自己隔着时间的长廊在向历史咆哮求饶。面对历史,我们都需要勇敢地接受。过去的,我们改变不了。只能以此借鉴,来创造,创造理想中的国度。最完美!

惯用着轻松潇洒的诉说,绝对的历史背景,不容置疑,只愿倾听,然后默默反省。我们相信,余秋雨带给我们的世界,不同于过去现在未来。

在他的心底,包藏着“人文山水”,他说。“他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年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他羡慕“苏东坡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的逍遥。可在这个时代他雇不到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做不到古人的轻狂,熟视无睹。所要得是向现实屈服,真正地过日子。无论他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抑或是以外出讲课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所创造的文章都蕴涵着历史的沧桑,却不失原本的韵味,添加着自己的见解,却不涂改本来的历程,包容着现代的气味,却保存着过去的腐朽。要谱怎样一曲天籁来歌颂余秋雨的篇章?面对历史的残骸,我们只一不小心地抬头,便已泪流满面。怎样的心情?说不清,道不明。是一时间的感动,是一时间的无奈,还是一时间的沧桑?面对余秋雨的文章,我们同样心存余悸。

余秋雨在《莫高窟》中怕“这快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在《阳关雪》中感叹“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抒情怀的弘广”;在《西湖梦》中唏嘘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

他走过亚洲,欧洲,美洲,大洋州。他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去游历各国遗迹古城。历史和人物总是一脉相连。跟随余秋雨的脚步来到黄州赤壁,来到苏东坡的“成熟”之地,枯燥的游记被作者渊博的知识与精致的文才刻画成了人生哲学。有了人文,才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山水才得以被赞颂,言论才得以被释放。

他有些轻狂,高傲。但他有资本。就象古时李白,杜甫一样。一旦有些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总会有少些人会忌妒,他们妄加评论他的“深入浅出”“做作”“轻狂”“熟视无睹”。或许他有些“可爱”被认为“故弄玄虚”;或许他的暴躁脾气被认为不可理喻;或许他的一些成功引来了太多的嫉妒。猜想有太多太多,数不胜数。只是他的地位丝毫未变,炒出来的反面新闻越多,却正衬出了他的文学才识和真正的文坛地位。无人能及!走了十五年的历程,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不由他来当人宠的作家,别人够资格吗?不是旅游出版商,遗迹古都不用标明吧,不是导游,来历经过不用介绍的详详尽尽吧。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余秋雨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天马行空。别人却说得津津乐道,留些余地,名人也不是为别人而活的。

余秋雨的文字显得有些悲凉,他自己也说“没有料想到的是,我本以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显得苍凉。”只是这个时代所体现的应是繁华后的心灵萧条。是的,一个中年人写出来的文章就象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苍凉述说,而我们小辈只是在一次次地赞叹他的渊博的文学

寻找历史的创伤

------我读余秋雨

被吸引是因为华丽篇章;被吸引是因为心灵惶恐不安;被吸引是因为声嘶力竭无谓的叫喊。需要怎样的心灵来承受这等历史的创伤?余秋雨,一个寻找历史创伤的文学作家。站在二十一世纪文坛的颠峰,却撇着头流着泪狠看历史颠覆翻腾。无论他怎么劝阻呐喊,历史一如前往,丝毫未改变原始的车辙。哪怕轨迹行得再远,风也吹不乱刻下的印记。再他的国度那些废墟演绎着昨日的辉煌,见证了昔日的光荣,却嘲弄着原本的历史。“夜临了,月亮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让人无地自容的讽刺。却回头说“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是选择”“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他深信中国人不够坚强,他说中国人怕看到真正的悲剧。因此他赞扬那些不想大团圆的文人:屈原,曹雪芹,杜甫,孔尚任,鲁迅等。“他们保存了废墟进化了悲剧,于是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他用大手笔来复原历史,走向历史的故乡,一次又一次,来考证史书的记载。切换成自身的角度,以自然的手法,赋予极其讽刺的描写。而自己隔着时间的长廊在向历史咆哮求饶。面对历史,我们都需要勇敢地接受。过去的,我们改变不了。只能以此借鉴,来创造,创造理想中的国度。最完美!

