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着的东西确实难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从高考作文教学之“宗”抓起,把事情办得好一些。

什么是高考作文教学之“宗”呢?

一是写出自己的感悟,二是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谈第一方面。这里又可分成两点。

1、调动自己的点滴积累。

有一个学生,从小学小提琴,为了把握节奏,买了只节拍器。有一天,节折器坏了,总是差半拍。这使他认识到任何用来衡量标准的事物,它首先必须符合标准。——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中的独特的体会,在高三尤有总结之必要。每个人总结出如此这般的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二十个,实为可能。

2、作出自己的基本判断。

西湖畔的岳飞坟前有秦桧等奸臣的铁铸跪像,常常激起游客的强烈愤慨。少数游客向铁像扔果皮、吐痰水,有的小孩甚至对铁像撒尿。当管理人员上前劝阻时,有的却说“我们吐的是‘义痰’”。——对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基本判断呢?如果只认为这是一个爱国卫生运动不够重视的问题,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吗?——人家吐的还是“义痰”呢!“义痰”应该是“义举”之一呢!由此可见,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爱国义举?有了这个基本看法,我们便可以多层次地阐明或反驳了。

再谈第二方面:

1、怎样把点滴积累串成主题?

点滴积累的材料,就其一点一滴来说,尽管不乏思想意义,毕竟容量不大,所以要做下列三步工作。

(1)选择。

选择、组合材料,使容量增大,主题突出,是写作的基本功。你看到过舞台上一个生动的舞蹈场面——一个残疾青年坐在轮椅上幻想升空腾飞,她爸爸托起轮椅让她如同鸟儿般展翅飞翔。你记得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人品如何深深地打动过你。这两个材料当初也是经过选择成为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的,写作时便合则两利了:从艺术精品学习思想感情,从艺术家人品学习精神品德。所以,写作材料的选择实质上是生活楷模的选择,是一个有备无患的问题。

(2)集中。

如果说选择是为了寻求互补、相得益彰,那么,集中是为了对掌而鼓,缺一不可。我想以上海卷的一篇把“时间”当作手来握的满分作文为例,加以说明。这位考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我为他人牺牲时间,另一件是他人为我牺牲时间,从而构成“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个以时间作证,因而必须和它握手的主题。如果只写其中一件事,就构不成主题。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件事也许相隔了一段时间,现在写在一起,仍不失其真实性,甚至比真的还要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3)深化。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总结起来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卷中体会出“失败——进步——再失败——再进步”这条规律来的那篇文章。写了三个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为居高临下,站在三个循环螺旋上升的顶端,言简意赅而又变化有致地总结了学习规律,而且使人展望到人生尽头,也无非是这个规律的循环往复,终其一生都不能完成。这样的手不握又去握谁的手呢?

2、怎样把操作过程落到实处?

(1)要使材料次第而出。

本期专号中上海考生那篇要握住法国同学的手的文章在构思层次上值得研究。第一次握手,在上海黄浦江边,写法国朋友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第二次握手,在巴黎塞纳河畔,写自己对法国作品的热爱和对法国作家的尊敬;现在,就期盼着第三次握手。而所有材料,都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并不旁逸斜出。但对既定的主题,还有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写法国朋友爱中国诗歌,是从对自己的教育、自愧不如,因而要急起直追这个角度落笔的,写自己热爱法国作家作品,是从深受教育、感染,爱国热情超越时空这个角度着眼的,从而表达了自己非凡的见识。

(2)要展开想像和联想。

阅读下文。画家和孙女的故事还没有完,请展开想象,合理设计,编写若干年后故事的结尾。

画家和他的孙女

王奎山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马有翅膀吗?”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

…………

不论结尾如何设计,联想和想像应该有自己思维的轨迹。可以是继续发展,孙女更有所创造,爷爷却保守落后;可以是相互弥补,孙女基本功扎实,爷爷想象力旺盛;也可以是角色易位,孙女日趋保守,爷爷自主创新。总的说来,这些变化都是符合生活中的辩证法的。

(3)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统率。

还有篇写“握住怀疑之手不放”的文章。我认为,考生是抓住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这一点从容成文,出奇制胜的。第一步,说明怀疑要以学问为基础,学问要以怀疑为引导;第二步,说明随着知识转化为能力,怀疑的力度加强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第三步,反过来说明当怀疑足以指谬时,学问便有了相当的高度;第四步,进一步指出怀疑自己的重要性,使谦虚的态度纳入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主题:怀疑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学问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反之亦然。

