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全家去了绵山旅游。绵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以春秋介子推而享誉海内外,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绵亘百里,古树繁茂,飞泉流瀑,洞中藏幽气冠群山。原始森林满山覆盖有珍贵中药草千余种。绵山被游人誉为“天然氧吧”。我早就听说这里很好玩,因此来到这里,我很兴奋。

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是水涛沟,这里是一处拜神仙、游仙境、得仙气的灵地,基本是自然景观。这里有“五虎山”、“之章醉酒”、“刀劈石”、“连年有余”、“五龙瀑”,等景点。我觉得这里特别清爽,赶走了夏日的暑气,让人忘掉了一切烦恼忧愁,让你感觉到置身于天堂。这里有大片的瀑布群,那气势和声音让人流连往返。

接下来我们去了栖贤谷。我们首先乘电梯垂直上升了180米,看到了“六丁六甲保介子”、“天界石”、“鹿鹤泉”、“回首望月”等景点,非常美!听管理人员的意见,我们选择了沿峭壁、走天梯的路线下山。这条路很险,走的很刺激,但的确是一种挑战自我的选择。路由一块一块的间隔30-50CM的铁板或木板组成,旁边有可以攀沿的铁链。最高的地方距离水面有几十米,最低的地方可以在水中行走。这里真的是悬桥飞瀑,曲径通幽。年龄大、体制弱的人在这里会感到不适,但我觉得路非常好玩,上上下下,旁边的峭壁一会凸出,一会凹陷,头上有飞瀑,脚下有激流,上面有滴水,下边又湿滑,那声音、那气势,让我觉得很刺激。栖贤谷路险景美,如果有机会,推荐你也来走走看看,不知是否与我有同感。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了“云峰墅苑”宾馆,这是一个高达15层的大酒店,在这里可看到绵山的夜景,那真是绚丽多彩,宛若仙境,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啊!

第二天,我们从铁索岭上了山寻找“正果寺”。真的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真正感觉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终于“修成正果”,找到了“正果寺”。正果寺里有唐宋历代高僧坐化成真的包骨真身像十二尊,被考古学家誉为世界奇迹。寺里热心的老道把我抱起来,让我看见了那千年不化的白骨。

绵山风景区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魅力,带给我的是无穷的享受和震撼。

再见了绵山,我还会来看你的!

东元路学校五年级:729731219

我的暑假生活

<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 今年的暑假,我过得非常平淡,除了去外婆家玩,就是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是玩电脑。我没有像张智超那样去一些著名景点旅游,也没有像陈荣钰那样阅读许多书籍。我的暑假是快乐的,因为有一样东西一直陪伴着我,那个东西就是音乐。</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pt;"><o:p></o:p></span> <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25pt;"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刚开始放假的时候,我自学自练弹电子琴,像《青花瓷》、《小鸟小鸟》等,这就是我这个音乐暑假的开始。这个暑假我接触到了很多好听的歌,快乐的歌有《阳光宅男》、《稻香》、《乔克叔叔》等。伤心的歌曲有《我要的飞翔》、《狮子座》、《星空物语》</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ellip;&hellip;<o:p></o:p></font></span> <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25pt;"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这个暑假我最喜欢唱的歌就是《想唱就唱》:我的梦想,闪耀着彩色的光,张开翅膀,飞到想去的地方</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p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hellip;&hellip;</fon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这首歌唱出了我的心声,所以我特别喜欢这首歌。我对这首歌的理解是这样的一个爱唱歌的女孩,不管遇到了多少的困难,都努力克服很坚强。我想像那个女孩一样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pt;"><o:p></o:p></span> <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9.25pt;" class="MsoNormal"><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音乐老师说过:好的音乐能够把人带入到一个音乐的世界,伤心的音乐能够把人感动,快乐的音乐能把人带动起来。有人说过:&ldquo;音乐是人类的第二种语言。我深刻 的感觉到了这两句话的含义。音乐,可以让人的心情舒畅,也可以陶冶情操。一天中,我们离不开音乐:早晨,闹铃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水&ldquo;哗哗的声音。每一 个角落都有独特的声音。</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pt;"><o:p></o:p></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宋体;">这就是我的暑假,一个充满音乐的暑假。</span>

我的家乡——大美青海

我的家乡——大美青海我的家乡——大美青海青海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这里有著名的旅游景点青海湖,它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中还有青海的特产湟鱼,它一年才长一斤肉,如果它的重量有十斤那它就以满十岁了,而且它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们大家可要好好保护它哟!青海还有许多特产,昆仑玉已追随奥运会走向世界。枸杞能益气补血,人参果能收敛止血、生津止渴,还有那酸酸的自制酸奶,它洁白如玉、清凉可口,是消暑佳品……青海真美啊!欢迎大家来这里观光旅游。格尔木市站前路小学二年级(1)班:刘梓怡指导老师:沈玉萍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梁河

朋友,你来过我的家乡--梁河吗? 它可是远近闻名的“(葫芦丝艺术之乡) 如果没来过请听:

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与动物资源多种多样。境内森林覆盖率60%,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草山资源。阔叶林主要为百花木莲、红春、龙陵栲、红椎、西南桦、新樟、红果树、石楠杜鹃等。针叶林主要为思茅松,也是全县林木中面积最多的树种。其他还有杉木林、翠柏林、云南松林等。梁河竹类繁多,云南大梁河县位于美丽、神奇的地方――德宏州的东北部,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犹如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梁河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植被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山地矮林等。木本植物有96科608种,野生经济植物有55科101属400多种,草场植物109科503种,兽类22种,鸟类30多种,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7种,昆虫214种。

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西汉时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甸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立一个独立行政区。明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民国时期,土流并设,先后设置八撮县佐和梁河设治局,从元朝元26年(1289年)设军民总管府至1950年,南甸土司历史长达661年。1950年5月成立梁河县各民族行政委员会。1952年5 月成立梁河县各族人民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明代,南甸土司又成为云南西部著名的“三宣”之一,其势盛之时,属部直抵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幅员之广,为三宣冠”。南甸宣抚司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景点评审。历史上,梁河各民族互通语言文字,互通婚姻、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梁河灿烂的历史文化。

梁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由汉族、傣族、阿昌族、景颇、德昂、傈僳族、佤族、白族、回族等民族组成。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38411户,总人口161013人,其中农业人口143346人,非农业人口17667人。人口出生率9.79‰,死亡率5.15‰ 。自然增长率4.6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3406人,占总人口的33.17%。其中6个世居少数民族,即傣族35265人,占21.90%;阿昌族12708人,占7.89%;景颇族1843人,占1.14%;德昂族768人,占0.48%;傈僳族1211人,占0.75%;佤族734人,占0.46%;其它少数民族877人,占0.54%。梁河的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人口的43%。

梁河县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民风朴实。是一块无污染的净土。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日照充足,矿产配置较好,由于地方工业起步较晚,对各项资源尚未形成破坏。加之,梁县委、县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国内外商家到梁河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下大力气进行了与之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客观和主观上共同使梁河这颗西南明珠形成了一块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

南甸宣抚司位于梁河县城遮岛镇,始建于清朝咸丰元 年(1851年),经过三代土司建设,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历时84年。总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分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另有戏楼、小姐楼、厨房、经书房、监狱等建筑,共4个主院落,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有“层层院进入方通,幢幢署阁殿中殿”的傣族小故宫之称。1987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点。

梁河县是葫芦丝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葫芦丝是梁河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人民常用的一种舌簧乐器,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惟妙惟俏。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展示它的神奇魅力,多年来,梁河涌现出了一批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才,特别是“葫芦丝王子”哏德全先生,在当今中国乃至国际乐坛尽显风采。梁河葫芦丝文化已初具产业化雏形。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号召,梁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挖掘,着力打造“梁河葫芦朋友,你来过我的家乡--梁河吗? 它可是远近闻名的“(葫芦丝艺术之乡) 如果没来过请听:

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与动物资源多种多样。境内森林覆盖率60%,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草山资源。阔叶林主要为百花木莲、红春、龙陵栲、红椎、西南桦、新樟、红果树、石楠杜鹃等。针叶林主要为思茅松,也是全县林木中面积最多的树种。其他还有杉木林、翠柏林、云南松林等。梁河竹类繁多,云南大梁河县位于美丽、神奇的地方――德宏州的东北部,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犹如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梁河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植被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山地矮林等。木本植物有96科608种,野生经济植物有55科101属400多种,草场植物109科503种,兽类22种,鸟类30多种,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7种,昆虫214种。

