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天亮,看着天黑

重庆璧山来凤中学 初09级八班 龙凯

他是诗圣,他的诗是诗史,他是整个唐朝璀璨的启明星。他有志,却只能看着天亮,然后又看着天黑……

他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父亲,祖父都曾做过官,他却一生不得志,一生被唐代的历史所遗忘。他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立志要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立志要让黎民百姓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他的梦想却被朝廷所毁灭。他晚年身居草堂,受着风雨折磨之苦,最后凄惨地死于破船之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心声是由他发出的,他质问天地,他豪放不羁,他虽幼小,他的心却飞向了朝廷,飞向了百姓。从七岁开始学诗,到十五岁受到洛阳著名诗人们的重视,他从没有放下“辅助君王,帮助百姓”的梦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二十岁的他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走遍了江南,看见了江南的美丽,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他在那里感到了温暖。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在这段时期里,他是幸福的,那里美丽的景色让他留连忘返,他看到了他梦想的希望!他结束了漫游之后,立即到洛阳应进士考试,虽然未中进士,但他仍未对生活失去希望。他有开始了他第二次的漫游,他前往齐赵一带,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他第二次漫游所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自己胸中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就是出自杜甫对李白的深情厚谊所作。“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是出自他对李白的赞赏所作。第二年,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这是一段真诚的友谊……

杜甫居住在长安时期,他的思想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和朝廷的腐朽无能。那一次,唐玄宗召集文学有一技之长的人进京考试,由于“口蜜腹剑”的中书令李林甫的破坏,他及其他的应试者都未被选中任用。从那时起,他开始看清了朝廷里的明争暗斗,看清了朝廷的虚假。他千方百计的想改变这个朝廷,最终他在朝中只做了个小官。宰相的贪污骄横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困于衣食”,当年的盛世已经不存在了,他结识了最底层的百姓,真正触摸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心彻底转变了,梦想虽未改变,但他的思想却大彻大悟……

安史之乱,让他忧国忧民“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正是他对当时真正时局的真正写照。“三吏三别”又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怀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何尝表达不出杜甫的心声呢!但这又有何用,朝廷依旧如此,江河依旧如此,历史也依旧如此……此时,他感到自身力量的微弱,和朝廷的腐朽,及万民的苦难……

草堂里又寄托着什么情怀呢?是孤苦,是无助,是无奈呀!他离开了哀鸿遍野、尸横遍野的中原,找到了一个相比之下安静的、美丽的、快乐的居所!他在那里看见了美丽的风景,他曾经抒发过山光水色的美好,却也不曾忘记,那些依旧生活在战乱间的像他一样的人,他虽不挽救,也无力去挽救,但他还能写诗,还能在梦境里释放自己的情怀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泪水、情怀,我们能触摸到,这是他作为一个被朝廷遗忘的人最后的宣言!

但他生活在草堂里安居乐业的好景并不长,他的救助者离他而去了,他只有继续漂泊西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的情怀就是在此时释放的。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许也是他最不能忘记的一个时期——西南飘泊时期。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结束了他西南漂泊的大半个时期,此后杜甫开始度过自己的余生,他却仍然漂泊他乡,没有定所,只有在船上度过他的晚年。最终,他病死在了一只破船看着天亮,看着天黑

重庆璧山来凤中学 初09级八班 龙凯

他是诗圣,他的诗是诗史,他是整个唐朝璀璨的启明星。他有志,却只能看着天亮,然后又看着天黑……

他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父亲,祖父都曾做过官,他却一生不得志,一生被唐代的历史所遗忘。他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立志要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立志要让黎民百姓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他的梦想却被朝廷所毁灭。他晚年身居草堂,受着风雨折磨之苦,最后凄惨地死于破船之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心声是由他发出的,他质问天地,他豪放不羁,他虽幼小,他的心却飞向了朝廷,飞向了百姓。从七岁开始学诗,到十五岁受到洛阳著名诗人们的重视,他从没有放下“辅助君王,帮助百姓”的梦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二十岁的他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走遍了江南,看见了江南的美丽,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他在那里感到了温暖。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在这段时期里,他是幸福的,那里美丽的景色让他留连忘返,他看到了他梦想的希望!他结束了漫游之后,立即到洛阳应进士考试,虽然未中进士,但他仍未对生活失去希望。他有开始了他第二次的漫游,他前往齐赵一带,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他第二次漫游所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自己胸中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就是出自杜甫对李白的深情厚谊所作。“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是出自他对李白的赞赏所作。第二年,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这是一段真诚的友谊……