当然,我这样分析,是把文章的构思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了,但是,它仍旧脱胎于原文。我想,源于原文,高于原文,正是我们作作文讲评时应有的态度与依循的标准。

(4)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阅读下列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请瞿秋白给全军政工人员作报告。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都作好了详细记录的准备。然而,瞿秋白的报告只有26个字:

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瞿秋白讲毕走下台。全场愕然。寂静几秒钟,突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便称为“26个字报告”。

这个材料,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要好好学习。当然,作文的方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是,不抓住机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训练,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像这一篇,就是训练逻辑性的好材料。

26个字中,写鲁智深的就占有17个。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把重点放在这里。如果我们记得《水浒传》第三回的内容,便可知这17个字包含着情况明、落点准、效果好三点意思。情况明,是指鲁智深十分了解镇关西对金氏父女蛮横欺侮、强行扣留的恶霸行径,因此下定决心要把他打死。落点准,是指第一拳击中鼻梁,鲜血淋漓;第二拳打破眼棱,乌珠迸出;第三拳正着太阳穴,一命鸣呼。效果好,就是指达到了三拳打死他的目的。——可见这17个字之所以在26个字中“详写”,是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不但是指对前一句中的“要”作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阐述,而且是指对当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弊病作了一针见血的概括,对瞿秋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报告本身作了不言而喻的小结。

这就是说,我们的文章除了第一层分析鲁智深,定下全文的基调这一点,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二层分析瞿秋白所针对的宣传工作中的弊病,情况不明,落点不准,效果不好。不但如此,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三层分析瞿秋白的报告由于对宣传工作情况不明的情况是十分明了的,所以,尽管只有26个字,却字字落在点子上。须知听众都是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你在台上喋喋不休吗?简短扼要到无与伦比,对报告的期望值与事情的真相落差如此之大,除了短暂的惊愕,却是出奇制胜,受众如服一帖清凉剂,恍然大悟,掌声雷鸣。

显然,这样的分析因为贴近报告本身的逻辑性和报导本身的逻辑性而有了严密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实在是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有了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得好;没有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实质就是考你的分析能力。尽管体裁可以多样,但是哪一种体裁不需要分析能力垫底呢?

我在这里对高考作文教学概论一番,目的是通过几篇高考作文的分析,说明好的作文教学必然教出好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是大有可为的,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抓住那个万变不离的“宗”,大干一场,迎接更大的胜利!

爱就一个字

爱就一个字爱就一个字

托县第三中学初二(3)班刘倩

耶和华上帝创造了万物,创造了人类,但是,他不能创造情感,上帝在逐出亚当和夏娃的十年后,来到人间,他看到亚当和夏娃坐在一起,旁边的小孩子们玩耍着,时不时跑过来对亚当和夏娃说点什么,然后笑着跑开了。

上帝有些不解,问大天使:“他们在干什么?”

大天使说:“他们在一起很幸福的生活。”

于是上帝仔细打量着亚当和夏娃,突然发现在亚当和夏娃的眼睛里,有一些看不懂的东西,上帝又问大天使:“那是什么?”

大天使说:“那是爱,是人类自身的情感。”

上帝很不明白,转头打量那个在和夏娃说话的孩子,发现那个孩子的眼睛里,也有一些他看不懂的东西,和刚才的不一样,大天使解释说:“那也是爱,只不过亚当和夏娃对望时,眼睛里的是爱情,而在夏娃和孩子说话时,眼睛里的是亲情,这是不一样的感情,但是全都可以叫做爱。”上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爱情和亲情的故事,当然也包括友情,在每一个家庭中,都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有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在社会中,有陌生人的帮助,领导对下属的关心,还有男女之间的喜欢,这些全都是爱,只是意思不一样。

在这样一个黄昏,秋风轻轻吹拂满地落叶,发出淅淅的声音,有一个老人,安静的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报纸,时不时微笑一下,不一会儿,又走过来一个老婆婆,他们两个并肩坐在一起,夕阳的余辉撒在他们的身上,构成幅和谐的画面。让人想到“执子之手,日子揩老”的誓言。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吧,又跑来一个孩子,坐在两位老人的中间,开心的笑着,两位老人慈祥的看着这个孩子。就在不远处,有一对中年男女,慢慢走到老人身边,对两位老人说:“这么冷的天,还出来散步,快回家吧,不然要着凉了”于是这一家人开心的回了家。