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西汉时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甸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立一个独立行政区。明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民国时期,土流并设,先后设置八撮县佐和梁河设治局,从元朝元26年(1289年)设军民总管府至1950年,南甸土司历史长达661年。1950年5月成立梁河县各民族行政委员会。1952年5 月成立梁河县各族人民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明代,南甸土司又成为云南西部著名的“三宣”之一,其势盛之时,属部直抵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幅员之广,为三宣冠”。南甸宣抚司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景点评审。历史上,梁河各民族互通语言文字,互通婚姻、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梁河灿烂的历史文化。

梁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由汉族、傣族、阿昌族、景颇、德昂、傈僳族、佤族、白族、回族等民族组成。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38411户,总人口161013人,其中农业人口143346人,非农业人口17667人。人口出生率9.79‰,死亡率5.15‰ 。自然增长率4.6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3406人,占总人口的33.17%。其中6个世居少数民族,即傣族35265人,占21.90%;阿昌族12708人,占7.89%;景颇族1843人,占1.14%;德昂族768人,占0.48%;傈僳族1211人,占0.75%;佤族734人,占0.46%;其它少数民族877人,占0.54%。梁河的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人口的43%。

梁河县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民风朴实。是一块无污染的净土。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日照充足,矿产配置较好,由于地方工业起步较晚,对各项资源尚未形成破坏。加之,梁县委、县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国内外商家到梁河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下大力气进行了与之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客观和主观上共同使梁河这颗西南明珠形成了一块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

南甸宣抚司位于梁河县城遮岛镇,始建于清朝咸丰元 年(1851年),经过三代土司建设,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历时84年。总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分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另有戏楼、小姐楼、厨房、经书房、监狱等建筑,共4个主院落,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有“层层院进入方通,幢幢署阁殿中殿”的傣族小故宫之称。1987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点。

梁河县是葫芦丝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葫芦丝是梁河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人民常用的一种舌簧乐器,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惟妙惟俏。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展示它的神奇魅力,多年来,梁河涌现出了一批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才,特别是“葫芦丝王子”哏德全先生,在当今中国乃至国际乐坛尽显风采。梁河葫芦丝文化已初具产业化雏形。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号召,梁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挖掘,着力打造“梁河葫芦朋友,你来过我的家乡--梁河吗? 它可是远近闻名的“(葫芦丝艺术之乡) 如果没来过请听:

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与动物资源多种多样。境内森林覆盖率60%,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草山资源。阔叶林主要为百花木莲、红春、龙陵栲、红椎、西南桦、新樟、红果树、石楠杜鹃等。针叶林主要为思茅松,也是全县林木中面积最多的树种。其他还有杉木林、翠柏林、云南松林等。梁河竹类繁多,云南大梁河县位于美丽、神奇的地方――德宏州的东北部,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犹如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梁河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植被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山地矮林等。木本植物有96科608种,野生经济植物有55科101属400多种,草场植物109科503种,兽类22种,鸟类30多种,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7种,昆虫214种。

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西汉时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甸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立一个独立行政区。明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民国时期,土流并设,先后设置八撮县佐和梁河设治局,从元朝元26年(1289年)设军民总管府至1950年,南甸土司历史长达661年。1950年5月成立梁河县各民族行政委员会。1952年5 月成立梁河县各族人民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明代,南甸土司又成为云南西部著名的“三宣”之一,其势盛之时,属部直抵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幅员之广,为三宣冠”。南甸宣抚司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景点评审。历史上,梁河各民族互通语言文字,互通婚姻、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梁河灿烂的历史文化。

梁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由汉族、傣族、阿昌族、景颇、德昂、傈僳族、佤族、白族、回族等民族组成。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38411户,总人口161013人,其中农业人口143346人,非农业人口17667人。人口出生率9.79‰,死亡率5.15‰ 。自然增长率4.6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3406人,占总人口的33.17%。其中6个世居少数民族,即傣族35265人,占21.90%;阿昌族12708人,占7.89%;景颇族1843人,占1.14%;德昂族768人,占0.48%;傈僳族1211人,占0.75%;佤族734人,占0.46%;其它少数民族877人,占0.54%。梁河的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人口的43%。

梁河县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民风朴实。是一块无污染的净土。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日照充足,矿产配置较好,由于地方工业起步较晚,对各项资源尚未形成破坏。加之,梁县委、县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国内外商家到梁河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下大力气进行了与之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客观和主观上共同使梁河这颗西南明珠形成了一块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

南甸宣抚司位于梁河县城遮岛镇,始建于清朝咸丰元 年(1851年),经过三代土司建设,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历时84年。总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分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另有戏楼、小姐楼、厨房、经书房、监狱等建筑,共4个主院落,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有“层层院进入方通,幢幢署阁殿中殿”的傣族小故宫之称。1987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点。

梁河县是葫芦丝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葫芦丝是梁河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人民常用的一种舌簧乐器,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惟妙惟俏。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展示它的神奇魅力,多年来,梁河涌现出了一批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才,特别是“葫芦丝王子”哏德全先生,在当今中国乃至国际乐坛尽显风采。梁河葫芦丝文化已初具产业化雏形。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号召,梁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挖掘,着力打造“梁河葫芦朋友,你来过我的家乡--梁河吗? 它可是远近闻名的“(葫芦丝艺术之乡) 如果没来过请听:

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与动物资源多种多样。境内森林覆盖率60%,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草山资源。阔叶林主要为百花木莲、红春、龙陵栲、红椎、西南桦、新樟、红果树、石楠杜鹃等。针叶林主要为思茅松,也是全县林木中面积最多的树种。其他还有杉木林、翠柏林、云南松林等。梁河竹类繁多,云南大梁河县位于美丽、神奇的地方――德宏州的东北部,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犹如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梁河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植被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山地矮林等。木本植物有96科608种,野生经济植物有55科101属400多种,草场植物109科503种,兽类22种,鸟类30多种,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7种,昆虫214种。

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西汉时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甸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立一个独立行政区。明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民国时期,土流并设,先后设置八撮县佐和梁河设治局,从元朝元26年(1289年)设军民总管府至1950年,南甸土司历史长达661年。1950年5月成立梁河县各民族行政委员会。1952年5 月成立梁河县各族人民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明代,南甸土司又成为云南西部著名的“三宣”之一,其势盛之时,属部直抵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幅员之广,为三宣冠”。南甸宣抚司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景点评审。历史上,梁河各民族互通语言文字,互通婚姻、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梁河灿烂的历史文化。

梁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由汉族、傣族、阿昌族、景颇、德昂、傈僳族、佤族、白族、回族等民族组成。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38411户,总人口161013人,其中农业人口143346人,非农业人口17667人。人口出生率9.79‰,死亡率5.15‰ 。自然增长率4.6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3406人,占总人口的33.17%。其中6个世居少数民族,即傣族35265人,占21.90%;阿昌族12708人,占7.89%;景颇族1843人,占1.14%;德昂族768人,占0.48%;傈僳族1211人,占0.75%;佤族734人,占0.46%;其它少数民族877人,占0.54%。梁河的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人口的43%。

梁河县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民风朴实。是一块无污染的净土。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日照充足,矿产配置较好,由于地方工业起步较晚,对各项资源尚未形成破坏。加之,梁县委、县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国内外商家到梁河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下大力气进行了与之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客观和主观上共同使梁河这颗西南明珠形成了一块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

南甸宣抚司位于梁河县城遮岛镇,始建于清朝咸丰元 年(1851年),经过三代土司建设,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历时84年。总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分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另有戏楼、小姐楼、厨房、经书房、监狱等建筑,共4个主院落,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有“层层院进入方通,幢幢署阁殿中殿”的傣族小故宫之称。1987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点。

梁河县是葫芦丝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葫芦丝是梁河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人民常用的一种舌簧乐器,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惟妙惟俏。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展示它的神奇魅力,多年来,梁河涌现出了一批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才,特别是“葫芦丝王子”哏德全先生,在当今中国乃至国际乐坛尽显风采。梁河葫芦丝文化已初具产业化雏形。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号召,梁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挖掘,着力打造“梁河葫芦朋友,你来过我的家乡--梁河吗? 它可是远近闻名的“(葫芦丝艺术之乡) 如果没来过请听:

