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纪念日(长寿区江南九年制学校)||| 长寿区江南九年制学校 九年级四班 尹心在一个辉煌的圆形大厅里,四周坐了几百人,唯中心方圆十米没有座位。虽然人多,可是,人们都异常严肃,并没有因为人多而喧闹。突然在舞台中央升起一个两平方米的圆柱,圆柱上面站着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者,他面色凝重,仿佛在主持一次庄严的仪式。老者前面有一张类似颁奖台的桌子。在座的每一个人的脸都凝固了似的,石像一般。灯光暗了下来,一首无比低沉而又悲伤的音乐缓缓响起,听到音乐的人们都低下了头,默默的沉吟着,好像经过了多次排练似的,几百个人,动作整齐而又连贯。几分钟后,音乐完毕,灯光移向老者。 老者对着桌上的麦克风带着些许沉重、威严道:“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地球灭亡一百五十周年。大家都知道在2644年,我们的地球在一次争抢淡水资源的战争中被一方用超级核弹把地球给炸毁了。当年我的祖父母,就是在地球毁灭前两年移居到了火星,因而有今天的我站在这里。先生们、女士们,我们都是火星上的高层人物,可是我们从小到大只能生活在这个大罩子里面,我们想出去,去更广阔的地方,但是面对那高额的氧气费、器械费……”说道这时,他的眼角闪出一丝银光,接着,在空中随手一点。空中顿时多了一幅画面,画面很大,就在老人头顶。画面中: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父母带着孩子野炊、有的新婚夫妻做着旅行结婚、许许多多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温室里的各种植物、田野里花儿随着风摇摆、探险家们做着各种危险的探险活动、密密麻麻的树参差不齐的排列在深林里、地上随处可见有美丽的花儿……“这是祖母在地球未灭亡时带来的照片。可是,现在就算是看看,也多么难得啊!”老者带着哭腔说着。大厅的人低下了头颅,隐约可看见他们的眼中有一丝银光闪出。是的,他们哭了。那是因为肉体被束缚的痛苦,更是心灵上因缺少地球的痛苦。但是,这能怪他们吗?……老者再是随手一点,四周墙壁上出现了数百个排风口,排风口的出现,人们脸上有了一丝喜色。“下面大家将有幸享受到一年一次的十分钟空气沐浴宴,这是早在200多年前火星站刚建立时从地球上移植到火星上唯一生存了下来的树净化后的空气。它不会有火星空气里的灼热感,享受吧!这无比清爽的空气。”说完,老者伸开双臂,做出一副非常享受的样子。十分钟过去了,苍老的声音再次想起:“先生们,女士们!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种心灵的解脱?在这火星上,最高的待遇也不过是吸上几口这样清爽的空气。”说完老者大笑几声,似乎是非常高兴吸到如此好的空气而忘记了一切。“地球毁灭了,曾经那些几千年的文字转眼流失、那些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的经历了历代人手中的收藏转眼间没了、那些经历了无数时间累积下来的风俗消逝了、那些数以亿记的生命就这样转眼见消失……现在让我们用我们最真诚的心来祝福地球。”全场寂静,人们不约而同的双手交叉,左手放在右肩上,右手放在左肩上。口中默默的念着“愿你安息,我们以最真诚的心祝福您----地球”。黑屏,屏上显示“本剧完”接着一个个绿色的文字跳动出来:朋友,请保护好地球,别因为资源短缺而发生战争。也许你梦想去火星,可是,火星上不会像现在有这么纯净的水、这么蔚蓝的天空、这么嫩绿的小草、这么美丽的鲜花……

不一样的国庆节

盼望已久的国庆节终于来到了。可是我却过得不快乐。因为爱我、疼我的曾祖母去世了,因此我很悲伤。

十月一日凌晨两点,妈妈的呼唤把我从美梦里惊醒。刚离梦的我揉揉惺松的眼睛,不时地打着哈欠,然后恍恍惚惚地起床去刷牙洗脸,等一切安排妥当,我们全家就开车直奔曾祖母的老家。

我从来没有起来得这么早,看着车窗外黑乎乎的世界,想起那去世的曾祖母,我的心里也是一片黑暗。曾祖母已经八十多岁了,妈妈说人死了就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但是我多么希望我的亲人们都能永远地活下去,不要离开我。我凝望着车窗外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心想:小星星呀,你们会生老病死吗……

不一会儿,我们到达到了目的地——樟村。走在乡间小道上,我感觉特别凄凉,进了曾祖母的家,那里早已变成了纪念的灵堂。屋子的四周摆放着许多花圈和鲜花。曾祖母的棺材旁围着一群人。他们的脸上都挂着伤心的泪。曾祖母从小带大的大孙女——我的大姑姑哭得特别伤心。她的眼泪如雨滴般落下来,嘴里不停地呼喊着:“奶奶,奶奶,奶奶啊……”那悲伤的场面任何人看见了都会心碎。我的眼泪也哗哗地流了下来。啊!亲爱的曾祖母,我再也见不到您了!您一路走好!

指导老师:王玉

我家乡的春节

月是故乡明,节是家乡亲。在家乡,春节是我们最欢乐的节日,腊月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永远刻画在我的心里。 家乡的春节习俗并不复杂,除去那较为简单的仪式外,剩下的时间与空间里,皆是无尽的欢声与笑语。而那早已约定俗成的仪式中,也包含着对先祖的纪念,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土家人重情谊,过年之前,定要按长幼或远近给先祖们上坟,说是给先祖备“钱”买年货,而且祭祖时要按已故长辈的辈分高低来确定先后顺序上坟。上坟时要用标准的三叩首。上坟还只是第一道礼节,待到春节那一天,要在团年饭前摆上一桌“亡席”,还在桌下烧纸钱,说是让先祖们先享用,烧纸钱是给他们的拜年钱。 土家人住山区,山上天寒地冻的,所以在守夜时便有了围坐火堆的习俗。但凡是农家人,家里都有一间专烧柴的房子,多用于熏肉和取暖。我们常在祖母家守夜。每逢年关,祖母总是要准备许多木柴,特别是要找出一根大柴来充当守夜时的“火主”。 每当守岁之夜来临,夜幕袭来,祖母便会将一堆上好的引火物点燃,那淡黄色的火苗如金子般美丽,偏又是那么的热,让整个屋子里充满了热气。欢声笑语也随之解冻,随着火苗的不断跳跃,一些较细的木柴已经开始燃烧起来,而较粗的也渐渐冒出了青烟。有的木柴未干,则一头冒出了青烟,另一头开始渗出水珠,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由于祖母在一旁不断地吹火,一会儿,“火主”便燃了起来,火焰染上了一丝红色,映在祖母脸上,喜气洋洋的,映在我们脸上,也平添了一丝欢乐。农家讲究不生二次火,尤其是点燃后的岁火,更是马虎不得,徜若这“火主”不能一回点燃,那整个春节便没有了喜庆的气氛。“火主”还得燃一夜,徜若中途断了火,那便象征这一家会断了香火,一年都没什么喜庆味儿了。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千家万户几乎同时打开大门,先迎一阵财神等吉神之后,再将鞭炮点燃,一时间,黑夜变白昼,万千鞭炮如同惊雷般振天撼地,数不尽的烟花在天空诞生,毁灭虽只有一瞬间,却如万千朵仙花,异草般美丽,在天空中争奇斗艳。 炮竹响起不过瞬间,结束也不过瞬间,但那新春的祝福,却送进了人们的心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家乡的春节有着家乡的味道,正如那爆竹声后的春意,久久的回荡在我的心里。