杜甫居住在长安时期,他的思想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和朝廷的腐朽无能。那一次,唐玄宗召集文学有一技之长的人进京考试,由于“口蜜腹剑”的中书令李林甫的破坏,他及其他的应试者都未被选中任用。从那时起,他开始看清了朝廷里的明争暗斗,看清了朝廷的虚假。他千方百计的想改变这个朝廷,最终他在朝中只做了个小官。宰相的贪污骄横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困于衣食”,当年的盛世已经不存在了,他结识了最底层的百姓,真正触摸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心彻底转变了,梦想虽未改变,但他的思想却大彻大悟……

安史之乱,让他忧国忧民“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正是他对当时真正时局的真正写照。“三吏三别”又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怀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何尝表达不出杜甫的心声呢!但这又有何用,朝廷依旧如此,江河依旧如此,历史也依旧如此……此时,他感到自身力量的微弱,和朝廷的腐朽,及万民的苦难……

草堂里又寄托着什么情怀呢?是孤苦,是无助,是无奈呀!他离开了哀鸿遍野、尸横遍野的中原,找到了一个相比之下安静的、美丽的、快乐的居所!他在那里看见了美丽的风景,他曾经抒发过山光水色的美好,却也不曾忘记,那些依旧生活在战乱间的像他一样的人,他虽不挽救,也无力去挽救,但他还能写诗,还能在梦境里释放自己的情怀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泪水、情怀,我们能触摸到,这是他作为一个被朝廷遗忘的人最后的宣言!

但他生活在草堂里安居乐业的好景并不长,他的救助者离他而去了,他只有继续漂泊西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的情怀就是在此时释放的。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许也是他最不能忘记的一个时期——西南飘泊时期。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结束了他西南漂泊的大半个时期,此后杜甫开始度过自己的余生,他却仍然漂泊他乡,没有定所,只有在船上度过他的晚年。最终,他病死在了一只破船看着天亮,看着天黑

重庆璧山来凤中学 初09级八班 龙凯

他是诗圣,他的诗是诗史,他是整个唐朝璀璨的启明星。他有志,却只能看着天亮,然后又看着天黑……

他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父亲,祖父都曾做过官,他却一生不得志,一生被唐代的历史所遗忘。他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立志要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立志要让黎民百姓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他的梦想却被朝廷所毁灭。他晚年身居草堂,受着风雨折磨之苦,最后凄惨地死于破船之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心声是由他发出的,他质问天地,他豪放不羁,他虽幼小,他的心却飞向了朝廷,飞向了百姓。从七岁开始学诗,到十五岁受到洛阳著名诗人们的重视,他从没有放下“辅助君王,帮助百姓”的梦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二十岁的他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走遍了江南,看见了江南的美丽,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他在那里感到了温暖。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在这段时期里,他是幸福的,那里美丽的景色让他留连忘返,他看到了他梦想的希望!他结束了漫游之后,立即到洛阳应进士考试,虽然未中进士,但他仍未对生活失去希望。他有开始了他第二次的漫游,他前往齐赵一带,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他第二次漫游所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自己胸中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就是出自杜甫对李白的深情厚谊所作。“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是出自他对李白的赞赏所作。第二年,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这是一段真诚的友谊……

