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我们人民的子弟兵,他们在抗日期间和打倒蒋介石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保卫祖国,只为让那些穷人过上好日子,把敌人赶出领土,让我们过上太平的生活。你们知道共产党的领导人是谁吗?对了,那就是毛主席,。1893年12月26日,一个男孩诞生在一座农家宅院里,他就是毛家的第20代后人,就是《浏阳河》里唱的“世界把名扬”的毛泽东。毛泽东自小聪明、勤劳,他性格倔强,充满了叛逆精神,他提倡并率先剪掉了大辫子,这表示同腐朽没落的时代彻底决裂的坚定信念和决心。大家看,少年时的毛泽东就这么有成就,不想而知,他就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我回忆了一下,不免想起来我们课本中的一篇文章《卢沟桥烽火》又称“七七事变”。一天深夜,日军借口说有2名士兵失踪了,要进城搜查,我们的军队当然不同意,于是日军恼羞成怒竟然打起来,我们军队不甘示弱也开始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只得暂时退守,但第二天中国守军英勇杀敌,又夺回了卢沟桥。这真是大快人心,但又让我们看出了日军的狼子野心,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就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又蚕食华北,妄想得到全中国,然而卢沟桥又是平津通往南方的要道,所以发生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卢沟桥烽火”。、最艰苦的还是共产党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不是逃避而是为了更好的打倒国民党,让我们穷人翻身当家做主。在毛主席的七宫律诗里就生动的记录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壮举,从当中的“腾细浪”“走泥丸”“千里雪”“铁索寒”,便可以看出红军一路上的千难万险,这都让我们心寒啊!在1924年1月,国民党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点名让30岁的毛泽东做正式代表去参加会议,而35岁的蒋介石也参加了会议,不想数年后,他们两人倒成了敌人。近期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叶挺将军》,被称为“北伐名将”的他也同意毛泽东思想,所以他也参加了共产党,不料竟被蒋介石囚禁起来,叶挺发誓:只要我一天不出去就一天不剃须理发。你看这要有多大的决心啊!但蒋介石最终还是放了叶挺,因为叶挺小心地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周恩来同志,于是周总理拿着这封信去找蒋介石对质,于是老蒋不得不放了叶将军,事后蒋介石感叹:“为什么最英勇的叶挺和最聪明周恩来都跑到共党那里去了呢?”我看完之后就说,活该!我们共产党考虑了人民的利益,而你呢?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想得来这两位大将。要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共产党,在日本军侵略时,中国早已变成了日本,没有共产党我们穷人就不能翻身做主,不会打倒地主老财,所以共产党是我们全中国的恩人。我爱中国共产党。'

刘伯承——二十元帅——最佳组合”

刘伯承与邓小平、朱德研究军事战略战术

二、精谋巧计胜孙吴

刘伯承出身行伍,戎马一生。他带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谋。在川军之中他就有了名将之美称。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他的指挥艺术逐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都是刘伯承指挥先遣队创下的。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深入山西抗日前线,他利用日寇的轻敌麻痹派出一个营夜袭阳明堡机场,取得炸毁敌机数十架的战绩。为了有效地消灭日军,他利用围城打援之术,在神头岭巧设伏兵,打潞城诱敌出援,一举歼敌千余名,这在抗战初期算得上是辉煌的战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边疆两次设伏,使日军白白多送上百余条性命。在抗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对比相去甚远,我军采用的多为游击战术。刘伯承把游击战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他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枪计”、“吸打援敌计”等等。

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的指挥艺术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他一战上党,歼敌十三个师三万余人,给了到解放区抢地盘的国民党军队当头一棒;再战邯郸,歼灭敌人两个军,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的重庆谈判。随后他奉中央指示,挥师向东横扫,然后下定陶、打巨野、战滑县,直杀得国民党军队摸不着头脑,连续五战五捷,歼敌十个半旅,计七万余人。

解放战争初期的邓小平与刘伯承

千里跃进大别山应该说是刘伯承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这场战争,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当时解放军尚处劣势,第二野战军离开根据地挺进鲁豫已经处在虎狼夹击之中。为了掩盖真实的用兵企图,刘伯承指挥军队作出许多“示假”举动,把敌人引入迷途。刘伯承首先指挥军队打了鲁西南战役,使敌人误以为我军要夺陇海,于是调兵防守;随后,命令部队在黄河渡口佯攻,造成北进回归根据地之势,蒋介石立即调三十个旅分五路开进郓城、巨野。然而,刘邓大军的行动方向却相反,甩掉大后方向南挺进,完全打无后方战役,到此时蒋介石还以为刘邓大军是在不能渡的情况下被迫南窜。只有到了刘邓大军渡过涡河、沙河、黄泛区之时,蒋军才明白了我军的意图,但为时已晚。我军挺进大别山后,如同在敌人的腹部楔进了一支钢钉,使蒋军随时都深感不安。这一举措牵制了蒋军南线兵力的一百六十个旅中的九十个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设下伏笔。