关于爱民的议论文素材

关于爱民的议论文素材 爱民(1)引言历代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民心”。把民心向背看成国家兴亡,政权成败的关键。“济世”、“恤民”被视为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每个人都应热爱人民,先人后已,真诚做到“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并以此为荣,为乐,为美。(2)事实论据白居易体恤民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他写诗力求让人民群众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去。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苏州,兴修水利,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白居易对这种议论毫不理睬。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吉鸿昌爱民故事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把民众当父母,对危害人民的事和人都极为痛恨。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绝不宽恕。他有一个亲侄儿叫吉南星,在乡下为非作歹,为了掩盖奸情他竟用砒霜毒死人家全家七条人命,被当地县衙收押。吉鸿昌的祖母出于私情,强行保释。县衙碍于吉鸿昌声望权势,拖延不决。后来吉鸿昌得知真情后,立即实际情况信责问县官:“我当师长,他杀人全家,你不问罪;如果我当了军长、总司令,他不就要杀全村、全县的人吗?”并让副官赶到县城,将吉南星当众执行枪决,为民伸冤报仇。1929年7月,吉鸿昌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有人奉承他,在他一张大照片上写了八个字:“官运鸿昌,光辉祖宗”。吉鸿昌看罢大怒,把照片撕得粉碎,训斥那人道:“你把我吉某当成什么人!我吉鸿昌把民从当父母,一民为民众谋福利,高官、厚禄、金钱、地位算了屁!”爱民英雄徐洪刚徐洪刚是济南军区某部的一名班长。在探亲归队途经四川筠连县时,有歹徒在车上抢劫和调戏妇女,他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挺身而出,同4名歹徒殊死搏斗,身上连中14刀,肠子从刀口中流出,但仍用双手死抑着一名歹徒的腿。他热爱人民,不顾个人安危,用他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热爱人民的英雄颂歌。萨克雷助贫为乐威廉. 萨克雷,是英国19世纪杰出作家。他同情穷人,真诚助人。每当听到或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便把钱装在用过的丸药盒里,写明:“每服一粒,以应急需”的服法,并附上一封化名、假名或没有寄信人姓名地址的信,叫人送去。这样,他就感到很高兴。屠格涅夫救女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反对母亲卖掉年轻女仆路莎,认为这里野蛮行为。他把路莎藏了起来。购买路莎的女地主,控告屠格涅夫煽动家奴“造反”。县警察局长召集了一些所谓“通达事理”的人,每人拿一根木棍,由这位局长率领,到屠格涅夫家抢人。屠格涅夫拿起枪跪到门前台阶上。枪口对着恶棍们,厉声喝道:“再向前一步我就开枪!”恶棍们退散了,路莎终于被救下。分页:第[1] [2][3]页

记忆的碎片

每年到了寒暑假的时候,总要收拾以下书桌,把没有用了的东西清理掉。每次在清理之前总是下决心要把很多东西扔掉,但真正到了收拾的时候却又犹豫了,结果就是书桌很乱,每次都被妈骂。

打开中央的格子,可扔之物有很多。比如那个“水晶”地球仪,其实那个根本不是水晶的,是玻璃的。做工很粗糙,根本分出五大洲,在那里只有摆设而已,但却经常会倒,砸到人可不好。可是,这又是朋友送的,也是我第一份朋友送的礼物,不忍啊。那十张贴纸很老了,那是在五年级的时候,我迷上了收集贴纸,结果花了许多钱,现在也只剩下这些了,里面有两张还是我求朋友才有的呢,那两张是“十七世纪英国‘沙芬其’左轮枪”和“十七世纪苏格兰‘公羊角’隧发枪”。扔了心痛啊!贺卡已经被几年前的一场大水弄得生“皱纹”了,但那些都是我的好朋友送的。五年级的时候,我刚转到一所学校,竟没有想到在圣诞节的时候收到了贺卡,后来的几张也都是我突然收到的。有一段时间受一个朋友的影响,迷上了游戏卡,整天都在玩,后来发觉很幼稚,但现在拿起来,我还很喜欢研究研究呢!我的字不好看,爸爸有一段时间老叫我练字。后来,我练了行书、楷书,甚至后来还去练隶书。有一次抄起毛笔写了一个“以”字,自己很满意,就收藏起来了,现在看到了,自己还很高兴呢!自言自语:这是谁写的啊,有苏轼的风范啊,很好啊!

打开右边的格子,可仍只物有一张图,一个魔方,一个盒子,一些自己做的玩具,一些本子。图片是朋友送的,尽管已经模糊了,但上面的人物还看得清,上面画的是我的最爱??“杀杀”(杀生丸),虽然不是他画的,但他明白朋友这一份心,就很好了。初一一年来,最高兴的事是从朋友那里学会了把魔方都转齐,很是自豪,在朋友面前炫耀一阵子。但那个魔方已经老了,我也只能为它叹息。我很想扔掉它,但总是觉得它见证了我的成果,扔了可惜。盒子是曾祖母送的,很俗,但我很喜欢。里面放的是我早期的作品和我的老师的电话。曾祖母老了,可能这是她给我用来纪念的东西,所以尽管它很俗,但我不能扔。六年纪时,我遇上了一个很好的老师,她经常和我们一起做手工,为人亲切,是第一个我到现在还联络的老师。这些手工品虽然不精,却十分值得纪念。本子也是老师们送的,上面有他们的手迹,都的是我的战果啊!……

所以,每年都这样,总是一再地舍不得,书橱有增无减,但也许,他们对我来说,很在重要。

地球纪念日

长寿区江南九年制学校 九年级四班 尹心

在一个辉煌的圆形大厅里,四周坐了几百人,唯中心方圆十米没有座位。虽然人多,可是,人们都异常严肃,并没有因为人多而喧闹。突然在舞台中央升起一个两平方米的圆柱,圆柱上面站着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者,他面色凝重,仿佛在主持一次庄严的仪式。老者前面有一张类似颁奖台的桌子。在座的每一个人的脸都凝固了似的,石像一般。灯光暗了下来,一首无比低沉而又悲伤的音乐缓缓响起,听到音乐的人们都低下了头,默默的沉吟着,好像经过了多次排练似的,几百个人,动作整齐而又连贯。

几分钟后,音乐完毕,灯光移向老者。

老者对着桌上的麦克风带着些许沉重、威严道:“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地球灭亡一百五十周年。大家都知道在2644年,我们的地球在一次争抢淡水资源的战争中被一方用超级核弹把地球给炸毁了。当年我的祖父母,就是在地球毁灭前两年移居到了火星,因而有今天的我站在这里。先生们、女士们,我们都是火星上的高层人物,可是我们从小到大只能生活在这个大罩子里面,我们想出去,去更广阔的地方,但是面对那高额的氧气费、器械费……”说道这时,他的眼角闪出一丝银光,

接着,在空中随手一点。空中顿时多了一幅画面,画面很大,就在老人头顶。画面中: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父母带着孩子野炊、有的新婚夫妻做着旅行结婚、许许多多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温室里的各种植物、田野里花儿随着风摇摆、探险家们做着各种危险的探险活动、密密麻麻的树参差不齐的排列在深林里、地上随处可见有美丽的花儿……“这是祖母在地球未灭亡时带来的照片。可是,现在就算是看看,也多么难得啊!”老者带着哭腔说着。

大厅的人低下了头颅,隐约可看见他们的眼中有一丝银光闪出。是的,他们哭了。那是因为肉体被束缚的痛苦,更是心灵上因缺少地球的痛苦。但是,这能怪他们吗?……

老者再是随手一点,四周墙壁上出现了数百个排风口,排风口的出现,人们脸上有了一丝喜色。

“下面大家将有幸享受到一年一次的十分钟空气沐浴宴,这是早在200多年前火星站刚建立时从地球上移植到火星上唯一生存了下来的树净化后的空气。它不会有火星空气里的灼热感,享受吧!这无比清爽的空气。”说完,老者伸开双臂,做出一副非常享受的样子。

十分钟过去了,苍老的声音再次想起:“先生们,女士们!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有种心灵的解脱?在这火星上,最高的待遇也不过是吸上几口这样清爽的空气。”说完老者大笑几声,似乎是非常高兴吸到如此好的空气而忘记了一切。

“地球毁灭了,曾经那些几千年的文字转眼流失、那些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的经历了历代人手中的收藏转眼间没了、那些经历了无数时间累积下来的风俗消逝了、那些数以亿记的生命就这样转眼见消失……现在让我们用我们最真诚的心来祝福地球。”

全场寂静,人们不约而同的双手交叉,左手放在右肩上,右手放在左肩上。口中默默的念着“愿你安息,我们以最真诚的心祝福您----地球”。

黑屏,屏上显示“本剧完”

接着一个个绿色的文字跳动出来:朋友,请保护好地球,别因为资源短缺而发生战争。也许你梦想去火星,可是,火星上不会像现在有这么纯净的水、这么蔚蓝的天空、这么嫩绿的小草、这么美丽的鲜花……

纪念一种感动——“悠然,独步天下”

用了两天半的时间,看完了《独步天下》。其间曾数度落泪,古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读罢此书,亦觉回味无穷、感人肺腑、唏嘘不已。为了纪念这种感动,特留此文,上次有这种感觉已经是一年之前的《搜神记》《蛮荒记》系列了。