杜甫居住在长安时期,他的思想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和朝廷的腐朽无能。那一次,唐玄宗召集文学有一技之长的人进京考试,由于“口蜜腹剑”的中书令李林甫的破坏,他及其他的应试者都未被选中任用。从那时起,他开始看清了朝廷里的明争暗斗,看清了朝廷的虚假。他千方百计的想改变这个朝廷,最终他在朝中只做了个小官。宰相的贪污骄横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困于衣食”,当年的盛世已经不存在了,他结识了最底层的百姓,真正触摸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心彻底转变了,梦想虽未改变,但他的思想却大彻大悟……

安史之乱,让他忧国忧民“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正是他对当时真正时局的真正写照。“三吏三别”又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怀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何尝表达不出杜甫的心声呢!但这又有何用,朝廷依旧如此,江河依旧如此,历史也依旧如此……此时,他感到自身力量的微弱,和朝廷的腐朽,及万民的苦难……

草堂里又寄托着什么情怀呢?是孤苦,是无助,是无奈呀!他离开了哀鸿遍野、尸横遍野的中原,找到了一个相比之下安静的、美丽的、快乐的居所!他在那里看见了美丽的风景,他曾经抒发过山光水色的美好,却也不曾忘记,那些依旧生活在战乱间的像他一样的人,他虽不挽救,也无力去挽救,但他还能写诗,还能在梦境里释放自己的情怀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泪水、情怀,我们能触摸到,这是他作为一个被朝廷遗忘的人最后的宣言!

但他生活在草堂里安居乐业的好景并不长,他的救助者离他而去了,他只有继续漂泊西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的情怀就是在此时释放的。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许也是他最不能忘记的一个时期——西南飘泊时期。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结束了他西南漂泊的大半个时期,此后杜甫开始度过自己的余生,他却仍然漂泊他乡,没有定所,只有在船上度过他的晚年。最终,他病死在了一只破船看着天亮,看着天黑

重庆璧山来凤中学 初09级八班 龙凯

他是诗圣,他的诗是诗史,他是整个唐朝璀璨的启明星。他有志,却只能看着天亮,然后又看着天黑……

他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父亲,祖父都曾做过官,他却一生不得志,一生被唐代的历史所遗忘。他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立志要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立志要让黎民百姓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他的梦想却被朝廷所毁灭。他晚年身居草堂,受着风雨折磨之苦,最后凄惨地死于破船之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心声是由他发出的,他质问天地,他豪放不羁,他虽幼小,他的心却飞向了朝廷,飞向了百姓。从七岁开始学诗,到十五岁受到洛阳著名诗人们的重视,他从没有放下“辅助君王,帮助百姓”的梦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二十岁的他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走遍了江南,看见了江南的美丽,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他在那里感到了温暖。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在这段时期里,他是幸福的,那里美丽的景色让他留连忘返,他看到了他梦想的希望!他结束了漫游之后,立即到洛阳应进士考试,虽然未中进士,但他仍未对生活失去希望。他有开始了他第二次的漫游,他前往齐赵一带,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他第二次漫游所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自己胸中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就是出自杜甫对李白的深情厚谊所作。“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是出自他对李白的赞赏所作。第二年,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这是一段真诚的友谊……

杜甫居住在长安时期,他的思想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和朝廷的腐朽无能。那一次,唐玄宗召集文学有一技之长的人进京考试,由于“口蜜腹剑”的中书令李林甫的破坏,他及其他的应试者都未被选中任用。从那时起,他开始看清了朝廷里的明争暗斗,看清了朝廷的虚假。他千方百计的想改变这个朝廷,最终他在朝中只做了个小官。宰相的贪污骄横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困于衣食”,当年的盛世已经不存在了,他结识了最底层的百姓,真正触摸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心彻底转变了,梦想虽未改变,但他的思想却大彻大悟……

安史之乱,让他忧国忧民“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正是他对当时真正时局的真正写照。“三吏三别”又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怀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何尝表达不出杜甫的心声呢!但这又有何用,朝廷依旧如此,江河依旧如此,历史也依旧如此……此时,他感到自身力量的微弱,和朝廷的腐朽,及万民的苦难……

草堂里又寄托着什么情怀呢?是孤苦,是无助,是无奈呀!他离开了哀鸿遍野、尸横遍野的中原,找到了一个相比之下安静的、美丽的、快乐的居所!他在那里看见了美丽的风景,他曾经抒发过山光水色的美好,却也不曾忘记,那些依旧生活在战乱间的像他一样的人,他虽不挽救,也无力去挽救,但他还能写诗,还能在梦境里释放自己的情怀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泪水、情怀,我们能触摸到,这是他作为一个被朝廷遗忘的人最后的宣言!

