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元代百家的杂剧作品就好像是荒芜的城垣上花草的斑斓色彩。显得很扎眼,点缀了那种萧瑟。不比唐宋的盛世,人们总是在恣意纵情,所有作品有一种盛世的气息。而到了元代,文学作品也随着江山的凋敝透出一种秋意。《梧桐雨》在白朴的笔下,也透出了这样的气息。

众所周知,从中唐开始,历来描绘、评论杨、李故事的作品,或侧重同情、赞誉杨、李生死不渝的爱情;或偏于揭露、讽喻杨、李耽于享乐,贻误朝政。最著名的莫过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与清代洪昇的《长生殿》,前者除了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了避君王的讳以外,其余描写均没有着重宫廷这一背景,在作者眼中,这只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也完全是一种抛弃了主人公身份的情感描写。换句话说,《长恨歌》完全没有要从政治观点去评论或批判什么。而在《长生殿》中,由于作者出身遭遇和环境,李隆基从一个盛世明君被描写成了一个倦于政事,一心安乐的昏君。作者又借用故事来讥刺统治者,旁敲侧击了当时的政治现象。白朴的《梧桐雨》固然也写到杨、李的情爱、侈逸,但创作的着眼点却不在于此,他要向经历过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在《梧桐雨》中则是描写二者兼有,它对于唐明皇既有同情又有谴责两种复杂的成分,因为曾读过《中国文学史》中关于元杂剧及白朴的介绍,我对于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价值清楚的认识,我更赞同的观点是:同情和谴责搀杂在一起,也是作者的一种感情倾向,即作者通过同情和谴责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世事无常的看法。

对于《梧桐雨》的剧情,想必大家已经了然于胸,在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主要谈谈我对此元杂剧的一些想法。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全剧四折,第三折是故事的的转折点,安禄山倡乱,李隆基仓皇逃走;到马嵬坡,六军不发,李隆基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只好让杨玉环自缢。“黄埃散漫悲风飒,碧云黯淡斜阳下”,经过一场激变,一切权力、荣华,烟消云散。马嵬兵变,他是一筹莫展,只得将贵妃赐死,以平军心。在对唐明皇进行批判的同时,剧作家又刻划了他在爱情上的一往情深和真挚专一的一面。特别是第四折,专写唐明皇重返长安,退居西宫以后,对旧侣杨贵妃的追悔、怀恋、日思夜念之情。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从而比较成功地完成了对唐明皇这个悲剧人物性格的塑造。正如张人和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赏析中指出的那样;白朴“笔下的唐明皇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承受者。作者一方面把他作为一个信宠妃悍将、荒淫误国的昏君来描写,对其骄奢淫逸给国家带来的祸患作出批判和箴戒;另一方面又把它作为‘风流天子’来刻画,对祸乱造成的悲剧又有所同情。唐明皇确实是这样一个善恶交织的悲剧人物。”(见《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是很中肯的见解。

“在我国的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高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引自《中国文学史》)《梧桐雨》中关于“梧桐雨”的描写,主要体现在纯为抒情的第四折,这也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第四折是写玄宗对杨妃的怀念,描写唐明皇在“秋夜梧桐雨”的环境下思念杨贵妃,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人物的悲凉心境与戏剧氛围协调一致,用雨打梧桐叶的实写引出“雨滴人心碎”的虚写,既切合人物的精神风貌又富有诗意,是元人杂剧中场面描写中的上品。李泽厚先生说:“诗境深厚阔大,词境精工细巧,但二者仍均重含而不露,神余言外,使人一唱三叹,玩味无穷。曲境则不然,它以酣畅明达、直率痛快为能事,诗多‘无我之境’,词多‘有我之境’,曲则都是非常突出的‘有我之境’。”(《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从第四折的曲子可以看到,其中有角色的标志——“我”。“我”就是唐明皇。这两段对“梧桐雨”的描写是以唐明皇的视角和口吻进行的,表现了非常鲜明的剧中人的感情色彩。这一折“梧桐夜雨”描写得富丽繁华,完全以角色内心独白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戏剧的代言体形式。