说起这本书,还要源自书店店员的推荐。那位店员大概三十多了,当她向我推荐这部穿越言情历史小说时,我有点不敢相信,心里想的是:“那么大的人了,还看穿越小说,我可是最鄙视穿越小说的,说到底不过是作者自娱自乐地YY。写的那些也不符合历史,假的要死。一般都是那种小女生看的。”她给我推荐的说辞是:“其他穿越小说都可以随便在网上看看,但是这本部是可以买回家慢慢看的。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推荐十个人,十个人都说好看。”真那么厉害么?也罢,反正闲暇之余,买来看看也好。

很快地,读了这部书的四分之一,消除了此前一番疑虑,果然,是部不错的小说。接着,废寝忘食甚至熬了两天夜看完了全书,其魅力可见一斑。由此也消除了我个人对于穿越小说的偏见。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穿越了四百年的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

据史料记载: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艳冠天下,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这个带着诅咒出生的女子,自十岁起就令努尔哈赤为之发动战争,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东哥三十三岁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不幸的是,她出嫁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三十四岁。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努尔哈赤曾因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这位绝代美女而诅咒连声,说:“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东哥也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七大恨”之一:“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即指布喜娅玛拉)改适蒙古,恨四也”。中国的男人,多数都喜欢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的头上,曰:“祸水”。若是照这种说法,东哥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打东哥这儿,可算把绝代美女这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努尔哈赤灭叶赫时,金台石在城楼上说:“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一女,也要让爱新觉罗血债血偿”。结果不然,慈禧来了。作者很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当年咸丰皇帝选妃时听到兰儿回答叶赫那拉氏时吓得倒退了三步。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姐姐、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该家族的这等风水,难道真的只是巧合么?

说回剧情,一个四百年前的神秘的绝世美女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介入已是定局的历史,直面宿命安排,对待趋之若鹜的感情攻势,在她短暂的余生里会引发怎样的传奇?

全文一共穿越了两次,第一次是灵魂穿越,附身于东哥。然而完成了“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历史使命后并没有如历史所记载一样死去,而是匿藏了身份,作为皇太极的侧福晋活了下来,此时的她已然失去了那张可媚惑众生的容貌,可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爱她。在后来一次出城狩猎中他们被刺客暗算,作为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的悠然替皇太极挡了一刀而死。由此,作为东哥的生命终结。回到现实世界的她,却放不下这段爱情,借着从那个世界带来的翡翠手串,真身穿越到了四百年前的时空。而那边已过了四年,他早已登上了汗位,想接近他又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保住性命,谈何容易?为了寻着前世的爱人,她苦苦寻找接近他的机会。用了三年的时间,她终于寻着了他。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娶她,她不再是那个第一美女布喜娅玛拉,而是他唯一认定的妻——独一无二的步悠然,她的真身。为了娶她,皇太极替她找了一个名正言顺地身份,“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即未来的孝庄皇太后)的姐姐。此用了两天半的时间,看完了《独步天下》。其间曾数度落泪,古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读罢此书,亦觉回味无穷、感人肺腑、唏嘘不已。为了纪念这种感动,特留此文,上次有这种感觉已经是一年之前的《搜神记》《蛮荒记》系列了。

说起这本书,还要源自书店店员的推荐。那位店员大概三十多了,当她向我推荐这部穿越言情历史小说时,我有点不敢相信,心里想的是:“那么大的人了,还看穿越小说,我可是最鄙视穿越小说的,说到底不过是作者自娱自乐地YY。写的那些也不符合历史,假的要死。一般都是那种小女生看的。”她给我推荐的说辞是:“其他穿越小说都可以随便在网上看看,但是这本部是可以买回家慢慢看的。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推荐十个人,十个人都说好看。”真那么厉害么?也罢,反正闲暇之余,买来看看也好。

很快地,读了这部书的四分之一,消除了此前一番疑虑,果然,是部不错的小说。接着,废寝忘食甚至熬了两天夜看完了全书,其魅力可见一斑。由此也消除了我个人对于穿越小说的偏见。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穿越了四百年的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

据史料记载: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艳冠天下,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这个带着诅咒出生的女子,自十岁起就令努尔哈赤为之发动战争,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东哥三十三岁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不幸的是,她出嫁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三十四岁。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努尔哈赤曾因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这位绝代美女而诅咒连声,说:“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东哥也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七大恨”之一:“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即指布喜娅玛拉)改适蒙古,恨四也”。中国的男人,多数都喜欢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的头上,曰:“祸水”。若是照这种说法,东哥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打东哥这儿,可算把绝代美女这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努尔哈赤灭叶赫时,金台石在城楼上说:“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一女,也要让爱新觉罗血债血偿”。结果不然,慈禧来了。作者很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当年咸丰皇帝选妃时听到兰儿回答叶赫那拉氏时吓得倒退了三步。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姐姐、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该家族的这等风水,难道真的只是巧合么?

说回剧情,一个四百年前的神秘的绝世美女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介入已是定局的历史,直面宿命安排,对待趋之若鹜的感情攻势,在她短暂的余生里会引发怎样的传奇?

全文一共穿越了两次,第一次是灵魂穿越,附身于东哥。然而完成了“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历史使命后并没有如历史所记载一样死去,而是匿藏了身份,作为皇太极的侧福晋活了下来,此时的她已然失去了那张可媚惑众生的容貌,可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爱她。在后来一次出城狩猎中他们被刺客暗算,作为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的悠然替皇太极挡了一刀而死。由此,作为东哥的生命终结。回到现实世界的她,却放不下这段爱情,借着从那个世界带来的翡翠手串,真身穿越到了四百年前的时空。而那边已过了四年,他早已登上了汗位,想接近他又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保住性命,谈何容易?为了寻着前世的爱人,她苦苦寻找接近他的机会。用了三年的时间,她终于寻着了他。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娶她,她不再是那个第一美女布喜娅玛拉,而是他唯一认定的妻——独一无二的步悠然,她的真身。为了娶她,皇太极替她找了一个名正言顺地身份,“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即未来的孝庄皇太后)的姐姐。此用了两天半的时间,看完了《独步天下》。其间曾数度落泪,古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读罢此书,亦觉回味无穷、感人肺腑、唏嘘不已。为了纪念这种感动,特留此文,上次有这种感觉已经是一年之前的《搜神记》《蛮荒记》系列了。

说起这本书,还要源自书店店员的推荐。那位店员大概三十多了,当她向我推荐这部穿越言情历史小说时,我有点不敢相信,心里想的是:“那么大的人了,还看穿越小说,我可是最鄙视穿越小说的,说到底不过是作者自娱自乐地YY。写的那些也不符合历史,假的要死。一般都是那种小女生看的。”她给我推荐的说辞是:“其他穿越小说都可以随便在网上看看,但是这本部是可以买回家慢慢看的。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推荐十个人,十个人都说好看。”真那么厉害么?也罢,反正闲暇之余,买来看看也好。

很快地,读了这部书的四分之一,消除了此前一番疑虑,果然,是部不错的小说。接着,废寝忘食甚至熬了两天夜看完了全书,其魅力可见一斑。由此也消除了我个人对于穿越小说的偏见。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穿越了四百年的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

据史料记载: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艳冠天下,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这个带着诅咒出生的女子,自十岁起就令努尔哈赤为之发动战争,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东哥三十三岁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不幸的是,她出嫁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三十四岁。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努尔哈赤曾因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这位绝代美女而诅咒连声,说:“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东哥也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七大恨”之一:“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即指布喜娅玛拉)改适蒙古,恨四也”。中国的男人,多数都喜欢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的头上,曰:“祸水”。若是照这种说法,东哥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打东哥这儿,可算把绝代美女这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努尔哈赤灭叶赫时,金台石在城楼上说:“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一女,也要让爱新觉罗血债血偿”。结果不然,慈禧来了。作者很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当年咸丰皇帝选妃时听到兰儿回答叶赫那拉氏时吓得倒退了三步。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姐姐、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该家族的这等风水,难道真的只是巧合么?

说回剧情,一个四百年前的神秘的绝世美女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介入已是定局的历史,直面宿命安排,对待趋之若鹜的感情攻势,在她短暂的余生里会引发怎样的传奇?