但他生活在草堂里安居乐业的好景并不长,他的救助者离他而去了,他只有继续漂泊西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的情怀就是在此时释放的。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许也是他最不能忘记的一个时期——西南飘泊时期。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结束了他西南漂泊的大半个时期,此后杜甫开始度过自己的余生,他却仍然漂泊他乡,没有定所,只有在船上度过他的晚年。最终,他病死在了一只破船看着天亮,看着天黑

重庆璧山来凤中学 初09级八班 龙凯

他是诗圣,他的诗是诗史,他是整个唐朝璀璨的启明星。他有志,却只能看着天亮,然后又看着天黑……

他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父亲,祖父都曾做过官,他却一生不得志,一生被唐代的历史所遗忘。他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立志要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立志要让黎民百姓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他的梦想却被朝廷所毁灭。他晚年身居草堂,受着风雨折磨之苦,最后凄惨地死于破船之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心声是由他发出的,他质问天地,他豪放不羁,他虽幼小,他的心却飞向了朝廷,飞向了百姓。从七岁开始学诗,到十五岁受到洛阳著名诗人们的重视,他从没有放下“辅助君王,帮助百姓”的梦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二十岁的他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走遍了江南,看见了江南的美丽,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他在那里感到了温暖。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在这段时期里,他是幸福的,那里美丽的景色让他留连忘返,他看到了他梦想的希望!他结束了漫游之后,立即到洛阳应进士考试,虽然未中进士,但他仍未对生活失去希望。他有开始了他第二次的漫游,他前往齐赵一带,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他第二次漫游所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自己胸中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就是出自杜甫对李白的深情厚谊所作。“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是出自他对李白的赞赏所作。第二年,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这是一段真诚的友谊……

杜甫居住在长安时期,他的思想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和朝廷的腐朽无能。那一次,唐玄宗召集文学有一技之长的人进京考试,由于“口蜜腹剑”的中书令李林甫的破坏,他及其他的应试者都未被选中任用。从那时起,他开始看清了朝廷里的明争暗斗,看清了朝廷的虚假。他千方百计的想改变这个朝廷,最终他在朝中只做了个小官。宰相的贪污骄横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困于衣食”,当年的盛世已经不存在了,他结识了最底层的百姓,真正触摸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心彻底转变了,梦想虽未改变,但他的思想却大彻大悟……

安史之乱,让他忧国忧民“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正是他对当时真正时局的真正写照。“三吏三别”又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怀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何尝表达不出杜甫的心声呢!但这又有何用,朝廷依旧如此,江河依旧如此,历史也依旧如此……此时,他感到自身力量的微弱,和朝廷的腐朽,及万民的苦难……

草堂里又寄托着什么情怀呢?是孤苦,是无助,是无奈呀!他离开了哀鸿遍野、尸横遍野的中原,找到了一个相比之下安静的、美丽的、快乐的居所!他在那里看见了美丽的风景,他曾经抒发过山光水色的美好,却也不曾忘记,那些依旧生活在战乱间的像他一样的人,他虽不挽救,也无力去挽救,但他还能写诗,还能在梦境里释放自己的情怀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泪水、情怀,我们能触摸到,这是他作为一个被朝廷遗忘的人最后的宣言!