四川省开县人。一九一二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一九三○年回国。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3、元帅——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元帅——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而毛泽东对他则别有看法。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三是毛泽东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5、元帅——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贺龙,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建国后任体委主任。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成为毛泽东牵制林彪的首要人物,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6、元帅——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陈毅,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而使得这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7、元帅——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元帅——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徐向前,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9、元帅——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没有出色的战绩。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10、元帅——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叶剑英,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且不说他在以后的岁月中,对粉碎“四人帮”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至于他本人军事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从十大元帅的各人背景看,哪一个都动不得,十大将换谁上来都会引发新的不平衡。 再看看十大将的人选,派系平衡的因素减弱了,而当时职务的因素加强了。

大将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

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

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

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

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

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

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综合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每个人的情况来看,授衔时多种因素都在起着作用,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党内军内多年来战争历程和人事变迁的综合平衡。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尽可以对他们每个人品头论足,但如果从授衔时的历史环境出发,相信这二十个人堪称是“最佳组合”了。

9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

一.帝国没落

1842年,南京。

耆英咽了一口口水,抹了一把汗,叹了一口气,拿起了笔,在一份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画了押。签完后,一旁病态的伊里布显得更病态了。

桌子的另一边,璞鼎查将文书拿了过来,粗看一下,喜悦顿时浮上脸庞,并马上示意鸣礼炮助兴,马上,“康华丽”号上的所有人都听到了尖利刺耳的炮声。

《南京条约》就这样签订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丑恶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的苦日子要来了。

条约签订后,单纯闭锁的清政府以为事情了解了,可以接着做“天朝大国”的美梦了,殊不知,灾难即将降临。英吉利走后,法兰西,美利坚,沙俄又纷至沓来,把中国当成一个聚宝盆,随意拿,随意抢,好不快活!可他背后的,是丑恶的条约,是无情的战争,是哭泣的土地,是落难的人民。终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宣告中国完全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在清廷和西方列强的联合推动下,神州大地上发动了一次又一次起义:太平天国,大成国,义和团……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兴起,终使清廷日暮西山。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帝溥仪被迫下台,清亡。后孙文建民国,任临时大总统。

二.暗中之光

1912年3月10日,原军机大臣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果实,任临时大总统。这一次伟大的资本主义革命被袁世凯的强盗行为宣告破产。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失败,使中国人民又一次迷惘了——到底谁才能救中国?而此时的中国就像一锅混汤,各种角色,各种人物,应有尽有。此时,三个人跳了进来,彻底改变了这锅混汤的命运。

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总司令,1917年任北大文科学长,1921年任中共总书记。1942年5月27日病逝于重庆。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1916年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1921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1927年4月牺牲。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利奇•乌里扬诺夫,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第一任领导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俄统治,开创了俄国新纪元,而他也为中国人吹响了号角,李大钊就是第一个听到这号角的人。于是,他大力传播马列主义,感染了一大批革命志士,其中就包括毛泽东主席。

从1915年开始,有一群志士仁人对旧文化产生了质疑,为首的陈独秀开创了《新青年》杂志,拉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

时光荏苒,这两位站在时代顶端的巨人的交情也越来越深,到了1920年的2月14日,一切都将发生改变。

“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政党。”这里是从北京往天津的马车上,说话的人蓄着胡子,一看就知道是李大钊。

“你是说我们自己的政党?”旁边的陈独秀说。

“嗯。”李大钊点了一下头说,“仲甫,你这一次去上海,可要多加下心,不要被军警抓住了。”

“你就放心吧,抓不着。”陈独秀说完后,两人相视而笑。

1920年2月,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21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其他小组,7月召开中共一大。

7月23日,上海。这里将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地点在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

屋内,一共坐着16个人,15个男的,1个女的,有两位是外国人,一位在抄着什么,另几位好像在开会,这就是中共一大,全国13名代表,2名苏联代表,1名接待人员。谁也不敢相信,这么少的代表,这么简陋的会议室,最后竟能创造出那么惊天动地的奇迹。

30日晚,李汉俊之兄李书城家。

15位代表正兴致勃勃地开着会,突然,一个自称找“社联的王主席”的陌生男子闯了进来,扫视一遍之后,马上离开。男子离开不久,在苏联熟悉地下工作的马林同志看出些端倪,要求中止会议,撤离会场。果然,一会儿后,一群法国巡捕冲了进来,留守的李汉俊机智应答,躲过一劫。

30日事发之后,李达夫人王会悟建议把会场挪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众人欣然应允。31日,除陈公博外,其他代表按时到会,在秀美的南湖上举行了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在这里,中共一大胜利闭幕。

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伸出了手,人民也感激地将它拉住,二者开始走起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