全文一共穿越了两次,第一次是灵魂穿越,附身于东哥。然而完成了“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历史使命后并没有如历史所记载一样死去,而是匿藏了身份,作为皇太极的侧福晋活了下来,此时的她已然失去了那张可媚惑众生的容貌,可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爱她。在后来一次出城狩猎中他们被刺客暗算,作为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的悠然替皇太极挡了一刀而死。由此,作为东哥的生命终结。回到现实世界的她,却放不下这段爱情,借着从那个世界带来的翡翠手串,真身穿越到了四百年前的时空。而那边已过了四年,他早已登上了汗位,想接近他又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保住性命,谈何容易?为了寻着前世的爱人,她苦苦寻找接近他的机会。用了三年的时间,她终于寻着了他。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娶她,她不再是那个第一美女布喜娅玛拉,而是他唯一认定的妻——独一无二的步悠然,她的真身。为了娶她,皇太极替她找了一个名正言顺地身份,“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即未来的孝庄皇太后)的姐姐。此用了两天半的时间,看完了《独步天下》。其间曾数度落泪,古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读罢此书,亦觉回味无穷、感人肺腑、唏嘘不已。为了纪念这种感动,特留此文,上次有这种感觉已经是一年之前的《搜神记》《蛮荒记》系列了。

说起这本书,还要源自书店店员的推荐。那位店员大概三十多了,当她向我推荐这部穿越言情历史小说时,我有点不敢相信,心里想的是:“那么大的人了,还看穿越小说,我可是最鄙视穿越小说的,说到底不过是作者自娱自乐地YY。写的那些也不符合历史,假的要死。一般都是那种小女生看的。”她给我推荐的说辞是:“其他穿越小说都可以随便在网上看看,但是这本部是可以买回家慢慢看的。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推荐十个人,十个人都说好看。”真那么厉害么?也罢,反正闲暇之余,买来看看也好。

很快地,读了这部书的四分之一,消除了此前一番疑虑,果然,是部不错的小说。接着,废寝忘食甚至熬了两天夜看完了全书,其魅力可见一斑。由此也消除了我个人对于穿越小说的偏见。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穿越了四百年的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

据史料记载: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艳冠天下,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这个带着诅咒出生的女子,自十岁起就令努尔哈赤为之发动战争,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东哥三十三岁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不幸的是,她出嫁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三十四岁。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努尔哈赤曾因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这位绝代美女而诅咒连声,说:“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东哥也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七大恨”之一:“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即指布喜娅玛拉)改适蒙古,恨四也”。中国的男人,多数都喜欢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的头上,曰:“祸水”。若是照这种说法,东哥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打东哥这儿,可算把绝代美女这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努尔哈赤灭叶赫时,金台石在城楼上说:“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一女,也要让爱新觉罗血债血偿”。结果不然,慈禧来了。作者很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当年咸丰皇帝选妃时听到兰儿回答叶赫那拉氏时吓得倒退了三步。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姐姐、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该家族的这等风水,难道真的只是巧合么?

说回剧情,一个四百年前的神秘的绝世美女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介入已是定局的历史,直面宿命安排,对待趋之若鹜的感情攻势,在她短暂的余生里会引发怎样的传奇?

全文一共穿越了两次,第一次是灵魂穿越,附身于东哥。然而完成了“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历史使命后并没有如历史所记载一样死去,而是匿藏了身份,作为皇太极的侧福晋活了下来,此时的她已然失去了那张可媚惑众生的容貌,可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爱她。在后来一次出城狩猎中他们被刺客暗算,作为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的悠然替皇太极挡了一刀而死。由此,作为东哥的生命终结。回到现实世界的她,却放不下这段爱情,借着从那个世界带来的翡翠手串,真身穿越到了四百年前的时空。而那边已过了四年,他早已登上了汗位,想接近他又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保住性命,谈何容易?为了寻着前世的爱人,她苦苦寻找接近他的机会。用了三年的时间,她终于寻着了他。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娶她,她不再是那个第一美女布喜娅玛拉,而是他唯一认定的妻——独一无二的步悠然,她的真身。为了娶她,皇太极替她找了一个名正言顺地身份,“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即未来的孝庄皇太后)的姐姐。此用了两天半的时间,看完了《独步天下》。其间曾数度落泪,古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读罢此书,亦觉回味无穷、感人肺腑、唏嘘不已。为了纪念这种感动,特留此文,上次有这种感觉已经是一年之前的《搜神记》《蛮荒记》系列了。

说起这本书,还要源自书店店员的推荐。那位店员大概三十多了,当她向我推荐这部穿越言情历史小说时,我有点不敢相信,心里想的是:“那么大的人了,还看穿越小说,我可是最鄙视穿越小说的,说到底不过是作者自娱自乐地YY。写的那些也不符合历史,假的要死。一般都是那种小女生看的。”她给我推荐的说辞是:“其他穿越小说都可以随便在网上看看,但是这本部是可以买回家慢慢看的。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推荐十个人,十个人都说好看。”真那么厉害么?也罢,反正闲暇之余,买来看看也好。

很快地,读了这部书的四分之一,消除了此前一番疑虑,果然,是部不错的小说。接着,废寝忘食甚至熬了两天夜看完了全书,其魅力可见一斑。由此也消除了我个人对于穿越小说的偏见。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穿越了四百年的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

据史料记载: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艳冠天下,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这个带着诅咒出生的女子,自十岁起就令努尔哈赤为之发动战争,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东哥三十三岁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不幸的是,她出嫁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三十四岁。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努尔哈赤曾因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这位绝代美女而诅咒连声,说:“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东哥也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七大恨”之一:“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即指布喜娅玛拉)改适蒙古,恨四也”。中国的男人,多数都喜欢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的头上,曰:“祸水”。若是照这种说法,东哥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打东哥这儿,可算把绝代美女这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努尔哈赤灭叶赫时,金台石在城楼上说:“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一女,也要让爱新觉罗血债血偿”。结果不然,慈禧来了。作者很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当年咸丰皇帝选妃时听到兰儿回答叶赫那拉氏时吓得倒退了三步。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姐姐、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该家族的这等风水,难道真的只是巧合么?

说回剧情,一个四百年前的神秘的绝世美女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介入已是定局的历史,直面宿命安排,对待趋之若鹜的感情攻势,在她短暂的余生里会引发怎样的传奇?

全文一共穿越了两次,第一次是灵魂穿越,附身于东哥。然而完成了“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历史使命后并没有如历史所记载一样死去,而是匿藏了身份,作为皇太极的侧福晋活了下来,此时的她已然失去了那张可媚惑众生的容貌,可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爱她。在后来一次出城狩猎中他们被刺客暗算,作为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的悠然替皇太极挡了一刀而死。由此,作为东哥的生命终结。回到现实世界的她,却放不下这段爱情,借着从那个世界带来的翡翠手串,真身穿越到了四百年前的时空。而那边已过了四年,他早已登上了汗位,想接近他又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保住性命,谈何容易?为了寻着前世的爱人,她苦苦寻找接近他的机会。用了三年的时间,她终于寻着了他。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娶她,她不再是那个第一美女布喜娅玛拉,而是他唯一认定的妻——独一无二的步悠然,她的真身。为了娶她,皇太极替她找了一个名正言顺地身份,“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即未来的孝庄皇太后)的姐姐。此用了两天半的时间,看完了《独步天下》。其间曾数度落泪,古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读罢此书,亦觉回味无穷、感人肺腑、唏嘘不已。为了纪念这种感动,特留此文,上次有这种感觉已经是一年之前的《搜神记》《蛮荒记》系列了。

说起这本书,还要源自书店店员的推荐。那位店员大概三十多了,当她向我推荐这部穿越言情历史小说时,我有点不敢相信,心里想的是:“那么大的人了,还看穿越小说,我可是最鄙视穿越小说的,说到底不过是作者自娱自乐地YY。写的那些也不符合历史,假的要死。一般都是那种小女生看的。”她给我推荐的说辞是:“其他穿越小说都可以随便在网上看看,但是这本部是可以买回家慢慢看的。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推荐十个人,十个人都说好看。”真那么厉害么?也罢,反正闲暇之余,买来看看也好。

很快地,读了这部书的四分之一,消除了此前一番疑虑,果然,是部不错的小说。接着,废寝忘食甚至熬了两天夜看完了全书,其魅力可见一斑。由此也消除了我个人对于穿越小说的偏见。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穿越了四百年的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

据史料记载: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艳冠天下,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这个带着诅咒出生的女子,自十岁起就令努尔哈赤为之发动战争,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东哥三十三岁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不幸的是,她出嫁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三十四岁。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努尔哈赤曾因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这位绝代美女而诅咒连声,说:“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东哥也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七大恨”之一:“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即指布喜娅玛拉)改适蒙古,恨四也”。中国的男人,多数都喜欢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的头上,曰:“祸水”。若是照这种说法,东哥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打东哥这儿,可算把绝代美女这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努尔哈赤灭叶赫时,金台石在城楼上说:“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一女,也要让爱新觉罗血债血偿”。结果不然,慈禧来了。作者很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当年咸丰皇帝选妃时听到兰儿回答叶赫那拉氏时吓得倒退了三步。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姐姐、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该家族的这等风水,难道真的只是巧合么?