“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主要基调也从《长恨歌》中继承了很多。也着重描写杨李二人的忠贞爱情。但是作者似乎又不完全着重于此。作品风格很凄凉,就像秋天的一场雨,更多的写了似乎是一种沧桑,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细致地描绘李隆基哀伤的心境;沉痛伤悲的语言,也使人荡气回肠,更能透过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满眼、人事已非的怆痛。可以说,《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酣畅优美,而构筑的意境则深沉含蓄。梧桐雨写到杨玉环思为止,又突出了李隆基的思念。“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一点点滴人心碎”,完全没有团圆的倾向,悲得很彻底。不过,《梧桐雨》第四折具有很强的“剧诗”属性,整整一折几乎是唐明皇一个人在抒怀。而且这一折还有寄托,从唐明皇的无奈悲情中我们似乎可以隐隐感觉到元代文人仕进无门的深切悲哀,其悲情是双重的。从《长恨歌》到《梧桐雨》,由叙述者抒情转化为角色抒情。《梧桐雨》中代言体形式与诗歌相结合的模式,是诗歌意境走向戏剧意境的桥梁。

白朴在《梧桐雨》中,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紧紧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结合起来。既有深刻的批判,又有深切的同情。有褒有贬,其中还熔铸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白朴是由金入元的杂剧作家,他亲身经历了金、元政权的对峙和巨变。从小就饱经丧乱之苦,国破家亡之痛。因而把李唐王朝作为自己故国的象征,用间接隐晦的方式,寄托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兴亡之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梧桐雨》思想、主题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元杂剧中较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对于白朴的《梧桐雨》,我总觉得它体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比如“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 我想这才是作者要表现的吧。

蔷薇花开

那是一条飘满蔷薇花香的街道,那是一个令我记忆深刻的地方。因为,那是我和爸爸两个人手牵手漫步的地方。由于爸爸的工作,我一年只可以见爸爸四次面,我十分谨慎的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刻,特别,是那个美丽的地方。

栅栏上,那美丽的蔷薇花才刚冒出花骨朵。我呼吸着已经有淡淡花香弥漫的空气。爸爸微微抬头看着不远处的梧桐树。那时,它的叶子才刚舒展开,翠绿上好像还蒙着一层白纱似的。哎!不知道爸爸在想什么。上扬的手臂早已酸痛,但是,为了能够被爸爸牵牢,我幸福的忍受着。

我喜欢这种感觉,并且开始期待。

终于,被我等到。栅栏上的蔷薇花开的如此繁茂,我深深的吸了口气,浓郁的花香在我心海漫游。不远处的梧桐树像把墨绿色的大伞,贪心的想要遮住天幕。我趁爸爸不注意,偷偷捡了几片墨绿中延伸着暗黄的梧桐树叶藏在口袋内,我要将它偷放在爸爸的文件夹内,让他繁琐的工作因为这漂亮的叶子变得清新,我轻轻来回摇晃着爸爸的手,抬头看了一眼爸爸,却发现他一直注视着这棵茂盛的梧桐树。

我依恋这种感觉,并且开始习惯。

秋风送来的依旧是阵阵蔷薇花香,我熟练地将它们统统接收埋至心底。不远处那棵粗壮的梧桐树显然已经换上了帅气的秋衣。大片,大片的叶子随风舞动,那些被树枝牢牢扣住的倒霉叶子不安份的摆动,像要追赶它的朋友。风有些凉,我抽出被爸爸牵着的手,寻找另一只相互摩擦,爸爸立刻脱下衬衫披在我肩上,然后,重新牵起我的手,加快了回家的步伐。我注意到爸爸耳后已长出了几根白发。

我茫然这种感觉,并且开始淡忘。

栅栏上还是爬满了蔷薇,但早已不见了昨日的繁荣,仅存的几片叶子托满了白白的雪花。还把它满身饱满的利刺暴露在外,被爸爸牵着的手很不自觉的放了下来,去抚摸那诱人的雪团,享受被利刺刺痛的那一刻……逃离了爸爸的大手,我开始不安份的做着我突发奇想的一切,偶尔回头瞟一眼身后的爸爸,他走的真慢。我忽然止步,大笑不止,爸爸急忙跑了过来,上下打量我一番之后顺势看向令我发笑的不远处——那棵熟悉的梧桐树下,一位孤单的老人坐在我们经常伫足的地方,眉心紧锁,目光呆滞的望着光秃秃的树梢。最惹眼的是那条鲜红鲜红的红纱巾,它随意的披在老人瘦弱的肩膀上,一头被老人紧紧握在手中,而另一头却随着刺骨的寒风疯狂起舞,真是滑稽的可爱。我瞟了一眼爸爸,只见他一脸严肃,我开始偷偷的紧张,害怕。他让我感到不安,我头低了又低,不敢看他。直到他抬起双手的刹那,吓坏了我,要打我吗?犯了什么错误!然而,他只是轻轻托起我的脸,让我直视他的眼睛。从他的目光中,我看到了我的无措。他长呼了一口气,“不能这样,那条纱巾也许是家人送给她的,而她也许在思念她的家人,你的礼貌呢!”我诧异的看着一本正经的他,这么多年,这条街道爸爸对我说过的唯一一句话,而我开始后悔刚才的无礼。我们一前一后经过老人身边,爸爸微笑着向老人点点头,虽然老人没有任何回应。这次,我们没有在梧桐树下停留,一直走了很远。我忽的调头跑到老人身边,用于轻抚着老人那条美丽的红纱巾。“奶奶,您的纱巾真漂亮。”老人冲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当我转过身才发现,爸爸微笑着看着我,我重新牵起他的手,像小时候一样,爸爸笑的很慈祥。