三.艰苦奋斗

1924年1月,广州。

这里在举行第一次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台上讲话的是孙中山先生,他讲话的目的是为了改组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与共产党握手。

1926年5月,北伐开始。

国民革命军作战十分勇猛,仅仅5个月,就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主力,特别是叶挺独立团,作战之英勇,享誉全国。而在这时,国民党内的一股势力正悄悄萌发。

蒋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领导人,战败后败逃台湾,1975年病逝于台北。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反共,捕杀共产党人,陈延年、萧楚女等革命志士先后被杀,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上海滩。

而在武汉的汪精卫也摇摆不定,是联共反蒋,还是除共助蒋?虽然早已发出开除蒋介石党籍的决定,但在7月15日,他还是发动了七一五政变,“宁可错杀千人,不使一人漏网”,武汉也被白色覆盖了。政变后,汪精卫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流。接着,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终于统治了大半个中国。

紧接着,国民政府连续发动四次围剿,却被一人左推右挡,连连击破,而又由于中央与他意见不合,排挤他,错失良机。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韶山人,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理论家和诗人,新中国的缔造者,任国家主席等要职,1976年9月9日病逝于北京。

毛泽东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军事天才,没上过正规军校,却能写出《论持久战》这样的书,真是不世出之奇才。有这样一位天才坐镇军中,加上广大兵农工的配合,连胜四次也并不奇怪,但是,第五次反围剿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任过四年总书记,以左倾错误闻名。

王明是学理的,毛泽东是搞实践的,二者肯定会发生冲突。在一次会议上,他有意的排挤毛泽东,攻击他“走极右主义路线”,毛泽东因此未能参加第四次反围剿,王明的左倾错误还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于是,红军开始了伟大的长征。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但由于王明,博古等人的错误,长征十分缓慢,摆脱不了敌人的追击。毛泽东复出后,提出放弃湘西,攻击贵州的建议,得到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讲话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苏联顾问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得到广泛支持,并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此次会议,是党史上伟大的转折。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

历经两年的长征终于在这里以三军会师落幕。长征中,红军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曾强渡大渡,飞夺泸定;曾翻越雪山,走过草地......但是,红军历经成千上万的劫难,却一刻也没有动摇他们的心,直到牺牲也没有!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怎样的精神啊!

1931年9月18日,沈阳柳条湖村。

国共两党正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个邻居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中国——日本。日本想侵略中国,是明朝的事了,具体情况很复杂,基本上是中国抗日援朝,可见,日本真是贼心不死。

这一天的晚上,日本的河本末守中尉带着部下数名偷偷前往柳条湖村,带着炸药。河本中尉四下望了望,看见没人,便亲自把炸药安放在铁轨上,“轰”的一声,铁轨枕木四处乱飞。事后,河本中尉还命人摆了几具“中国人”的尸体,嫁祸到了中国身上。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马上,日军进攻沈阳,第二日,沈阳陷落。半年之后,东北陷落。但是,东北的张学良竟奉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撤回了山海关内。

然而,共产党的表现十分积极,多次呼吁停止内战,一同抗日。终于,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于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爆发。

事变后,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于是周恩来,博古,叶剑英亲赴西安谈判。由于顶不住各方压力,蒋介石只好“停止剿共,联共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

日军清水节郎,一木清直等称有日军士兵在卢沟桥丢失,要求进宛平城检查,遭到拒绝,于是日军恼羞成怒,炮轰卢沟桥,围攻宛平城。这就是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爆发后,举国上下一片震惊,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抗战。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随后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年总部发动了百团大战,共投入105个团,40000人,历经5个多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胜利。

1941年,美国华盛顿。

“……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美国总统罗斯福如是说。1941年底,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此时,日本在陆上,海上,空中,三面受敌。

接下来,日军在中国节节败退,兵力只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中。这时,党又召开了一次伟大的会议——七大。

1945年,延安。

“……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毛泽东在会上讲。

此外,其他很多同志也做了报告,大会气氛格外热烈。会中,刘少奇还提出了毛泽东思想,并写入了新党章。

1945年8月,美国杜鲁门总统决定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8月6日至9日,日本广岛,长崎上空飘起了蘑菇云。

8月9日,中共中央要求人民军队向日寇发动全面攻击。

8月15日,裕仁天皇代表日本投降。

10月25日,台湾回归。

持续8年的抗战终于结束了,而它带给中国人民的,除了伤痛,还有什么呢?