说回剧情,一个四百年前的神秘的绝世美女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介入已是定局的历史,直面宿命安排,对待趋之若鹜的感情攻势,在她短暂的余生里会引发怎样的传奇?

全文一共穿越了两次,第一次是灵魂穿越,附身于东哥。然而完成了“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历史使命后并没有如历史所记载一样死去,而是匿藏了身份,作为皇太极的侧福晋活了下来,此时的她已然失去了那张可媚惑众生的容貌,可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爱她。在后来一次出城狩猎中他们被刺客暗算,作为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的悠然替皇太极挡了一刀而死。由此,作为东哥的生命终结。回到现实世界的她,却放不下这段爱情,借着从那个世界带来的翡翠手串,真身穿越到了四百年前的时空。而那边已过了四年,他早已登上了汗位,想接近他又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保住性命,谈何容易?为了寻着前世的爱人,她苦苦寻找接近他的机会。用了三年的时间,她终于寻着了他。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娶她,她不再是那个第一美女布喜娅玛拉,而是他唯一认定的妻——独一无二的步悠然,她的真身。为了娶她,皇太极替她找了一个名正言顺地身份,“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即未来的孝庄皇太后)的姐姐。此用了两天半的时间,看完了《独步天下》。其间曾数度落泪,古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读罢此书,亦觉回味无穷、感人肺腑、唏嘘不已。为了纪念这种感动,特留此文,上次有这种感觉已经是一年之前的《搜神记》《蛮荒记》系列了。

说起这本书,还要源自书店店员的推荐。那位店员大概三十多了,当她向我推荐这部穿越言情历史小说时,我有点不敢相信,心里想的是:“那么大的人了,还看穿越小说,我可是最鄙视穿越小说的,说到底不过是作者自娱自乐地YY。写的那些也不符合历史,假的要死。一般都是那种小女生看的。”她给我推荐的说辞是:“其他穿越小说都可以随便在网上看看,但是这本部是可以买回家慢慢看的。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看。推荐十个人,十个人都说好看。”真那么厉害么?也罢,反正闲暇之余,买来看看也好。

很快地,读了这部书的四分之一,消除了此前一番疑虑,果然,是部不错的小说。接着,废寝忘食甚至熬了两天夜看完了全书,其魅力可见一斑。由此也消除了我个人对于穿越小说的偏见。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穿越了四百年的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

据史料记载: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于1582年出生在吉林梨树县,是女真族第一美女,自幼就美名远播,艳冠天下,部落巫师还说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有着非比寻常的来历。这个带着诅咒出生的女子,自十岁起就令努尔哈赤为之发动战争,拥有着“一女亡四国”的传奇经历,东哥三十三岁出嫁之时,年龄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普遍的婚龄(当时有些女人在她这年纪,恐怕已经是祖母级了),因此,她在史书上也被称为“叶赫老女”。不幸的是,她出嫁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三十四岁。她似乎是专为给努尔哈赤制造统一女真、挑战中原王朝的借口而降生的。她的婚姻经历,即使最拙劣的言情剧编剧也甘拜下风。这匪夷所思的一切,验证了巫师关于她“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预言。当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也就离开了人世。努尔哈赤曾因为自己居然不能征服这位绝代美女而诅咒连声,说:“此女生不祥,哈达、辉发、乌喇三部以此女构怨,相继覆亡。今明助叶赫,不与我而与蒙古,殆天欲亡叶赫,以激其怒也。我知此女流祸将尽,死不远矣。”东哥也成为努尔哈赤生命中的“七大恨”之一:“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即指布喜娅玛拉)改适蒙古,恨四也”。中国的男人,多数都喜欢把亡国的责任推到女人的头上,曰:“祸水”。若是照这种说法,东哥堪称是天下祸水第一人。打东哥这儿,可算把绝代美女这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凡是跟她扯上关系的男人和国家,都“绝代”了。

努尔哈赤灭叶赫时,金台石在城楼上说:“我叶赫那拉就算只剩一女,也要让爱新觉罗血债血偿”。结果不然,慈禧来了。作者很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当年咸丰皇帝选妃时听到兰儿回答叶赫那拉氏时吓得倒退了三步。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总是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键时刻联系在一起。除了开国之初的孟古姐姐、东哥,叶赫那拉氏还在清王朝覆灭的时候为其提供了慈禧和隆裕,该家族的这等风水,难道真的只是巧合么?

说回剧情,一个四百年前的神秘的绝世美女拥有了一个现代人的灵魂,介入已是定局的历史,直面宿命安排,对待趋之若鹜的感情攻势,在她短暂的余生里会引发怎样的传奇?

全文一共穿越了两次,第一次是灵魂穿越,附身于东哥。然而完成了“可兴天下,可亡天下”的历史使命后并没有如历史所记载一样死去,而是匿藏了身份,作为皇太极的侧福晋活了下来,此时的她已然失去了那张可媚惑众生的容貌,可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爱她。在后来一次出城狩猎中他们被刺客暗算,作为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的悠然替皇太极挡了一刀而死。由此,作为东哥的生命终结。回到现实世界的她,却放不下这段爱情,借着从那个世界带来的翡翠手串,真身穿越到了四百年前的时空。而那边已过了四年,他早已登上了汗位,想接近他又要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保住性命,谈何容易?为了寻着前世的爱人,她苦苦寻找接近他的机会。用了三年的时间,她终于寻着了他。他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娶她,她不再是那个第一美女布喜娅玛拉,而是他唯一认定的妻——独一无二的步悠然,她的真身。为了娶她,皇太极替她找了一个名正言顺地身份,“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即未来的孝庄皇太后)的姐姐。此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参观林则徐纪念馆有感

当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祖母已经告诉我很多有关中华的历史名人,尤其是林则徐,她总是跟我说:“孙女,林爷爷是中国的清官,是民族的英雄。”当时,我似懂非懂。但当我参观过位于莲峰庙的“林则徐纪念馆”后,才真正明白了祖母的心意。

纪念馆内的展品深深吸引了我。不过,最使我思绪万千的是馆外林公的全身像。

林公的确是一位心系苍生安危的好官。不是吗?无论是从他的眼神中,还是眉梢下,都泛着忧民的情思。在他为国为民、奔波劳碌的一生中,他也曾感到艰难,不是体力,而是精神,而是身心。他明了清朝是一个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朝廷,再加上国民深深地迷上了“阿芙蓉”(鸦片),上至官吏,下至百姓,无不在吸食鸦片中慢性自杀。当时的社会面貌是:白银被攫取,肌体被腐蚀,精神被麻醉,国体日趋贫困,国民日趋虚弱、昏沉……看见这样腐败的社会,林公誓为中原除此巨患。可惜“乌云盖青天”,贪官污吏实在太多了。他们害怕他、仇视他,甚至时时刻刻想置他于死地,因此他晚年被流放,始终不能彻底实现消灭鸦片祝害的宏愿。

想到这里,我不禁簌簌地落泪了。无论是肩负重任,还是身处逆境;无论是流放,还是闲居于家,他始终为反对英国侵略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如果是其他官吏,可能会成为一个搜刮民财,同流合污的历史罪人了;而林公,不愿意随波逐流,不忍心眼见国民衰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祝福避趋之”是林公的心声。站在这样无私的爱国志士面前,难道你不被感动,不被激动吗?为了捏卫华夏河山,为了保卫中国的独立主权,林公大胆地探求关于中国人还陌生的外部世界的新知,迈出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第一步,实行“师夷制夷”的政策。所以称他是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那真是当之无愧了。

短暂的人生中,有人会渴望过平稳的生活,有人则渴望家财万贯。而林公,他竟把自己的祝福荣辱置之度外,半生勤劳爱民。他明白:抗击――在战争的硝烟里;挺立――在妥协的逆流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民族生存。如今香港已经顺利地回归了,澳门也将于1999年回归祖国的怀抱。“港澳凯旋回归,家祭毋忘告林翁。”林公的一生,为了保卫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如果他在世,一定会感到万分的安慰和喜悦。

远去了,鸦片战争的年代!