惯用着轻松潇洒的诉说,绝对的历史背景,不容置疑,只愿倾听,然后默默反省。我们相信,余秋雨带给我们的世界,不同于过去现在未来。

在他的心底,包藏着“人文山水”,他说。“他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年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他羡慕“苏东坡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的逍遥。可在这个时代他雇不到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做不到古人的轻狂,熟视无睹。所要得是向现实屈服,真正地过日子。无论他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抑或是以外出讲课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所创造的文章都蕴涵着历史的沧桑,却不失原本的韵味,添加着自己的见解,却不涂改本来的历程,包容着现代的气味,却保存着过去的腐朽。要谱怎样一曲天籁来歌颂余秋雨的篇章?面对历史的残骸,我们只一不小心地抬头,便已泪流满面。怎样的心情?说不清,道不明。是一时间的感动,是一时间的无奈,还是一时间的沧桑?面对余秋雨的文章,我们同样心存余悸。

余秋雨在《莫高窟》中怕“这快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在《阳关雪》中感叹“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抒情怀的弘广”;在《西湖梦》中唏嘘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

他走过亚洲,欧洲,美洲,大洋州。他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去游历各国遗迹古城。历史和人物总是一脉相连。跟随余秋雨的脚步来到黄州赤壁,来到苏东坡的“成熟”之地,枯燥的游记被作者渊博的知识与精致的文才刻画成了人生哲学。有了人文,才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山水才得以被赞颂,言论才得以被释放。

他有些轻狂,高傲。但他有资本。就象古时李白,杜甫一样。一旦有些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总会有少些人会忌妒,他们妄加评论他的“深入浅出”“做作”“轻狂”“熟视无睹”。或许他有些“可爱”被认为“故弄玄虚”;或许他的暴躁脾气被认为不可理喻;或许他的一些成功引来了太多的嫉妒。猜想有太多太多,数不胜数。只是他的地位丝毫未变,炒出来的反面新闻越多,却正衬出了他的文学才识和真正的文坛地位。无人能及!走了十五年的历程,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不由他来当人宠的作家,别人够资格吗?不是旅游出版商,遗迹古都不用标明吧,不是导游,来历经过不用介绍的详详尽尽吧。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余秋雨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天马行空。别人却说得津津乐道,留些余地,名人也不是为别人而活的。

余秋雨的文字显得有些悲凉,他自己也说“没有料想到的是,我本以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显得苍凉。”只是这个时代所体现的应是繁华后的心灵萧条。是的,一个中年人写出来的文章就象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苍凉述说,而我们小辈只是在一次次地赞叹他的渊博的文学

寻找历史的创伤

------我读余秋雨

被吸引是因为华丽篇章;被吸引是因为心灵惶恐不安;被吸引是因为声嘶力竭无谓的叫喊。需要怎样的心灵来承受这等历史的创伤?余秋雨,一个寻找历史创伤的文学作家。站在二十一世纪文坛的颠峰,却撇着头流着泪狠看历史颠覆翻腾。无论他怎么劝阻呐喊,历史一如前往,丝毫未改变原始的车辙。哪怕轨迹行得再远,风也吹不乱刻下的印记。再他的国度那些废墟演绎着昨日的辉煌,见证了昔日的光荣,却嘲弄着原本的历史。“夜临了,月亮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让人无地自容的讽刺。却回头说“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是选择”“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他深信中国人不够坚强,他说中国人怕看到真正的悲剧。因此他赞扬那些不想大团圆的文人:屈原,曹雪芹,杜甫,孔尚任,鲁迅等。“他们保存了废墟进化了悲剧,于是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他用大手笔来复原历史,走向历史的故乡,一次又一次,来考证史书的记载。切换成自身的角度,以自然的手法,赋予极其讽刺的描写。而自己隔着时间的长廊在向历史咆哮求饶。面对历史,我们都需要勇敢地接受。过去的,我们改变不了。只能以此借鉴,来创造,创造理想中的国度。最完美!

惯用着轻松潇洒的诉说,绝对的历史背景,不容置疑,只愿倾听,然后默默反省。我们相信,余秋雨带给我们的世界,不同于过去现在未来。

在他的心底,包藏着“人文山水”,他说。“他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年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他羡慕“苏东坡右手牵猎狗,左手托苍鹰,一任欢快的马蹄纵情奔驰”的逍遥。可在这个时代他雇不到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做不到古人的轻狂,熟视无睹。所要得是向现实屈服,真正地过日子。无论他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抑或是以外出讲课的名义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所创造的文章都蕴涵着历史的沧桑,却不失原本的韵味,添加着自己的见解,却不涂改本来的历程,包容着现代的气味,却保存着过去的腐朽。要谱怎样一曲天籁来歌颂余秋雨的篇章?面对历史的残骸,我们只一不小心地抬头,便已泪流满面。怎样的心情?说不清,道不明。是一时间的感动,是一时间的无奈,还是一时间的沧桑?面对余秋雨的文章,我们同样心存余悸。