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与动物资源多种多样。境内森林覆盖率60%,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草山资源。阔叶林主要为百花木莲、红春、龙陵栲、红椎、西南桦、新樟、红果树、石楠杜鹃等。针叶林主要为思茅松,也是全县林木中面积最多的树种。其他还有杉木林、翠柏林、云南松林等。梁河竹类繁多,云南大梁河县位于美丽、神奇的地方――德宏州的东北部,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犹如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梁河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植被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山地矮林等。木本植物有96科608种,野生经济植物有55科101属400多种,草场植物109科503种,兽类22种,鸟类30多种,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7种,昆虫214种。

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西汉时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甸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立一个独立行政区。明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民国时期,土流并设,先后设置八撮县佐和梁河设治局,从元朝元26年(1289年)设军民总管府至1950年,南甸土司历史长达661年。1950年5月成立梁河县各民族行政委员会。1952年5 月成立梁河县各族人民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明代,南甸土司又成为云南西部著名的“三宣”之一,其势盛之时,属部直抵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幅员之广,为三宣冠”。南甸宣抚司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景点评审。历史上,梁河各民族互通语言文字,互通婚姻、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梁河灿烂的历史文化。

梁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由汉族、傣族、阿昌族、景颇、德昂、傈僳族、佤族、白族、回族等民族组成。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38411户,总人口161013人,其中农业人口143346人,非农业人口17667人。人口出生率9.79‰,死亡率5.15‰ 。自然增长率4.6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3406人,占总人口的33.17%。其中6个世居少数民族,即傣族35265人,占21.90%;阿昌族12708人,占7.89%;景颇族1843人,占1.14%;德昂族768人,占0.48%;傈僳族1211人,占0.75%;佤族734人,占0.46%;其它少数民族877人,占0.54%。梁河的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人口的43%。

梁河县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民风朴实。是一块无污染的净土。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日照充足,矿产配置较好,由于地方工业起步较晚,对各项资源尚未形成破坏。加之,梁县委、县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国内外商家到梁河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下大力气进行了与之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客观和主观上共同使梁河这颗西南明珠形成了一块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

南甸宣抚司位于梁河县城遮岛镇,始建于清朝咸丰元 年(1851年),经过三代土司建设,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历时84年。总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分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另有戏楼、小姐楼、厨房、经书房、监狱等建筑,共4个主院落,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有“层层院进入方通,幢幢署阁殿中殿”的傣族小故宫之称。1987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点。

梁河县是葫芦丝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葫芦丝是梁河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人民常用的一种舌簧乐器,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惟妙惟俏。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展示它的神奇魅力,多年来,梁河涌现出了一批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才,特别是“葫芦丝王子”哏德全先生,在当今中国乃至国际乐坛尽显风采。梁河葫芦丝文化已初具产业化雏形。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号召,梁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挖掘,着力打造“梁河葫芦朋友,你来过我的家乡--梁河吗? 它可是远近闻名的“(葫芦丝艺术之乡) 如果没来过请听:

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与动物资源多种多样。境内森林覆盖率60%,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草山资源。阔叶林主要为百花木莲、红春、龙陵栲、红椎、西南桦、新樟、红果树、石楠杜鹃等。针叶林主要为思茅松,也是全县林木中面积最多的树种。其他还有杉木林、翠柏林、云南松林等。梁河竹类繁多,云南大梁河县位于美丽、神奇的地方――德宏州的东北部,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犹如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梁河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植被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山地矮林等。木本植物有96科608种,野生经济植物有55科101属400多种,草场植物109科503种,兽类22种,鸟类30多种,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7种,昆虫214种。

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西汉时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甸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立一个独立行政区。明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民国时期,土流并设,先后设置八撮县佐和梁河设治局,从元朝元26年(1289年)设军民总管府至1950年,南甸土司历史长达661年。1950年5月成立梁河县各民族行政委员会。1952年5 月成立梁河县各族人民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明代,南甸土司又成为云南西部著名的“三宣”之一,其势盛之时,属部直抵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幅员之广,为三宣冠”。南甸宣抚司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景点评审。历史上,梁河各民族互通语言文字,互通婚姻、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梁河灿烂的历史文化。

梁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由汉族、傣族、阿昌族、景颇、德昂、傈僳族、佤族、白族、回族等民族组成。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38411户,总人口161013人,其中农业人口143346人,非农业人口17667人。人口出生率9.79‰,死亡率5.15‰ 。自然增长率4.6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3406人,占总人口的33.17%。其中6个世居少数民族,即傣族35265人,占21.90%;阿昌族12708人,占7.89%;景颇族1843人,占1.14%;德昂族768人,占0.48%;傈僳族1211人,占0.75%;佤族734人,占0.46%;其它少数民族877人,占0.54%。梁河的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人口的43%。

梁河县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民风朴实。是一块无污染的净土。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日照充足,矿产配置较好,由于地方工业起步较晚,对各项资源尚未形成破坏。加之,梁县委、县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国内外商家到梁河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下大力气进行了与之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客观和主观上共同使梁河这颗西南明珠形成了一块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

南甸宣抚司位于梁河县城遮岛镇,始建于清朝咸丰元 年(1851年),经过三代土司建设,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历时84年。总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分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另有戏楼、小姐楼、厨房、经书房、监狱等建筑,共4个主院落,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有“层层院进入方通,幢幢署阁殿中殿”的傣族小故宫之称。1987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点。

梁河县是葫芦丝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葫芦丝是梁河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人民常用的一种舌簧乐器,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惟妙惟俏。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展示它的神奇魅力,多年来,梁河涌现出了一批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才,特别是“葫芦丝王子”哏德全先生,在当今中国乃至国际乐坛尽显风采。梁河葫芦丝文化已初具产业化雏形。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号召,梁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挖掘,着力打造“梁河葫芦朋友,你来过我的家乡--梁河吗? 它可是远近闻名的“(葫芦丝艺术之乡) 如果没来过请听:

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植被与动物资源多种多样。境内森林覆盖率60%,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草山资源。阔叶林主要为百花木莲、红春、龙陵栲、红椎、西南桦、新樟、红果树、石楠杜鹃等。针叶林主要为思茅松,也是全县林木中面积最多的树种。其他还有杉木林、翠柏林、云南松林等。梁河竹类繁多,云南大梁河县位于美丽、神奇的地方――德宏州的东北部,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犹如一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

梁河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植被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山地矮林等。木本植物有96科608种,野生经济植物有55科101属400多种,草场植物109科503种,兽类22种,鸟类30多种,爬行动物10多种,鱼类17种,昆虫214种。

梁河,古名南宋,又名南甸,傣名勐底。西汉时属益州不韦县。东汉时属永昌郡哀牢县。从元置南甸军民总管府起,开始成立一个独立行政区。明设南甸宣抚司。清袭明制,民国时期,土流并设,先后设置八撮县佐和梁河设治局,从元朝元26年(1289年)设军民总管府至1950年,南甸土司历史长达661年。1950年5月成立梁河县各民族行政委员会。1952年5 月成立梁河县各族人民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员公署。1956年改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梁河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年以前就是中国“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明代,南甸土司又成为云南西部著名的“三宣”之一,其势盛之时,属部直抵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幅员之广,为三宣冠”。南甸宣抚司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旅游局AAAA景点评审。历史上,梁河各民族互通语言文字,互通婚姻、互相学习,共同创造梁河灿烂的历史文化。

梁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由汉族、傣族、阿昌族、景颇、德昂、傈僳族、佤族、白族、回族等民族组成。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38411户,总人口161013人,其中农业人口143346人,非农业人口17667人。人口出生率9.79‰,死亡率5.15‰ 。自然增长率4.6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53406人,占总人口的33.17%。其中6个世居少数民族,即傣族35265人,占21.90%;阿昌族12708人,占7.89%;景颇族1843人,占1.14%;德昂族768人,占0.48%;傈僳族1211人,占0.75%;佤族734人,占0.46%;其它少数民族877人,占0.54%。梁河的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人口的43%。

梁河县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民风朴实。是一块无污染的净土。梁河县自然资源丰富,水、热、日照充足,矿产配置较好,由于地方工业起步较晚,对各项资源尚未形成破坏。加之,梁县委、县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近几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鼓励国内外商家到梁河投资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下大力气进行了与之配套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在客观和主观上共同使梁河这颗西南明珠形成了一块充满无限商机的热土。