远去了,烽火战争的年代!

远去了,列强蹂躏祖国的年代!

今天的祖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一日千里。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但,这百余年来,有多少人为此献出了生命呢?我知道,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是成千上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新一代要担负起跨世纪的重任,就要以林公的精神志向鞭策自己。让林公的爱国精神千古流传!

光辉的旗帜

光辉的旗帜每个星期一面对着那鲜艳的红色的五星红旗,我无不肃然起敬。那是党的一部辛酸史。他交织的人民的呐喊和党那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那是一面光辉的旗帜!党是人民心中的铺路石;党是人民心中的指南针;党是人民心中的航向远方的帆;党是人民心中一面光辉的旗帜。记得小时候,跟祖母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我,门前有一棵直挺着的光秃秃槐树。小时无知的我,时常摸着脑袋问我那已年迈的祖母,说“祖母,那棵树怎么这个样子啊?一片叶子都没有,一点都不好看,它怎么不倒啊?”祖母顿时眉头皱起来,过了一会儿祖母又深情地凝视着那棵树,缓慢的说:“祖母年轻时,那棵树本来是很好看的,但后来因为各种战争的爆发,列强的侵虐,这棵树就被轰炸成这样子了,后来我们伟大的党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就没砍掉它。”说着说着,祖母就哭了。因为那时小,我根本听不懂祖母的意思,只知道祖母肯定是非常的伤心。现在已经长大的我,再回想起那时我说的话,真是大逆不道,因为现在党已经是我心中一颗最亮的星,最光辉的旗帜了。再回想起祖母当时的那番话,才体会到祖母那种悲痛的心情。再回想起那棵并不好看的槐树,我也不禁哭了,而且哭得非常的伤心……我知道我那并不是悲痛之泪。回想起祖母那混乱、不堪回首的年代,有多少人为了活命而投靠敌军,但就在这困苦的年代,党没有决定放弃,而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奋战到底,正面打不行就利用智慧取胜,甚至跟敌人打游击战。党员们就用他们那坚不可摧的顽强毅力和那强烈的爱国之心,取得了最终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人民心中最光辉的旗帜。就像那光秃秃的槐树一样,外表看起来本已死了,没有一点生气,但在那被躯壳掩盖的骨子里好像还有一股股不可磨灭的力量;还有一丝丝顽强的意志;还有一团团愤怒的火苗,使它坚持着,直直地挺立着,就算是狂风,就算是暴雨,就算是自己已奄奄一息,也绝不屈服,也绝不被困难那股黑暗势力所打倒,不说为自己,也要为党,为社会,为国家的尊严而活!就在这一股股黑暗势力的冲刷下,络绎不绝的涌现出了一个个像那光秃秃的槐树一样的爱国勇者,为党,为国家而奋斗的勇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爱国勇者,才有了党,才有了新中国。元帅彭德怀,指挥八路军,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在这次主动出机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毙伤俘日伪军数四万多人。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这个战役历时四十多天,敌军先后投入六万多兵力,向不足四平方公里的我方阵地上,倾斜近二百万颗炸弹和炮弹,把上甘岭化为一片焦土,山头被剥削低两米,黄继光义不顾生的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战地,自己却壮烈牺牲。就在这一个个槐树般的爱国勇者为党,为社会的努力下,我们看到了我们光辉的未来。党就像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就像是原野上的希望之火;在人民困苦之际提供最有力的帮助,最有利的关怀,最有利的措施。党就是这样不断又不断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奉献,甚至不顾牺牲自己那珍贵的生命,只要人民快乐,好像他们也会乐开怀。党爱人民,同时人民也爱党!党是至于爱的奉献的觉悟者;是甘于爱的奉献的先进者;是力于爱的奉献的完善者。党跟人民就像是鱼跟水的关系,像是打开中国富强的一把金钥匙。党永远是我们心中那面最辉煌,最鲜艳的旗帜!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思明区厦门九中初二(1)班徐雅婷指导老师:洪明华