余秋雨在《莫高窟》中怕“这快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在《阳关雪》中感叹“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抒情怀的弘广”;在《西湖梦》中唏嘘鲁迅“也愿意在一个传说故事的象征意义上深深沉浸”。

他走过亚洲,欧洲,美洲,大洋州。他花了十五年的时间去游历各国遗迹古城。历史和人物总是一脉相连。跟随余秋雨的脚步来到黄州赤壁,来到苏东坡的“成熟”之地,枯燥的游记被作者渊博的知识与精致的文才刻画成了人生哲学。有了人文,才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山水才得以被赞颂,言论才得以被释放。

他有些轻狂,高傲。但他有资本。就象古时李白,杜甫一样。一旦有些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总会有少些人会忌妒,他们妄加评论他的“深入浅出”“做作”“轻狂”“熟视无睹”。或许他有些“可爱”被认为“故弄玄虚”;或许他的暴躁脾气被认为不可理喻;或许他的一些成功引来了太多的嫉妒。猜想有太多太多,数不胜数。只是他的地位丝毫未变,炒出来的反面新闻越多,却正衬出了他的文学才识和真正的文坛地位。无人能及!走了十五年的历程,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不由他来当人宠的作家,别人够资格吗?不是旅游出版商,遗迹古都不用标明吧,不是导游,来历经过不用介绍的详详尽尽吧。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余秋雨写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天马行空。别人却说得津津乐道,留些余地,名人也不是为别人而活的。

余秋雨的文字显得有些悲凉,他自己也说“没有料想到的是,我本以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笔却比过去写的任何文章显得苍凉。”只是这个时代所体现的应是繁华后的心灵萧条。是的,一个中年人写出来的文章就象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苍凉述说,而我们小辈只是在一次次地赞叹他的渊博的文学