南甸宣抚司位于梁河县城遮岛镇,始建于清朝咸丰元 年(1851年),经过三代土司建设,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历时84年。总占地面积10625平方米,建筑面积7780平方米。分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另有戏楼、小姐楼、厨房、经书房、监狱等建筑,共4个主院落,10个旁院落,47幢149间房。有“层层院进入方通,幢幢署阁殿中殿”的傣族小故宫之称。1987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点。

梁河县是葫芦丝文化的发祥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葫芦丝是梁河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人民常用的一种舌簧乐器,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惟妙惟俏。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中展示它的神奇魅力,多年来,梁河涌现出了一批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才,特别是“葫芦丝王子”哏德全先生,在当今中国乃至国际乐坛尽显风采。梁河葫芦丝文化已初具产业化雏形。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号召,梁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挖掘,着力打造“梁河葫芦

丰都斥资2.3亿包装鬼城 造世界最大阎罗王

编者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鬼文化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

而作为古文化的代表,重庆市的丰都县几千年来保留了许多这方面的历史古迹。近些年来,随着长江沿线旅游的兴盛,丰都县对这些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那么这些扩建的景点都是什么样的呢?斥资2.3亿元包装鬼城,这到底是“鬼文化”还是“鬼把戏”呢?

斥资2.3亿元,全新规划包装鬼城,明年游客可夜游体验恐怖刺激

日前,丰都县正斥资2.3亿元对鬼城进行全新规划包装。明年八月鬼节以后,你若到鬼城游玩,不但可夜 游鬼城,见识世界上最大的阎罗王,还可进入“鬼城迷宫”体验“地狱酷刑”,进浮沉街体验“生死轮回”等异类文化刺激。

“玉皇大帝”变“阎罗王”

丰都鬼城天堂山上的现代“玉皇大帝”写意雕像,经过外部装饰后,很快就会变为世界上最大的“阎罗王”坐像。

据丰都县北城区管委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孙继良介绍,此次新鬼城重建计划分成六重格局,名山、天堂山、双桂山组成品字形风景区。三山交汇处的小型内湖将参照古迹,建成“北冥”、“黄泉”、“逍遥谷”。现“鬼国神宫”游乐项变为“阎罗宫城”,名山的身份则是终极审判之鬼国朝庭,其意正符合中国传统都城格局。

“九宫十八庙”下藏“地狱”

丰都现已在名山、天堂山、双桂山下方江边建了一条长约3公里的长堤。该长堤名灵堤,是根据丰都“九龙捧圣”的著名传说精心打造而成。远望灵堤是首向名山的飞龙,近看则是满目历代鬼魂。

灵堤围出的0.9平方公里土地上,丰都历史上特有的“庙城”将在此再现,其建筑几乎全是“九宫十八庙”格局布阵的庙宇,中间有“金、木、水、火、土”五座景观楼相衬。此地以后将是一个不夜城,丰都民俗文化、名小吃等将全部在此亮相。

“九宫十八庙”地下是“鬼城地狱”,如同迷宫一般,挖心、剖腹,鬼哭狼嚎,样样俱全。

大连之行

我一直渴望看大海,今年爸爸打算带我去秦皇岛--北戴河旅游,刚好爸爸的公司组织去大连旅游,大连也是海边城市呀,所以爸爸也给我报上名了。

去的那一天,我们是晚上出发的,我兴奋的睡不着觉,终于在午夜0点左右,我才躺在爸爸的腿上睡着了。经过一夜的颠簸,第二天中午,我们终于到达了美丽的海边城市--大连!听说大连的空气非常清新,可我们正好赶上雷阵雨,真扫兴。

我们第一个景点是圣亚海洋馆,海洋馆真大呀,导游阿姨告诉我们,海洋馆的水,都是和大海融为一体的,我们看到了海狮,珊瑚,企鹅,北极熊,北极狼......这些动物可真可爱,我还发现一个小知识:企鹅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我拿着红雨伞,在玻璃上衣晃动,企鹅也就和我的雨伞一起游来游去,小小的企鹅,原来和牛喜欢一样等颜色呀!

第二个景点是东海公园,导游阿姨说,这个公园有个怪坡,我想,这个怪坡一定非常奇怪!进去以后,我们坐着电瓶车来到了怪坡,它的怪就怪在上坡不用加油,下坡必须加油,司机叔叔在怪坡的坡底,熄灭了火,让我们亲自体验了一下,果然电瓶车自己从坡地爬向坡顶,太神奇了!回家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中国还有几个地方有这种怪坡。

第三天,我终于见到大海了,那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澜壮阔,海浪一浪接一浪,撞击到岸边的礁石上,我想到了一阙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我们坐着快艇,在快艇上,那雪花一样的浪花非常高,我们的快艇顶着浪向前奔去,浪花撞击到快艇发出“砰砰”的声音。我们来到了一个岛上,因为水太凉了,我游泳的愿望泡汤了,有些遗憾。不过,我还是非常高兴,因为我第一次看见大海,我穿着泳衣,长在浪花里,还和大海照了一张合影,算作和大海的一次亲近吧!

回来的时候,我们是坐轮船回来的,轮船非常的大,行驶的时候,顶着大浪,船翘一翘的。在船上吃完晚餐,我和爸爸一起去甲板上,有很多的海鸥在盘旋,我们走多远,他们一直跟着我们,我马上去拿了一块面包,一小块一小块的给海鸥喂起食物来了。海鸥真像漫画里的一样像一个个小对号!

我次旅行我非常开心!

看王安石旅游

{注:本文发在本人不用的大号“ps:装爱你”上,非转载,非抄袭}

本文转自我们老师的空间,经本人同意,发上来给大家看看~~~有什么建议,我会向他本人转告~~

文章背景:

高三复习到了文言文阶段,正在带领学生回顾必修1—5的古文。目的是立足课本,了解记忆常见的文言文知识。但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古人文章文化底蕴深厚,可读性强,哲理深刻。如果能加以扩展,定能成为作为的好素材。于是结合《游褒禅山记》,我自己写了一篇读书心得。

这篇心得写得很仓促,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没有讲完。比如说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为首的北宋守旧派的阻扰是不无关系的,可没有想到的是,连王安石鼎鼎大名的学生 苏轼,居然也不理解他的变法。这样的变法岂不太可悲了?

历史上苏轼曾因反对当朝宰相王安石老师的变法而遭谪贬,境况悲惨。而王安石本人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为了推行变法,他被迫两次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市),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忧郁死在南京。真不想说这是报应,至少在我们今人眼里看来,伟大的苏轼的遭遇太值得我们同情了,于是,跟苏轼作对的都成了我们的敌人。可我们再一次拜读《游褒禅山记》,难道你会不为这位悲情英雄而落泪吗?

仓促写就,多有错漏,望批评指正。

看王安石旅游

旅游对我们而言应是件快乐的事情,走走逛逛,吃吃喝喝,是日常枯燥的解脱,亦是小康生活的象征。每次旅归,总也免不了要冲洗很多相片,逢遇亲朋故友,又要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的见闻。旅游是多么快乐啊,北宋宰相王安石也曾经过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可他的旅行并不快乐,那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公元一0五四年,三十四岁的王安石时任舒州(安徽潜山)通判。宋仁宗至和元年七月的这一天,日常忙于公务的王安石休公假,便约了两个胞弟和另两个好朋友一同去褒禅山旅游休闲。

民谚有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褒禅山井多,是因其泉多,有名的有袭女泉、白龟泉。褒禅泉水清洌,终年不竭,是因其有洞穴守然,龙洞、罗汉洞等,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是赫赫有名的喀斯特奇观。于是此次游褒禅,就不能不去洞穴探险了。

一到达目的地,几个好朋友不是先忙着买门票,而是开始较起劲来。有朋友说终于来到褒禅山了,王安石微微一笑说:“你错了,此山名为华山。”

“华山?可旅行手册上明明说是褒禅山嘛!”一个朋友辩解到。

“那是因为名字后来更改了。”王安石见大家一脸疑惑,便继续解释,“此山原名为华山,后来因为唐朝高僧慧褒最早筑庐定居于此山脚下,最后又埋葬于此,才更名为‘褒禅山’。”见众人仍有些将信将疑,王安石便指着慧空禅院说:“你们看,这慧空禅院其实就是当年慧褒和尚的坟茔啊!”众人此时皆流露出对王安石的敬佩之情。