郑振铎

[编辑本段]简介 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10月17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翌日因飞机突然失事遇难殉职。 著有专著《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诗篇:《我们是少年》。 [编辑本段]青年时代曾回故乡 郑振铎虽然生长在温州,后来升学到北京,从铁路管理学校毕业后到了上海,长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但是,他和故乡亲人却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回过故乡。茅盾在1921年10月15日致启明(周作人)的信中就曾提及“振铎回乡葬祖去了”(见《茅盾书信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出版)。据研究郑振铎的专家陈福康博士考证,这次经福州到长乐葬祖的时间有一个多月。这里的“回乡葬祖”,自然是回到祖籍地长乐首占村老家了。1995年初冬,长乐首占村为纪念郑振铎征集有关的文物,征集到一件珍贵的资料——首占郑氏残缺的“讣告”,在一张八开纸上,尚能见到具名者共36人,其中有“缌服侄曾孙振铎”等字样,分析起来,这是郑振铎的曾伯祖或曾叔祖丧葬的“讣告”,这正印证了他有“回乡葬祖”之行。另据首占郑氏族亲追忆,那个年代,首占“岱阳郑氏宗祠”内悬挂有许多反映郑氏先辈事迹的匾额和介绍,正中挂有明嘉靖名臣、刑部尚书郑世威(1503~1584年)亲书的“世培忠厚”的祖训……这一切,使郑振铎对先辈的业绩和可贵的品质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故乡增添了深厚的感情。因此,他虽然长期在异乡生活、学习、工作,但是,他却始终是关心和热爱故乡的。 [编辑本段]与故乡人民心连心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福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福州,各校学生曾先后两次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追悼被反动军警殴打致死的北京大学闽籍学生郭钦光;在厦门,青年学生举行集会示威游行,后来又发展成为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国民大会,愤怒声讨军阀政府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五四的烈火,在八闽大地燃起,然而,日本帝国主义者却先后派军舰到厦门、福州,实行武装威胁,在福州甚至开枪逞凶。在北京的郑振铎闻讯,就积极参加组织旅京福建省学生抗日联合会,成为该会领导人之一。他参加编印《闽潮》,奔走呼号,声援故乡的反帝爱国运动,始终和故乡的人民心连心。原籍福建长乐的著名作家冰心,当时就读于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她就是在这次声援活动中认识郑振铎的。时隔60年,冰心对他的爱国爱乡热情和感慨激昂的发言,还有深刻的印象。 [编辑本段]热情接待故乡学子 郑振铎虽然长期在京沪一带任职,但凡是故乡有人来访,他总是热情接待,并仔细了解故乡的情况。由于历史上长乐属福州府辖,所以从概念上说,故乡的范围自然是比较大的。1939年夏天,福州一位文学青年———三山中学高中生陈洪海(“青青文艺社”社员),因为听说暨南大学文学院在院长郑振铎主持下,教授阵容很强,他很想越级报考该院。经当时在福州供职的著名文学家郁达夫(1886~1945年)介绍,到上海去拜访郑振铎,受到其热情的接待。郑振铎看完介绍信之后,先了解郁达夫在福州的近况,接着又详细问及:陈仪(1886~1949年)主持福建省政府有些什么“措置”?省教育厅厅长郑贞文(1891~1969年)在治理教育方面有哪些成绩?因为那时正值郑贞文进行本省教育改革,省立县立学校停换教员校长的时候,他从报纸上已看到一些报道。他认为“郑贞文也有郑贞文的苦衷”,他特别关切地问:日本帝国主义者在福州横行的表现、福州的建设、文化事业进展、故乡失业人数和群众生活的情况怎样?……陈洪海介绍了有关情况之后,他感慨地说:“大概民国十七八年时代,福建人最来得乐观!”最后,郑振铎说,曾在福建出版的一本文学杂志上看到陈洪海的作品,颇为赞许。故乡的文学青年往访郑振铎,当然不止一个,黄骏霖先生在《忆西谛郑师》(载《榕花》1981年第一期)一文中,也谈及他在燕京大学求学和上海执教期间,受到这位“大同乡”亲切接待和关怀的情况。这些事例说明,郑振铎当时虽然没有到福州,但对故乡的情况却有所了解,并且极为关切。当然,他对故乡情况了解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 [编辑本段]不忘故土乡情深厚 郑振铎不忘自己祖辈生长的故土,还表现在他的乡情上,他总是公开标明自己是福建长乐人,有时撰稿编书,还特意署上“长乐”二字,例如《清人杂剧初集跋》结尾时,就署“一九三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本集印成,长乐郑振铎跋”他编的一本书名就是《长乐郑氏汇印传奇第一集》,在此书的序文后,也署名:“一九三四年七月七日长乐郑振铎序”,甚至在他的印章中,也使用“长乐西谛”。“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直至他遇难的前十天,在“最后一次讲话”中,还说“我是生长在温州的福建人”。 郑振铎虽然自幼生长在温州,但因家庭生活环境关系,却能说福州方言,他和家里人日常谈话都是用福州话。1931年冬,郑振铎在《纪念几位今年逝去的友人》(载清华大学《文学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一文中,提及他和胡也频(1903~1931年)在上海会面的一些情况时写道:“他和我见面的时候不少。他那生疏的福州话,常使我很感动,我虽生长在外乡,但对本地的乡谈,打得似乎要比他高明些。”这就是说,他们二人虽然长期在外地,但是郑振铎的福州话,要比胡也频说得好些。在饮食爱好方面,郑振铎也是保留着家乡的特色,以富有家乡风味的闽菜,招待文朋好友,显然,这是郑振铎所感到自豪的。他宴请鲁迅、冰心等人,席间吃的就是其母亲亲手烹调的福建菜。郑振铎还很喜欢福建的水仙花,曾把家乡人送去的水仙花特意赠给鲁迅。 [编辑本段]乡情流露在作品中 从郑振铎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故乡感情之深。1926年,郑振铎到莫干山避暑期间写的散文《月夜之话》,通过月下乘凉的絮语,非常自然地流露出他对福州民歌的喜欢和赞赏。高梦旦先生向他介绍了三首福州民歌,他都一一抄录下来,并把福州方言民歌译成普通话,加以解释,通过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读者,的确像《真鸟仔》这样的福州民歌,“恐非‘非福州人’所能了解”,郑振铎因为懂得福州地区方言,才能够把原意译出。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工农群众和革命知识分子。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他撷取了赴欧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写了《海燕》。他凭借对故乡的了解,用工笔的手法描绘家乡在万物峥嵘、春意盎然的景象中,由南方回来的逗人喜爱的小燕子,任情地横掠斜飞,飞倦了就返回一年前的旧巢安身。他写道:“燕子归来寻旧垒”,“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活泼的小燕子。”在“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的海路上,“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他从内心抒发了浪迹天涯的游子对祖国和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 因此,郑振铎长期在异乡,却能够乡音不改,在生活、饮食、爱好等方面,保持福州的特色,甚至反映到其作品之中,不但是从其家庭长辈接受了影响,还因为他和闽中文化人士常有交往。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5月,他到商务印书馆工作之后,得到该馆编译所所长高梦旦的赏识,并于1923年与其小女高君箴(蕴华)结婚,感情十分融洽。高梦旦(1870~1936年),原名凤谦,常用笔名崇有,籍贯也是福建长乐,他是26岁才离开故乡的,老家就在与郑氏祖居地首占一田之隔的龙门乡,这样,郑振铎的一家仍然保持着家乡的某些特色,也是很自然的。而高梦旦学识丰富,谙熟闽中民间文学、方言和风土人情,也使郑振铎得到不少教益。 代表作品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中国俗文学史》、《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基本建设及古文物保护工作》、《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偻集》、《欧行日记》、《山中杂记》、《短剑集》、《困学集》、《海燕》、《民族文话》、《蛰居散记》,译著《沙宁》、《血痕》、《灰色马》、《新月集》、《飞鸟集》、《印度寓言》,《郑振铎文集》、《郑振铎选集》,编辑《中国短篇小说集》、《北平笺谱》(与鲁迅合编)等。其中《猫》入选人教版初中教材,《唯一的听众》选入六年级课本 [编辑本段]福州之行收获巨大 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曾回到福建。1954年春,他在文化部任职期间,参加“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于2月27日到达福州,慰问驻福建前线三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作为慰问总团代表之一,曾在前线某部大会上讲话慰问驻军并作过报告,以具体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祖国在总路线照耀下四年来各方面建设的辉煌成就,给广大指战员以极大鼓舞;他和代表们登山越海,深入前线进行亲切的慰问活动,受到指战员的热烈欢迎,在此期间,他还和文艺界人士举行座谈,进行了参观活动。他对福建发展的大好形势,有着很深的印象。3月4日,他在给友人刘哲民的信中写道:“福州市面很繁荣,土特产不少,因为交通不大方便,有的东西便无法运到外面推销。像漆的筷子,最为精良,但运到外边的却不是上等货,纸张也很好,水果极多,将来当能大大交流也。”信中还提到“工作很忙,不能有时间写信;但有些故事是应该写出的,不知在什么时候写?回北京后,又要大忙,恐更不容易动笔了。”4月1日,他在信中又写道:“这一月多的慰问,收获甚大,或将写几篇文章出来,正在仔细打腹稿;不知能否写好?”的确,他此行收获很大,故乡的山山水水,许多生动感人的事迹,在他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然而,由于他返北京后公务繁忙,终未能及时动笔。1957年他又因公来福州,关心问及清道光年间福州才女李桂玉所作的长篇评话《榴花梦》收集的情况。这部巨著,全书360卷,483万字,比《红楼梦》长4倍,他亲自查阅此书,建议由福建省文化厅,福建师大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珍藏。令人惋惜的是,郑振铎虽然对故土情深,但终因身负重任,工作繁忙,对外文化交流又多,不仅在来福建慰问一个多月里,他以公务为重,未曾回过长乐首占。1957年来榕以后,也未能再回故乡! 爱国爱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事实说明,郑振铎对故乡的感情很深,但这种乡情并非出于狭隘的家乡观念,他不论到哪里,总是积极投入于当地的爱国运动。他不论是在温州、在北京,或者在上海,他总是和当地文化人士一起,提倡新文化,并且积极投入反帝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他虽然能讲福州话,但与家乡来访的文学青年陈洪海等人谈话时,却是讲“国语”(普通话)。