抗战结束,可蒋介石却高兴不起来,他的北方,还有一个叫共产党的强敌!而现在蒋介石想打,却打不起来,一方面是人民反战情绪太高,一方面是准备不足,所以,重庆谈判就在这个时候上演了。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飞赴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由于毛泽东等人是为和平而来,而蒋介石等人全然不把谈判放在心上。于是谈判伊始,就几经波折,蒋介石还希望共产党能大砍军队总数、铲掉所有解放区,而共产党在解放区问题上坚守原则,决不让步,这样,谈判陷入了停顿。一直到10月10日,双方才签署《双十协定》。

但是,国民党军队违反《双十协定》,总与共产党发生摩擦,终于,在1946年6月,蒋介石撕破了脸,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中共中央的毛泽东等人决定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粉碎了敌人的攻击。

1947年3月,山溪。

胡宗南正兴高采烈的向延安进发,准备端掉延安,但是,事总是与愿违的,粉碎他的梦想的是一个叫彭德怀的人。

彭德怀,号石穿,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曾任国务院副总理见国防部长,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庐山会议后受到错误批判,1974年11月29日含冤逝世。

彭德怀是一位军事家,自然会很多战术,比如“蘑菇战术”,与胡宗南的较量中,他就用到了这一战术,牵着胡宗南的鼻子在山沟里团团转,消灭对方3万余人。

胡宗南在陕西战场失利后,国军又在华中战场实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其他两个军团互为犄角,钳制中原。

同年十月,共产党开始在解放区进行土改,深得民心;而国民党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搞资本垄断,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心向背,即可分出。

1948年,中共中央决定:进行决战!

9月,辽沈战役打响。

11月,林彪军团横扫东北,解放沈阳,辽沈战役结束。同月,淮海,平津战役打响。

1949年1月,北平傅作义投诚,平津,淮海战役结束。

同年元旦,蒋介石被迫发出“求和”声明,中共中央知道后,立即表示同意和谈,为人民争求和平。但是,4月20日签和平协定时,蒋介石突然变卦,拒绝签字。

“战争是为了新一次和平”,所以,既然谈判这条路行不通,就只好以战争谋求和平了。

1949年4月21日,毛朱二人发动渡江战役,第三天就攻破了南京。同年11月,重庆解放,蒋介石只能败逃台湾。

但直到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时,解放战争才结束。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击退了国民党,还加大了人心凝聚力,为以后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四.努力发展

1949年10月1日15时,北京。

毛泽东红光满面的走出了汽车,走上了天安门城楼,向人们挥手示意——开国大典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了!

但是,摆在当面前的新中国,却是一个烂摊子——连年的战火纷飞,连年的残酷压迫,人民早已忍受不住,而新中国的成立,无疑是中国人民天大的喜事——日子有盼头了。那么,党是怎么让人民幸福,日子有盼头呢?

一.土改。共产党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改,使“耕者有其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二.实行计划经济。新中国仿照苏联进行了计划经济,在1953年实行了一五计划,并超额完成任务,创造了许多成就。

三.一化三改。

四.团结民族。(西藏和平解放)

五.捍卫国家主权。(抗美援朝)

六.加强军备、科技及外交影响(周恩来访印)

以上大致就是新中国在1949-1965年所做的事。16年间,党和人民的联系愈加紧密。

1966年5月,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批判刘少奇,彭德怀等人。

全国开始大动乱。

1966-1976年这十年,是中国“丧失的十年”,在江青、林彪两大集团联合操纵下,不少老同志遭迫害,不少财物被破坏。但是,由于以周恩来,邓小平为首的党内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抵制,林彪、江青两大集团先后覆灭,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五.新的篇章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巨人先后逝世,而新的国家主席华国峰继续坚持“左”的错误 ,中国人民陷入了迷惘之中 。这时,一个人的复出,改变了整个中国。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在党内任要职,文革时受迫害,后于1979年复出,任副主席等职。

华国锋的错误,是很明显的,主要体现在“两个凡是”上,邓小平就发现了这个错误,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全国引起广泛争论,展开了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还号召“思想来个大解放’。

在邓小平等同志的努力下,党逐渐走出错误阴影,开展了一场伟大的转折会议。

1978年12月,北京。

“……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在讲话。这是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他在做闭幕讲话。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召开。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纠正了文革的错误决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等重大决策,使我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形势,人民的腰包将渐渐殷实,一步步奔向小康!

会后,中国经济开始突飞猛进:经济特区的建设,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民营企业的勃发……一时间中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欣欣向荣。

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港澳回归,加入WTO,申奥成功……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外交形势一片大好。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科技,影响力更加进步:奥运会举行,世博会举行,亚运会举行……中国正以一个高速进步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六.波澜壮阔的历程

2011年,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风雨坎坷的走过了90年。90年间,有微笑,也有哭泣;有困难,也有胜利;有灾难;也有奇迹。但是,共产党始终没有放弃过,他在血与泪的道路上愈战愈勇,愈来愈成熟,终于为人民打下一片幸福的蓝天。

90年了,多么困难的90年啊!共产党的伟大,就体现在这90年里啊!身为一个中国人,就不应该忘记这90年,这波澜壮阔的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