我怀念这种感觉,并且开始维护。

之后,爸爸回家的次数开始频繁,而那棵梧桐树下的孤单老人却再也没出现在我们经常伫足的地方。我想,那里,在将来,再也不会出现孤单的老人,因为不是还有芳香的蔷薇花和繁茂的梧桐树吗?

点评:

这篇散文脉胳清晰,围绕我与爸爸的四次见面,写出了父女之间的浓浓亲情。

特别是文中四个过渡句,“我喜欢这种感觉,并且开始期待”、“我依恋这种感觉,并且开始习惯”、“我茫然这种感觉,并且开始淡忘”、“我怀念这种感觉,并且开始维护”将我的成长与父亲的关系写的很真实。特别是对亮丽的老人的描写,父亲对我说的唯一一句话,使我更好地了解了父亲。结尾则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对父亲的牵挂之情,并使这种感情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那里,在将来,再也不会出现孤单的老人”。深化了主题,并与标题相呼应。

全文语言流畅,不事雕琢,情真意切,不失为一篇佳作。

校园的梧桐树

有人喜欢高大挺拔的杨树,有人喜欢婀娜多姿的垂柳,但我却对校园的梧桐树情有独钟!

好大的梧桐树啊!我们三四个伙伴手拉手才能把她抱住,好高的梧桐树啊!她比三层教学楼还高呢!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校园,她手拿画笔,给梧桐树换上了嫩绿的叶子,她们舒展枝叶,在雨露中欢笑着。这时,梧桐花开了,她们一串串,一簇簇,挤挤挨挨,争芳吐艳的梧桐花,像一个个紫色的小喇叭唱着一曲春天的赞歌。一阵微风吹过,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再看地上一个个紫色的梧桐花,象下了一场花雨一样,仿佛来到了美丽的童话世界。

夏天,梧桐树枝繁叶茂,密密层层,当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她变成了我们的天然空调,我们在树下玩三个字,一二三四五,我高兴极了;下雨的时候,她就变成了我们的大伞,我们几个小伙伴把树围起来玩转圈圈的游戏,真是开心极了!

秋风送爽,树上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向树妈妈告别;再看那空中飘落的叶子,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又像一枚枚金色的邮票,向人们传递着秋天的信息。地上掉了许多叶子,象给大地母亲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巾。

冬天到了,梧桐树的叶子落光了,她在寒风中摇曳着,仿佛在向寒风顽强的拼搏;一场大雪过后,树上落满了洁白的雪花,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别有一番情趣。

我爱你,梧桐树!爱你的美丽,爱你的无私,爱你顽强的精神,你是我心中最美的树!

梧桐树

我家院子里有棵梧桐树,它高大茂盛,有粗粗的树干。

每到春天,我在它下面踢毽子,突然有一天发现它长出了像手掌的小叶子,我把我的手放在它小叶子上面,跟我的手比比哪个大。结果它赢了,它的“手”还在不断的长呢。

夏天我来玩的时候,听到一个“呤呤呤”的声音,往头上一看,原来是梧桐花开了,我摘了几串花约同学来玩。她们一进院子说“你放屁了”,我说“没有啊?”她们捏着鼻子说“好臭啊!”,过了一会儿我才想起来,哦!原来是梧桐花。

秋天叶子黄了,它们随风飘落,我又和小伙伴一起来捡树叶,比赛谁捡得多,又把树叶洒向梧桐树,表示对梧桐树的感谢!