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他就主张“中国之知识界应一律说国语,如知识分子一直因循下去说他的方言,则国语永无普遍的一日。”显然,他虽热爱故乡,但他总是从整体来考虑,把对祖国的爱摆在前面的。而他为祖国的早日富强而忘我工作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追怀! [编辑本段]郑振铎的爱情故事 郑振铎,生于1898年,祖籍福建长乐。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时,他是北京铁路学校学生领袖,1919年,与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11月,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 恋爱 郑振铎的初恋并不顺利,那时,他正在北京读书,北京的福建同学组织抗日联合会,经常聚会。他自然是每会必到,到则必慷慨陈词。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府——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战国“四公子”自许的女高师“四公子”中,就有3个是福建籍。其中,有一个叫黄世瑛,出身于有钱人家,家里既有恒产,又代代做官,她的父亲此时正任教育部的主事,像她这样的小姐,居然也参加爱国活动,还担任了校学生自治会主席,而且长得很漂亮,在爱国学生运动中,郑振铎对她很有好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只要几天不见黄世瑛,便仿佛定不下心来。有时,他正好有关于学生运动的事,便闯进女高师红楼去,当时,因五四运动的冲击,女高师当局已被迫放宽了原先如同监狱看守般的门卫制度。遗憾的是,由于黄世瑛的犹豫和她父母的反对,郑振铎长时间处于无可奈何的痛苦中。 1921年上半年,经沈雁冰介绍,郑振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编务之外,他还到商务出资办的神州女中兼课。这时,他的学生、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高梦旦先生的小女儿高君箴,闯入了他的生活。 1922年12月8日,他主编的《儿童世界》上发表了高君箴译述的童话《怪戒指》。她非常兴奋地对他说,今后还想再投稿。他似乎受到了鼓舞,但初恋的失败,使他变得格外谨慎。同事郑心南与他和高梦旦都是福建老乡,郑心南便找高梦旦去探探底。高梦旦一听心南的话,立即就高兴地同意了,还说,只怕自己的女儿配不上他。什么“门当户对”,什么亲戚议论,他老先生一概不管。梦旦早就看中了郑振铎人品好,有才华,认为如果有这样的东床佳婿,将是自己和女儿的幸福。高梦旦很快把君箴叫来,问了她的想法,并嘱咐她多与郑振铎接触,谈谈书,谈谈文学。 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是1923年4月,梦旦又让女儿与他一起去杭州旅游,好好谈谈。 结婚 经过一段时间后,郑振铎与高君箴的爱情成熟了,他们的婚礼定在这年的10月10日,在上海一品香饭店举行。 这时郑振铎的母亲和祖母,已搬到上海来了,母亲多么希望她惟一的儿子早点成家啊。然而,在婚礼的前一天,郑振铎忽然想起母亲没有现成的图章。这可怎么办﹖因为按照当时“文明结婚”的仪式,结婚证上必须盖上男女双方家长、介绍人以及新娘新郎的图章。他少年失父,因此母亲的章是万不可少的。 他急中生智,马上请人送信给好朋友瞿秋白,他是刻印章的高手。送信的人回来了,带来秋白的一张便条。打开一看,上题“秋白篆刻润格”,内开:石章每字二元,七日取件;如属急件,限日取件,润格加倍;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他知道秋白很幽默,以为秋白这个“润格”是表示实在太忙,无空刻。 怎么办呢﹖哦。对了,请雁冰刻吧,雁冰也会一手的。那时已是举行婚礼的前夕,雁冰便连夜赶刻起来。 第二天一早,雁冰将新刻的图章送到郑振铎家时,忽然秋白派人送来一封红纸包,上面大书“贺仪五十元”。“啊呀,秋白真是,何必送这样重的礼呢”郑振铎正在说,雁冰便将那纸包打开了。一看,哈哈,却是三方图章,一个是郑振铎母亲的,另外两个一对,是郑振铎与君箴的。 郑振铎与君箴的对章上分别刻有边款“长”“乐”各一字。这真是巧意双关,一是祝他们白首偕老百年长乐,二是他们两家都是福建长乐人。雁冰和他一算:润格加倍,边款二元,恰好是五十元。秋白这个玩笑,出人意外,他和雁冰都忍不住捧腹大笑,更增添了喜庆气氛。自然,雁冰便将自己刻的那方图章“藏拙”了,因为秋白刻的高明得多。 出国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市总工会召开市民抗议大会,郑振铎不但参加了聚会和游行,还与胡愈之等人联合写了一封给国民党的抗议信。在信中他们悲愤地说:“党国大计,纷纭万端,非弟等所愿过问。惟目睹此率兽食人之惨剧,则万难苟安缄默。弟等诚不忍见闸北数十万居民于遭李宝章、毕庶澄残杀之余,复在青天白日旗下,遭革命军队之屠戮,望先生等鉴而谅之。”最后署名,郑振铎是领衔者。 此信在报纸上公开发表后,影响很大,反动当局恼羞成怒,通知浙江军阀按名搜捕。4月28日,郑振铎最崇敬的李大钊先生,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残酷杀害。在这种白色恐怖的形势下,作为岳父的梦旦先生,坚决要他出国避难,妻子、母亲和祖母,虽然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外飘泊,但在家实在太危险,她们竟都装出很高兴样子,反而鼓励他出国,要他在外读书。 1927年5月,他离妻别子,远赴法国。 在国外,他用自己裁制的小本本,记简单的日记,隔一段时间,他便根据这简单的原始日记,改写成详细、生动的日记,寄给妻子君箴。他后来出版的《欧行日记》就是其中保存下来的一部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他还从事译著工作。从1928年3月号起,《小说月报》开始每期连载他的《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分离 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此后,郑振铎与高君箴与整个民族一起又经历了许多风雨沧桑,终于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然而,他们没有想到,1958年10月17日成了两人永诀的一天。 这天,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将率一个文化代表团出访。他起得比平日更早,同平时一样,匆匆记了前一天的日记。随后,又匆忙给在上海的朋友靳以写信,他说:“我就要动身到阿富汗去访问。先到莫斯科,再转塔什干,然后换机直飞喀布尔。麻烦的是,四季的衣服都要带齐。虽只有三天的旅程,却似整整地过一年…… ” 紧接着,为赶时间,他便大口大口地吃着早餐,吃完,跟家里人说他要走了,便由儿子陪着赶往机场。因天气不好,航班暂停,又与儿子一起回了家。下午,他接到可以起飞的通知,便又跟母亲、妻子告别:“我走了,这次是真的走了。”不料,他含笑而别的话,竟成谶语。 10月20日清晨,人们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惊悉:由北京飞往莫斯科的客机失事,我国文化代表团团长郑振铎等同志不幸遇难…… [编辑本段]梁羽生谈郑振铎 (选自梁羽生《笔·剑·书》,“郑振铎与商务”) 第一个因飞机失事而死的名作家是徐志摩,第二个是郑振铎。谈徐志摩的甚多,我来谈谈郑振铎吧。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日,他担任“中国文化团”团长,往阿富汗与阿联访问,飞机在苏联境内的卡纳什地区失事。他的死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 “五四”时期,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极大影响的两个文学团体,一个是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组成的“创造社”;另一个就是郑振铎、沈雁冰(茅盾)、耿济之、叶绍钧等人组成的“文学研究会”。前者着重在创作与文艺思潮的介绍,后者着重在文学名著的介绍、研究与古典文学的整理,对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贡献,可说是各有千秋。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一九二一年,得到商务印书馆的全力支持,说来和郑振铎颇有关系。原来郑的妻子高君箴乃是当时商务元老高梦旦的女儿。郑振铎留学英国回来,便因岳父的关系,进了商务当编辑。 郑、高的婚礼是当年上海文化界的一件盛事,瞿秋白代表宾客致贺辞,“他便用‘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个题目,讲了又庄严又诙谐的一番话。大意是妇女要解放,恋爱要自由。满堂宾客,有瞠目结舌者,有的鼓掌欢呼。”(见茅盾的《回忆录》)这些说话,现在看来,当然平常之极,但在当时(半个世纪以前的上海)还是足以震世骇俗的。虽然当时的上海,已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了。 不过郑振铎虽因岳父关系而进商务,却不能说他是“因人成事”,只能说是“相得益彰”。商务的藏书对他提供了研究的便利,而他对商务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年以上的知识分子大概还会记得商务出版的两种杂志——《东方杂志》与《小说月报》。这是中国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前质量最高的两种杂志,作者都是第一流的名作家。郑振铎便曾当过《小说月报》的编辑。 但《小说月报》也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名重士林的,它初期是由鸳鸯蝴蝶派作家恽铁樵主编;一九二一年后,茅盾接编,全盘革新,始成为新文艺的阵地。其后再由郑振铎接编,杂志有了更大的发展,这才是《小说月报》蜚声全国的黄金时代。郑振铎那部著名的《文学大纲》就是先在《小说月报》上连载的。 不过,他虽然主编了当年最出名的文艺刊物,“盖棺定论”,与其说他是名作家,却毋宁说他是名编辑、名学人、名藏书家。因为他在这三方面的贡献,实在要比他的创作大得多。他写过一些短篇历史小说和取材自希腊神话的小说,给读者的印象似乎并不怎么深刻,但他所主编的刊物,却无一不是曾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第一流刊物,除《小说月报》之外,如《儿童世界》可说是儿童文学的启蒙,叶圣陶著名的童话《稻草人》便是在《儿童世界》发表的。以前在香港大学教过书的许地山,也曾将它谱过几支儿童歌曲。另外,如《新社会》、《文学》、《文学季刊》、《文学复兴》以及《时事新闻报》的副刊《学灯》等等,无一不是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起过重大作用。 另一个重大贡献,足以与他的编辑工作相提并论甚或超过的,是他对中国文献的搜罗和保全,他逝世之后,献给国家的藏书,就有九万册之多,其中珍本无数,贡献之大,可以想见。 他对于书籍的热爱,尤其中年时代,对文献的搜罗、保护,费尽心力,那是非常之令人感动的。他自己在《劫中得书记新序》(一九五六年版本)也曾经说过:“我曾经想到两块图章,一块是‘狂胪文献耗中年’,一块是‘不薄今人爱古人’。虽然不曾刻成,实际上,我的确是,对于古人、今人的著作,凡稍有可取,或可用的,都是兼收博爱的。而在我的中年时代,对于文献的确是十分热衷于搜罗、保护的。有时,常常做些‘举鼎绝膑’的事。虽力所不及,也奋起为之。究竟存十一于千百,未必全无补。”“狂胪文献耗中年”出自龚定盫诗。从序言中,可见他搜罗文献的苦心。 1953年全力筹备第一届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郑振铎任主任,庞薰琹任展览筹备会副主任。展览会得到中央领导的关心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