但他生活在草堂里安居乐业的好景并不长,他的救助者离他而去了,他只有继续漂泊西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的情怀就是在此时释放的。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许也是他最不能忘记的一个时期——西南飘泊时期。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结束了他西南漂泊的大半个时期,此后杜甫开始度过自己的余生,他却仍然漂泊他乡,没有定所,只有在船上度过他的晚年。最终,他病死在了一只破船看着天亮,看着天黑

重庆璧山来凤中学 初09级八班 龙凯

他是诗圣,他的诗是诗史,他是整个唐朝璀璨的启明星。他有志,却只能看着天亮,然后又看着天黑……

他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父亲,祖父都曾做过官,他却一生不得志,一生被唐代的历史所遗忘。他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立志要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立志要让黎民百姓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他的梦想却被朝廷所毁灭。他晚年身居草堂,受着风雨折磨之苦,最后凄惨地死于破船之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心声是由他发出的,他质问天地,他豪放不羁,他虽幼小,他的心却飞向了朝廷,飞向了百姓。从七岁开始学诗,到十五岁受到洛阳著名诗人们的重视,他从没有放下“辅助君王,帮助百姓”的梦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二十岁的他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走遍了江南,看见了江南的美丽,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他在那里感到了温暖。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在这段时期里,他是幸福的,那里美丽的景色让他留连忘返,他看到了他梦想的希望!他结束了漫游之后,立即到洛阳应进士考试,虽然未中进士,但他仍未对生活失去希望。他有开始了他第二次的漫游,他前往齐赵一带,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他第二次漫游所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自己胸中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就是出自杜甫对李白的深情厚谊所作。“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是出自他对李白的赞赏所作。第二年,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这是一段真诚的友谊……

杜甫居住在长安时期,他的思想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和朝廷的腐朽无能。那一次,唐玄宗召集文学有一技之长的人进京考试,由于“口蜜腹剑”的中书令李林甫的破坏,他及其他的应试者都未被选中任用。从那时起,他开始看清了朝廷里的明争暗斗,看清了朝廷的虚假。他千方百计的想改变这个朝廷,最终他在朝中只做了个小官。宰相的贪污骄横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困于衣食”,当年的盛世已经不存在了,他结识了最底层的百姓,真正触摸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心彻底转变了,梦想虽未改变,但他的思想却大彻大悟……

安史之乱,让他忧国忧民“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正是他对当时真正时局的真正写照。“三吏三别”又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怀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何尝表达不出杜甫的心声呢!但这又有何用,朝廷依旧如此,江河依旧如此,历史也依旧如此……此时,他感到自身力量的微弱,和朝廷的腐朽,及万民的苦难……

草堂里又寄托着什么情怀呢?是孤苦,是无助,是无奈呀!他离开了哀鸿遍野、尸横遍野的中原,找到了一个相比之下安静的、美丽的、快乐的居所!他在那里看见了美丽的风景,他曾经抒发过山光水色的美好,却也不曾忘记,那些依旧生活在战乱间的像他一样的人,他虽不挽救,也无力去挽救,但他还能写诗,还能在梦境里释放自己的情怀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泪水、情怀,我们能触摸到,这是他作为一个被朝廷遗忘的人最后的宣言!

但他生活在草堂里安居乐业的好景并不长,他的救助者离他而去了,他只有继续漂泊西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的情怀就是在此时释放的。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许也是他最不能忘记的一个时期——西南飘泊时期。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结束了他西南漂泊的大半个时期,此后杜甫开始度过自己的余生,他却仍然漂泊他乡,没有定所,只有在船上度过他的晚年。最终,他病死在了一只破船看着天亮,看着天黑