冬天,梧桐树叶子掉光了,天也下起了大雪,树枝上积满了雪,我再和同学们用树枝来滚雪球、堆雪人,比谁滚得又快又大,堆得又高又好看。

一年四季它都伴随着我成长,它上面记录着我的悲欢离合,它让我童年有了无尽的快乐回忆。让我永远也忘不了它——梧桐树!它也像一位知心姐姐,我有烦恼时,就向它倾诉。我和同学有矛盾了,便围着它唱歌、跳舞,我和同学又和好如初了。我知道我秋天的感谢,永远也抵不过梧桐树一年四季对我和我的小伙伴的付出,但我还是要感谢它。

梧桐花开

我居住的小区门外的马路两旁有几棵挺拔梧桐树。<BR> 这些天,梧桐花开了,一出大门便能闻到它那淡淡的花香中夹杂着的丝丝香甜味道,沁人心脾。抬头望去,只见它白中带粉,粉中带紫,一团团,一簇簇,在阳光下金光潋滟,非常美丽。朵朵梧桐花如同一支支小喇叭挂在枝头,似乎在吹奏着欢快的乐曲,又如串串紫色的风铃在春风里唱着动听的歌谣。远远望去,梧桐花好像一个个小精灵随风舞动,给这条道路增添了几分绚丽。<BR> 一阵春风吹过,桐花如天女散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拿了一朵在手中仔细端详,梧桐花的花朵呈小小的喇叭型,淡淡的紫色中,几只花蕊害羞地吐着舌头。<BR> 听妈妈讲,把采下的梧桐花用水烫了,然后把水挤干,再放进汤里,打进一个蛋花,再勾上点淀粉,清新的梧桐花汤就做成了。这种汤清热解毒,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呢。妈妈感慨的说,小时候每到梧桐花开的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做梧桐花汤来喝,真是令人回味啊!<BR> 望着那一丛丛盛开的梧桐花,我心里满满的喜欢。啊!我爱春天的梧桐花开!<BR>

梧桐花开

当时间在夏的跟前停留时,梧桐花再度生开。

走在落寞的小路上,我在想,梧桐花每年都会不失约地到来。自始至终,我还是第一次留意,并且懂得了珍惜。

学校的梧桐一直伫立在幽静的空间里,每次路过那里,就算从未留心观察,还是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产生共鸣,我知道那是生命强悍的昭示。梧桐树无论树根或枝干,还是每一片叶子上那清晰地脉络和每一瓣花片释放的清香,都让人无限敬畏。他的血液和灵魂无处不充斥着强大的生命力,带给人振奋的精神,用一种成熟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生活。

我和梧桐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就在学校后院,我经常在她身旁嬉戏玩耍,和小朋友手拉手环保她的躯干,捡她的叶子用叶脉做游戏,在树荫下过家家。现在想起还是会感到温馨,她仿佛就是一个和睦的家,我在那里消磨过的童年,她渊博的年轮里会有记载。她总像一个要好的朋友,和我一起度过纯白的时光,注视着我一天天长大,微笑着鼓励我失败时不要气馁。他又像一个知心的朋友,默默地倾听我的心声,和我一起体会儿时的烦恼,我最寂寞的时候她都会陪着我,不顾碎裂的痛用落叶抚慰我,任我随意在她的躯干上篆刻青春。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人和树一直会很默契。

妈妈晚上经常有课,于是在树下等妈妈的时光占据了生活的大部,每当看到妈妈的身影,我就会欣喜地跑上前去迎接。因为孤独的滋味很难熬,所以那段时光一直深刻地铭记在心底,那棵高大的梧桐和树下那个向远方眺望的小小身影,像一张灰白的剪影,时常上映在脑海,激荡起的层层涟漪总会浮现在眼前。

当我不自觉地走过一年又一年,梧桐的花凋落了一季又一季,她熟知我的年龄,而她的年龄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因为她把年轮深埋在心底,有多少苦楚我永远也数不清楚,就连刻在上面的字也渐渐模糊。

而今的梧桐已被保护起来,不再允许我用刀子随意涂鸦,环抱着亲近一起回忆往事。相遇时也只是默默相视,然后离去。我总觉得一切都变了,她已不再是那棵和我相依相伴,一起等妈妈的梧桐了,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会如此陌生?