这就是爱,谁都无法用任何语言去诠释的爱,爱只有一个字,却不是一个字可以表达的。因为爱包含了太多。

爱,是黎明的曙光,给人带来光明;爱是冬末的一缕春风,吹绿整个大地;爱,是绝望中的希望,引领我们走向下一个幸福;爱,同样也是沙漠中的泓清泉,让人品尝无尽甘甜。

试着感受不一样的爱,给自己的世界还来精彩。

辅导教师:宋新文

不一样的爱 3

不一样的爱 3不一样的爱

六中分校初三(6)班王丹

灾难无情,人有情。黑夜再长,太阳依旧会升起;狂风再大,小鸟依旧能展翅飞翔;冬天再冷,松柏依旧是翠绿的。。。。。。只要我们凝聚力量,人定胜天!

在刚刚过去的4月14日7时29分14秒,地震又一次侵袭了中国。里氏7.1级的大地震使青海玉树的房屋的倒塌,道路被埋,人民被压在了废墟下。救援队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展开救援。因海拔高出了高原反应,但士兵们仍然坚持,因为他们想多就一个人,少一些遗憾,一些悲伤。他们用不一样的方式,表达着不一样的爱。

地震发生时,胡锦涛主席正在国外开会,他知道这一消息后,迅速访问完“金专四国”的成员国,赶往玉树。他说:“我要赶快回到我的祖国,和我的人们一起度过难关。”简单的话语,表现了胡锦涛主席对玉树人民的牵挂,对玉树人民的爱。

各大电视台纷纷举办公益节目,筹集捐款。一名男子为了多为玉树筹集捐款,他挑战了孙楠高难度《缘分天空》的音准。包小柏老师为了这次节目,特地从加拿大赶回杭州,连夜创作歌曲。一批批军用物资被源源不断地送往玉树,一名名受伤的人民被飞机直运到西宁的医院,瑞士医生竭力挽救病人,中央领导陆续地来探望人民。。。。。。这无一不是最真诚的爱、最感人的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玉树“灾难摧毁了家园,但摧毁不了我们的信心、决心,传递每一份爱,完美虽不是玉树人但我们是中国人。”

很小的爱乘以13亿也变成爱的海洋,巨大的灾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13亿兄弟姐妹在一起你们不孤单,乌云上有晴空,阳光总在风雨后。就算再苦再累,勇敢的抬头希望就在前方,不一样的爱写着壮丽的属章,愿玉树像树叶一样青翠,像树根一样坚固像它的名字一样坚强!

指导老师:李秀红

不一样的爱3

不一样的爱3中卫市柔远中学八1班雷佳“爱”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爱听起来是那样使人快乐高兴。爱,它包含着许多含意,比如说:“父母对你的爱,姥爷对你的爱,男女之间的爱,还有许许多多。这个平凡的字又寄托了多少人对家里人的思念,在外打拼多年的人你可知到你的家人整夜在思念你吗?这难道不是爱吗?出门工作的人你可知到你的妻子、孩子在期派着你的归来,这难到不是爱吗?早起上学的孩子你可知到你的父母希望你玩的开心、上课认真听讲,回家时注意安全,这难到不都是我们常说的吗?当然,还有很多。5,12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在时钟敲响到2点10分时,轰隆一声巨响,打破了们个中华人民的心,是地震来了,一排排房子随之而倒,多少人的生命被无情的掳去了。不知多少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多少父母失去孩子、多少老人失去了子女。就在此时,我们中国儿女的心拧成一条巨绳,向受灾地区前进,捐出我们的一份力一份爱,以此来告诉他们我们在一起。4,14这个和5,12一样刻骨铭心的日子,在5,12地震还不到俩年的时间上天有对我们进行了一次考验,在青海的玉发生了7.6级的大地震,党中央号召我们团结起来向灾区捐资捐物,帮他们战胜困难,这难道不是我们对受灾人们的爱吗?地震、台风、沙尘、雪灾、洪水一次又一次地球母亲已经向我们发出了警钟,同时也让我们在磨难中成长。也告诉我们没有爬不过去的山,没有趟不过去的河,大爱无疆,只要我们中华儿女的心在一起,爱就在一起。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灾难,说明地球母亲的身体也在变弱,我们应该在做到在爱我们自己同时,也要爱护哺育了我们上亿年的地球母亲。水火无情,人有情。汶川、玉树``````我们永远在一起。不知不觉,耳边又响起了那首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指导教师:李长银)