重庆璧山来凤中学 初09级八班 龙凯

他是诗圣,他的诗是诗史,他是整个唐朝璀璨的启明星。他有志,却只能看着天亮,然后又看着天黑……

他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父亲,祖父都曾做过官,他却一生不得志,一生被唐代的历史所遗忘。他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立志要辅助君王治理国家,立志要让黎民百姓过着和平安乐的生活,他的梦想却被朝廷所毁灭。他晚年身居草堂,受着风雨折磨之苦,最后凄惨地死于破船之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心声是由他发出的,他质问天地,他豪放不羁,他虽幼小,他的心却飞向了朝廷,飞向了百姓。从七岁开始学诗,到十五岁受到洛阳著名诗人们的重视,他从没有放下“辅助君王,帮助百姓”的梦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二十岁的他开始了长期的漫游,他走遍了江南,看见了江南的美丽,百姓生活的安居乐业,他在那里感到了温暖。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在这段时期里,他是幸福的,那里美丽的景色让他留连忘返,他看到了他梦想的希望!他结束了漫游之后,立即到洛阳应进士考试,虽然未中进士,但他仍未对生活失去希望。他有开始了他第二次的漫游,他前往齐赵一带,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是他第二次漫游所抒发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和自己胸中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就是出自杜甫对李白的深情厚谊所作。“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就是出自他对李白的赞赏所作。第二年,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这是一段真诚的友谊……

杜甫居住在长安时期,他的思想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和朝廷的腐朽无能。那一次,唐玄宗召集文学有一技之长的人进京考试,由于“口蜜腹剑”的中书令李林甫的破坏,他及其他的应试者都未被选中任用。从那时起,他开始看清了朝廷里的明争暗斗,看清了朝廷的虚假。他千方百计的想改变这个朝廷,最终他在朝中只做了个小官。宰相的贪污骄横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困于衣食”,当年的盛世已经不存在了,他结识了最底层的百姓,真正触摸到了百姓的疾苦。他的心彻底转变了,梦想虽未改变,但他的思想却大彻大悟……

安史之乱,让他忧国忧民“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正是他对当时真正时局的真正写照。“三吏三别”又寄托着他怎样的情怀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何尝表达不出杜甫的心声呢!但这又有何用,朝廷依旧如此,江河依旧如此,历史也依旧如此……此时,他感到自身力量的微弱,和朝廷的腐朽,及万民的苦难……

草堂里又寄托着什么情怀呢?是孤苦,是无助,是无奈呀!他离开了哀鸿遍野、尸横遍野的中原,找到了一个相比之下安静的、美丽的、快乐的居所!他在那里看见了美丽的风景,他曾经抒发过山光水色的美好,却也不曾忘记,那些依旧生活在战乱间的像他一样的人,他虽不挽救,也无力去挽救,但他还能写诗,还能在梦境里释放自己的情怀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泪水、情怀,我们能触摸到,这是他作为一个被朝廷遗忘的人最后的宣言!

但他生活在草堂里安居乐业的好景并不长,他的救助者离他而去了,他只有继续漂泊西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的情怀就是在此时释放的。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也许也是他最不能忘记的一个时期——西南飘泊时期。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结束了他西南漂泊的大半个时期,此后杜甫开始度过自己的余生,他却仍然漂泊他乡,没有定所,只有在船上度过他的晚年。最终,他病死在了一只破船

逆路前行

因为一个人,所以我悲伤;因为我悲伤,所以我一个人逆路前行......

—— 题记

记得小学时,我的朋友并不多,最好的朋友小A家,也离我家很远,所以,每天上学,别人都是结伴而行。而我,只有一个人走在风里,雨里......

小A是个很外向的孩子,朋友很多,但我相信,最好的,还是我。

我们曾经一起在星空下数过星星,我说,小A,星星就像我们的友谊,永远的光芒......我们曾经一起在大雪中堆过雪人,我说,小A,雪人就像我们的友谊,永远的微笑......我们曾经一起在大雨中奔跑,我说,小A,跳动的旋律就像我们的友谊,永远的年轻......

“小A,我说......”

“哎呀,别说了,你烦不烦呀?”小A打破了这静谧的气氛。

我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仍然静静的躺在草地上,然后抬头仰望夜空。感觉天空中的星星都暗了些,说不出来的感觉,也没说出来。

我和小A的友谊就像泡泡一样,轻轻戳一下,就会破......

我想,也许这就是宿命,命中注定好的。于是从六年级到现在我便很少见到小A,我想,他大概是一时太忙与学习而不记得我了吧。

可是,我却大错特错。熟悉的面庞,陌生的眼神。这便是我对他新的看法,我们在街头相遇时的情景。

从那之后,我便真是一个人走在风里,雨里。只不过风比以前更刺骨,雨比以前更孤寂。

记得几次偶然和小A一起上学,每每走到一半,小A说:“我们回去吧,这条路,太苦......”

