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那一天,大街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有白的,红的,黄的,绿的各种各样,荷花灯笼正在和朋友们比谁最美,一只雪白色的小兔灯笼在吃着红彤彤的萝卜。淘气的小猫和小猴正在比赛谁爬的高呢!我最喜欢那只小兔,雪白色的毛,就像雪那样白,大家都争着来买灯笼呢,我看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面笑容,手中拿着美丽的灯笼,元宵节可真美呀!我喜欢元宵节。

元宵节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到了元宵节,盼到了个热闹的元宵节,别具一格的元宵节。

这天,我们吃过晚饭,来到休闲广场,欣赏休闲广场元宵节别具一格的夜景;观赏壮观的大场面;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表演。从步行街到广场的一路上,这里全部都灯火通明,美丽极了。在茂盛的松树和柏树上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一闪又一闪,像眨着神秘眼睛的星星。这树上的每一片树叶在十万盏灯的照耀下,似乎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充满了希望的树。在广场的入口处还挂着一排排的大红灯笼,为元宵节增加了色彩。这五颜六色的灯照耀着广场雄伟的建筑物,照耀着每一个人民的笑脸,使人心中感到亲切,感到光明,更感到温暖。

走进休闲广场,又是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变成人的海洋。这里的人群再加上灯光,壮观得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这里人声鼎沸,美丽的景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了。最好看的是一盏盏孔明灯,一闪一闪地升到空中,好似一颗颗明亮的星星。放孔明灯的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美好极了。

啊!这个热热闹闹别具一格的元宵节真美好,它仿佛寄托了每个人的希望,向着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指导老师 王家虹

元宵节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元宵节。古人称夜为“宵”,而农历的正月叫元月,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 在那一天,我特别兴奋,因为奶奶会给我煮热腾腾的汤圆,可好吃了!汤圆分实心的和有馅的。馅有好多种,有芝麻的、豆沙的、有肉的……我最喜欢吃豆沙馅的,又甜又糯,好吃极了!汤圆的发音和团圆差不多,吃汤圆就意味着元宵节那天,大家都团团圆圆在一起。 元宵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看类会猜灯谜。每当元宵节那天,爷爷总会在家里给我做灯笼,我们快乐地提着灯笼到吴山广场去看灯会。那里,有好多绚丽多彩、形态各异的灯笼,有牛型灯笼、老虎灯笼、小兔灯笼……尤其是小兔灯笼,长长的耳朵,可爱极了。各种各样的灯照着广场,仿佛如白天一样。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都抢着来猜灯谜,赢大奖呢! 元宵节真难忘,可以吃汤圆、看灯会,猜灯谜。过完元宵节,新年就过去了,新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

元宵节

元宵节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我希望早点到晚上,因为,广场上要放烟花庆元宵的活动。到了晚上,月亮姐姐披上了薄纱,广场上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找到了看礼花的好地方。这时一颗红色的信号弹飞上天空,说明活动开始了。一颗蓝色的小礼花飞上天,紧接着一个紫色大礼花直冲云霄,又飞来一个五彩缤纷的大礼花,慢慢打开了,紧接着一个红色的大礼花飞上天空,小礼花又开始燃放。这时,一颗信号弹飞上天空,礼花结束了。为什么过元宵节呢?原来,西汉初年,刘襄为了保住刘氏江山,在老臣周勃、陈平的帮助在正月十五平叛了“诸吕之乱”,刘恒登基,成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纪念平息“诸吕之乱”,他每年正月十五也都出宫与民同乐。古语的“夜”叫“宵”,正月又叫“元月”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节就是让人们记住这个幸福平安的来之不易,让人们得到更安逸圆满的生活。就这样元宵节一直流传到今天。

元宵节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胶南市王台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六班张嘉慧(指导教师庄美燕)

元宵节

元宵节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迎接元宵节的到来。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灯,一路上人山人海,个个都喜气洋洋,人们围在大大的旺火前,有说有笑,可热闹了,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摆好摊位,有的小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广场,看那一盏盏吝式各样的花灯,有兔子灯,有西瓜灯,还有花灯,真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最吸引我的是看火,五彩的礼花从天而降,就像满天的星星从天空一下撒了下来,渐渐的火花飞走了,天空一下子变暗了,片刻一束束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如一个个彩球,礼花炸开以后,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越来越大,有的像蛇一样嗖嗖的飞舞,还有的像瀑布把天空变的光彩夺目。让元宵节之夜变的无比美丽,整个广场都沸腾了……放火结束了,人们都怀着喜悦的心情,依依不舍地回家了。我在这浓浓的喜庆之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这个节日里,主要是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等一些有趣的习俗。

元宵节的早上,我们一家人去超市买元宵,买了很多的元宵。妈妈把元宵放在冰箱里,以防元宵化了。

妈妈晚上给我煮了一锅元宵,我们大吃特吃起来,我感觉元宵十分好吃,一共我吃了三碗元宵。

我和爸爸去九龙湖看烟花,因为人们太拥挤,我们只好在外面看。烟花挺好看的,一会儿是红的;一会儿是绿的;一会儿是黄的;一会儿是五彩的。

我们看完了烟花后,我和爸爸去车库拿了几挂鞭炮和几个二响。爸爸点了几挂鞭炮,鞭炮响了起来,我捂着耳朵,但是还可以听见一点点声音。

我的爸爸点了两三个二响,咚咚地响了起来,听起响声来很刺耳。我们父子俩来到家。妈妈正在看中央电视台的元宵节晚会。我们也来看了实在太好看了。元宵节我们过得很快乐。

元宵节

春节过后,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元宵节是一个花好月圆,张灯结彩的好日子。按照传统,我们要闹花灯,吃汤圆来庆祝。 记得以前,到了元宵节那天。我们吃过晚饭,便到公园里看花灯。一进公园,就看见有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的彩灯挂满了树枝。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灯的世界,各种花灯珠光宝 色,别具一格。有动画片中的米老鼠灯,老鼠嫁女灯,还有我特别喜欢的是“鲤鱼灯”,它全身金羡色,嘴巴一张一合,还吐出一串串珍珠似的气泡,就像活的一样。我们尽情地欣赏灯海中的每一个角落。 我真喜欢元宵节。

元宵节

今天,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日子。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大家兴致勃勃在街上转来转去,都不觉得烦 。

今天一早,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姐姐,一块去转街,大街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开开心心,脸上都露出了满心的喜悦。

大街上什么都有,舞狮子的、卖小吃的、卖玩具的,都在乐呵呵的,不为大家不买自己的东西而伤心,也不为大家买自己的东西而不认识自己是谁了,大家都没有这样,因为这是元宵节,不能不开心,既然迎来了这个节日,就开开心心的玩,不用担心任何事情。

大街上到处都是人,没有一辆车,我们看见了卖灯笼的,他(她)们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卖的十分漂亮,是我情不自禁的想买一个,可是我没钱啊!嗨!还是好好看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元宵节是应该吃元宵的,可是这个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就让我为大家讲一讲吧!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