我的恋爱——记我和文字的恋爱故事

90后

我们悄悄的长大/但却不是在安静的成熟/我们觉得未来很轻松/就像叠的纸飞机/轻轻吹一口气/它就可以飞上天空/我们觉得生活会很美好/就像玩的“警察小偷”/不知道被捉住的时候也会有伤痛/我们最大的愿望是走出校园/岂不知那里才是人生最美的花园/我们最大的梦想是像大人一样/岂不知自己又悄悄收获多少大人的目光/

每个90后都是这样/我们不喜欢太遭关注/可生活总爱把我们推向前方/大胆走吧,亲爱的孩子/小学的你,初中的你,高中的你,大学的你/我们一起成长

(小作文结束)

Part 1

在语文课本的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见一座座精神坐标,先贤圣人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这是很普通的一句话,总会在我们不耐烦的“哗哗”翻书声中先映入、再跳出我们的眼帘,可我有的时候就是会被这样平淡无奇的文字而心生震撼。

别说这是感性,更别说这是矫情,因为我16年来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文字带给我的击穿心灵直抵心扉的甜蜜感。

Part 2 邂逅一场爱情

其实,那种转角遇见爱的神秘幸福是很多女孩子都梦寐的,谁不喜欢一个擦肩竟擦出绚丽的爱情花朵?谁不喜欢一个回眸竟演绎成一段传奇?同样们谁不喜欢一次无意间的翻阅竟会把自己彻底吸引而忘乎所以?就像小的时候喜欢读《少年文摘》一样,那一幅幅插画,一个个故事,就是想辛德瑞拉的水晶鞋,在童话世界里熠熠生辉光彩夺目。而我,总会惊奇的瞪大双眼,看着这新鲜世界,像吃糖一样吮吸着这些文字带给我的甜蜜,它不是什么大彻大悟之后的超凡脱俗,它仅仅就是简单美好的告诉我: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地球是圆的……我也总是欣喜而又紧张的接受这些,听着自己的小心脏因为兴奋而热烈的“怦怦”跳动。

这就是文字带给我的最初甜蜜,不就是暧昧的味道么?偷偷相望的时候感受电流的击过;腼腆的笑笑原来小脸早已红透。

Part 3 爱情危机

从暧昧到牵手,从牵手再到热恋,我和文字就这样慢慢熟知理解,我们俩就是这样手牵着手长大。可是,是否长的了的人儿都需要更换生活的配具?是否随着时光的流逝就必须要向某些人某些东西含着泪说“再见”?总之,我还是无奈的去承认小学时代《少年文摘》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也再也带来不了曾经的喜悦幸福之感。就好像,我和文字手牵着手,走着走着,慢慢觉得牵你的手已不再舒适,而自己将目光投向了别处。我开始不再喜欢那简单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大段大段的精彩排比,是可以将一篇文章堆砌得很学术很瑰丽的词藻,我要的是文字华丽的外壳。哦,那个时候的我必定是虚荣的、功利的吧?欣赏的想必是那种腰缠万贯的市井之人吧?可是,文字真的再次满足了我,给予我可以给作文增色不少的排比、开头、结尾。于是乎,我也再次接受了他,尽管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已经不再是什么质朴的爱情了。

Part 4丝婚金婚

谁知?华丽的词藻再怎么堆砌也无法增加一座城堡的抵御力,同样虚荣的爱情再怎么高贵,到头来也填补不了心灵的空虚。我又一次的在文中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到底什么才是我想要的爱情文字?又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字才能真正的给我踏实的感觉?