于是,这一天,小A的座位一直都是空的,空着的......

“拥有两个端点的是线段。拥有一个端点的事射线。直线没有端点。我和小A就像是同一个端点放出去的线,却朝向了不同的方向。于是,越来越远。”

“每一个生命都像是一颗饱满而甜美的果实,只是有些生命被太早的耗损,露出里面皱的果核。”

这两段话是郭敬明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我把它抄在小A送我的笔记本中,只不过,我改了我该改的地方......

我和小A走在一条路上,这条路,一边是天堂,另一边是地狱。我曾经和小A走向过地狱,但没有了小A后,我折了回来,逆路前行......

诗歌中的河

从骨子里喜欢那沉淀了千年的诗歌文化。

于是闲暇的时候,就不免执了一册线装的诗歌读本抑或被人们译来的诗词点津。带着淡淡的心境,在细软的阳光下或者斑斑驳驳的荫影中,轻轻步入那个用诗歌组成的、逾越了千年却依然清晰如初的世界。用自己年轻的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去造访那不同的年代,去倾听那些人们的心声。

我读《诗经》。

我倾听离爱情最近的睢鸠鸟们关关的叫声;我在水一方用出世的眼光观看世情;我听得清《氓》中那女子一声声带着恨纠结的低诉;我看得见以木瓜、琼琚相投,而后再相视莞然而笑时那眼角眉梢浓浓的阳光。

碧空白云下那被摄了心魄,持着蒹葭那痴人的苦苦追寻;田野阡陌那独自叹着薇花如星尘盛开却回不得旧乡与伊人共彩的士兵那份孤寂;更有那四目对望时,千言万语转就而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淡淡铿锵……

这些,都镌刻在时光的唱盘上。当心灵的唱针与那些陈旧深刻的轨迹相重合时——那些历尽世纪沧桑变化的欢娱、哀伤、怀念与悲苦都如天空中飘洒而下的雪花,轻轻将我们覆盖;沁入心脾,融化成点点感动。

我念乐府,轻轻探触南北朝那段荒诞岁月的深处。

仿佛是顺理成章,便被在舟上用方言向爱慕着的异地的他唱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越女感动。想象着彼时的情景,便不由得被暖流围了心田。

也为着轻叹“观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后从容跃进棺木与为侬而逝的那人相伴的故事流露出淡淡哀怜。

也听长袖曼舞的碧玉对着汝南王轻唱“感君千金意,惭无倾城邑”,心里暗自叹咏小小可人那份缜密性灵的心思。

也读李煜,在“潺潺细雨,春意阑珊”里与他相遇,在“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时与他相识;在“人生长恨水长东”之际为他叹息。呵、偌若、偌若他只是个忧伤的词人,那有多好……

在这样急促的生活节奏里偷了闲回首汉魏、两晋、六朝盛唐,用细微的心态去品那一则则简单的歌章。恍忽见到藏青色藤蔓上开出白色的花朵,纵然纠葛看上去也清晰明艳。于天地之间,盎然独立,散发着独特的幽香。

……

有人说:诗歌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那么,是不是在我们内心的深处总有这样的一条河——无论你是否去在意,是否去关注,它都会汩汩地流淌。偶然一次思想与文字的碰撞,那河水便会泛起点点涟漪,抑或溅起点点晶晶的水花。当汛潮来临,河中的水流决了堤喷涌而出,化作的便是那素雅稿纸上的淡淡新词。

我坚信,逾越千年,天地可以变、山海峰峦可以变、万事万物都可以翻天覆地地变。但人的心是不变的。

让我们静下心来,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歌的深邃去看待,便会发现,那些执着而又多愁善感的心中,传于人世之间的永恒之河,在混合了当代人的悲郁欢娱之后继续以浩浩荡荡的姿势奔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