现实的环境给她装扮上一层威严的外套,似乎有些不可一世,只允许我仰视膜拜。我不明白我们之间隔了什么,但我明白心与心的距离,再近也像咫尺间的天涯,永远不会融合。

我发现了梧桐花开,闻道了花香款款,但我已不能在树荫下玩耍嬉戏,人在懂得时已经失去。

梧桐花在我的脚步下凋谢,阳光从叶片的缝隙间射下,那落在地上的斑驳树影显得那样落寞。

花谢了还会开,人生却不能重来,我和梧桐树的关系被这个日渐冷漠的社会印染,就像陌路檫肩,使我心底产生一种莫名的痛,隐隐地蔓延。

如果可以,我希望回到过去,在夜色来临前,和梧桐一起并肩驻望。

梧桐

阴天,梧桐花又开了,

被绵绵细雨吹打着......

孤零零的一枝独占碧落半个。

花红依旧,却不同曾经那朵,

朵朵高立朵朵艳;

朵朵飘香朵朵异;

怎奈朵朵灿烂朵朵谢。

树下鹧鸪枝上子规,

声声啼哭声声扣心扉。

年年花开年年事非,

灿烂也罢;

残花也罢;

败柳也罢;

总被雨打风吹过。

梧桐

阴天,梧桐花又开了,

被绵绵细雨吹打着......

孤零零的一枝独占碧落半个。

花红依旧,却不同曾经那朵,

朵朵高立朵朵艳;

朵朵飘香朵朵异;

怎奈朵朵灿烂朵朵谢。

树下鹧鸪枝上子规,

声声啼哭声声口心扉。

年年花开年年事非,

灿烂也罢;

残花也罢;

败柳也罢;

总被雨打风吹过。

天晴了,梧桐亦有命,岂能坐愁复行叹。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元代百家的杂剧作品就好像是荒芜的城垣上花草的斑斓色彩。显得很扎眼,点缀了那种萧瑟。不比唐宋的盛世,人们总是在恣意纵情,所有作品有一种盛世的气息。而到了元代,文学作品也随着江山的凋敝透出一种秋意。《梧桐雨》在白朴的笔下,也透出了这样的气息。

众所周知,从中唐开始,历来描绘、评论杨、李故事的作品,或侧重同情、赞誉杨、李生死不渝的爱情;或偏于揭露、讽喻杨、李耽于享乐,贻误朝政。最著名的莫过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与清代洪昇的《长生殿》,前者除了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为了避君王的讳以外,其余描写均没有着重宫廷这一背景,在作者眼中,这只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也完全是一种抛弃了主人公身份的情感描写。换句话说,《长恨歌》完全没有要从政治观点去评论或批判什么。而在《长生殿》中,由于作者出身遭遇和环境,李隆基从一个盛世明君被描写成了一个倦于政事,一心安乐的昏君。作者又借用故事来讥刺统治者,旁敲侧击了当时的政治现象。白朴的《梧桐雨》固然也写到杨、李的情爱、侈逸,但创作的着眼点却不在于此,他要向经历过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在《梧桐雨》中则是描写二者兼有,它对于唐明皇既有同情又有谴责两种复杂的成分,因为曾读过《中国文学史》中关于元杂剧及白朴的介绍,我对于这部作品的背景和价值清楚的认识,我更赞同的观点是:同情和谴责搀杂在一起,也是作者的一种感情倾向,即作者通过同情和谴责表达了自己的一种世事无常的看法。

对于《梧桐雨》的剧情,想必大家已经了然于胸,在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主要谈谈我对此元杂剧的一些想法。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全剧四折,第三折是故事的的转折点,安禄山倡乱,李隆基仓皇逃走;到马嵬坡,六军不发,李隆基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只好让杨玉环自缢。“黄埃散漫悲风飒,碧云黯淡斜阳下”,经过一场激变,一切权力、荣华,烟消云散。马嵬兵变,他是一筹莫展,只得将贵妃赐死,以平军心。在对唐明皇进行批判的同时,剧作家又刻划了他在爱情上的一往情深和真挚专一的一面。特别是第四折,专写唐明皇重返长安,退居西宫以后,对旧侣杨贵妃的追悔、怀恋、日思夜念之情。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从而比较成功地完成了对唐明皇这个悲剧人物性格的塑造。正如张人和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赏析中指出的那样;白朴“笔下的唐明皇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承受者。作者一方面把他作为一个信宠妃悍将、荒淫误国的昏君来描写,对其骄奢淫逸给国家带来的祸患作出批判和箴戒;另一方面又把它作为‘风流天子’来刻画,对祸乱造成的悲剧又有所同情。唐明皇确实是这样一个善恶交织的悲剧人物。”(见《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这是很中肯的见解。