我问食指,他告诉我“你要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我问屈原,他行吟于江湖泽畔,笑曰“潜心破译,上下求索。”

我甚至从毕淑敏的感怀之中寻找答案:知道了航向和中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浆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倾听先贤的话语,感受征服人心的力量。

我就是这样渐渐的学会如何去赏析一篇文章中文字的魅力,去感怀一本名著中文字的经典力量,穿越它们身上华丽亦或是破败的外衣,直抵文字深魂之处,洗去自身的浮华,静坐桌前,感受这些朴素的文风,抽象的道理。

现在的我还是在不停的长大,同样的也在不停的更新我和文字的恋爱。依旧是手牵手,那份安心幸福的感觉仍旧在其中,因为追求的不再是外表,只要能真心的付诸,全心的交托,便会在理解中获得感动与甜蜜,一如最初的相遇,一如其中的磕磕绊绊。

我,要和文字一起丝婚,然后金婚。

“爱”就一个字

“你最喜欢哪支球队?”

“皇马。”

“为什么呢?”

“因为贝克汉姆踢球超帅!”

就这样,与我谈足球,却又不是球迷的伙伴得到如此回答,不免一脸疑惑,似乎极不满意我这样的回答。

在这简短的几句交流中,我觉得中国足球已成为许多中国人的耻辱,可以说没多少人还对他抱有希望。但我却一直关注着,等待着!即使今天国家队没有出线,无缘2006年的“世界杯”。2002年的那次出线,一直令我兴奋不已。在“世界杯”上与“足球强国”巴西队的激烈对抗,即使是0:3输了,即使在世界杯上一球未进,我还是依然关注着国家队。因为这90多分钟的比赛,我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义务为国家队鼓掌加油。在这时,我发现我是多么地爱自己的祖国!

在今年的东亚运动会上,我国各个项目的运动员为祖国争足了光,共获得了200多枚金牌。被许多人当作耻辱的国家足球队也为祖国增添了光彩。让全国球迷睡了个安稳觉。

他们带给人们的第一个惊喜,是国家队进入了半决赛。其中,在与日本队的激烈角逐中,国家队以2:1战胜了。中国国旗,《义勇军进行曲》,锣鼓声,呐喊声汇成了一片胜利的海洋。年轻的国家队球员,大部分都是在世青赛上才展露头角的,他们默契的配合,还有国家队总教练在对日本队全面分析后设计的作战方案,都非常成功。

他们带给人们的第二个惊喜,是几天后的总决赛,中国队对朝鲜队。朝鲜队曾打败过中国队,而这次,也成为一大看点,大家都焦急地等待着。比赛比想象的更为激烈,也更有意思。上半场0:0结束,悬念使大家紧张起来。上半场中两队队员也发生过口角冲突,两队各有几名球员受伤被抬下场。20分钟中场休息后,比赛开始,十几分钟后,中国队首先破门得分,这可逼急了朝鲜队,于是他们又一个快门得分,分数扳平。之后一直在双方互相威胁球门中渡过,在“黑色三分钟”将要来临时,中国队以完美地配合又进一球,中国队员们仍不敢松懈,因为比赛并未结束。一声哨响,这场中朝大战结束了,中国队赢了。让更多的人又对中国足球有了信心,让更多人认识了这支年轻的国家队,同时,也为本届东亚运动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爱就一个字”,没错!希望更多的中国球迷在为外国球队呐喊时,也想想自己的国家队。他们在成长,再改变,他们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若有人问你最爱哪支球队?你应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队!”

用一种爱名字叫牵挂

有那么一种爱,不知您可曾注意。每当您背上行囊,迈出家门,远行他乡时,您是否去关注身后依靠着门目送你离开的家人。

有那么一种爱,不知你可曾注意。每当您身处异乡时,由于忙碌的工作而忘记打电话回家报平安是,您是否知道家人守在电话前整夜未眠。

有那么一种爱,不知你可曾注意。当您出了远门很久没给家人写信时,在您的家人苦等一天又一天最终按耐不住在您繁忙的工作时打电话时,您生气的责怪他们时,您可曾明白,手拿电话听你责怪也成了此时父母的奢望。

有那么一种爱,人人都被其缠绕,确人人都并不能感受到,他的名字叫牵挂!

还记得中国古代的一首诗叫《游子吟》吗,其中的一句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短短20个字,将母亲对游子的牵挂跃然纸上。

不知您是否听我的,但请您听完我的建议:

1.在您远行之时,回首给自己的家人一个微笑吧,他们一定在微笑着看着你。

2.在您因忙碌而忘记给家人打电话时,无论多晚都要打一下,相信我,他们一定在焦虑的等待。

3.最后请在您接到家人电话时,少一分责怪,多一份关怀吧。


变化着的东西确实难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可以从高考作文教学之“宗”抓起,把事情办得好一些。

什么是高考作文教学之“宗”呢?