这件小事我觉得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安石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风情人物都是了如指掌的。作为地方官,展开实践深入了解民生应是最起码的职责,唯有了解方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方能有所作为。王安石对一座山名字来由的小掌故都了解得如此清楚,对地方政事有多么了解就可见一斑了。反观我们今天的某些父母官,工作就是开会,大会常有小会不断,整日文山会海的,从不搞实践调查,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样若能治理好地方那就真是见鬼了。

一行五人稍作休整后,开始向褒禅山最著名的景点华山洞进发了。

华山洞瑰怪奇特果然名不虚传,只在洞口,就能看见清澈的泉水从侧边流淌出来,清新怡人,令人神往。这个地方是前洞,地势平坦,来游玩和题字的人很多。但生性不畏艰险抱负远大的王安石岂会愿意停留在这俗气的前洞,于是,向更深的地方探险便成了众人的更高目标。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风光固然是好,但又因其险,要想看风景就要冒着危险,付出代价。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有所犹豫,在我们常人眼中看来应该也是正常的。小到看风景,没有必要冒着危险去看一眼什么风景,万一真有什么闪失岂不成了千古恨?大到理想愿望,也不是一定非得豁出命去实践吧?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但常人这样的心思在王安石那却是不被接受的。

一行五人点着火把向华山洞的更深处进发了。这洞是越往前越难{注:本文发在本人不用的大号“ps:装爱你”上,非转载,非抄袭}

本文转自我们老师的空间,经本人同意,发上来给大家看看~~~有什么建议,我会向他本人转告~~

文章背景:

高三复习到了文言文阶段,正在带领学生回顾必修1—5的古文。目的是立足课本,了解记忆常见的文言文知识。但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古人文章文化底蕴深厚,可读性强,哲理深刻。如果能加以扩展,定能成为作为的好素材。于是结合《游褒禅山记》,我自己写了一篇读书心得。

这篇心得写得很仓促,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没有讲完。比如说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为首的北宋守旧派的阻扰是不无关系的,可没有想到的是,连王安石鼎鼎大名的学生 苏轼,居然也不理解他的变法。这样的变法岂不太可悲了?

历史上苏轼曾因反对当朝宰相王安石老师的变法而遭谪贬,境况悲惨。而王安石本人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为了推行变法,他被迫两次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市),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忧郁死在南京。真不想说这是报应,至少在我们今人眼里看来,伟大的苏轼的遭遇太值得我们同情了,于是,跟苏轼作对的都成了我们的敌人。可我们再一次拜读《游褒禅山记》,难道你会不为这位悲情英雄而落泪吗?

仓促写就,多有错漏,望批评指正。

看王安石旅游

旅游对我们而言应是件快乐的事情,走走逛逛,吃吃喝喝,是日常枯燥的解脱,亦是小康生活的象征。每次旅归,总也免不了要冲洗很多相片,逢遇亲朋故友,又要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的见闻。旅游是多么快乐啊,北宋宰相王安石也曾经过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可他的旅行并不快乐,那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公元一0五四年,三十四岁的王安石时任舒州(安徽潜山)通判。宋仁宗至和元年七月的这一天,日常忙于公务的王安石休公假,便约了两个胞弟和另两个好朋友一同去褒禅山旅游休闲。

民谚有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褒禅山井多,是因其泉多,有名的有袭女泉、白龟泉。褒禅泉水清洌,终年不竭,是因其有洞穴守然,龙洞、罗汉洞等,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是赫赫有名的喀斯特奇观。于是此次游褒禅,就不能不去洞穴探险了。

一到达目的地,几个好朋友不是先忙着买门票,而是开始较起劲来。有朋友说终于来到褒禅山了,王安石微微一笑说:“你错了,此山名为华山。”

“华山?可旅行手册上明明说是褒禅山嘛!”一个朋友辩解到。

“那是因为名字后来更改了。”王安石见大家一脸疑惑,便继续解释,“此山原名为华山,后来因为唐朝高僧慧褒最早筑庐定居于此山脚下,最后又埋葬于此,才更名为‘褒禅山’。”见众人仍有些将信将疑,王安石便指着慧空禅院说:“你们看,这慧空禅院其实就是当年慧褒和尚的坟茔啊!”众人此时皆流露出对王安石的敬佩之情。

这件小事我觉得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安石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风情人物都是了如指掌的。作为地方官,展开实践深入了解民生应是最起码的职责,唯有了解方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方能有所作为。王安石对一座山名字来由的小掌故都了解得如此清楚,对地方政事有多么了解就可见一斑了。反观我们今天的某些父母官,工作就是开会,大会常有小会不断,整日文山会海的,从不搞实践调查,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样若能治理好地方那就真是见鬼了。

一行五人稍作休整后,开始向褒禅山最著名的景点华山洞进发了。

华山洞瑰怪奇特果然名不虚传,只在洞口,就能看见清澈的泉水从侧边流淌出来,清新怡人,令人神往。这个地方是前洞,地势平坦,来游玩和题字的人很多。但生性不畏艰险抱负远大的王安石岂会愿意停留在这俗气的前洞,于是,向更深的地方探险便成了众人的更高目标。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风光固然是好,但又因其险,要想看风景就要冒着危险,付出代价。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有所犹豫,在我们常人眼中看来应该也是正常的。小到看风景,没有必要冒着危险去看一眼什么风景,万一真有什么闪失岂不成了千古恨?大到理想愿望,也不是一定非得豁出命去实践吧?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但常人这样的心思在王安石那却是不被接受的。

一行五人点着火把向华山洞的更深处进发了。这洞是越往前越难{注:本文发在本人不用的大号“ps:装爱你”上,非转载,非抄袭}

本文转自我们老师的空间,经本人同意,发上来给大家看看~~~有什么建议,我会向他本人转告~~

文章背景:

高三复习到了文言文阶段,正在带领学生回顾必修1—5的古文。目的是立足课本,了解记忆常见的文言文知识。但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古人文章文化底蕴深厚,可读性强,哲理深刻。如果能加以扩展,定能成为作为的好素材。于是结合《游褒禅山记》,我自己写了一篇读书心得。

这篇心得写得很仓促,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没有讲完。比如说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为首的北宋守旧派的阻扰是不无关系的,可没有想到的是,连王安石鼎鼎大名的学生 苏轼,居然也不理解他的变法。这样的变法岂不太可悲了?

历史上苏轼曾因反对当朝宰相王安石老师的变法而遭谪贬,境况悲惨。而王安石本人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为了推行变法,他被迫两次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市),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忧郁死在南京。真不想说这是报应,至少在我们今人眼里看来,伟大的苏轼的遭遇太值得我们同情了,于是,跟苏轼作对的都成了我们的敌人。可我们再一次拜读《游褒禅山记》,难道你会不为这位悲情英雄而落泪吗?

仓促写就,多有错漏,望批评指正。

看王安石旅游

旅游对我们而言应是件快乐的事情,走走逛逛,吃吃喝喝,是日常枯燥的解脱,亦是小康生活的象征。每次旅归,总也免不了要冲洗很多相片,逢遇亲朋故友,又要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的见闻。旅游是多么快乐啊,北宋宰相王安石也曾经过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可他的旅行并不快乐,那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公元一0五四年,三十四岁的王安石时任舒州(安徽潜山)通判。宋仁宗至和元年七月的这一天,日常忙于公务的王安石休公假,便约了两个胞弟和另两个好朋友一同去褒禅山旅游休闲。

民谚有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褒禅山井多,是因其泉多,有名的有袭女泉、白龟泉。褒禅泉水清洌,终年不竭,是因其有洞穴守然,龙洞、罗汉洞等,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是赫赫有名的喀斯特奇观。于是此次游褒禅,就不能不去洞穴探险了。

一到达目的地,几个好朋友不是先忙着买门票,而是开始较起劲来。有朋友说终于来到褒禅山了,王安石微微一笑说:“你错了,此山名为华山。”

“华山?可旅行手册上明明说是褒禅山嘛!”一个朋友辩解到。

“那是因为名字后来更改了。”王安石见大家一脸疑惑,便继续解释,“此山原名为华山,后来因为唐朝高僧慧褒最早筑庐定居于此山脚下,最后又埋葬于此,才更名为‘褒禅山’。”见众人仍有些将信将疑,王安石便指着慧空禅院说:“你们看,这慧空禅院其实就是当年慧褒和尚的坟茔啊!”众人此时皆流露出对王安石的敬佩之情。

