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中,算盘被认为是最早的计算机,并一直使用至今。算盘在某些方面的运算能力要超过目前的计算机,算盘的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7)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它的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是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Computer的英文缩写)。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使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70000多个电阻器,有5百万多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多吨。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7-1964)

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2)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2-现在)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 80 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 (ULSI) 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 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

电脑的自我介绍

    嗨,我是一台电脑,又名电子计算机。我有很多用途:长城饭店里,我是“管家”;网吧里,我是最受欢迎的“贵宾”;电脑培训站中,我是“主人”……厉害么?

   在晶晶家我是他们一家子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员”――家用电脑,帮他们上网、打字、玩游戏、学习等很多很多的忙,他们都很爱护我。

    瞧,这天,晶晶又来打电脑了。她先打开我身上的三部分――主机、显示器和音响。来到了windows XP ,然后右手放在我身上的另一部分――鼠标。鼠标随着下面的小圆球转动,她也随着鼠标在电脑世界里遨游。她先来到“我的文档”,里面有她的“学习园”,她再将鼠标移到“学习园”并双击了这个地方,显示器马上显示了“学习园”,她又双击了“文章”,在这里作诗,还要用到我身上的其中一部分――键盘,输入汉字,最后用我的打印机把诗歌打印出来。突然,她想到了上网,就双击桌面上的一个“大e”,点击连接,输入网址,来到“童乐城”,原来她输入的是“童乐城”的网址,就这样,她在这儿游玩……

    怎么样,电脑的使用就是这么简单,用途就是这么大,在晶晶家当然不例外!   

电脑网络,你知道多少?

同学们,对于“电脑“这个词,你们都很熟悉,因为你们家里都有.对于电脑,你们又了解多少?现在,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先来告诉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线路连起来,以达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依据网络的规模和所跨地域网,城域网和广电网.现在,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网络,其中最大的网络是因特网.

电脑已进广泛用于工业,医学,企业管理,交通,金融,科研,文教,通信等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现代化程度的标志.

生产线上的自动控制;科学研究中得计算工具;医学上的疾病诊断;办公自动的文字处理;工程设计中的电脑与设计图.这就是电脑的用途.

上网可已给人带来方方便便的好处.一方面,因特网上的信息十分丰富.不但可以在因特网上看新闻,了解市场行情,搜索自己感性趣的信息,网上购物等等,还可以打途电话,聊天,玩游戏等.怎样,神奇吧?

电子邮件以,速度快而成为当代人喜欢的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而有寻呼机收发电子邮件,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方便.在原有寻呼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因特网接入设备,就可以把寻呼信息送入对方的电子邮件信箱.这就是网络寻呼.

同学们,你们对电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吗?

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上网,是新时代的一种工具,我们上网可以查资料、看作文、读小说、听音乐、聊天……查资料、看作文、读小说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听音乐、聊天等可以是我们放松心情……可见,上网的好处很多。

网上bbs、聊天室、oicq、网络视屏会议等技术手段可以使我们与那些不认识的人进行讨论问题。在此,他们可以得到专家的指导;同学们善意的批评;老师精心的指点;还可以得到一些热心人士的解答,从而便可以与他人交流的渠道更加宽广,交流方式更加自由。

我们小学生上网可以知道很多的丰富资源和信息。网络也是我们的一位好老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会越来越先进,用途也会越来越广泛。它的诞生给我们带来许多变化,人们可以用电脑运算书写精确书写。

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不错,计算机的好处真的很多。

在网上,英语内容比较多,这,难道不可以促使我们更积极的学英语吗?这,难道不更好吗?通过网络,我们还可以向某些作文网投稿,以此向全国各地的朋友展示你自己的才华。同时,你也可以找到不足,取长补短,这样会进步的更快。

我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利用网络。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五、三