“在我国的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高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引自《中国文学史》)《梧桐雨》中关于“梧桐雨”的描写,主要体现在纯为抒情的第四折,这也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第四折是写玄宗对杨妃的怀念,描写唐明皇在“秋夜梧桐雨”的环境下思念杨贵妃,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人物的悲凉心境与戏剧氛围协调一致,用雨打梧桐叶的实写引出“雨滴人心碎”的虚写,既切合人物的精神风貌又富有诗意,是元人杂剧中场面描写中的上品。李泽厚先生说:“诗境深厚阔大,词境精工细巧,但二者仍均重含而不露,神余言外,使人一唱三叹,玩味无穷。曲境则不然,它以酣畅明达、直率痛快为能事,诗多‘无我之境’,词多‘有我之境’,曲则都是非常突出的‘有我之境’。”(《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从第四折的曲子可以看到,其中有角色的标志——“我”。“我”就是唐明皇。这两段对“梧桐雨”的描写是以唐明皇的视角和口吻进行的,表现了非常鲜明的剧中人的感情色彩。这一折“梧桐夜雨”描写得富丽繁华,完全以角色内心独白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戏剧的代言体形式。

“秋雨梧桐叶落时,”《梧桐雨》主要基调也从《长恨歌》中继承了很多。也着重描写杨李二人的忠贞爱情。但是作者似乎又不完全着重于此。作品风格很凄凉,就像秋天的一场雨,更多的写了似乎是一种沧桑,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细致地描绘李隆基哀伤的心境;沉痛伤悲的语言,也使人荡气回肠,更能透过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满眼、人事已非的怆痛。可以说,《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酣畅优美,而构筑的意境则深沉含蓄。梧桐雨写到杨玉环思为止,又突出了李隆基的思念。“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会把愁人定虐”,“一点点滴人心碎”,完全没有团圆的倾向,悲得很彻底。不过,《梧桐雨》第四折具有很强的“剧诗”属性,整整一折几乎是唐明皇一个人在抒怀。而且这一折还有寄托,从唐明皇的无奈悲情中我们似乎可以隐隐感觉到元代文人仕进无门的深切悲哀,其悲情是双重的。从《长恨歌》到《梧桐雨》,由叙述者抒情转化为角色抒情。《梧桐雨》中代言体形式与诗歌相结合的模式,是诗歌意境走向戏剧意境的桥梁。

白朴在《梧桐雨》中,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紧紧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结合起来。既有深刻的批判,又有深切的同情。有褒有贬,其中还熔铸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白朴是由金入元的杂剧作家,他亲身经历了金、元政权的对峙和巨变。从小就饱经丧乱之苦,国破家亡之痛。因而把李唐王朝作为自己故国的象征,用间接隐晦的方式,寄托他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兴亡之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梧桐雨》思想、主题的深度和广度,成为元杂剧中较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对于白朴的《梧桐雨》,我总觉得它体现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比如“空对井梧阴,不见倾城貌”, 我想这才是作者要表现的吧。

梧桐树的故事

我的童年是与梧桐分不开的。打从我记事起,街道两旁的那些大梧桐树就伴随着我的成长。

上学后,梧桐树仍默默地陪伴着我们。春季万物复苏,每天走在放学的路上总要抬头望,一天一天看着梧桐的新叶慢慢生长,扩张,颜色由嫩黄的羞涩转成碧绿的张扬。淡紫色的花苞像一个个倒吊的风铃,没有香气,却总让人感到舒畅无比。春末,花落成一地的淡紫色风铃,让人不忍践踏,每每绕道而行。上学放学的路上,你追我赶,吵吵嚷嚷。嬉闹声,谈笑声……夏天烈日炎炎,梧桐树浓密的树阴为我们遮挡毒辣的阳光。偶尔几缕光线透过缝隙投射到地砖上,就散开了一片疏疏密密的光斑。好玩的我们,踮起脚尖,尝试把每一步都踩进光点。成功了,得意地高呼;若是失败了也不气馁,吐吐舌头做个鬼脸,眼光早已瞄准了下一个“目标”。有时一阵风,好不容易踩中的光点移了位置,脸马上皱起来,跺着脚大叫可惜……秋天翩翩飞舞的黄叶,冬日覆盖着白雪的枝丫,梧桐总是那样安静地伫立在角落,为这个工业城市平添一抹含蓄的美丽。看着梧桐一年年叶落叶繁,很容易产生时间静止的错觉。但错觉终究只是错觉,一年年的花开花落中,我们渐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