这件小事我觉得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安石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风情人物都是了如指掌的。作为地方官,展开实践深入了解民生应是最起码的职责,唯有了解方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方能有所作为。王安石对一座山名字来由的小掌故都了解得如此清楚,对地方政事有多么了解就可见一斑了。反观我们今天的某些父母官,工作就是开会,大会常有小会不断,整日文山会海的,从不搞实践调查,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样若能治理好地方那就真是见鬼了。

一行五人稍作休整后,开始向褒禅山最著名的景点华山洞进发了。

华山洞瑰怪奇特果然名不虚传,只在洞口,就能看见清澈的泉水从侧边流淌出来,清新怡人,令人神往。这个地方是前洞,地势平坦,来游玩和题字的人很多。但生性不畏艰险抱负远大的王安石岂会愿意停留在这俗气的前洞,于是,向更深的地方探险便成了众人的更高目标。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风光固然是好,但又因其险,要想看风景就要冒着危险,付出代价。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有所犹豫,在我们常人眼中看来应该也是正常的。小到看风景,没有必要冒着危险去看一眼什么风景,万一真有什么闪失岂不成了千古恨?大到理想愿望,也不是一定非得豁出命去实践吧?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但常人这样的心思在王安石那却是不被接受的。

一行五人点着火把向华山洞的更深处进发了。这洞是越往前越难{注:本文发在本人不用的大号“ps:装爱你”上,非转载,非抄袭}

本文转自我们老师的空间,经本人同意,发上来给大家看看~~~有什么建议,我会向他本人转告~~

文章背景:

高三复习到了文言文阶段,正在带领学生回顾必修1—5的古文。目的是立足课本,了解记忆常见的文言文知识。但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古人文章文化底蕴深厚,可读性强,哲理深刻。如果能加以扩展,定能成为作为的好素材。于是结合《游褒禅山记》,我自己写了一篇读书心得。

这篇心得写得很仓促,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没有讲完。比如说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为首的北宋守旧派的阻扰是不无关系的,可没有想到的是,连王安石鼎鼎大名的学生 苏轼,居然也不理解他的变法。这样的变法岂不太可悲了?

历史上苏轼曾因反对当朝宰相王安石老师的变法而遭谪贬,境况悲惨。而王安石本人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为了推行变法,他被迫两次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市),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忧郁死在南京。真不想说这是报应,至少在我们今人眼里看来,伟大的苏轼的遭遇太值得我们同情了,于是,跟苏轼作对的都成了我们的敌人。可我们再一次拜读《游褒禅山记》,难道你会不为这位悲情英雄而落泪吗?

仓促写就,多有错漏,望批评指正。

看王安石旅游

旅游对我们而言应是件快乐的事情,走走逛逛,吃吃喝喝,是日常枯燥的解脱,亦是小康生活的象征。每次旅归,总也免不了要冲洗很多相片,逢遇亲朋故友,又要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的见闻。旅游是多么快乐啊,北宋宰相王安石也曾经过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可他的旅行并不快乐,那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公元一0五四年,三十四岁的王安石时任舒州(安徽潜山)通判。宋仁宗至和元年七月的这一天,日常忙于公务的王安石休公假,便约了两个胞弟和另两个好朋友一同去褒禅山旅游休闲。

民谚有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褒禅山井多,是因其泉多,有名的有袭女泉、白龟泉。褒禅泉水清洌,终年不竭,是因其有洞穴守然,龙洞、罗汉洞等,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是赫赫有名的喀斯特奇观。于是此次游褒禅,就不能不去洞穴探险了。

一到达目的地,几个好朋友不是先忙着买门票,而是开始较起劲来。有朋友说终于来到褒禅山了,王安石微微一笑说:“你错了,此山名为华山。”

“华山?可旅行手册上明明说是褒禅山嘛!”一个朋友辩解到。

“那是因为名字后来更改了。”王安石见大家一脸疑惑,便继续解释,“此山原名为华山,后来因为唐朝高僧慧褒最早筑庐定居于此山脚下,最后又埋葬于此,才更名为‘褒禅山’。”见众人仍有些将信将疑,王安石便指着慧空禅院说:“你们看,这慧空禅院其实就是当年慧褒和尚的坟茔啊!”众人此时皆流露出对王安石的敬佩之情。

这件小事我觉得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安石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风情人物都是了如指掌的。作为地方官,展开实践深入了解民生应是最起码的职责,唯有了解方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方能有所作为。王安石对一座山名字来由的小掌故都了解得如此清楚,对地方政事有多么了解就可见一斑了。反观我们今天的某些父母官,工作就是开会,大会常有小会不断,整日文山会海的,从不搞实践调查,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样若能治理好地方那就真是见鬼了。

一行五人稍作休整后,开始向褒禅山最著名的景点华山洞进发了。

华山洞瑰怪奇特果然名不虚传,只在洞口,就能看见清澈的泉水从侧边流淌出来,清新怡人,令人神往。这个地方是前洞,地势平坦,来游玩和题字的人很多。但生性不畏艰险抱负远大的王安石岂会愿意停留在这俗气的前洞,于是,向更深的地方探险便成了众人的更高目标。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风光固然是好,但又因其险,要想看风景就要冒着危险,付出代价。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有所犹豫,在我们常人眼中看来应该也是正常的。小到看风景,没有必要冒着危险去看一眼什么风景,万一真有什么闪失岂不成了千古恨?大到理想愿望,也不是一定非得豁出命去实践吧?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但常人这样的心思在王安石那却是不被接受的。

一行五人点着火把向华山洞的更深处进发了。这洞是越往前越难{注:本文发在本人不用的大号“ps:装爱你”上,非转载,非抄袭}

本文转自我们老师的空间,经本人同意,发上来给大家看看~~~有什么建议,我会向他本人转告~~

文章背景:

高三复习到了文言文阶段,正在带领学生回顾必修1—5的古文。目的是立足课本,了解记忆常见的文言文知识。但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古人文章文化底蕴深厚,可读性强,哲理深刻。如果能加以扩展,定能成为作为的好素材。于是结合《游褒禅山记》,我自己写了一篇读书心得。

这篇心得写得很仓促,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没有讲完。比如说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为首的北宋守旧派的阻扰是不无关系的,可没有想到的是,连王安石鼎鼎大名的学生 苏轼,居然也不理解他的变法。这样的变法岂不太可悲了?

历史上苏轼曾因反对当朝宰相王安石老师的变法而遭谪贬,境况悲惨。而王安石本人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为了推行变法,他被迫两次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市),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忧郁死在南京。真不想说这是报应,至少在我们今人眼里看来,伟大的苏轼的遭遇太值得我们同情了,于是,跟苏轼作对的都成了我们的敌人。可我们再一次拜读《游褒禅山记》,难道你会不为这位悲情英雄而落泪吗?

仓促写就,多有错漏,望批评指正。

看王安石旅游

旅游对我们而言应是件快乐的事情,走走逛逛,吃吃喝喝,是日常枯燥的解脱,亦是小康生活的象征。每次旅归,总也免不了要冲洗很多相片,逢遇亲朋故友,又要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的见闻。旅游是多么快乐啊,北宋宰相王安石也曾经过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可他的旅行并不快乐,那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公元一0五四年,三十四岁的王安石时任舒州(安徽潜山)通判。宋仁宗至和元年七月的这一天,日常忙于公务的王安石休公假,便约了两个胞弟和另两个好朋友一同去褒禅山旅游休闲。

民谚有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褒禅山井多,是因其泉多,有名的有袭女泉、白龟泉。褒禅泉水清洌,终年不竭,是因其有洞穴守然,龙洞、罗汉洞等,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是赫赫有名的喀斯特奇观。于是此次游褒禅,就不能不去洞穴探险了。

一到达目的地,几个好朋友不是先忙着买门票,而是开始较起劲来。有朋友说终于来到褒禅山了,王安石微微一笑说:“你错了,此山名为华山。”