2008年5月24日

ps:汗。实话跟你们说了吧,我根本无需打作文。我的作品在网上多着呢。()id为紫衣仙女(好幼稚的名字...)如果不信可以登录给我发纸条验证。

我与网络

海盐博才实验学校  初一6班    沈含笑

它,世间上独一无二而又充满神奇的东西。正因为它,才把巨大的地球笼罩起来。并且编制了一张特别神奇的“网”。它为我们带来了欢乐,也送走了烦恼;它为我们增添了知识,也因此解开了许许多多的疑团;它为我们解除了寂寞,带来了温暖。它让无数的人们学会了互相沟通。才把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错,它就是那令人充满无数幻想的网络。

小的时候,在我的印象里。除了我那呆滞的幻想以外。脑海里根本就没有网络这个概念。对于网络自己还是一窍不通。只记得有一次,爸爸坐在计算机前。年幼的我才对眼前那从未熟悉过的计算机充满了无数好奇。看着爸爸的手轻轻的在键盘上敲击,随后,一眨眼的功夫,就犹如魔法一般,出现了一个五颜六色的画面。儿时的我被眼前的这一切所惊呆了。不禁向爸爸投来了几丝羡慕。于是,在我的心头便浮出了一个念头:如果长大了。我坐在这计算机面前,那该多好。

随着时光的逐渐流转,岁月的渐渐流逝。上小学的我,已对计算机有了几分的了解。但还是渴望有一天能跟计算机近距离的接触。后来,让我惊喜的是,我的欲望没有被破灭。一次,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第一次跨入了网络的时代。我盯着眼前的网络。慢慢的移动着手中的鼠标。虽然还有些生疏,但是网络的魅力却在我小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深根。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网络的多彩,网络的丰富和网络的神奇。而我也被那奇妙的网络世界所惊呆了。原来,网络的内容和资源这么丰富。于是,它便拉近了我和大千世界的距离。

伴随着时间的悄悄流逝,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我第一次听说了腾讯QQ这个软件。在经过爸爸的允许之后,我下载并安装了它。原来,这个软件主要是以聊天为主的。在尝试了一个星期之后。我便逐渐发现。其实,QQ也有很大的用途,和同学聊的最多的是说说作业,说说笑话,发些图片,这时一天的烦恼就会烟消云散了。久而久之,我便逐渐变得乐观。和同学之间的距离也从而拉近了一步。

网络,一个富有魅力而又富有感染力的东西 如今,我对网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在我的眼里,因特网,是一张铺盖全球的巨大的抽象的网。这网是多么美好,多么伟大,又多么丰富呀。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

电脑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电脑,学名计算机,住在我主人的书桌上。

那方方的乳白色的大盒子便是我的眼睛,旁边一个蓝色的箱子就是我的脑袋,布满按钮的键盘是我的腿,而鼠标则是我的手。

我也有许多“亲戚”。有超级电脑,它一般都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有中大型电脑,有迷你电脑,还有微电脑。微电脑也叫个人电脑,它又分便携式电脑和台式电脑,我就属于微电脑中的台式电脑。

别看我长得呆头呆脑的,可用途非常广泛的哦!我的主人经常用我传递邮件、电脑绘图、编辑程序等,工作之余还喜欢玩一些小游戏。对于小主人来说,我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每次小主人要查找资料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而我也总是把资料尽心尽力地献给我的主人,一直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令他失望过呢!

我们电脑有一个共同的“天敌”,那就是“电脑病毒”。我的主人为了我的安全,特地给我安装了杀毒软件—金山毒霸。这样我就不怕外敌入侵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为了回报人类,我们将更努力地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计算机发展历程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中,算盘被认为是最早的计算机,并一直使用至今。算盘在某些方面的运算能力要超过目前的计算机,算盘的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6-1957)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它的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是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Computer的英文缩写)。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使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70000多个电阻器,有5百万多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多吨。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7-1964)

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2)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2-现在)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 80 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 (ULSI) 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 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