一是写出自己的感悟,二是形成自己的思路。

先谈第一方面。这里又可分成两点。

1、调动自己的点滴积累。

有一个学生,从小学小提琴,为了把握节奏,买了只节拍器。有一天,节折器坏了,总是差半拍。这使他认识到任何用来衡量标准的事物,它首先必须符合标准。——这种独特的生活经历中的独特的体会,在高三尤有总结之必要。每个人总结出如此这般的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二十个,实为可能。

2、作出自己的基本判断。

西湖畔的岳飞坟前有秦桧等奸臣的铁铸跪像,常常激起游客的强烈愤慨。少数游客向铁像扔果皮、吐痰水,有的小孩甚至对铁像撒尿。当管理人员上前劝阻时,有的却说“我们吐的是‘义痰’”。——对此,我们应作出怎样的基本判断呢?如果只认为这是一个爱国卫生运动不够重视的问题,符合材料的实际情况吗?——人家吐的还是“义痰”呢!“义痰”应该是“义举”之一呢!由此可见,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爱国义举?有了这个基本看法,我们便可以多层次地阐明或反驳了。

再谈第二方面:

1、怎样把点滴积累串成主题?

点滴积累的材料,就其一点一滴来说,尽管不乏思想意义,毕竟容量不大,所以要做下列三步工作。

(1)选择。

选择、组合材料,使容量增大,主题突出,是写作的基本功。你看到过舞台上一个生动的舞蹈场面——一个残疾青年坐在轮椅上幻想升空腾飞,她爸爸托起轮椅让她如同鸟儿般展翅飞翔。你记得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人品如何深深地打动过你。这两个材料当初也是经过选择成为激励自己进步的力量的,写作时便合则两利了:从艺术精品学习思想感情,从艺术家人品学习精神品德。所以,写作材料的选择实质上是生活楷模的选择,是一个有备无患的问题。

(2)集中。

如果说选择是为了寻求互补、相得益彰,那么,集中是为了对掌而鼓,缺一不可。我想以上海卷的一篇把“时间”当作手来握的满分作文为例,加以说明。这位考生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我为他人牺牲时间,另一件是他人为我牺牲时间,从而构成“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个以时间作证,因而必须和它握手的主题。如果只写其中一件事,就构不成主题。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两件事也许相隔了一段时间,现在写在一起,仍不失其真实性,甚至比真的还要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3)深化。

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实践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总结起来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海卷中体会出“失败——进步——再失败——再进步”这条规律来的那篇文章。写了三个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为居高临下,站在三个循环螺旋上升的顶端,言简意赅而又变化有致地总结了学习规律,而且使人展望到人生尽头,也无非是这个规律的循环往复,终其一生都不能完成。这样的手不握又去握谁的手呢?

2、怎样把操作过程落到实处?

(1)要使材料次第而出。

本期专号中上海考生那篇要握住法国同学的手的文章在构思层次上值得研究。第一次握手,在上海黄浦江边,写法国朋友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第二次握手,在巴黎塞纳河畔,写自己对法国作品的热爱和对法国作家的尊敬;现在,就期盼着第三次握手。而所有材料,都围绕爱国主义的主题,并不旁逸斜出。但对既定的主题,还有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写法国朋友爱中国诗歌,是从对自己的教育、自愧不如,因而要急起直追这个角度落笔的,写自己热爱法国作家作品,是从深受教育、感染,爱国热情超越时空这个角度着眼的,从而表达了自己非凡的见识。

(2)要展开想像和联想。

阅读下文。画家和孙女的故事还没有完,请展开想象,合理设计,编写若干年后故事的结尾。

画家和他的孙女

王奎山

画家有一个六岁的孙女。六岁的孙女叫婷婷。婷婷也喜爱画画。

婷婷画了一棵树。

他说:“婷婷,你画的树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不对。”

婷婷说:“树枝怎么不对呢?”他说:“树枝怎么能比树干还粗呢?”婷婷说:“树枝怎么不能比树干粗呢?”他说:“那就不是树了。”