和谐的中国盼奥运,文明的奥运促和谐!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一阵阵春风拂面,丝丝阳光温暖如昔。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清风秀岭是美好的,久旱甘霖是美好的,姹紫嫣红是美好的,然而“和谐”“奥运”更是另一番美好的景象。——题记是蔚蓝的天空下的所展示的那份怡然,是游走名胜古迹时的那份悠闲,是一瞬间流泻在心中的那丝微甜,“接受”阳光,我便与和谐相逢在了一起,我便与人文、科技、绿色奥运走到了一块儿!不需要自己特地寻觅!(一)和谐天使在微笑!在风轻云淡一天中,“和谐”天使向我张开了那明媚的笑脸。公车上,拥挤的站着的人们随着公车的开开停停而前俯后仰,那一瞬间每个人都憧憬会有一个座位,能够舒舒服服地坐下,那样就能无需担忧发生碰撞了。小小的我也在站在那拥挤的人流之中,“刹——”一个紧急刹车,让记忆力不集中的我不小心撞了前面的阿姨,我连忙对阿姨说到“阿姨,对不起!”她冲我笑了笑,姐姐也在一旁向我投来欣慰的笑容,我想:姐姐应该表扬我有礼貌吧!“来,小妹妹,来姐姐这儿坐!”一个和蔼的声音从耳际传来,我循着声音转过头看去:一位小姐姐正冲着我招着手,意思是唤我过去坐,我举棋不定,将目光投去姐姐“晴晴,去吧!”姐姐对我说到。我奋力地挤到小姐姐那儿,她摸着我的发辫冲我一笑,“我看你站了那么长时间,来坐坐吧,反正我也快要下车了!”“谢谢姐姐!”我有礼貌地回答到。我突然发现一阵温暖的春风正含笑拂过我和她的脸!这时,有一位老爷爷跌跌颤颤拄着拐杖上了车,忽然我有一种冲动想扶着老爷爷上车,可是,就当我要扶时,许多双大的、小的手伸向老爷爷,“老爷爷,您到我这来坐吧!”“老人家,你慢点儿!别摔着了!”“哟,老爷爷,您老小心点!”我回过头看了看,望见姐姐正搀着老爷爷,“大伯,来我这儿坐!”一位中年男子笑呵呵地说,我想此时的老爷爷心里定是一阵暖流!有那么多人都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援助他。姐姐发觉了我正看着他,他转过头来也望着我,我向她一笑,微笑中似乎悄悄传递着什么一个悄悄话——“姐姐,你好棒!”“传递”完我便转头朝窗外的风景看去,路两旁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现在正是“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时节,呢喃的雁子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突然一阵刺眼的阳光向我射来,小小的我张开五指,透过五指中的小小缝隙,我看见了明媚的阳光,我看见了和谐天使的微笑正在指缝中冲我闪光。(二)绿色奥运天使笑!风和日丽的天空下,一个小背影正在弯腰捡着地上别人随地乱扔的纸屑与果皮、包装袋。走近一看,猛然发现,那个小背影便是我!我一手拿着钳子,一手拎着塑料袋,弯腰将地上的垃圾钳起来放入袋子中……回到家中,我又拿出扫把将整幢房子的楼梯都打扫了一遍,又端着装有清水的脸盆,从顶楼一阶一阶地洒着水儿!“吁——”我长叹了一口气,坐在书桌台前,拉开窗门,那一阵阵令人舒服的春风迎面吹来,慢慢地擦过我的小脸。猛然间,我发现春风中正有一个天使冲我微笑,冲我竖大拇指,冲我点头,我意外发现这个天使,和车上那指缝间的和谐天使相似,也有不同之处。我的耳边突然响起了一顿话:“小妹妹,我是绿色奥运天使,你很令我骄傲,你不但做到了和谐社会,又做到了绿色奥运!我以你为荣!”这一段话似风一样拂过我的耳膜,让我不禁开心地笑了起来!(三)人文奥运绽光芒!“沙沙沙!”一阵写字声清脆地从耳际传来。小小的我,一边看着书,一边将好句划下来。突然,我的眼睛一亮,原来,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天安门。元大都城墙四隅均有角楼,城外设有墩台,城内宫殿在前,坊市在后,50个街坊星罗棋布。天安门内城基本亡取元大都旧址,明初北墙向南移五里,至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后又将南城墙向前推移到今正阳门一线。内城有九门,正南为正阳门(即元代丽正门);皇城在内城中央,共有六门:东有东安,西为西安,北为北安,广场南侧为大明门,承天门左为长安左门,右为长安右门。宫城又称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共有四门:南为午门,北为玄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由于南城墙向南拓展,皇城与紫禁城也依次南移,皇城南移到今天所见的位置即长安街北侧。皇城的中门,根据明南京城的名称改称承天门(今天安门)。如今,在天安门城门上已经挂上了中国第一代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照片!我入了迷,自己的嘴巴也跟着读了起来。自己结合书上看到的照片想象起了当时的场景。我的眼皮有点累了,我掩卷沉思,望着窗外,隐约看见了一个天使,他正放射着夺目的光辉,对我说道:“小妹妹,我是人文奥运天使‘人文奥运’四个字就是传播现代奥林匹克思想,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你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以你为荣!”(四)科技奥运永长久我站在实验室里,手里拿着小伞,过几天,就是学校科技节了,我要交怎么样的科技小发明呢?“小伞?……如果小伞上能够装上一盏小灯,那么晚上哪怕路十分黑,在下雨天时,只要打开这把伞的开关,那么就会有光芒出现了,可以指明方向!不错,我就用这个想法吧!”我嘴巴嘀咕着。说做就做,我花了2个多小时,终于一把“黑夜行走伞”“发明”成功了!第二天,我将这个作品交了上去。比赛结果出来后,我的“黑夜行走伞”获得了一等奖,上去领奖的那一刻,我脸上呈现出开心的笑容!我看着这张盖有奖章的奖状,开心极了!心想: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我们国家在科技方面已经步步前进,计算机、望远镜、显微镜、纳米二氧化硅、宇宙射线观测站。看着看着,奖状上出现了一个天使,他说道:“小妹妹,我是科技奥运天使,你善于动脑,凭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等奖,我们国家科技比较落后,但是现在已经步步前进,加油!发明更多、更好、更强的物品,在科技方面继续努力!加油!让科技在我国立足起来!和谐是无处不在,大至宇宙中的恒星、行星、彗星,都在和谐地球中相互绕转,小至我们身边的一切,包括花、草、鸟、兽,也都在自然中互存共生、和谐相处。鲜花,因为有了绿叶,才显得灿烂;天空,因为有了白云,才显得清纯;大地,因为有了万物,才显得生机勃勃。和谐好过一支玫瑰,在花园之中,她是最美的,然而我们的家庭、社会、祖国、乃至整个地球不也因为有了五彩斑斓的和谐才变得美好吗?播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希望;播下良好的行为,收获人生的精彩。让和谐的影子跟随我们真诚的步伐,风吹不去,雨打不散,如影随形.今年是奥运年,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都是今年奥运会的宗旨。绿色奥运中体现着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思想,人文奥运需要绿色奥运做基础、科技奥运做支持,科技奥运帮助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实现……和谐的中国盼奥运,文明的奥运促和谐!让我们都和谐起来,让我们都擎起双手,让我们都加入奥运活动中来,让我们都生活再和谐、人文、绿色、科技的环境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