“华山?可旅行手册上明明说是褒禅山嘛!”一个朋友辩解到。

“那是因为名字后来更改了。”王安石见大家一脸疑惑,便继续解释,“此山原名为华山,后来因为唐朝高僧慧褒最早筑庐定居于此山脚下,最后又埋葬于此,才更名为‘褒禅山’。”见众人仍有些将信将疑,王安石便指着慧空禅院说:“你们看,这慧空禅院其实就是当年慧褒和尚的坟茔啊!”众人此时皆流露出对王安石的敬佩之情。

这件小事我觉得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安石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风情人物都是了如指掌的。作为地方官,展开实践深入了解民生应是最起码的职责,唯有了解方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方能有所作为。王安石对一座山名字来由的小掌故都了解得如此清楚,对地方政事有多么了解就可见一斑了。反观我们今天的某些父母官,工作就是开会,大会常有小会不断,整日文山会海的,从不搞实践调查,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样若能治理好地方那就真是见鬼了。

一行五人稍作休整后,开始向褒禅山最著名的景点华山洞进发了。

华山洞瑰怪奇特果然名不虚传,只在洞口,就能看见清澈的泉水从侧边流淌出来,清新怡人,令人神往。这个地方是前洞,地势平坦,来游玩和题字的人很多。但生性不畏艰险抱负远大的王安石岂会愿意停留在这俗气的前洞,于是,向更深的地方探险便成了众人的更高目标。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风光固然是好,但又因其险,要想看风景就要冒着危险,付出代价。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有所犹豫,在我们常人眼中看来应该也是正常的。小到看风景,没有必要冒着危险去看一眼什么风景,万一真有什么闪失岂不成了千古恨?大到理想愿望,也不是一定非得豁出命去实践吧?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但常人这样的心思在王安石那却是不被接受的。

一行五人点着火把向华山洞的更深处进发了。这洞是越往前越难{注:本文发在本人不用的大号“ps:装爱你”上,非转载,非抄袭}

本文转自我们老师的空间,经本人同意,发上来给大家看看~~~有什么建议,我会向他本人转告~~

文章背景:

高三复习到了文言文阶段,正在带领学生回顾必修1—5的古文。目的是立足课本,了解记忆常见的文言文知识。但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古人文章文化底蕴深厚,可读性强,哲理深刻。如果能加以扩展,定能成为作为的好素材。于是结合《游褒禅山记》,我自己写了一篇读书心得。

这篇心得写得很仓促,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没有讲完。比如说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为首的北宋守旧派的阻扰是不无关系的,可没有想到的是,连王安石鼎鼎大名的学生 苏轼,居然也不理解他的变法。这样的变法岂不太可悲了?

历史上苏轼曾因反对当朝宰相王安石老师的变法而遭谪贬,境况悲惨。而王安石本人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为了推行变法,他被迫两次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市),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忧郁死在南京。真不想说这是报应,至少在我们今人眼里看来,伟大的苏轼的遭遇太值得我们同情了,于是,跟苏轼作对的都成了我们的敌人。可我们再一次拜读《游褒禅山记》,难道你会不为这位悲情英雄而落泪吗?

仓促写就,多有错漏,望批评指正。

看王安石旅游

旅游对我们而言应是件快乐的事情,走走逛逛,吃吃喝喝,是日常枯燥的解脱,亦是小康生活的象征。每次旅归,总也免不了要冲洗很多相片,逢遇亲朋故友,又要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的见闻。旅游是多么快乐啊,北宋宰相王安石也曾经过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可他的旅行并不快乐,那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公元一0五四年,三十四岁的王安石时任舒州(安徽潜山)通判。宋仁宗至和元年七月的这一天,日常忙于公务的王安石休公假,便约了两个胞弟和另两个好朋友一同去褒禅山旅游休闲。

民谚有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褒禅山井多,是因其泉多,有名的有袭女泉、白龟泉。褒禅泉水清洌,终年不竭,是因其有洞穴守然,龙洞、罗汉洞等,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是赫赫有名的喀斯特奇观。于是此次游褒禅,就不能不去洞穴探险了。

一到达目的地,几个好朋友不是先忙着买门票,而是开始较起劲来。有朋友说终于来到褒禅山了,王安石微微一笑说:“你错了,此山名为华山。”

“华山?可旅行手册上明明说是褒禅山嘛!”一个朋友辩解到。

“那是因为名字后来更改了。”王安石见大家一脸疑惑,便继续解释,“此山原名为华山,后来因为唐朝高僧慧褒最早筑庐定居于此山脚下,最后又埋葬于此,才更名为‘褒禅山’。”见众人仍有些将信将疑,王安石便指着慧空禅院说:“你们看,这慧空禅院其实就是当年慧褒和尚的坟茔啊!”众人此时皆流露出对王安石的敬佩之情。

这件小事我觉得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安石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风情人物都是了如指掌的。作为地方官,展开实践深入了解民生应是最起码的职责,唯有了解方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方能有所作为。王安石对一座山名字来由的小掌故都了解得如此清楚,对地方政事有多么了解就可见一斑了。反观我们今天的某些父母官,工作就是开会,大会常有小会不断,整日文山会海的,从不搞实践调查,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样若能治理好地方那就真是见鬼了。

一行五人稍作休整后,开始向褒禅山最著名的景点华山洞进发了。

华山洞瑰怪奇特果然名不虚传,只在洞口,就能看见清澈的泉水从侧边流淌出来,清新怡人,令人神往。这个地方是前洞,地势平坦,来游玩和题字的人很多。但生性不畏艰险抱负远大的王安石岂会愿意停留在这俗气的前洞,于是,向更深的地方探险便成了众人的更高目标。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风光固然是好,但又因其险,要想看风景就要冒着危险,付出代价。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有所犹豫,在我们常人眼中看来应该也是正常的。小到看风景,没有必要冒着危险去看一眼什么风景,万一真有什么闪失岂不成了千古恨?大到理想愿望,也不是一定非得豁出命去实践吧?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但常人这样的心思在王安石那却是不被接受的。

一行五人点着火把向华山洞的更深处进发了。这洞是越往前越难{注:本文发在本人不用的大号“ps:装爱你”上,非转载,非抄袭}

本文转自我们老师的空间,经本人同意,发上来给大家看看~~~有什么建议,我会向他本人转告~~

文章背景:

高三复习到了文言文阶段,正在带领学生回顾必修1—5的古文。目的是立足课本,了解记忆常见的文言文知识。但仅仅做到这点是不够的,古人文章文化底蕴深厚,可读性强,哲理深刻。如果能加以扩展,定能成为作为的好素材。于是结合《游褒禅山记》,我自己写了一篇读书心得。

这篇心得写得很仓促,很多有意思的话题没有讲完。比如说到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与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为首的北宋守旧派的阻扰是不无关系的,可没有想到的是,连王安石鼎鼎大名的学生 苏轼,居然也不理解他的变法。这样的变法岂不太可悲了?

历史上苏轼曾因反对当朝宰相王安石老师的变法而遭谪贬,境况悲惨。而王安石本人的结果也好不到哪去,为了推行变法,他被迫两次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市),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忧郁死在南京。真不想说这是报应,至少在我们今人眼里看来,伟大的苏轼的遭遇太值得我们同情了,于是,跟苏轼作对的都成了我们的敌人。可我们再一次拜读《游褒禅山记》,难道你会不为这位悲情英雄而落泪吗?