婷婷说:“不是树你怎么说是树呢?”他无话可说了。

婷婷画了一只小兔子。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小兔子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兔子有红色的吗?”婷婷说:“兔子怎么会没有红色的呢?”他说:“你见过红色的兔子吗?”婷婷说:“没见过的就没有吗?”他说:“那就不是兔子了。”

婷婷说:“不是兔子你怎么说是兔子呢?”他没话说了。

婷婷画了一匹马。

他说:“婷婷,你画的那马不对。”

婷婷说:“怎么不对呢?”他说:“马有翅膀吗?”婷婷说:“马没有翅膀。”

他说:“那你为什么给马画了翅膀呢?”婷婷说:“我想让马长出翅膀来。”

他说:“那就不是马了。”

婷婷说:“不是马你怎么说是马呢?”他又没话说了。

婷婷还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了一个蛋。

…………

不论结尾如何设计,联想和想像应该有自己思维的轨迹。可以是继续发展,孙女更有所创造,爷爷却保守落后;可以是相互弥补,孙女基本功扎实,爷爷想象力旺盛;也可以是角色易位,孙女日趋保守,爷爷自主创新。总的说来,这些变化都是符合生活中的辩证法的。

(3)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统率。

还有篇写“握住怀疑之手不放”的文章。我认为,考生是抓住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这一点从容成文,出奇制胜的。第一步,说明怀疑要以学问为基础,学问要以怀疑为引导;第二步,说明随着知识转化为能力,怀疑的力度加强了,学习的效果提高了;第三步,反过来说明当怀疑足以指谬时,学问便有了相当的高度;第四步,进一步指出怀疑自己的重要性,使谦虚的态度纳入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的组成部分,从而完成主题:怀疑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学问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反之亦然。

当然,我这样分析,是把文章的构思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了,但是,它仍旧脱胎于原文。我想,源于原文,高于原文,正是我们作作文讲评时应有的态度与依循的标准。

(4)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阅读下列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请瞿秋白给全军政工人员作报告。与会者认为这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都作好了详细记录的准备。然而,瞿秋白的报告只有26个字:

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

瞿秋白讲毕走下台。全场愕然。寂静几秒钟,突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从此便称为“26个字报告”。

这个材料,有严密的逻辑性,我们要好好学习。当然,作文的方法不能定于一种,但是,不抓住机会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训练,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像这一篇,就是训练逻辑性的好材料。

26个字中,写鲁智深的就占有17个。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把重点放在这里。如果我们记得《水浒传》第三回的内容,便可知这17个字包含着情况明、落点准、效果好三点意思。情况明,是指鲁智深十分了解镇关西对金氏父女蛮横欺侮、强行扣留的恶霸行径,因此下定决心要把他打死。落点准,是指第一拳击中鼻梁,鲜血淋漓;第二拳打破眼棱,乌珠迸出;第三拳正着太阳穴,一命鸣呼。效果好,就是指达到了三拳打死他的目的。——可见这17个字之所以在26个字中“详写”,是因为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不但是指对前一句中的“要”作了具体的、可操作的阐述,而且是指对当时宣传工作中存在的弊病作了一针见血的概括,对瞿秋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报告本身作了不言而喻的小结。

这就是说,我们的文章除了第一层分析鲁智深,定下全文的基调这一点,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二层分析瞿秋白所针对的宣传工作中的弊病,情况不明,落点不准,效果不好。不但如此,还可以而且应该第三层分析瞿秋白的报告由于对宣传工作情况不明的情况是十分明了的,所以,尽管只有26个字,却字字落在点子上。须知听众都是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你在台上喋喋不休吗?简短扼要到无与伦比,对报告的期望值与事情的真相落差如此之大,除了短暂的惊愕,却是出奇制胜,受众如服一帖清凉剂,恍然大悟,掌声雷鸣。

显然,这样的分析因为贴近报告本身的逻辑性和报导本身的逻辑性而有了严密的逻辑性。分析能力实在是写作最重要的基本功。有了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得好;没有分析能力,什么样的文章基本上写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实质就是考你的分析能力。尽管体裁可以多样,但是哪一种体裁不需要分析能力垫底呢?

我在这里对高考作文教学概论一番,目的是通过几篇高考作文的分析,说明好的作文教学必然教出好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上是大有可为的,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抓住那个万变不离的“宗”,大干一场,迎接更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