仓促写就,多有错漏,望批评指正。

看王安石旅游

旅游对我们而言应是件快乐的事情,走走逛逛,吃吃喝喝,是日常枯燥的解脱,亦是小康生活的象征。每次旅归,总也免不了要冲洗很多相片,逢遇亲朋故友,又要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的见闻。旅游是多么快乐啊,北宋宰相王安石也曾经过一次不同寻常的旅游,可他的旅行并不快乐,那次不同寻常的旅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公元一0五四年,三十四岁的王安石时任舒州(安徽潜山)通判。宋仁宗至和元年七月的这一天,日常忙于公务的王安石休公假,便约了两个胞弟和另两个好朋友一同去褒禅山旅游休闲。

民谚有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褒禅山井多,是因其泉多,有名的有袭女泉、白龟泉。褒禅泉水清洌,终年不竭,是因其有洞穴守然,龙洞、罗汉洞等,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是赫赫有名的喀斯特奇观。于是此次游褒禅,就不能不去洞穴探险了。

一到达目的地,几个好朋友不是先忙着买门票,而是开始较起劲来。有朋友说终于来到褒禅山了,王安石微微一笑说:“你错了,此山名为华山。”

“华山?可旅行手册上明明说是褒禅山嘛!”一个朋友辩解到。

“那是因为名字后来更改了。”王安石见大家一脸疑惑,便继续解释,“此山原名为华山,后来因为唐朝高僧慧褒最早筑庐定居于此山脚下,最后又埋葬于此,才更名为‘褒禅山’。”见众人仍有些将信将疑,王安石便指着慧空禅院说:“你们看,这慧空禅院其实就是当年慧褒和尚的坟茔啊!”众人此时皆流露出对王安石的敬佩之情。

这件小事我觉得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安石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内的风情人物都是了如指掌的。作为地方官,展开实践深入了解民生应是最起码的职责,唯有了解方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方能有所作为。王安石对一座山名字来由的小掌故都了解得如此清楚,对地方政事有多么了解就可见一斑了。反观我们今天的某些父母官,工作就是开会,大会常有小会不断,整日文山会海的,从不搞实践调查,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样若能治理好地方那就真是见鬼了。

一行五人稍作休整后,开始向褒禅山最著名的景点华山洞进发了。

华山洞瑰怪奇特果然名不虚传,只在洞口,就能看见清澈的泉水从侧边流淌出来,清新怡人,令人神往。这个地方是前洞,地势平坦,来游玩和题字的人很多。但生性不畏艰险抱负远大的王安石岂会愿意停留在这俗气的前洞,于是,向更深的地方探险便成了众人的更高目标。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险峰风光固然是好,但又因其险,要想看风景就要冒着危险,付出代价。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有所犹豫,在我们常人眼中看来应该也是正常的。小到看风景,没有必要冒着危险去看一眼什么风景,万一真有什么闪失岂不成了千古恨?大到理想愿望,也不是一定非得豁出命去实践吧?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呢?但常人这样的心思在王安石那却是不被接受的。

一行五人点着火把向华山洞的更深处进发了。这洞是越往前越难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朋友: 您好! 虽然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见过面,但我愿以一颗真诚的心与你交朋友。我叫唐嘉慧,今年11岁,在广州市基立道小学读书。我的兴趣广泛,课余时间喜欢绘画、跳舞和学英语。尤其在绘画方面,我连续两次获得了全国中小学生书画比赛一等奖。我感到非常开心,不知你的爱好和我相同吗?我的家乡在广州,下面就让我来为你介绍广州的旅游景点吧! 广州既是一座历史名城,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到处高楼林立。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享有花城的美誉。这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五羊塑像、南越王墓、莲花山、黄埔古港等。第16届亚运会就在海心沙公园隆重举行,花城广场和广州塔见证了亚运圣火熊熊点燃的美好时刻。借着举办亚运会的契机,整治后的荔枝湾和东濠涌焕然一新,成为市民们假日游玩的好去处。去年胡主席南巡广州的时候也顺道视察东濠涌,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让我们全体市民都感到万分的自豪。此外广州的夜景也很美,晚上你可以乘坐珠江渡船饱览沿岸的美丽夜景,雄伟的广州塔,迷人的歌剧院,还有流光溢彩的亚运会场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我要盛情地邀请你和你的家人来广州玩,我一定会尽地主之谊做你们的导游。 我的学校虽然不大,但它非常安静整洁。那里有可亲可敬的老师们,有和我共同成长的小伙伴,有许多难忘的回忆。我爱我的校园,不知你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我很想了解,请来信告诉我。 远方的朋友,虽然我们分隔两地,但书信能拉近我们的距离。我很想与你交朋友,很想了解你。朋友如果你想和我交朋友,那就赶快给我回信吧!愿我们的友谊从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祝你 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远方的朋友:唐嘉慧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广州海珠区基立道小学五年2班 唐嘉慧

龙游石窟

龙游石窟的发现使得龙游县一举成名,夺得了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的荣誉。还不止这样,龙游石窟又获得了排在埃及金字塔、万里长城后面的“世界第九大奇观”的美誉,引来了无数游客,其中就有我和爸爸妈妈等一行12人。

2008年2月8日,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龙游石窟。石窟分布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凤凰山上,这里散布了许许多多差不多大小的矩形水塘,共有36个,已经开发的7个谜窟位于凤凰山的中心,竟按北斗七星排列,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是外星人来访地球时的临时基地呢?我们带着疑惑来到了凤凰山,游玩1—5号洞。(6、7号石窟后来出于保护目的,又给填上去了)

我们沿着一条山间的小路,踏着欢快的步履。一路过来,我发现了好多个未开发的水潭,水潭的水清澈渐绿,深不可测。

不大一会儿功夫,我的眼前赫然出现了5号洞的入口。入口很窄,里面非常暗,我们进入了洞口,但出乎我的意料是,里面竟然可以同时容下上万游客,宛如一座地下宫殿。我们沿着一条人工开凿的阶梯小心翼翼地走了下去。“好高啊!”我仰望着洞顶,愕然地发现整个洞顶呈闪电状的花纹,只有鬼斧神工才能做得这么扑簌迷离……突然,我又发现有两根与洞顶花纹相似的粗大的擎柱支撑着呈45度倾斜的洞顶。我看着四周的岩石,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好硬呀,不过非常粗糙,凹凸不平。还有一些岩石是后来补上去的。

我们经过一条人工开凿的通道,其实以前每个石窟都各不相连,但为了游客方便地穿梭于5个洞窟,因此开凿了岩壁。但开凿工人又惊奇地发现每个洞窟的岩壁间隔都很均匀,且最狭的只有0.5米!如此小的间隔很容易发生坍塌事故,但是他们却做到了!我不由的感叹:“这真是人类的壮举!”

我们走进了最庞大的2号石窟,这是最早被人们发现的。在我们的右侧有一个如倒扣过来簸箕一样的方口,那便是以前村民打水的地方,现在看来这是唯一的一个巨大的矩形“照明灯”了。在我们的左侧有一个方形的水潭,据说把水抽干了就会发现通往地下的阶梯。我探过头,盯着平静的水面,心想:要是能下去探个究竟就好了。

游绵山

前几天,我们全家去了绵山旅游。绵山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以春秋介子推而享誉海内外,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山。

绵山绵亘百里,古树繁茂,飞泉流瀑,洞中藏幽气冠群山。原始森林满山覆盖有珍贵中药草千余种。绵山被游人誉为“天然氧吧”。我早就听说这里很好玩,因此来到这里,我很兴奋。

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是水涛沟,这里是一处拜神仙、游仙境、得仙气的灵地,基本是自然景观。这里有“五虎山”、“之章醉酒”、“刀劈石”、“连年有余”、“五龙瀑”,等景点。我觉得这里特别清爽,赶走了夏日的暑气,让人忘掉了一切烦恼忧愁,让你感觉到置身于天堂。这里有大片的瀑布群,那气势和声音让人流连往返。

接下来我们去了栖贤谷。我们首先乘电梯垂直上升了180米,看到了“六丁六甲保介子”、“天界石”、“鹿鹤泉”、“回首望月”等景点,非常美!听管理人员的意见,我们选择了沿峭壁、走天梯的路线下山。这条路很险,走的很刺激,但的确是一种挑战自我的选择。路由一块一块的间隔30-50CM的铁板或木板组成,旁边有可以攀沿的铁链。最高的地方距离水面有几十米,最低的地方可以在水中行走。这里真的是悬桥飞瀑,曲径通幽。年龄大、体制弱的人在这里会感到不适,但我觉得路非常好玩,上上下下,旁边的峭壁一会凸出,一会凹陷,头上有飞瀑,脚下有激流,上面有滴水,下边又湿滑,那声音、那气势,让我觉得很刺激。栖贤谷路险景美,如果有机会,推荐你也来走走看看,不知是否与我有同感。

当天晚上我们住在了“云峰墅苑”宾馆,这是一个高达15层的大酒店,在这里可看到绵山的夜景,那真是绚丽多彩,宛若仙境,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啊!

第二天,我们从铁索岭上了山寻找“正果寺”。真的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真正感觉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终于“修成正果”,找到了“正果寺”。正果寺里有唐宋历代高僧坐化成真的包骨真身像十二尊,被考古学家誉为世界奇迹。寺里热心的老道把我抱起来,让我看见了那千年不化的白骨。

绵山风景区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魅力,带给我的是无穷的享受和震撼。

再见了绵山,我还会来看你的!

东元路学校五年级:7297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